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道路建设中,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为一种半刚性的基层材料,具有抗冻性好、稳定性好、整体性好等优点,在道路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我国市政道路路面基层大多采用水泥稳定碎石结构形式,其具有足够的稳定性与较强的抗冲刷能力,同时制作的材源广泛,易于机械摊铺操作,因此被广泛的应用于市政道路路面面层。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存在许多问题,如果对其特点了解不够,在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不到位,很可能留下工程隐患。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各项技术指标,加强质量控制,保证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规范,以确保市政道路路面基层施工可以顺利实施。
关键词:市政道路,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技术
前言:随着城市进程的推进,对市政建设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建设项目越来越多,其质量问题也日渐显露,特别是道路,问题最明显。很多道路在投入使用后不久,就会出现塌陷、开裂等质量问题,不仅需要反复修聋,还会影响正常的交通运输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其影响极为恶劣。最重要的是,这种质量及其施工技术严重不达标的市政道路对于公众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安全隐患,随时会造成人员伤亡以及经济损失。而随着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的逐步推广,道路的稳定性得以提升。但是,由于这种技术发展时间短,很多技术人员或者建设单位对此项技术的施工还不甚了解,不能熟练地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因此,本文也会重点对这种施工技术进行详细讲解,对其质量控制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看法。
一、水泥稳定碎石的特点
水泥稳定碎石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水泥稳定碎石受水泥的水化作用影响,具有较高的强度,且早期强度较好,能满足不同道路等级对基层强度和刚度的需要。同时,其还具有足够的水稳性,水泥稳定碎石的强度较稳定,其强度形成与水泥用量,含水量,施工温度,养生条件,材料配比设计有关,不易受天气和降水的影响。此外,水泥稳定碎石还具有足够的抗冲刷能力。由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是机械碾压而成的,且稳定性较好,整体性强,在受到外界水的冲刷下,不易渗透到基层。
二、工程实例
2.1工程概况
该标段道路机动车道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厚度为36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中水泥剂量采用4.51,根据施工配合比进行强度试验,允许水泥剂量在4.5%基础上增加1.0%。
2.2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工艺
2.2.1施工准备
为了满足路面混凝土施工要求,必须确保垫层的高程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首先要对平面控制网及高程控制点进行复核,平面导线点的精度应达到一级导线网标准,高程控制点必须按二等水准标准进行施测,经审批后平面导线点及高程控制点必须进行加密,加密的密度应达到一站观测的标准,加密点的精度应符合相应标准,测量放样必须严格按规程进行操作,每次测量必须闭合或附合,复核精度在规范要求内方能使用。
2.2.2施工放样
在进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前,必须对底基层进行质量验收,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设计要求后,用全站仪恢复中线,对两侧边桩进行水准测量,按设计标高标出水泥碎石稳定层顶面的施工标高(考虑压实系数)。在施工过程中,标桩如有丢失或移动,及时补桩抄平。
2.2.3拌和
在正式拌制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之前,必须先调试所用的厂拌设备,使用混合料的颗粒组成和含水量都达到规定的要求。集料的颗粒组成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调试设备,严格控制水泥的掺入剂量。
2.2.4摊铺混合料
根据本标段的结构层厚度,采用一次摊铺碾压成型的施工工艺,保证基层的压实厚度,严禁用贴补的方法进行施工。摊铺机摊铺时速度匀速行驶,不宜间断,以避免底基层出“波浪”和减少施工缝,摊铺机配合人员要随时检查松铺厚度,如与实际不符应及时调整。在摊铺机后面应设专人将杂物挑拣出去,同时避免粗集过分集中的情况发生。为了保证面层表面的平整,应保持费平板前的混合料的高度不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要减少停机与开动的次数,避免运料卡车碰撞摊铺机。做好横向接缝,应常用直尺检验表面平整度。
