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创新 与时俱进——江苏省思想政治工作情况概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江苏省论文,工作情况论文,思想政治论文,与时俱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江苏广大干部群众在狠抓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两个文明建设同步协调发展。
一、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
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宣传工作、组织工作、纪检工作、政法工作、高校工作、党校工作、文化工作等思想政治工作重要会议、重要文件精神。1999年9月,中共中央下发了17号文件,1999年末,江泽民同志做出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批示,2000年初,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视察期间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教育的要求,2000年6月,中央召开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江泽民同志在会上发表了十分重要的讲话。江苏省委紧跟中央部署,先后推出了一个又一个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2000年初,省委召开全省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制定下发了贯彻中央17号文件的意见。二季度,省委就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开展“双思”教育活动进行了广泛发动、全面部署和周密安排。8月份,省委召开了思想政治工作联席会议成立暨第一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建立全省思想政治工作联席会议工作网络和工作制度的意见》。在省委的领导和部署下,2000年以来,全省13个省辖市市委都召开了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制定下发了贯彻实施意见,建立市委思想政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全省大部分县(市、区)也都建立了思想政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2001年5月,省委、省政府制订下发了《江苏省2001年—2005年文化大省建设规划纲要》,召开了全省文化工作会议,省、市、县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主要负责同志自始至终参加会议,省委书记回良玉同志作重要讲话。这次会议,对推进全省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重在健全政工机构,稳定政工队伍
长期以来,江苏的基层企事业单位及农村乡镇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机构健全,有一支较稳定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工作重心转移,江苏省依然保持了一支强有力的专兼结合的政工队伍,开展积极的思想政治工作,保证了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1]譬如在企业,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一些企业破产、一些企业被兼并,一些企业被改制,机构精简、人员减少,但政工机构还在,政工人员还有。省委下发的贯彻中央17号文件的意见中明确规定,“企业的专职政工人员,原则上仍按职工总数的1%左右的比例配备,特殊行业的企业可以略高于这一比例。”不少市的贯彻意见也都作了这样的规定。目前,有的企业仍然党办、组、纪、宣、工会、妇联、团委单设,有的企业设政工部,负责思想政治工作,有的企业组织与人事合并、纪委与监察合并、宣传与党办合并等,有的企业设党委工作部,负责思想政治工作,不少大中型企业都有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活动正常。在一些合资企业,有的党委书记兼工会主席、有的兼人事部长,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近年来,江苏省十分重视在新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和工会组织。到2000年10月,全省私营企业16.6万户,从业人员201.4万人。在个体劳动者和私营企业中建立了基层党委11个,基层党支部2789个,在私营企业中组建工会组织3.2万个。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还建立了以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为培训对象的各类业余政治学校1594所,图书阅览室455个,会员之家1060所,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法律服务机构176个。这些组织机构的建立,为全省个体私营经济中思想政治工作逐步走向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总之,在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开放中,江苏省思想政治工作总体上阵地没有丢、队伍没有散、网络没有破,继续发挥着政治优势的作用。
三、不断开创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江苏省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同时,不断追求开拓创新。[2]
1.教育内容创新
面对新形势,江苏省各级党委坚持不懈地把加强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和活动方式作为重要任务。譬如,针对基层一些党员理想信念淡化和思想观念僵化并存的实际,1980年以来,江苏省年年在农村开展冬训工作,各级党组织坚持把提高党员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与推进思想解放同时并举。近年来,在全省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中普遍开展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党在农村的政策教育、法制教育和“双思”教育,组织学习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强化和坚定基层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切实解决他们在思想作风、廉洁自律、依法行政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与此同时,省委还自上而下,大力营造解放思想的浓烈氛围,激发了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的思想活力和创新活力,为保持先进性创造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2.组织设置创新
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经济结构也为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乡镇企业的全面改制、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产权多元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党员分布随之呈现出分散、流动性大的新特点。传统的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形势的需要,江苏省各级党组织大胆创新基层组织设置方式。一方面,各地坚持“企业办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到哪里”,在各类发展迅猛的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及时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另一方面,合理配置党组织资源,优化党组织设置。全省各地突破传统模式,因地制宜,创造了党组织设置的多种新的模式:一是适应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及劳动力流动的需要,按产业“链条”或行业建立党组织;二是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规模化的需要,村与村、村与企业、企业与企业联合建立党组织;三是适应农村社区化管理的需要,以园区、开发区为依托建立党组织。昆山等县(市)在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党工委,通过几年来的出色工作,不但成为领导开发区健康、快速发展壮大的坚强领导核心,也使业主对中国共产党的基层党组织、共产党员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有的外资企业主动要求建立党组织,有的外商主动支持党组织开展工作,还有的外商甚至把企业的人事管理权交给党支部。
