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主要工业产品市场竞争状况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江苏论文,市场竞争论文,状况论文,工业论文,产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苏历来注重实业发展,工业(尤其是制造业)产品具有显著的国内竞争优势。对外开放扩大,经济结构变化,科技革命加快,为江苏工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带来了机会与挑战。分析江苏主要工业产品的竞争优势与障碍,对于江苏采取政策措施,消除障碍,巩固国内竞争优势,扩展全球竞争优势,具有广泛实践意义。
一、江苏主要工业产品的竞争优势
通过对江苏重点工业主管部门和10多家典型企业的实地调查研究,以及大量统计资料分析,江苏主要工业产品具有以下竞争优势:
1.整体全国市场占有率高。江苏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重由1986年的10.89%上升到1994年的12.78%,居全国首位,比第二位的山东高2.09个百分点,比第三位广东高3.41个百分点。江苏1994 年实现制造业产值6293亿元,占全国制造业的13.74%。在国家统计局1994 年公布的52大类工业产品中,江苏列全国第一的9种,列第二的13种,列第三的6种,列前3名的产品种类占全部种类的一半以上。 江苏制造业产品整体全国市场占有率高于广东、上海、山东、辽宁、浙江等主要竞争地区。
2.领先优势产品市场占有率上升。江苏的主要领先优势产品80年代以来市场占有率逐步上升(表1)。其中呢绒市场占有率由1986年的22.12%上升到1994年的38.56%;毛线由1986年17.70%上升到36.46%,化学纤维由1981年7.6%上升到26.49%。
表1 江苏主要领先优势工业产品市场占有率及其变化
产品名称 1994年1993年1986年 1981年
占有率 占有率 位次 占有率 位次 占有率 位次
呢绒 38.56
33.17122.121
毛线 36.46
34.38117.701
化学纤维 26.49
27.88116.122 7.6 3
内燃机
26.17
21.28116.281
化学农药 21.76
18.40119.461
电光源
18.94
17.401 8.822 8.1 2
交流电动机
18.39
15.49110.012
布15.48
14.87214.49113.4 1
纱13.41
14.21113.57112.6 1
注:据《中国统计年鉴1995》计算。
注:据《中国统计年鉴1995》计算。
在全国市场占有率列第二至第六名的产品中,丝、轮胎、塑料、自行车、载重汽车、成品钢材的市场占有率上升(表2)。另外, 没有列入国家统计局公布项目的产品如家用空调器、冰柜、摩托车、全自动洗衣机、化工设备、工程机械、若干通用机械零部件和电子元器件也具有显著竞争优势。
表2 江苏主要次位优势工业产品市场占有率及其变化
注:据《中国经济年鉴1995年》计算。
3.涌现一批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江苏在纺织、化工、服装、机械、电子等产业涌现一批产品的全国市场占有率领先的企业。例如仪征化纤的聚脂切片1994年产量达61万吨,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50%。常柴的单缸柴油机产销量亚洲第一,全国市场占有率31.8%。无锡小天鹅的全自动洗衣机全国市场占有率达48%。泰州春兰的家用空调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20%以上。江苏有50多家企业机械整机产品全国市场占有率在25%以上,有50多家企业机械零部件产品全国市场占有率在30%以上。
4.涌现一批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的地区。近年来,江苏产品的地区集中度不断增强。例如常州、无锡、扬州的内燃机生产量占全省的80%。无锡、镇江、常州、苏州是我国重要的轴承生产基地。南京成为中国重要的化工、电子、汽车基地,苏州成为纺织、服装基地,无锡成为冶金、纺织、通用机械基地,扬州成为化纤、仪器仪表基地,常州成为塑料、纺织、机械基地。
5.江苏产品以国内市场为主。江苏产品的90%销售在国内,其中省外市场销售是省内市场的两倍。江苏产品遍及全国各地,其市场面从周边地区呈放射状扩散,山东、安徽、江西、浙江是江苏产品的主要市场。
综上所述,江苏产品在纺织、机械零部件和化工等领域具有强竞争优势。
二、江苏工业产品的竞争障碍