2.2.5碾压
水泥稳定层整平到需要断面和坡度后,立即用三轮压路机进行静压,再用振动压路碾压密实,碾压应从横坡下侧开始,确保表面平整。在含水量合适的情况下,碾压不得少于六遍。碾压过程中,试验检测员要随时控制混合料的含水量及压实度,当混合料处于最佳含水量±1%时(如表面水分不足,应适当洒水),立即用关闭振动的压路机在全宽范围内进行稳压一遍,速度采用1.5~l.7k时为宜,碾压长度可根据施工现场的气温情况进行选择。直线段和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段,应由两侧向路中心碾压。设超高的平曲线段,应由内侧向外侧进行碾压。然后用振动压路机开启振动档以2.0-2.5km/h的速度进行振压。最后用16t静压压路机碾压两遍,一直进行到要求的压实度为止。碾压过程中。如表面水蒸发得快,应及时补洒少量的水。施工的两工作段的衔接处,应采用搭接。前一段拌合整形后,留5-8m不进行碾压,后一段施工时,前段留下未压部分,应再加部分水泥重新拌合,并与后一段一起碾压。应注意每天最后一段末端缝的处理。
2.2.6养生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养生期间应保持一定的温度,同时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碾压完成后立即用士工布进行覆盖。养生期间不应过湿,每天喷洒水的次数随气候条件而定,同时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不应忽干忽湿,确保整个养生期间基层表面始终保持潮湿状态。养生期间应封闭交通并及时进行下封,在养生期和下封前,一定要加强水泥稳定层的保护,严格禁止大吨位载重车辆通行。养生用洒水车的行速度不直大于15km/h。
三、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3.1加强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所以,严把原材料质量关是保证工程实体质量的基础和重要坏节。水泥作为稳定剂,其质量至关重要,进场过程中每批检测一个样品,要进行水泥强度、初凝时间、终凝时间、安定性和细度指标的检验。水泥初终凝时间是确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控制时间的重要依据,一般应选用初凝时间3h以上和终凝时间较长的低标号水泥,且不应采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己受潮变质的水泥,一般情况选择P.0.32.5普通硅酸盐水泥就能满足施工,各项技术指标应满足技术规范的要求。碎石硫酸盐含量不能超过0.25,对所用的碎石或砾石,应预先筛分成3-4个不同的粒级,然后配合。细集料主要是控制好颗粒组成和掺加量,保证级配连续。为了把好原材料质量关,应需加强对各类原材料的料源进行提前确定和检查,在使用过程中按规定频率抽样检验,不合格的材料不能用于工程中,并应及时清除出场。
3.2加强质量检验
水稳基层试验段施工完后,应对其进行检测,检测频率比规使结构层容易产生干缩裂缝:含水量过小,混和料不易碾压成型,也会影响基层的压实度和强度。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天气情况和运输距离等因素及时调整含水量的大小,使混合料在碾压时达到最佳含水量。同时,还应保证水泥剂量的控制,水泥的剂量对水泥稳定层质量起着关键作用,剂量太小,不能确保水泥稳起碎石基层施工质量,而剂量太大,既不经济、还会使基层的裂缝增多、增宽,从而引起面层相对应的反射裂缝。考虑施工时各种损耗,工地实际施工采用的水泥剂量应比室内试验确定的剂量增加0.51%,以确保水泥稳定基层的质量,但应控制不超过6%。根据试验路段确定的松铺系数进行挂线,以保证水泥稳定基层的设计厚度。同时根据设计要求调好摊铺机的路拱横坡。
小结:综合上述,水泥稳定碎石由于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道路路面基层或底基层中。但如果对其特点了解不够,在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不到位,很可能留下工程隐患。因此,在对其施工中,必须严格控制各项技术指标,必须严格组织施工,严格执行规范要求,控制好原材料的质量,以及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拌和、运输、摊铺、碾压、养生等环节,组织管理到位,对施工各环节技术指标进行有效控制,从而确保确保工程质量,以达到路面工程的总体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添.探讨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施工要点[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IO):105
[2]王伟.对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施工质量控制的分析[J].建筑工程,2009(09):202.
[3]童剑.对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施工质量控制的分析[J].建筑向导,2012(11):121.
论文作者:蔡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6
标签:水泥论文; 碎石论文; 基层论文; 稳定论文; 含水量论文; 剂量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