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论文_朱小涛

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论文_朱小涛

湖北工建集团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70

摘要:预制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促进中国建筑业的健康稳定的发展,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必要加强施工过程的管理,确保中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装配式建筑工程因涉及较多环节及专业知识,施工中加强项目管理,保证各环节施工质量尤为重要。本文基于装配式建筑建造对于施工质量控制的影响以及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积极探究提升其建造质量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对策

1导言

装配式建筑能明显优化建筑产业结构,不仅环保而且能明显降低施工成本投入,因此,国家出台一系列措施扶持装配式建筑发展。中国的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起步比较晚,而且没有一个完整的施工体系和方案,再加上预制装配式建筑整体性比较差的特点,最终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各种质量问题,所以要想确保装配式建筑物在施工项目的质量,就必须严格控制装配式建筑的整个流程,即开始制作一直到安装完成。

2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关键性因素

2.1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协调性较差

当前形势下,我国部分建筑行业将施工与设计分为两种截然不同的施工内容,两者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对于建筑施工质量造成消极影响。例如,现浇混凝土土建工程施工来说,传统的施工流程可以在施工现场完成制作和施工,但现阶段,预置混凝土结构需要在施工现场外进行设计,生产完成后通过机械运输运送至施工现场,这个过程中容易出现信息断层,生产部门和施工部门存在沟通问题,致使生产流程和设计流程存在偏差,对于实际装配式建筑建造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2构配件影响因素

对于预制装配式建设项目,在建设中会涉及不同类型的构件,同时这些构件的质量也严重影响着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在预制建筑结构的管理中,最常用的构件有剪力墙,楼梯,楼板等构配件,通常此类构件的生产,都是由一些特定的企业进行生产。结合目前我国装配式构件的生产现状来看,装配式构件制造厂的规模相对有限,制作构件的技术比较落后,造成市场上很多构件的质量不符合工程建设的要求。除此之外,构件制造企业通常离工程建设的地方比较远,为了将零部件运送到项目现场,需要采用特殊车辆进行运输,并且在运输过程中还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构件在运输过程中被破坏或者损害,当装配式构件运到现场后,必须有相关的专业人员对构件进行妥善的保管和维护,防止人为和外界环境等因素损害构件,避免不利的原因影响构件质量。在预制构件出厂过程中,需要对构件进行一系列的检测和试验,避免不合格的预制构件使用在工程建设中,另外合格的构件在进场之后没有得到相应的维护和保养,也会导致工程出现质量问题,从而也会给建筑公司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2.3施工人员的影响

施工人员是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直接参与者,施工人员责任心、技能水平都会给工程质量造成影响。一方面,预制构件施工人员对构件功能要求不明确,没有全局意识,制造时设置管线、预埋构件位置不正确、参数控制不当,导致装配施工时各工种间相互影响,严重影响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另一方面,现场施工人员施工专业水平差,未严格按照规范使用施工工具,导致预制构件损坏。另外,施工时随意踩踏预制构件,导致构件变形等,导致施工工作存在一些质量问题。

3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措施

3.1施工工艺方面

项目的施工过程复杂,含有大量技术因素在内。依据不同的项目工程概况,应对装配式建筑方法进行相应的调账调查。然而至今,我国依旧没有科学、完善的施工工艺。因此,加强研究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施工方法,实现标准化与系列化的建筑结构,同时要满足工业化生产的需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建立科学的建筑管理机制

目前来说我国建筑施工规范逐渐完善,但部分建筑施工企业仍缺乏有效的施工管理机制,现代化的施工管理机制应当是由各地方政府建立的科学监管标准,需要委托监理部门或是相关的机构对装配式建筑建造进行监督。这种建筑管理机制能够有效的对建筑质量进行监管,防止装配式建筑建造施工过程中由于人为因素对施工质量产生影响。其管理内容应当涉及到工程施工流程的各个环节,施工前准备、施工环节以及工程验收过程。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加强对该项内容的重视,需要不断的完善建筑市场的规范机制,对装配式建筑建造质量进行客观的评价,政府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建筑行业的发展形势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价机制,使建筑施工企业自觉规范自身的行为规范。相关监理部门和施工管理部门也要对装配式建筑建造施工质量进行监督,保障施工顺序的健康稳步推进。

3.3施工人员的管理对策

为保证装配式建筑工程的顺利实施,确保工程项目保质保量的完成,做好施工人员的管理尤为关键,一方面,预制构件设计、制造单位应与业主单位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建筑工程功能需求,确定合理的预制构件尺寸,尤其在各种预埋件、管线等的预留上,应结合工程实际,并进行充分论证。同时,预制构件制造前应组织施工人员做好充分的技术交底,确保预制构件参数控制得当、合理。另一方面,加强拼接施工管理,做好施工人员岗前培训,要求施工人员明确施工的重点、难点。同时,做好不同工种间的协调,合理安排各工种进场顺序。另外,规范施工人员行为,做好预制构件保护,禁止施工人员踩踏预制构件。

3.4加大生产质量管理力度

为了管理预制建筑结构的生产过程的质量,必须做好以下任务:首先严格控制施工过程和施工人员。在生产预制构件的过程中,操作人员是影响预制构件质量最主要的因素,如果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不够,这将不可避免地对施工过程和工艺流程的进行产生不利影响,并在生产过程还会出现一些安全问题;比如在生产预制构件中,如果预制构件的尺寸,与保护层的厚度和平面度不一致,在检验过程中也没及时的发现,不仅会影响工程建设的质量,还影响了施工企业的名誉;其次加强施工中机械设备的管理。在生产建筑预制构件时由于缺乏对生产机械的维护和保养工作,就会导致各种形式构件之间出现较大间隙,影响了构件的牢固性;再次加强预制构件制作原料的管理。在没有进行搅拌之前有效调整混凝土的混合比,从而提高混凝土预制构件的质量,在生产中应当知道,预制构件的生产质量和生产工艺,将严重影响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和稳定性,例如,与传统的建筑工程相比,装配式建筑工程构配件可以大大缩减胀模概率。但是,预制构件在生产时,会受生产技术的影响,使得预制构件之间出现较大的空隙,无法实现预制构件之间的牢固,这也会对建筑物的整体美感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在施工前,必须按一定要求和标准对预制构件进行检查和验收,保证预制构件质量,提高工程的美观性和建设的速度;最后创建一个良好的团队项目管理环境。对于预制建筑工程的施工和维修,预制构件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因此在养护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养护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装配式建造方式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还不够长,推广不够广泛,但是由于装配式建筑环境污染小、效率高,是未来建筑业的发展趋势。基于此,相关人员必须不断地对其进行研究,总结经验,全面掌握装配式建筑内涵,积极推进装配式工程项目的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李龙飞,李小猛.浅析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居舍,2018(01):117.

[2]刘敬爱.装配式建筑部品(构件)生产质量风险管理研究——以济南为例[J].建筑经济,2016(11):114~117.

[3]马红云.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8(11):34.

[4]李超,肖耀廷.浅谈装配式建筑发展趋势及前景[J].四川水泥,2018(03):326.

论文作者:朱小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

标签:;  ;  ;  ;  ;  ;  ;  ;  

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论文_朱小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