日本大学教育对我国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启示_大学论文

日本大学教育对我国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启示_大学论文

日本大学的教养教育对我国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道德教育论文,日本论文,教养论文,启示论文,大学生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日本的大学教育体系中,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教育是其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日本大学无论是在学生入学之时,还是在整个大学期间,学校一贯强调“教育必须以陶冶人格为目标”,而日本大学中的教养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认真总结、研究日本大学中的教养教育,对于加强我国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

一、开展教养教育的目标

如何通过高等教育培养出既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与缜密的逻辑思考力,又具有优秀的个人修养的人是大学教育应当追求的目标,也是大学教育的使命所在。而就人格的终身陶冶而言,大学时期的教养教育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如何使大学生认识个人的社会角色、存在方式,为帮助他们朝着更高目标发展而进行有意识的训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于2001年11月向文部省提交了《新时代教养教育发展方向》的审议报告。这份报告明确提出:“必须给予学生应对全球化、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与社会激烈变化的统合性知识。”这实际上也就意味着,大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各个学科领域的、基本的、普及性的知识,而且还要在学校的教学内部全面进行能使学生获取跨专业、跨学科共同需要的、广泛的知识技能,同时还要在学校开展关于人类存在与生存方式及深邃洞察力等新时代教养教育的知识。

二、开展教养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日本的大学通过不断推进课程改革和教师指导方法的改善推出一种叫做“传授感动”的课程。课程内容从共同价值观扩展至宗教、伦理、纪律、法制、民主、人道、消费、环保等人类生活诸方面,同时,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走进社会,参与实践,充分体验实际生活。具体方法包括:

1.制定教养教育课程目标。各大学课程计划要求有吸引力,使学生在课程的实施中体验到学习的愉快和意义,使课程成为一种以实现“传授感动”为目标的课程。

2.制定有关教养教育的课程计划。要求各大学必须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制定能够使学生获得应有的知识面及其理解深度的教养教育课程计划。此外,各大学还将本学校的教养教育理念明确地传达给教师和学生,通过课程计划让师生充分了解学校乃至整个教育的教养目标,按不同的学科领域指定必修科目,并安排好必修科目的顺序,同时很多学校都通过设立第二专业等形式让学生有系统地去掌握知识体系。

3.调节、改进授课内容和教学方法。例如:采取若干名教师共同承担跨学科专题的教学科目,引入实验、实习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由教师选择并引入优秀影像资料、文献资料、参考书等,有效引导学生展开较为深入的研究性学习,等等。

4.推进教养教育中的细化指导。要求各大学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对学生个别化、细化的指导。其形式有:新生大学学习方法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毕业就业指导等。

三、开展教养教育的主要途径

1.通过专业课教学与其他学科进行渗透。日本的教育权力机关一般都有明文规定,要求各学校不能单纯将各学科教学作为传播知识和培养技能的途径,而必须同时进行教养方面的教育。在这种要求下,日本各高校一般都注重利用各学科课程教学对学生进行教养教育。比如:在日本东京大学就设有专门的教养学科,目的在于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个人的道德素养。该校开设的教养学科包括东洋思想、人类行动学、民族学、社会哲学、法学、现代科学论、政治学理论等。学生在学习这些课程的同时,对其自身的教养也达到了影响效果。

2.通过校内外环境进行渗透。在日本,大学的教养教育还十分重视对学校环境和文化氛围的营造。日本大学的教养教育大都是通过加强校内、校外环境建设的方式来开展的。在校内环境建设方面,日本高校保持校园环境整洁美丽,校园文化内容丰富,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自豪感、集体荣誉感;在校外,政府以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尤其是社会文化环境为目标,并积极建立各种社会设施,如国立奥林匹克纪念馆青少年综合中心、博物馆、公民馆、青年之家、城市公园等。这些设施从环境的角度将教养教育渗透其中,丰富了大学生的教养教育内容。

3.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渗透。完全依赖课堂上大量的理论灌输进行大学教养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其实际效果不一定会很好。大学要延伸和扩展课堂,将教养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各种社会实践当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教养,这就是所谓的“活动育人”。另外,日本的高校还非常注重通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方式来渗透教养教育。日本的不少教育家都非常强调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比如著名教育家小原国芳在他的“全人教育”思想中就十分强调劳动教育的意义,他指出:“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劳”,劳动的实质就是培养人、塑造人。通过种植、打扫校园卫生、为社区服务、美化社区环境等活动,可以磨炼学生的意志,使之养成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除此之外,日本高校的学生课外活动也特别丰富,比如学生会活动、俱乐部活动、学校行政活动等。这就是说教养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大学的正规课程,其实学生在参加各种感兴趣的活动中接受教养教育,更有助于实现寓教于乐、寓教于活动的效果。再者,作为大学生即将进入社会,学校帮助他们通过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俱乐部活动,还可以磨炼他们的领导能力和协调能力;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的志愿者活动、实习等职业体验,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并正确处理自己与社会的关系。

