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在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詹兴洪,王小勇,谢志云

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在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詹兴洪,王小勇,谢志云

詹兴洪 王小勇 谢志云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骨二科 福建宁德 352100)

【摘要】目的:总结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在桡骨远端骨折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选取33例作观察组给予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另选取33例作对照组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疗法治疗的最终效果。结果:(1)观察组患者骨折后治疗优良率为93.93%,高于对照组的72.72%;(2)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手背肿胀消退时间、疼痛缓解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3)观察组患者无一例发生并发症,优于对照组。结论: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固定是桡骨远端骨折的可行治疗方法,可缓解患者疼痛,减少并发症,缩短治疗时间,可促患者尽早愈合。

【关键词】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桡骨远端骨折;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8-0043-02

桡骨远端骨折属于常见骨折,骨折类别多样,临床治疗方法各不相同,但若不采取可行的治疗方法,将会使得腕关节慢性疼痛与僵硬,不利于手部功能的发挥。近年来,我院临床将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疗法用于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疗效。现将其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就诊的桡骨远端骨患者中随机选取66例作临床研究对象,分作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其中男14例、女19例,年龄20~74岁,平均(41.6±0.7)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本次临床研究调查比较要求,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先认真阅读患者X线片,取仰卧或坐位,让一助手双手紧握患者伤肢近端,操作者双手紧握手掌,拇指并列放在患者骨折远端背侧,另外四指放置于腕掌部,紧扣大小鱼际,准确触摸后,沿着原来移动方向不断牵引2~3min,待重叠移位均纠正后,将选段旋前,并通过牵引力,骤然猛抖。并尺偏掌曲,快速复位,若仍未整复完整,还需由两组手继续牵引,操作者使用两拇指迫使骨折远端尺偏掌屈,可解剖对位,整复骨折线进入关节或骨块粉碎伸直型骨折后,更应在助手与操作者拨伸牵引纠正重叠移动后,操作者将双手拇指在患者背部按压骨折远端,双手食指在近端掌侧端提近端向背侧,准确矫正掌背侧移位。同时让腕掌屈、准确纠正侧方移位。屈曲型骨折需由两助手拔伸牵引,并用食、中、环三指在近端从背部向掌部压挤,操作者将骨折部位适力捏住,让屈肌腱紧张,以免复位骨折片移位。所有流程结束后,让助手将患者肘部恢复至正常位,并将前臂旋前屈肘90°位完成小夹板外固定。固定夹板两端各自放置在方形棉垫上,使用四节绷带捆扎前臂中下段后,固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对照组: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法治疗。即先用X线片或CT检查,了解患者受伤类别、受伤程度等,并制定可行的治疗方案,治疗结束后需为患者讲述相应注意事项,治疗期间准确记录患者疾病恢复时间以及疾病恢复效果。

1.3 疗效判定标准

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定,分作优、良、差的三个级别。(1)优:患者骨折已完全愈合,未见畸形,患肢肘关节与腕关节功能恢复均较好;(2)良:患者骨折已基本愈合,未见畸形,患肢关节与腕关节功能明确恢复,但活动过程中有疼痛感;(3)差:治疗后患者骨折已完全愈合,出现了畸形,且患者肘关节与腕关节功能未恢复,无法完成正常活动。

2.结果

2.1 两组患者骨折后治疗优良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给予手法复位下夹板固定治疗后效果为优的25例,占该组总人数的75.75%,而效果为良的6例,占该组调查总人数的18.18%,效果为差的2例,占该组调查总人数的6.06%,优良率为93.93%;对照组患者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法治疗后效果为优的19例,占该组总人数的57.57%,效果为良的5例、占该组调查总人数的15.15%,效果为差的9例,占该组总人数的27.27%,优良率为72.72%。两组患者骨折后采用不同疗法治疗的优良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骨折部位治疗时间比较

两组患者手背肿胀消退时间为(5.9±1.2)d,疼痛缓解时间为(3.3±0.7)d,骨折愈合时间为(31.6±5.4)d;对照组患者手背肿胀消退时间为(9.8±0.9)d,疼痛缓解时间为(4.8±1.5)d,骨折愈合时间为(44.2±8.1)d,两组患者手背肿胀消退时间、疼痛缓解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法复位下夹板固定治疗后无一例发生并发症,而对照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法治疗后2例表浅感染、2例畸形愈合、1例固定物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15.1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主要为距桡腕关节面2.5~3cm内松质骨骨折,桡骨干皮质骨向松质骨移行部以远部位,属于解剖薄弱处,若遭受外力,极容易出现骨折。传统疗法即为切开骨折部位进行复位治疗,整个手术过程中需将患者骨折处软组织切开分离,不仅创伤大,还不利于准确解剖复位[1]。

相关文献资料显示[2],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整个操作过程切口效、安全度相当高,操作简单。为了进一步证明此观点,我院将该疗法应用到桡骨远端骨折病人的治疗中,结果表明,使用该疗法后患者总有效率较高、骨折部位治疗时间较短、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我们认为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理想的效果,主要因为: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无需对骨折处实施切开复位,更不会损伤患者血管、肌肉与骨膜,可缩短骨折部位愈合时间;同时,该下夹板固定更灵活,更利于患者腕关节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但我们在临床操作过程中还发现了一系列问题,需引起高度重视。即治疗中牵引部位需在桡骨远端,否则会出现复位不止;同时,牵引时需将患者患肢手腕视为转动轴心,力求磨平患者患侧腕关节近端关节面,预防腕关节炎。另外,小夹板固定时在患者手臂与夹板间垫上胶垫,固定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对患者创伤更小,属于临床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首选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夏志坚.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挠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9(1):183-184.

[2]唐江龙.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挠骨远端骨折362例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5):88.

论文作者:詹兴洪,王小勇,谢志云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5

标签:;  ;  ;  ;  ;  ;  ;  ;  

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在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詹兴洪,王小勇,谢志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