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_素质教育论文

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_素质教育论文

关于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几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业学校论文,几个问题论文,实施素质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素质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重心

什么是素质,比较普遍的说法是,素质是在先天与后天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人的身心发展的总体水平,它是人的内在素养和品质。按照心理学的解释,人的生理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物质条件,人的先天生理特点要通过后天社会实践来发展、成熟和补偿。没有后天的社会实践,再好的先天素质也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影响人的发展的社会实践是多方面的,其中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我们所说的素质教育,是利用遗传与环境的积极影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情感与意志等因素全面而协调地发展;促使人类文化向个体身心品质内化,从而为学生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所以说,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宗旨,其目标是通过教育和训练促进学生内在的身心品质发展。由于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有其自身规律,后天的教育和实践表现为很强的阶段性。我们应当抓住青少年的学校教育这个关键时期,根据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科学合理地促进他们的身心品质和智能发展。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任务,主要是让他们具有以后参与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基础,促使他们身心品质的全面协调发展。

随着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生产方式的不断变革,社会职业的流动率将加快,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将逐步下降,专业对口的涵义也将发生变化,只能是相对的,淡化专业界限已经是发展趋势。面对这一趋势,职业学校的专业面必须拓宽,以提高广泛就业的适应能力。学校的教育目标就不应再是单纯为了提供一次就业训练,而是应当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此,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应作重大调整,把素质教育作为教育重心。具体内容有三:

第一,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使之成为高素质、有责任心的未来社会主体;

第二,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能力训练,培育学生学会学习,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提供知识和能力基础;

第三,关注学生内在身心品质的发展,培育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责任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生理、心理、情感和意志基础。

总之,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应当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会学习、会工作,能够自立于社会的人,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职业变革的人。这里所以强调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自主发展能力,并不否定对学生的就业训练,而是要求训练的面宽一些,要求把就业训练建立在宽厚的知识和一般能力的基础之上。因为学生有了宽厚的知识和一般能力基础,就有了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就会极大地提高就业训练的效率,提高广泛就业的知识能力。因此在学校有限的时间里,不应为了追求技能的熟练程度,过多压缩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教学,而是要把教育重心放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上。

二、文化素质是综合素质的基础

综合素质,通常是指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四个方面,其中文化素质是综合素质的基础。文化包括两个方面: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科学文化主要是提供工具理性,其价值是中性的;人文文化主要提供价值理性,具有价值导向作用。由于两种文化的功能性质不同,对培养人的思维品质的作用也不同。通过学习科学文化,以提高人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学习人文文化,以提高直观思维能力。只有兼具以上两种思维能力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具有现代思维能力的人,一个完善的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当代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面对的是一个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和职业流动频率不断加快的时代,不能因为接受的教育形式是职业教育而不要这个基础。为了强调这个基础对人才成长的重要性,我在多篇文章中阐明了普通文化课程的任务和作用。普通文化课程的作用有三:一是为学生学习专业打下扎实的文化基础,以提高专业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因为良好的高中科学文化基础,是学习现代技术知识所必需的;二是为终身学习奠定知识和能力基础,也为转岗或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作好知识储备;三是为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价值观和完善人格奠定知识、情感和意志基础。

当前需要特别加以重视的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人文教育。可以这么说,人文基础越扎实,视野越宽,社会责任感越强,创造才能才会越强。人文教育是提高道德感、责任意识的基础;人文可以陶冶人的情感和意志,使人的心灵得以升华;人文教育可以给人很多直接或间接的人生体验和人生哲理,提高人的社会责任感、爱国激情和民族气节。中等职业学校应当充分运用已有的时空条件,加强人文教育,把它作为素质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这里讲的人文教育,不仅要给学生一些人文知识,关键在于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有关人文课程要强化价值理性功能,重视把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积极举办人文知识讲座,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帮助学生养成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第三,美化校园环境,加强人文景观建设,使之成为净化人的心灵,陶冶情操的基地;

第四,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参加实践活动中,把人文知识转化为人文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

三、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

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既是社会主义学校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稳定的迫切需要,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这既为教育教学规定了整体内容,也为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指明了方向。

(一)思想道德教育对促进人的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

思想道德教育,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基础性作用,它是其它各方面发展的动力、保证和思想情感基础。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有计划的,是最系统、最规范的,它在学生的思想道德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在青少年时期养成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思维方法和人生哲理,往往起着指导人生的作用,终身受益。有学者研究发现,个人成功因素中80%在于“情商”,而只有20%的成功因素是“智商”。这里的“情商”主要是指由思想道德教育培育起来的崇高社会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意识。这些精神因素,将促进人的积极进取,由承担社会责任到探寻新知识提高能力水平,使人在成功的旅途中,不断得到精神的愉悦和满足,获得成功的内在体验,从而促使人的情感的升华,更好地发挥人的潜能,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和成功。由此可以看出,只有“情商”和“智商”充分发展并相互协调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人才。

(二)内容要有针对性,激发学生的政治热情和成才意识

思想道德教育应以提高学生的政治责任感、纪律观念和道德素质为根本目的,把知识学习与精神情感陶冶结合起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牢固树立民族自尊、自立、自强和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是爱国主义的基石,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有了忧患意识,就会相应产生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奋斗意识、成才意识、创新意识等,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鼓励他们立志成才。

(三)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提高政治课的教学质量

当前政治课教学的突出问题是,内容多、分量重、实效差,没有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思想观点,转化为评价社会问题的能力。我们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研究社会中的实际问题,在研究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立场观点,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要根据实际需要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精选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使师生在相互交流中提高教学质量。

四、建构学生学习主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方法

前面讲的是,什么是素质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内容。但是,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还必须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按照现代教育科学的说法,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包括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方面,是师生在知识与情感上的双向交流,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未来的能动的社会主体,开发自己潜能的主人。前面已经说过,素质的最大特点是它的内在性,学生要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必须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个体的积极思维,把知识内化为素质。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正确选择教学内容,科学的组织教材,还要采用科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把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化为自己头脑中的认知结构,通过把新知识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逐步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建构的知识体系的认知结构是内在的,具有很强的活性,它会成为日后继续学习的素质基础。在学习和实践中,它能够超越给定的信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成为创造力的源泉。所以,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不但要求他们知道教什么,而且懂得怎样教。

实施素质教育,不仅要求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而且要求学校在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综合性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建设过程,需要进行理论研究,更需要进行扎实的改革试验。

标签:;  ;  ;  

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_素质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