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韶晗
(安徽省儿童医院肾内科 安徽 合肥 233003)
【摘要】 目的:本文就血液灌流治疗百草枯中毒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了讨论和分析。方法:就我院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9月31日进行就诊的30例百草枯中毒的患者进行讨论和分析。将30例百草枯中毒的患者经由随机分类的方式分为两组,分别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干预组患者经由血液灌流的治疗方式,对照组患者不实施血液灌流的治疗方式。同时,对比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上述实验的对比分析后发现,对照组患者的死亡的人数明显多于干预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数据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干预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数据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上述实验研究结果的对比分析后发现,对于百草枯中毒的患者经由血液灌流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的降低死亡率、提高总有效率。
【关键词】 血液灌流;百草枯中毒;临床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99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0-0143-02
百草枯,英文为Paraquetlung。百草枯,属于一种杀灭杂草的除莠剂,含有剧毒。百枯草在误服的情况下就会造成中毒。同时,百枯草可以通过皮肤吸收导致中毒。百枯草中毒的临床症状为胃炎、咽部具有灼烧感、呼吸困难呕吐以及腹痛等。一般情况下,对于百枯草中毒的患者无法解毒治疗,只能通通过洗胃来救治,且死亡率极高。经过相关数据统计分析发现,百枯草中毒的患者有80%因治疗无效而死亡[1]。现今,对于百草枯中毒的治疗提出了经由血液灌流的治疗方式。所以,我院为了探究血液灌流治疗百草枯中毒的临床治疗效果,对其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2年01月01日至2015年09月31日进行就诊的30例百草枯中毒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上30例患者均为自愿参加本次试验,并签署了相关协议。将30例百草枯中毒的患者经由随机分类的方式分为两组,将奇数的患者分为干预组,将偶数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干预组18例患者中的男性为10例,女性为8例,年龄范围3~13岁,平均年龄为8岁,服毒量由于患者为儿童无法确切统计。临床症状为咳嗽、咽部灼烧感、呼吸困难、腹痛以及恶心呕吐;对照组12例患者中的男性为4例,女性为8例,年龄范围为3~11岁,平均年龄范围为7岁,服毒量无法确切统计。临床症状为咳嗽、咽部灼烧感、呼吸困难、腹痛以及恶心呕吐。经过对比分析发现,两组患者之间的人数、年龄、服毒量以及临床症状等均没有较大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入院后对于所有患者均实施常规的盐水洗胃治疗方式,其中包括抗感染、抗氧化利尿、激素等治疗。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由于多种原因选择不进行血液灌流治疗,只进行常规治疗方式。
1.2.2干预组 干预组患者在内科治疗基础上联合血液灌流的治疗方式,采用血液灌流机为健帆JA-880A血液灌流机,灌流器为HA-230树脂灌流器,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用Seldinger技术,单侧股静脉置入单针双腔导管建立临时血管通路,再进行灌流器和管路的冲洗,冲洗使用肝素盐水,患儿由于血容量少,需要红细胞预充灌流器,然后利用肝素抗凝,将单针双腔管的动静脉端分别连接灌流器,最后,开启血泵。灌流总时间为120分钟。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显效、有效、无效以及死亡的人数。同时,计算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l5.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χ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数据对比分析后发现,干预组患者的死亡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数据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干预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数据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
表 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疗效比较 n(%)
3.讨论
在农业生产中百草枯属于一种较为常用的农药,虽然其具有安全性,但是在误服中毒后死亡率极高。在误服百草枯农药后会出现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从而造成组织细胞氧化性损害。同时,在误服百草枯农药后药物会迅速的扩散,分布到患者的肝、肾、肌肉等组织中[2]。对于百草枯中毒的患者实施血液灌流的治疗方式,能够将一些还未与血浆蛋白结合的毒素排出,防止毒素继续扩散[3]。从相关的实验研究中发现,在百草枯中毒后的2~10小时内实施血液灌流的效果最好,否则毒素进入到人体组织后在进行治疗会加大难度[4]。从王青海[5]的研究结果中可知,对于百草枯中毒的患者采用血液灌流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从上述实验研究内容结果中可知,经过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的死亡率为22.9%,而对照组患者的死亡率高达80%。同时,干预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4.3%,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4.2%。由此可见,对于百草枯中毒的患者实施血液灌流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死亡率。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值得大力推广和使用。
综上所述,对于百草枯中毒的患者在实施洗胃后及时进行血液灌流,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瑶,邱俏檬,卢中秋.常见急性中毒的血液灌流治疗[J].医学研究杂志,2011,40(7):151-153.
[2]刘晓伟,刘盛业,刘志.早期血液灌流救治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临床疗效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21(11):1205-1209.
[3]薛维亮,胡峰,杜莉.百草枯中毒机制与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药杂志,2010,27(2):176-178.
[4]姜海明,孙斌,吴立强.早期强化血液灌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25):95-96.
[5]王青海.血液灌流治疗百草枯中毒46例临床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7):375.
论文作者:方韶晗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7月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8
标签:患者论文; 百草论文; 血液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方式论文; 差异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7月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