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危机的技术内涵:技术负面效应分析_生态危机论文

生态危机的技术内涵:技术负面效应分析_生态危机论文

生态危机的技术内涵:对技术负面效应的评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技术论文,负面论文,内涵论文,效应论文,生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N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680(2001)05-0038-03

人类正面临着一种自相矛盾的尴尬境地。一方面,依靠技术进步,人类掌握了空前的改造自然的能力,创造并享受着巨大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技术进步也大大加剧了不利于自身异已力量的产生,其负面效应与日剧增,愈益昭彰,带给人类一个又一个苦涩之果。尤其是20世纪中旬以后,人类生存环境普遍恶化,生态系统全面发生危机。恰如德国哲学家尼采所曾指出的:“凡人类所能享有的尽善尽美之物,必通过一种亵渎而后才能到手,并且从此一再要自食其果,受冒犯的上天必降下苦难和忧患的洪水,侵袭高贵地努力向上的人类世界。”[1]似乎技术成为环境或生态危机的罪恶之“根”,对技术负面效应的指责或如何善待技术无疑成为人们今天关注的焦点。

一 技术时代的形成

技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或活动,乃是人类用以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一种工具手段和力量。人类处于不同社会历史形态时期,技术的影响与渗透是不同的。

从技术的起源看,技术是人类早期在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现实需要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直至工业革命前,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面对的环境基本上是未被人化的自然界,技术主要是使用传统工匠技艺为基础的简单技术,对自然过程的干预还保持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技术过程对人类生活乃至社会进步影响不大。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技术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生产需要和社会经济制度的合理选择,使得技术的变化和创新变得十分迫切并获得激励。近代科学的创立、分化和发展,尤其是科学的技术化、技术的科学化和科学技术的渐渐一体化,使得以工匠技术经验积累为基础的传统技术迅速让位于以机器为主要特征的新型技术。到19世纪,新型动力机械如电力和电气的广泛使用,并与生产过程的合理化组织在一起,导致了技术的重大革新。依靠技术本身的内在动力和巨大社会功能,无论是人的物质经济生活,如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急剧变革,通讯与联系方式的跃迁,还是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如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更迭,都处在一个完整的技术时代框架之中。也就是说,人类通过自身活动所建构的一幅由技术活动、技术系统及其本质特征所构成的图景与框架,已经渗透并逐渐控制人类生活的一切领域,占据了当代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核心位置,成为我们时代最具个性的特征之一,也就不难理解有人惊呼,今天的时代是“技术时代”。

当代技术哲学家E·舒尔曼也认为,技术化是我们时代最主要的特征:“技术在现代的、充满活力的文化现实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人们愈发广泛地承认,现代技术是现代文化得以建立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我们文化的未来无疑将被技术控制和决定。”[2]事实上,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已经占据着一个重要的位置,乃至是核心的位置。因为技术作为一种全球性力量的兴起,对当代社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或者说,当今人类所生存的世界是一个由技术构成和决定的世界。

技术时代有两个最显著的特征:一是人工自然和技术圈的兴起,二是技术化社会结构的形成。人工自然和技术圈的兴起表征了技术在人与自然关系结构上的影响和功能,而技术化社会则表征了技术在人与社会关系结构上的影响和功能,从其功能效应的展示中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存在着的东西都被现代技术的本质的统治打上了烙印”。[3]

二 人工自然和技术圈的兴起与生态系统的矛盾

人工自然是人类通过技术手段变革了的那部分自然界,它的出现是技术扩张的必然结果。主要包括:第一,受人类实践活动直接影响的那部分自然界或生态环境;第二,人利用自然界的材料所创造的人工自然物,如各种新材料、新工具、人工建筑乃至可以模拟思维的人工智能机等等。人工自然可以看作是人类与自然所构成的调控系统,它随着技术的进步与人类控制手段的提高而逐步进化与拓展,其延伸过程由技术发展史所表征。