4.通过心理咨询进行渗透。由于个体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心理障碍,如理智障碍、情感障碍、人格障碍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人的心理健康,还制约了人的思想觉悟的提高以及积极教养的形成。而心理咨询作为一种帮助人、启发人、引导人的实践活动,目前在日本已成为教养教育的一种新方式,尤其是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新途径,并且在许多国家得到普遍使用。由于心理咨询本身具有一定的教育效果,因而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渗透教养教育,其效果十分显著。高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咨询活动,来不断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产生十分明显的教育效果。正因为如此,所以这种方法也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并被不少国家学习借鉴。

四、健全教养教育的管理体制

1.建立健全管理机构责任制。在日本的大学中设有管理全校教养教育的中心机构,该机构是一具有明确责任和权限的管理机构。为了实现大学和其他高等教育机构的个性化发展,促进大学改组转换,还开展一些以教养教育为中心的教育活动。在日本,短期大学的建立可以对大学进行必要的支援,以实现以教养教育为中心的大学功能转变。日本的很多短期大学都学习美国的经验,被建成类似美国社区大学一样的、与社区紧密相连的、为社会提供更多学习机会的学科机构。此外,日本还致力于率先进行教养教育的改善与充实的各类型样板大学,这些大学就成为了“教养教育重点大学”,政府对其采取重点支援的措施,以使其发挥良好的示范作用。

2.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水平。日本要求从事教养教育的教师要具有教育专家的自觉性、自信心和良好的专业素养。在日本高校,对于那些积极参加教养教育改革的教师一般都会得到必要的支持。这种支持主要体现在:如果这些教师与教师团队期望进行相关课程内容改革以及指导方法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学校就会尽力给予必要的支持;每个学校内部专门设立了促进教师参与教养教育的“重点分配经费”;还通过表彰和奖励具有卓越教养教育能力的教师,将相关教师的教育业绩与校内经费的分配以及人事制度联系起来,等等。此外,学校在录用新教师的时候,还十分注意考察新教师对教育的基本认识、个人体验和已具备的基本的教育能力;积极邀请具有特殊教育能力的校外、专业外人才参与新任教师的培训,丰富教师教育方式和途径。

3.促进大学之间、大学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协作。为了使改善教养教育的措施持续有效,并进一步充实教养教育的内容,日本要求各大学之间建立促进协作互助的组织机构,积极推进大学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在日本,若干所大学之间一般都会采取学分互认制,尽可能地拓宽不同高校学生可选学科的范围;通过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由若干所大学一起开发和研究教养教育课程和教材,培训相关教师,并利用信息技术跨校共同授课;要求各大学把学生参加社会贡献活动、志愿者活动等作为“奉献学习”列入课程,并对实施长期实习、实践制度的大学给予奖励和更多关注。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体验社会的机会,与此同时社会也可以以此积极评价学生体验活动的意义。学校为了不断扩大学生交流的范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深入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机会,许多高校还被要求设立能够提供与上述活动相关的信息、交流咨询等服务中心和专门窗口。

五、对我国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启示

我国的大学以最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社会公德教育目标和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主要目标;以爱国主义教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艰苦奋斗和革命传统教育等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主要内容;以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党建工作等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这样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自我价值实现、思想道德修养等诸方面无疑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为了进一步丰富和拓展我国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我们可以借鉴日本大学教养教育的一些做法和经验,使我国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取得更好的实效性。

1.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要人性化。我国高校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在于实现大学生人格的完美发展,为社会主义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政治素质为核心,不断增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使大学生尽快成为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良好道德修养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首先要是一名合格的社会人,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以角色认同和基本生存能力为前提。以往,我们在思想道德教育目标方面比较注重政治素养的教育养成,而在某种程度上缺乏对生存方式与能力的培养。我们应借鉴日本大学教养教育的一些经验,不仅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政治素质,而且还要注意使学生成为一个真实社会生活的个体,学会生存、学会适应社会生活。

2.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要生活化。在我国,大学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本道德规范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法制和诚信教育等。对大学生开展上述内容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但不能仅仅局限于上述内容本身,还应该致力于促进大学生对上述内容的内化。而要想达到这一目的,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除了让学生学会专业知识技能、多学科知识技能,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认知外,还应在现有基础上结合大学生将要面对的活生生的社会生活,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形成应有的内在品性修养,以便使他们毕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现实社会。

我们以往的大学思想道德教育中,抽象的说教内容偏多,而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践行的内容偏少。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只有贴近现实,给人真实感,才能使人信服,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使学生愿意接受。这才是使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得以在个人身上内化的前提。为此,我们不妨借鉴日本大学的做法,一方面不断丰富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另一方面加强内容与实践的联系性,使思想道德教育从内容上贴近生活,便于学生将理论内化,从而在思想道德教育实践中正确积极地表达出来。

3.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要多样化。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应该是多样化的,大学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应结合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文化层次,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以此为契机引领大学生走出象牙塔,帮助他们建构正确的道德理念和良好的文化氛围,从而实现大学功能的最大化。只有这样做才更加有利于大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教育,在奉献中体验道德成就感,建立起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我们是否可以尝试在实践中借鉴日本大学的教养教育模式,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在选择有助于大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教育内容的同时,通过多种学科、多种途径、多种方法来增加教养教育的元素,比如:增设相关选修课程、增加教学中的实践环节、设置各种课外指导机构,等等,最终实现大学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在价值。

标签:;  ;  ;  ;  ;  ;  ;  ;  ;  

日本大学教育对我国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启示_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