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激起千浪--江泽民的讲话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反响_两岸关系论文

一石激起千浪--江泽民的讲话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反响_两岸关系论文

一石激起千层浪——江泽民讲话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反响论文,海内外论文,引起强烈论文,千层浪论文,讲话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春节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在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以及所有关心中国统一的人们中间引起了强烈反响。

大陆掀起学习、讨论热潮

江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发表之后,各政府机关和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学术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等社会各界纷纷举行座谈会,认真学习、讨论“讲话”内容,畅谈其重大意义,表示衷心拥护、坚决支持。

外经贸部、全国妇联、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民革、农工民主党、民建等民主党派,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各地方政府与人民团体接连举行座谈会,认为江总书记的讲话“精辟地阐述了邓小平提出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又“针对现阶段两岸关系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富有创意的主张”,“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采取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重大步骤”,“是当前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行动纲领”,纷纷表示完全赞成和衷心拥护江总书记的讲话,坚决支持其提出的各项主张。

对江总书记提出的就“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进行谈判,并达成协议等各项主张,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执行会长钱伟长认为,是“考虑了台湾方面的意见而采取的一个重要步骤,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诚意和更大的灵活性”。全国侨联认为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以国家和民族大义为重,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坚持原则、求同存异的公正立场,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和博大的政治胸怀,合情合理,既有灵活性、务实性,又富建设性”。北京大学、天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部分高等院校负责人、教授认为,“这篇讲话旗帜鲜明,通情达理,既坚持原则,又实事求是,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博大胸怀”。法学界专家、学者们认为,“字里行间充满了骨肉情谊,中华民族儿女无不为之动容”。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张克辉指出,“两岸同胞同祖同宗,都是中国人。在两岸同胞之间,在和平统一的共同目标下,没有拆除不了的藩篱,没有化解不了的隔阂,也没有理由同室操戈。希望台湾当局以民族大义为重,对此作出积极回应”。外经贸部、邮电部呼吁台湾当局能从两岸人民的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出发,作出正面的、积极的回应,尽快结束两岸因不能直接“三通”而造成人民来往不便、经济利益流失的局面。全国政协祖统委、农工民主党、台盟、民盟以及北京部分学者呼吁台湾当局能以明智、前瞻的态度,摒除歧见,认真地考虑江主席提出的八项主张。

外经贸部表示将切实维护台商的一切正当权益,鼓励和欢迎台胞继续前来投资,愿意接受台湾主管当局的负责人以适当身份前来访问,也愿意接受对方的邀请前往台湾。邮电部表示,将采取实际步骤加速实现两岸直接通邮通电,建议双方共同研讨两岸邮政事业的合作与发展。中国科协表示真诚地欢迎台湾科技人员在任何时候、以适当方式前来进行学术交流。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中国公证员协会表示一定努力为台湾同胞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切实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为促进两岸往来与合作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国家教委、国家体委、中华全国总工会等也纷纷表示愿与台湾教育界、体育界、劳工界进行广泛接触、交流。福建、广东、浙江、江西、北京、河北等省市自治区也纷纷表示响应江总书记的号召,将对台工作落到实处,依法保护台商的正当权益,扩大两岸经贸合作的领域,积极做好两岸“三通”的规划部署和相应工作。

中国文联负责人曹禺、高占祥,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等表示,“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始终是维系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也是实现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海峡两岸文化同根。本是同根生,我们没有理由不尽早实现祖国的统一,没有理由不携起手来光大中华文化”。

台湾各界反响热烈

江泽民总书记重要讲话发表后,岛内也出现了讨论热潮。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都进行大篇幅的报道,使江总书记的“讲话”迅速传遍台岛每个角落,各政党、政治团体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立委”们以此为话题在“立法院”展开辩论。不少专家学者或撰文,或组织、参与研讨会,阐述自己的见解。广大民众也积极参与社会大讨论。工商界从自己的切身利益出发,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

台湾各界普遍认为,江泽民的“讲话”归纳了过去所有中共领导人对台政策讲话的重点,系统地阐述了未来中共对台工作的方针、政策与策略,即分三阶段完成国家统一:第一阶段近程工作是“防止台湾独立,稳定两岸关系”,中程是“创造统一条件,促进统一进程”,终程是“完成统一谈判,实现‘一国两制’”。这是中共所作的对台工作重要政策讲话,具有“中共对台政策纲领性文件地位”,将成为中共第三代领导班子奉行的“对台工作准则”,确定了今后中共处理两岸关系的基本框架和国家统一政策的总路线。