80年代以来,江苏省的部分产品竞争力下降。在1995年国内贸易部等7单位组织评定的全国畅销国产商品“金桥奖”467种商品中,江苏获奖商品仅为上海、广东的一半,占全部获奖商品的9.4%(表3),与江苏的工业大省地位不太相称。
表3 1995年全国畅销国产商品“金桥奖”前5名地区及比重
地区 获奖商品数 占总获奖数的比重(%)
上海 97 20.8
广东 90 19.3
江苏 44 9.4
山东 41 8.8
浙江 27 5.8
注:据《经济日报》1995年12月7日第8版整理。
江苏80年代优势工业产品中,轻工、饮料酒和电子产品全国市场占有率下降突出(表4)。在表4所列的七大类商品中,1994年与1986年相比,照相机市场占有率18.22%下降到0.93%, 几乎失去了在这一领域的竞争力。家用电冰箱由11.03%下降到3.01%,由第三位跌到第九位 。值得研究的是,除饮料酒的优势由山东领先外,江苏竞争力下降的主要轻工和电子产品优势均由广东领先。另外,江苏纸、缝纫机、食品罐头等轻工产品也不具有竞争优势。
表4 江苏80年代优势工业产品市场占有率及其下降变化
产品名称
1994年首位 1994年江苏
1993年江苏
1986年江苏
地区 占有率 占有率 位次 占有率 位次 占有率 位次
表 广东 79.30
0.938 2.3176.375
电冰箱 广东 24.21
3.019 3.00
1011.03
3
照相机 广东 83.65
0.935 1.99518.22
2
精铝制品 广东 24.70
4.943 7.5236.755
洗涤剂广东 11.44
9.403 10.32
28.701
录音机广东 86.25
6.322 13.17
220.65
2
收音机广东 81.96
8.222 45.54
132.69
1
电视机广东 16.32
15.30
2 17.36
219.53
2
饮料酒山东 14.40
6.594 9.154 8.78
4
啤酒 山东 13.54
4.939 2.29
16 7.14
5
注:据《中国统计年鉴1995》计算
由于轻工、家电和饮料酒类产品广告媒体对人们的感觉冲击大。因此,江苏部分消费品领域竞争优势的丧失,还影响了人们对江苏工业的总体竞争力的认识下降,损害了江苏工业产品的竞争形象。
分析江苏工业产品竞争的弱势,可以看到江苏工业产品的如下竞争障碍:
1.经济效益低。江苏工业呈现高产值低效益特征。江苏以12.76 %增长的工业总产值实现10.08%的工业增加值, 工业增加值率为全国平均的85%。在江苏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经济指标占全国的比重中,利润总额7.39%〈利税7.68%〈工业增加值10.08%〈工业总产值12.76%。在中国工业前6强中,江苏工业企业数、工业总产值、 工业增加值列全国第一,而比较工业增加值率、比较资金利润率、比较产值利税率、比较工业成本费用率都排名第四至第六位(表5)。
2.竞争结构不合理。尽管江苏省11个市的工业总产值在全省的比重差异很大,苏州达22.42%,连云港仅1.78%, 而各市支柱产业趋同化程度高。例如有7个市纺织业产值列本市工业第一位。 普通机械制造在各市工业中均有较高比重。江苏省内地区间的过度竞争导致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现象,造成工业资源浪费。
表5 江苏等6省(市)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1994年)
江苏 广东
山东上海
主要 企业单位数(个)
3919532163 24383
11496
经济 工业总产值(亿元) 6551.65 5325.35
4881.243664.65
指标 工业增加值(亿元) 1482.40 1298.18
1364.181040.16
利润总额(亿元)132.85
210.36150.32 235.06
利税总额(亿元)379.33
478.41389.77 441.75
主要 企业单 位数 8.42 6.91 5.24
2.47
经济 工业总产值 12.76 10.37 9.51
7.14
占全 工业增加值 10.08 8.83 9.28
7.08
国的 利润总额 7.39 11.71 8.37 13.08
比重(%)利税总额 7.68 9.69 7.90
8.95
主要 工业增加值率(%) 22.63 24.38 27.95 28.38
经济 资金利税率(%) 9.34 9.20 10.60 12.91
效益 产值利税率(%) 5.79 8.98 7.99 12.05
指标 工业成本费用利润
率(%) 3.19 5.20 5.08
8.88
流动资产周转资数
(次/年)
1.97 1.70 1.85
1.44
比较 比较工业增加值率 0.79 0.85 0.98
0.99
经济 比较资金利税率0.91 0.90 1.04
1.26
