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恒切牙开髓路径的体外研究论文_王凤庚

下颌恒切牙开髓路径的体外研究论文_王凤庚

王凤庚

黑龙江省北安市五官医院口腔科 黑龙江北安 164000

【摘 要】目的探析不同开髓方法对下颌恒切牙的最佳开髓位置及根管器械弯曲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本院口腔科拔除的64颗离体下颌恒切牙作为检测标本,将64颗牙分为舌侧开髓组(A组)和唇侧开髓组(B组),取不锈钢K锉插入两组牙齿根管并疏通至根尖孔处,再经X线下由近、远、中向拍摄,观察比较两种开髓法时器械在根管内成直线时的开髓位置及器械弯曲角度。结果下颌恒切牙最佳开髓位置位于唇侧者17例,占26.56%,位于切缘者46例,占71.88%,位于舌侧者1例,占1.56%。且B组K锉的根管入角和弯曲角度小于A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性。结论下颌恒切牙开髓路径应以唇侧及切缘侧最佳,且可大大降低根管器械的弯曲程度和根管治疗难度,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下颌恒切牙;根管入角弯曲角度;舌侧开髓组;唇侧开髓组

根管治疗术原理是通过清创、化学和机械预备等方法彻底除去根管内的感染源,并严密充填根管以促进根尖周病变的愈合或防止发生根尖周病变[1]。下颌切牙由于解剖特点,应用传统舌侧开髓路径时,容易使根管器械出现不同程度弯曲,大大影响治疗效果。本文对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口腔科拔除的64颗离体下颌恒切牙采用不同开髓法方法研究分析其最佳开髓路径和根管器械弯曲程度,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4颗离体下颌恒切牙,患者男45例,女19例,年龄18~65岁,平均(36±5.5)岁。全部牙齿均牙体完整,未予治疗,根尖孔发育完成无破坏。牙根未吸收,未见纵裂,无相关牙髓治疗。排除标准:开髓后根管因钙化而不通畅者、牙根出现明显弯曲者以及根尖孔位于根侧且较明显者。

1.2牙齿预备

将64颗牙均严格清洁处理,清除牙体表面的软组织及牙石,应用10%福尔马林液浸泡消毒60min,取出后用清水冲净,风干后编号待用。

1.3方法

将64颗离体下颌恒切牙常规行舌侧开髓(即B组,开髓点位于舌面)和唇侧开髓(即A组,开髓点位于唇面中央)。按照牙齿实际情况逐渐扩展洞型,以椭圆形为佳,保持近远中向和冠根向等各层面都处于中1/3位置。然后顺根管取15号K型锉(MANI,日本)将每颗牙齿都进行舌侧和唇侧的根管探测,每颗牙齿均疏通根管使K型锉达到解剖根尖孔处并固定。应用平行投照方法,对64颗牙齿由近远中向和唇舌侧拍摄。并收集舌侧和唇侧插根管锉的数字化X线图像。利用软件自带的“画线”和“角度测量”工具测量器械的根管入角、器械在根管内的弯曲角度和根管器械成直线时的开髓位置[2] 。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最佳开髓位置比较

本组64颗离体下颌切牙的最佳开髓位置,切缘侧46颗,占71.88%,唇侧17颗,占26.56%,舌侧1颗,占1.56%。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根管器械入角和弯曲角度比较

本组牙齿应用两种方式开髓后,A组(舌侧开髓组)K锉的根管入角(t=2.586)和弯曲角度均大于B组(唇侧开髓组)(t=2.1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性(两组开髓方式的器械根管入角和弯曲角度比较详见表1)。

表1两种开髓方法器械根管入角和弯曲角度比较[°]

组别牙齿(只)根管入角 弯曲角度

舌侧开髓法64 17.1423±3.624516.2864±1.1523

唇侧开髓法64 14.9081±3.127314.1825±2.4943

T2.4732.198

p0.00130.0088

3 讨论

根尖周病临床主要是由牙髓病发展而来,细菌及其病毒侵入牙髓引起牙髓病,而这些细菌、毒素及牙髓病变产物又通过根尖孔渗透到根尖周组织,从而引起引起根尖周病[3]。临床解剖学研究证实,只有开髓后根管呈直线路径时才能提高牙齿的治疗效果,也即临床所谓的最佳开髓路径。Mauber(1999)[4]认为,理想的下颌切牙直线开髓路径位于切缘偏唇侧和唇侧,舌侧几乎很少或不存在直线路径。由于牙齿开髓后的根管入角以及器械在根管内的弯曲程度与根管治疗的难度密切相关[5],甚至大大影响治疗效果,因此研究牙齿的根管特征和最佳开髓路径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采用离体下颌恒切牙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舌侧和唇侧两种开髓方法对根管入角方法及器械在根管内的弯曲角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下颌恒切牙的最佳开髓位置位于唇侧者占26.56%,位于切缘者占71.88%,位于舌侧者仅占1.56%。即下颌切牙的最佳开髓位置主要以切缘及唇侧为主,这一结果与Mauger 等[6]提出的“理想的下颌切牙直线路径入口有 72.4%位于切缘,27.6%位于切缘唇侧”研究结果接近。

综上所述,尽管下颌恒切牙应用唇侧或切缘开髓法,能够大大减少根管内器械的弯曲角度,提高根管治疗效果,且舌侧开髓容易遗漏大部分舌侧根管,应以切缘侧及唇侧开髓效果较好,但是下颌恒切牙根管治疗中70%有较高难度,临床治疗时仍需引起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侯本祥,张海英.现代根管治疗技术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0(3):11-15.

[2]王俊,刘青梅,程珏,等.下颌恒切牙开髓路径体外研究[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4(2):105-108.

[3]McCabe P S,Dummer P M H.Pulp canal obliteration:an endodontic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challenge[J].International endodontic journal,2012,45(2):177-197.

[4]MJ,Wane RM,Alexander JB,et al. Ideal endodontic ac-cess in mandibular incisors[J].J Endod,1999,25<3):206-207.

[5]黄定明,周学东.根管治疗难度分析的要点[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6,41(9):532-534.

[6]Mauber MJ,Wane RM,Alexander JB,et al. Ideal endodontic ac-cess in mandibular incisors [J].J Endod,1999,25<3):206-207.

作者简历:

王凤庚(1955.4——),男,黑龙江省绥化市人,汉,就职于黑龙江省北安市五官医院口腔科,大专,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口腔内科,

论文作者:王凤庚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5

标签:;  ;  ;  ;  ;  ;  ;  ;  

下颌恒切牙开髓路径的体外研究论文_王凤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