随着变革对象自然手段的进步,人类逐渐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占据主动和统治地位,技术也超越人与自然关系的中介地位而逐渐建构出自身独立完整的结构,导致人类活动的一种特殊环境即技术圈的兴起。所谓技术圈,最初由前苏联学者提出,“是人类社会技术因素的总和,表明技术因素对自然界的作用。”[4]它的形成实际上乃是现代技术与大工业所致,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等原则为基础,摒弃了自然界以及人类本身所固有的法则和规范,代之以技术以及技术应用的法则和规范。与通过微生物、动物和植物对无机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生态圈或生态系统相比,技术圈是一种通过人类的发展所建造出来的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新型环境,具有强烈的非自然、技术化和机械性的色彩。它不仅通过自身逐渐形成的独立完整的结构和功能,把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具根本意义的自然生态圈屏蔽在外,而且也对自然生态圈的过程、关系和秩序产生大规模的干扰和影响。

一般说来,生态圈或生态系统是由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或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功能系统,是具有耗散结构的开放动态平衡系统。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由外来能量主要是太阳能的输入来维持,在系统内流动、消耗和转化而形成复杂的反馈关系,使系统处于有序状态,并朝自组织增强的方向调节与发展。这种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当外界的作用超过这个限度,自动调节能力不再起作用,就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与失衡。而且,生态系统的平衡不是热力学意义上的平衡态,大多是自然界本身形成的非平衡的稳定状态。如果系统中出现了某种涨落,而这种涨落又被放大之后,生态系统原有的调节机制就不再能维持其自然平衡的稳定状态。人工自然和技术圈的兴起就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引起和放大涨落的力量,当这种涨落被放大到失稳的临界点时,自然平衡被打破是不可避免的。众所周知,阿斯旺大水坝兴建所引起的纳赛尔湖渗漏和蒸发、尼罗河下游土地贫瘠化、尼罗河三角洲产鱼量减少等,都是原有生态平衡被打破造成的后果。

事实上,今天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已经越来越依赖于他自身的创造物——技术圈或技术系统,而现代技术系统是建立在多个技术子系统的复杂的互动关系基础之上,其有效的运行必须以专门化及其相互衔接为代价。如果任何一个技术子系统的运行失调,将破坏技术整体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其结果是不仅导致技术圈本身的失衡乃至解体,而且将危及人与生物圈的运行和平衡。技术圈依据无机和机械的原则而发挥其功能的影响,已经大大超过了服从有机自然界的节律而自发增长的生物圈的影响,即现代技术系统的发展和扩张能够使得技术圈构成一种相对独立的力量,技术活动的后果也已经超过自然生态圈自身调节和净化的能力。或者说,人类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干预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的过程,其频度不断加快,程度不断加深,其作用已大大超过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和自恢复过程。这样,现代技术的反生态特性得以充分凸现出来。环境经济学家艾伦·科特雷尔说得一针见血,“人类生活的两个世界——他所继承的生物圈和他所创造的技术圈业已失去平衡,正处在深刻的矛盾之中。”[5]

三 技术的负面效应

科学技术犹如一柄双刃剑,其负面效应与正面效应一样,表现十分突出。爱因斯坦曾说过,“科学只能断言‘是什么’,而不能断言‘应当是什么’”。[6]由于科学技术的工具性质,不可避免地使它能够产生双重效应:既可能为人类造福,也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既能够以建设性的方式被应用,也能够以破坏性的方式被应用;既可以为创造的目的服务,也可以为毁灭性的方式被应用。它确如飞去来器,既能飞出去,也能返回来。它是一把双刃剑,一刃对着自然物,一刃对着人类自己,而人类与自然又是相互作用的矛盾统一体。科学技术对自然产生了什么后果,终究还是要反映到人类头上。