3.制度和机制创新
譬如,基层党建,围绕党员干部的选拔、培训和队伍管理等环节,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的选拔由封闭转向开放,使用从指定任命转向竞争择优。过去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一直都是以委任制为主。近几年来,全省许多农村党支部逐步建立起竞争上岗的新机制,通过竞争,优化和激活了基层干部队伍。各地还引入了任前公示制、述职制、末位淘汰制、谈话诫勉制、引咎辞职制、离任审计制等一系列新制度,营造了浓烈的竞争氛围。“干部选得准不准,先让群众审一审”,沭阳县在全国首创的“任前公示制”,目前已在全省广泛推开。
4.教育方法创新
长期以来,江苏的政工干部根据面临的新情况、出现的新问题,不断改革、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增强工作的有效性,积累和创造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成功经验,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譬如上文提到的农村冬训;此外,20世纪80年代,扬州纱厂创办职工政校、东台市稽东村创建文明户和文明村、吴江黎里镇创办乡镇党校等,多次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20世纪90年代涌现出的以张家港市为代表的基层党委、政府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典型,东海县村村办农民学校,苏州、无锡市乡乡镇镇建起文化中心等。近几年来,射阳县实施“现代农民教育工程”、盐城市建立“思想政治工作考评机制”、南京市依托社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江苏油田“四进”、“四到”、“四出”(进班子、到成员、出思路;进班组、到人头、出干劲;进市场、到客户、出效益;进邻里、到家庭、出氛围)等经验,在全国推广。
四、需要研究的一些问题
同全国各地一样,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的思想政治工作总体上是不断得到加强和改进,充分发挥着政治优势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值得引起重视、加以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譬如,领导思想上在重视中有不重视的地方,政工队伍在稳定中有不稳定的地方,政工队伍素质在提高中有有待进一步提高的地方,工作体制在适应中有不适应的地方,教育内容在有针对性中有缺乏针对性的地方,工作方法在创新中有陈旧的地方,工作面在扩大中有覆盖不到位的地方,等等。[3]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角度分析,重点要解决理论性课题和实践性课题两个方面的问题。
1.理论性课题
主要有:①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问题,思想政治工作手段、机制现代化问题,特别要研究政工干部思维现代化问题。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的关键是政工干部思维方式的现代化。现代化思维方式有以下五个重点特点:一是善于战略思维,即善于从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上思考问题;同时还能对全局性与局部性、长远性与短期性、根本性与暂时性之间的关系进行辩证思考,从而做出正确判断和决策。二是善于创新思维,即善于超前性、预见性、开拓性思考问题;同时还能辩证思考继承与发展、现实与未来、稳步与开拓之间的关系,从而能不断开创新局面。三是善于立体思维,即善于多维性、整体性、系统性思考问题;同时还能辩证思考多维与单级、内因与外因、表面与核心、系统与环节之间的关系,从而能从多方位认识和处理问题,使工作达到较圆满的结果。四是善于信息思维,即善于依靠多渠道获得各种信息而进行思维;同时能辩证思考信息功能与智力功能、现代传媒与调查研究的关系,从而能及时、准确、有效地认识和改造主客观世界。五是善于效益思维,即善于通过周密运筹获得最大效益而进行思维,同时能辩证思考形式与效果、时间与速度、数量与质量的关系,从而能珍惜时间、讲究速度、注重质量、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就是新时期人们效益观念的重要表现。②思想政治工作社会化问题。随着时代发展,科技发展,信息化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社会化越来越广泛,而且已走向国际化、全球化,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党的阶级基础在扩大,群众基础在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域在扩大,譬如社区、各种新经济组织,等等。环境在变化,基础在扩大,领域在拓宽,就必须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社会化问题研究。③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问题。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要紧密结合社会精神文化生活的新发展,努力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手段和机制,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和渗透力。”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必须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进行创新和改进,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这要成为我们今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这也是我们研究的重点。④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和这门科学的发展问题。研究这个问题对由经验性向科学性转化特别重要。目前,我们基层政工干部基本上处于经验性阶段,要向科学性转化,必须研究、了解、掌握思想政治工作这门科学。[4]⑤思想政治工作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中的作用问题。研究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让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中起推动作用最终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起作用。这样,我们的政工干部才会得到社会广泛承认,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才会有生命力。
2.实践性课题
①重点是解决“四信”问题,就是解决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对江泽民为核心党中央的信任问题。如何抓好“四个三”教育:“三讲”(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教育、“三基本”(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教育、“三观”(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和“三个代表”教育。这是实践性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②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方法、途径问题,包括手段、机制、体制创新问题,这是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④思想政治工作的宏观性、微观性、理论性和实践性问题,简单地说就是“软件”工程和“硬件”工程建设问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