国民党中央大陆工作会主任黄耀羽认为,“讲话”对于原则性问题“仍非常坚持”,“对策略性的问题则灵活运用,颇能凸显其不同的看法,是中共对台政策的调整”。民进党中央文宣部主任陈芳明认为,“确实出现了一些松动的现象”。《中央日报》社论认为,“江泽民的讲话所透露的若干信息确实是理性而有其正面意义”。《中国时报》、《工商时报》社评认为,“讲话”“基本上是一种善意的宣示,也表达了谋求和平的强烈愿望”。部分“立委”认为“讲话”“比以往较为友善”、“表达了相当大的善意”。

台“立法委员”黄昭顺主张对江泽民讲话“应明快回应,拖下去不处理会影响民心”。《中国时报》、《工商时报》等发表社论指出,“值此关键时刻,若不能因势利导,将两岸关系推入新的阶段,则不但可能坐失历史契机,更可能导致两岸关系不进反退”,呼吁全岛上下“在两岸关系进入转折点的关键时刻,都应冷静思考两岸形势的种种可能变化,以前瞻的视野,务实的作为,支持当局作出积极的回应,将两岸关系推向稳定和谐的发展”。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朱云汉认为,“现在是台湾检讨两岸关系的时候了,气氛、时机都对,中共也提供了一个新的起点”。

相对来说,台湾当局虽然重视江泽民讲话,但反应却很谨慎。2月3日,李登辉在国民党春节团拜会上表示,“这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我要予以重视,应该就这个问题和社会各界广泛交换意见,并请从政主管同志研究后,提出因应策略”。2月4日起,“陆委会”先后组织了多次座谈会、咨询会议,并于2月9日向“行政院”提出“分析报告”。2月13日,萧万长表示,台将以“新看法与新做法”回应江泽民讲话。2月21日,连战在“立法院”作“施政报告”,以“‘面对现状、增加交流、相互尊重、追求统一’是现阶段两岸关系可行的办法”,“两岸关系进入‘协商时代’”,“平等、务实、理性的协商有助建立交流秩序,加强双方互信、双赢的基础”,“汪辜会谈的召开是协商过程重要的一环”,来回应江泽民的“讲话”。

关于政治谈判与高层互访,国民党中央副秘书长祝基滢表示,“两岸领导人见面是可能的,尤其建立沟通管道是必要的”,“至于见面的时机、地点、场合都只是技术问题”。台湾“总统府资政”梁肃戎表示,两岸应通过“政治对话”缓和紧张气氛,以签订“和平协定”的形式约定“互不以武力解决争端,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不分裂国土”。民进党前主席黄信介表示“不反对两岸谈判。谈起来总有好处没有坏处”。新党“立委”李庆华主张应“推动两岸领导人的会谈”,“多与中共方面进行沟通”。“大专教师协会”秘书长孙安迪主张两岸签署“和平协定”,并立即进行第二次“辜汪会谈”,为“李江会谈”营造气氛。台湾大学教授周阳山认为,“如台湾内部取得共识,在‘总统’民选之前,掌握先机,主动邀请中共领导人来台访问,应是可以考虑的作为”。《工商时报》社论指出,“要化解两岸的根本歧见,双方必须多作接触,多作了解”,“‘李江会谈’短期内虽难实现,但可从‘李江会谈’开始进行政治对话”。

国民党籍“立委”魏镛认为,江泽民的讲话凸显了“一个中国”是两岸关系的起点与基线的事实,面对这项事实,台湾的作法不应是抵制或规避“一个中国”的原则,而应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说明台湾对此一概念界定的意义,进而提出促进两岸和平互动的积极性具体建议与主张,这样才合乎“面对大时代、不可以用小格局”的两岸关系发展的基本原则。《工商时报》发表社论,建议台湾当局“表示可能接受‘一个中国’”。

不少民众认为,江泽民的“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一语,显示中共除了在外力介入和台湾走向独立的情况下,“绝对不会对台用武”,这是一种“善意的表示”。《联合报》发表社论指出:“‘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是回归中华民族互利共荣之道的开端”。台湾商业总会理事长王又曾指出,“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把台独排除在外,值得台独分子警惕”。