科学技术的双刃剑效应主要体现在利用上的二重性。如物理学家对核能的掌握虽为人类提供了巨大和清洁的能源,但像美国1945年在日本广岛和长崎被投放的原子弹,前苏联发生在切尔诺贝利电站核泄漏事故,以及大国核军备竞赛及和平利用核能带来的核废料污染等,都已造成了巨大的环境灾难。生物学家对基因和生物大分子的认识,使得改变生物品种和习性从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生物工程中的“克隆羊”已成为历史,“克隆人”技术也不成问题,对人大脑的操作实验从而去调整、控制和预测人的思维活动似乎也不是十分遥远的事情,但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伦理问题、道德问题令人困惑和无所适从。今天,我们能控制宇宙飞船在遥远的行星上着陆和航天飞机在太空中自由地翱翔,但我们却无法完全控制和治理制造这些飞船和飞机的工厂排出的大量废水和废气。

总之,作为创造现代文明的科学技术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社会系统的一个构成要素,它既不能游离于社会系统之外,更不能凌驾于社会系统之上。由于科学技术的双重性质,关键在于它掌握在什么人手里,以及人如何利用和为什么应用它。汤因比也认为,“科学不断发达究竟会带来怎样的结果,若用伦理上善恶的概念来说,就在于科学是被善用还是恶用。”[7]诺贝尔发明了硝酸甘油炸药没有罪过,有罪的是那些利用它无辜残害生灵的战争狂人。

在人与自然关系层面上,现代技术导致人类对自然的适应和利用为主转变为以占有和征服自然为目的。在人与社会关系层面上,现代技术的强大力量已经迫使个人与社会生活完全服从于技术环境的重大变化。时至今日,一个以计算机和信息高速公路为物质载体的网络化的社会结构正在全球形成。显然,在这一社会结构中,技术不仅构成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手段和工具,而且也染指于人类历史的根基,向人类社会注入控制和决定的因素。无疑会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无可比拟的冲击。今天,技术化支配下的经济、社会、文化和道德领域的行为与后果已经为人们熟视无睹,似乎成为一种自然过程而不足为怪。在社会与文化领域中,技术使人变成“单向度的人”(马尔库塞语)。依据法兰克福学派观点,科技异化不仅是科技文明本身的异化,而是引起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公众生活与私人生活各领域中发生“怎样异化”,这同样体现了科技异化的本质和两重性。

四 技术危机及其评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当技术成为全球性的主导力量,当技术圈和技术化社会本身所具有的内在力量已经开始反过来对人类自身构成一种控制和决定因素的时候,特别是技术被非人道地误用或无节制地滥用所导致的不良后果(如环境问题或生态问题)日趋严重,以至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出现了所谓的“技术危机”。

“技术危机”并不是指技术系统本身由于结构破坏和功能失调而导致的危机,而是人类在技术的利用和把握上的失当所导致的技术负功能后果或负面效应,其实质是一种技术利用的失误或危机。从技术发展史可以看到,技术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会对人类生存的环境——生态系统产生破坏性的影响。所以,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看,技术危机揭示和表征了生态危机的技术缘起和技术内涵,或者说生态危机体现了技术危机在生态系统中的负功能效应。

对技术危机有两种相互对立的派别和思潮,即技术的悲观主义和技术的乐观主义。技术的悲观主义认为,现代技术的高度发展带来了对地球的过度开发与消耗以及对周遭环境的严重污染,威胁到人的生存与发展,这是无法避免和克服的。如比较有代表性的美国科学家R·卡逊在《寂静的春天》里批评农业上滥用杀虫剂给动植物和环境带来的严重后果。以批评科学技术的负功能效应见长的“法兰克福学派”就主张技术的发展使人沦为它的奴隶;法国学者J·埃吕尔曾批评以机器为代表的现代技术造就了一个“非人性化的社会”。池田大作与贝恰在《二十一世纪的警钟》里就主张放弃技术乐观主义,“认为技术力量可以轻易地解决人类一切问题的过大的期待,可以说彻底模糊了我们的现实感,产生了成长的神话,使道义心衰退,改变了对待工作的态度。这是现在的危机的最大原因。”[8]技术的乐观主义认为,技术危机并不代表技术本身的危机或技术本身性质的转变,而是体现在人类利用和掌握技术上的缺陷或失误。这种缺陷或失误完全可以通过技术的发展以及人类在技术利用上的有限理性的不断进步来解决。只要依靠技术和工业进步,即使是技术的应用带来的许多危及人类生存的全球问题也终将被克服。