效益 比较产值利税率0.60 0.93 0.83
1.25
指标 比较工业成本费用
利润率0.62 1.01 0.98
1.72
浙江
辽宁全国
主要 企业单位数(个)37633
28070 465239
经济 工业总产值(亿元) 3363.63 3180.1351353.03
指标 工业增加值(亿元)
704.12 1014.2214700.06
利润总额(亿元) 104.27
84.14 1796.75
利税总额(亿元) 255.04 289.30 4935.31
主要 企业单 位数
8.096.03100
经济 工业总产值6.556.19100
占全 工业增加值4.796.90100
国的 利润总额 5.804.68100
比重(%)利税总额 5.175.86100
主要 工业增加值率(%)20.93
31.89
28.63
经济 资金利税率(%) 11.14
8.0710.21
效益 产值利税率(%)
7.58
9.109.61
指标 工业成本费用利润
率(%)
4.68
3.835.17
流动资产周转资数
(次/年) 1.88
1.321.55
比较 比较工业增加值率0.73
1.111.00
经济 比较资金利税率 1.09
0.791.00
效益 比较产值利税率 0.79
0.951.00
指标 比较工业成本费用
利用率 0.91
0.741.00
注: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5》计算。
3.竞争意识与竞争素质欠协调。江苏非国有经济竞争意识强,敢闯敢干,敢于争先;但其缺乏竞争素质,竞争手段单调,缺乏与国内外大厂商竞争的耐心和能力。而国有经济规模大实力强,具有较高竞争素质;但其缺乏竞争意识,过多地指责竞争对手的体制性优势,试图通过政府保护市场或增加税收减免,对市场信息反映迟钝。
4.不适应产业转型期竞争,难以享受成熟期产业成果。江苏发现新兴产业和参与成长期产业竞争能力较强。中国市场需求迅速增长初期的产业,江苏都能占有相当份额。在产业由成长期向成熟期转化过程中,部分企业不注意产业变化、不重视技术提升、不善于市场转移,有的沾沾自喜于当前利润,有的过于自信产品质量的市场魅力,在竞争进入决战前退出竞争。
5.全球竞争力弱。1994年江苏自营出口商品总额90.24亿美元, 扣除农产品出口额,江苏工业制成品出口占江苏GDP的18.2%, 以及工业总产值的7.5%。江苏出口额为世界出口贸易额的0.23%。 在江苏出口工业产品中没有全球市场占有率高的产品。
上述竞争障碍影响了江苏工业产品竞争力的提高。
三、江苏工业产品的市场竞争机会与挑战
未来5—15年,江苏工业产品在全球与中国市场充满竞争机会。 在全球市场上,首先,中国大幅度降低进口关税和放松进口限制,降低了江苏产品通向世界的门坎,可以公平地参与全球市场竞争。其次,利用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制造业转移机会,吸收转移产业的生产制造技术和市场销售渠道。第三,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设备,对江苏拥有高全国市场占有率产品的企业实施技术提升,参与国际竞争。第四,利用世界贸易增长高于生产增长的机会,进入国际大份额市场和新兴市场。利用区域贸易集团组织,通过传统出口国家和地区进入该区域内相关国家和地区。
在国内市场上,可以利用居民消费结构变化机会,调整产品结构,将江苏纺织优势转化为服装优势,机械零部件优势转化为设备优势。利用国内地区分工机会,增进优势产品竞争力。近年来,中国地区间产业分工趋势明显。上海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将成为金融和贸易中心,与江苏制造业的竞争性减弱,互补性增强。广东的工业产品竞争优势主要在轻工、电子领域,江苏的机械设备优势可以进一步发挥。江苏与山东、浙江、辽宁等省的竞争性也将由于各自发展优势产品而变化。
市场竞争带来机会,也带来挑战。江苏工业产品竞争的主要挑战是:①市场边界扩大,地区性市场变成全国性市场,全国性市场变成全球性市场;②参与主体增多,国内外各种经济成份的厂商在不同成本背景和不同政府背景下参与竞争;③进入壁垒降低,关税或非关税壁垒降低,地区保护措施消除;④竞争手段翻新,厂商间不仅通过降低成本或差异化赢得优势,还通过采购、新增替代产品、引导客户购买以及设置新的技术与环境标准等方式赢得竞争优势。
江苏在新一轮工业产品竞争中,应当充分利用市场竞争机会,迎接挑战发挥全国市场占有率高、产品企业集中度和地区集中度高及省外市场销售量大的优势,消除竞争素质低、竞争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的障碍,适应产业转型期竞争和全球竞争,赢得新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