关于促进两岸经贸交流和签订保护台商协议,《中国时报》、《工商时报》社论认为,“两岸的经贸束缚必须及早松绑”,“双方应以务实的态度,促进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台湾不要以政治问题解决作为前提,妨害‘三通’的实现”,“应该因势利导,逐步将两岸经贸关系直入正轨,真正实现互利互惠的双赢目标,为和平统一奠定深厚的基础”。王又曾、高清愿等还强烈要求台湾当局开放大陆工商界人士、经贸官员及中央、省级民意代表、省长到台湾参观访问。台湾当局也作出正面的回应。2月7日,萧万长表示,“两岸签订有关投资权益保护的协议,对在大陆投资的台商是相当重要的事,海陆两会在未来一年将朝此方向与大陆方面积极推动协商,并促成此事”。2月9日,由“行政院长”连战核定、“陆委会”提出的“初步回应规划方案”,提出“以经贸为主轴开展两岸关系与互动”,并拟在今年上半年开放大陆地区人民去台从事经贸相关活动。

国民党中央大陆工作会主任黄耀羽指称,“中共要以中华文化正统的继承者自导,与台提倡复兴中华文化,显有异中求同之意,以为和平谈判铺路”。台“陆委会”认为“江泽民以中华文化主导统一,充满了感情色彩”。《中国时报》社论认为,江泽民的看法是“一种成熟的文化观,也显示他在两岸关系的认识上掌握了一个关键性的重点”,“两岸应加强文化上的合作,方能使中华文化发扬光大”,“乐见到中共领导人以五千年文化号召全世界中国人团结”,“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国人的共同语言,也是两岸中国人达成共识的唯一基础,两岸应于此处作更多的努力”。但也有个别人否定中华文化。

港澳及海外侨界高度评价

江泽民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也震动了港澳及海外华人界。

香港《明报》、《天天日报》社评认为,“江泽民这次提出的八项建议,策略比过去更加灵活、更具弹性”,但在“‘一个中国’问题上却没有丝毫改变”,“不仅表示中共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对台湾问题看法的一贯性”,且“富有弹性而用语缓和,为两岸互动留有相当大的空间”,“是江泽民作为第三代领导人承接上代领导人对台政策所留下的注脚”。澳门《大众报》社论强烈,江总书记“讲话内容不仅十分精辟,其中所提的不少观点和主张更是具体而明确”,“值得海内外广大人士重视、采纳和研究,更是台湾当局和有关方面必须之思,慎重考虑,早日作出抉择”。全加华人事务协进会理事长田广认为,“八项主张”“充满了中国第三代领导人对台湾问题积极而富有诚意的基调,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香港浸会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香港二十一世纪学会会长黄枝连认为,江泽民讲话“是一个实事求是、促进台湾海峡两岸建设性关系的新方针政策”。香港《明报》社论认为江泽民讲话“宣布八项建议时,也写入了‘平等协商’的字名,原先的‘国共和谈’也正式被‘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所取代”,“台北应注意到这些变化”。《现代澳门日报》社论认为,“最有新意的,是江泽民欢迎台湾当局的领导人以适当身份前来访问,也表明愿意接受台湾方面的邀请,前往台湾”。美国的《世界日报》、《侨报》、《国际日报》等认为,江泽民的“八项主张”“坚持了原则又体现了灵活性”。在法国巴黎出版的《欧洲时报》指出,这些建议“既表现了极大的诚意,又切合实际”。

广大华侨华人从江泽民总书记的讲话中得到鼓舞,盼望两岸早日开始谈判。他们相信,双方只要肯坐下来谈,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法国华裔互助会会长郑辉表示,“海峡两岸都是炎黄子孙,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两岸之间的问题应该坐下来谈判解决”,“统一虽不是一件举手可成的事,但只要双方肯谈,彼此就会慢慢了解,最后达成协议”。

全加学联副主席、多伦多大学学者胡卓汉认为,“所谓不承诺放弃武力的说法,更多的是一种非实质性内容的威慑措施,一些国外势力不愿意见到大陆和台湾统一、组成强大的中国,江泽民就是对此表达中国新一代领导人的态度”。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教授田弘茂认为,对于“武力问题”,“台湾不要过度天真,对台用武不是对话主题,也不是应该切入的重点,只要两岸关系和缓,使用武力就没有必要”。

旅法华侨俱乐部主席潘金照说,“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是两岸也是全球公认的”,“两岸分裂40年,是一场历史悲剧,两岸统一是历史的趋势,也是全球华人的心愿”,“中国统一对双方都有好处”。法国陈氏兄弟公司董事长陈克威指出,“身为海外华人,我们非常希望中国早日能完成统一大业”。

标签:;  ;  ;  ;  ;  ;  ;  

一石激起千浪--江泽民的讲话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反响_两岸关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