在对待技术危机的问题上,笔者认为,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对技术持乐观的态度。马克思曾高度评价了科学和技术的价值,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但不能盲目地、无节制地发展和应用技术,即反对盲目追求技术进步,更反对把人类和地球的未来完全托付给技术。要认识到技术危机本质上是人类理性有限性的后果。一方面,技术活动的对象——自然界在展现时的复杂性与变化性,受主观认识水平和理性能力的限制,使得人们对自然必然性的把握只能是相对的与近似的;另一方面,人们对技术活动的结果——人工自然和技术圈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对技术活动的后果难以预料与难以控制,也体现了人类活动理性的有限性。这要求人类作为技术的主人,有责任指导和调整技术的发展。人们在利用现代技术干预自然体系时,要充分估计自己的行动可能给对象世界带来的各种后果以及处理这些后果的能力。

面对技术及其应用带来的危机,如何进行历史性的选择,是善待技术进步,还是拒绝技术进步;是积极乐观地对待技术危机,还是消极悲观地对待技术危机,需要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和理性的精神加以研究解决。决不能因为技术的负面效应,就主张技术的“零增长”或“负增长”,甚至要求复归中世纪和古代的田园般的生活就更是匪夷所思。事实上,技术仅仅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有力杠杆,需要人们善于应用这种杠杆。在一定阶段由科学技术带来的种种问题,单靠科学技术手段去解决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靠新的技术手段和社会措施与社会规范来解决,靠人类不断拓展在认识技术负面效应问题上的理性能力,从而最终从根本上找到克服技术危机的办法。关于这一点,正如未来学家赫尔曼·卡恩所言:“当前流行的一种态度是,埋怨技术或技术人员带来今天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因而要设法停止经济增长,以减慢技术进步,我们认为这种看法完全不对头。”[9]

围绕西方技术世界和技术时代中的严重危机,当代哲学家海德格尔的批判可以说是入木三分。海德格尔认为,人类之所以要正视与克服技术的危险和技术危机,就在于人类的本质并不在于充当存在者的主宰,而在于看护存在,看护人类的基本生存条件。今天,并不是荒谬的技术把我们推到了生态毁灭与政治自杀的边缘,而是人类执拗于存在的遗忘之中,对存在的天命蔽而不见。然而“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拯救的力量。”[10]当海德格尔引用荷尔德林这句诗时,他所隐含的是,陷人于危险的技术同时也是一种拯救的力量。依海德格尔看来,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是居住者,而不是主宰者。人要从对存在的遗忘转向对存在的妥善保护,因为自然是人类的家园,当人类的实践活动破坏了自己存在的根基,人类也就失去了自己的生存权。可以说,海德格尔的生存论哲学和对技术的批判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非常有益的启示,是我们在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理论前鉴。

总的说来,尽管技术有种种缺陷,但它的正面价值不容否定。技术是人类的福祉,也是人类建立发达社会的凭藉,技术虽然造成了很多问题,但这些问题还有赖于技术与科学去解决,如若我们因噎废食,一味地排斥技术,则可能造成更大的灾难。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到来,对新资源的开发,节能技术、环境保护技术、生产新工艺技术等的发展,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的改革,有利于环境保护和改善的政策、法规的制定与落实,人类将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善用或善待技术发明与成果。

【收稿日期】 2001-05-31

标签:;  ;  

生态危机的技术内涵:技术负面效应分析_生态危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