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治疗的原则及合理用药分析论文_阿孜古丽·阿扎提韩汝春

结核病治疗的原则及合理用药分析论文_阿孜古丽·阿扎提韩汝春

阿孜古丽·阿扎提韩汝春

(新疆伊宁卫生学校835000)

【摘要】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简称结核菌)引发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结核菌的特点是易产生耐药性。在结核病的治疗过程中,单独应用任何一种抗结核药,都容易发生短期内耐药性的出现,使治疗失败或不彻底。所以联合用药是治疗结核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关键词】结核病;治疗原则;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2-0098-01

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慢性传染病,目前全球有约20亿人被感染,每年新出现结核病患者约800-1000 万,每年因结核病死亡人数约为200-300万。目前我国结核病年发病人数约为130万,因结核病死亡人数每年达13万,超过其它传染病死亡人数的总和。结核病是我国重点控制的重大疾病之一。特别是随着人口的增长、世界范围内的旅行和人口流动的增加,耐药性肺结核病例更趋上升态势,每年约增加30 万新病例。耐药结核病的流行持续威胁着结核病控制工作已取得的进展,广泛耐药结核病的出现更加剧了这一威胁。严格执行在医务人员监视下的短程化疗(D0TS)是化疗成功的关键。结核病的治疗原则是: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和全程用药。

1 尽早、早期用药

一旦患者经确诊结核病即应该尽早用药。在早期阶段多为渗出性反应,病灶局部血液循环良好,药物易渗入病灶部位,此时机体的抗病能力和修复能力也较强,病变部位的结核杆菌正于生长繁殖的旺盛期,对药物较敏感,极易受到种种抗结核药物的攻击,故早期治疗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作用。而且患病早期病变组织破坏较少,例如肺结核,若治疗及时,肺组织可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不影响或很少影响肺功能。如果用药不及时,结核菌易发生扩散,组织病变破坏较严重。

2 联合用药

我国是全球22 个结核病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全球27个耐多药结核病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结核病患病人数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印度。如果病人感染的结核分枝杆菌对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抗结核药物产生了耐药性,即为耐药结核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WHO 2008年报道显示,全球结核病总耐药率为20.0%,耐多药率为5.3%,联合用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抗结核药物同时联合应用,不但可增加抗菌作用,而且减少结核杆菌耐药性的产生,提高疗效.抗结核药物治疗是化学治疗的一种。抗结核联合用药方案的选择原则是根据个体情况,选择最适宜,副作用最小的几种药物联合、全程运用。一般多在异烟肼的基础上加用1-2 种其他抗结核病药,两药联合以加利福平或利福定为最好特别是严重结核病如粟粒性结核和结核性胸膜炎则应三药或四药联合应用。联合用药可以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延缓耐受性的产生但抗结核药存在许多不良反应,使用不当可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必须正确对待抗结核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做到合理使用及时监护有利于提高药物疗效的临床治愈率。最早出现的有效抗结核病药是链霉素。对氨基水杨酸钠被应用于临床后发现,链霉素加对氨基水杨酸钠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用其中任何一种,而且可以防止结核杆菌产生耐药性。发明异烟肼后对单用异烟肼和联用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钠或链霉素进行对比试验, 结果再次证明了联合用药的优势。在联合用药期间需要注意监测患者的肝肾功能和血液系统。有研究分析1848 例结核病患者,发现抗结核药物副作用604 例(32.7%),以肝损害、听神经损害、血液学异常及胃肠反应为主(82.1%),因副作用致终止治疗率14.6%.77%的副作用H;现于给药的2 个月内,血液学异常的50%以上在用药的3个月后出现.

3 规律的用药

结核病是慢性病,需要长期用药,疗程不足易产生耐药性或复发.患者时用时停或随意变换用量是结核病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难以保证抗结核药效果,且易产生耐药或复发,按照化疗方案,规律用药,可保持相对稳定的血浓度,以达到杀灭结核菌的作用。不规律用药,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而且会诱发细菌的耐药性。因此,必须教育病人按时、规律用药。

4 按疗程给药

用药方法有短程疗法、长程疗法和间歇疗法。目前广泛采用的是短程疗法:用药时间6~9 个月,分两个阶段,前2~3 个月为强化阶段,需要3~4 种抗结核药联用,其中至少要有两种杀菌药异烟肼、利福平,再同时并用1~2种其他药,如链霉素、乙胺丁醇或吡嗪酰胺等,每日用药1次。后5~6 个月为巩固阶段,保留2~3种药物,可每日用药1次也可采用每周用药2~3次的间歇疗法。20 世纪70年代,随着利福平进入临床应用以及对吡嗪酰胺的重新认识,短程化疗成为结核病治疗研究大热点,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认为短疗程间歇疗法抗结核效果与每日服药效果相当。

5 适量用药

在治疗过程中,必须根据病人的年龄、体重,参照抗结核药物的剂量,给予适当的药量。药物剂量不足,组织内药物难以达到有效浓度,且易诱发细菌产生耐药性,从而使治疗失败。反之,用药剂量过大则可能导致严重不良反应使治疗难以继续。

6 全程督导

病人应用抗结核药物后,许多症状可于2 个月左右消失,大部分敏感菌被杀死。但非敏感菌和细胞内的结核菌可能仍然存活。因此,必须坚持用药才能杀死这部分细菌,达到治愈、减少复发的效果。所以必须坚持完成全疗程治疗。在国家和地区实施结核病控制规划中,必须推行统一的、标准的化疗方案。推荐方案时,应综合考虑方案的有效性、病人的可接受性和药品的质量以及货源供应等因素。

综上所述,人类针对结核病的斗争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特别是近几年世界结核病的发生率有抬头的趋势。所以如何正确、合理使用抗结核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和不良反应的发生及新药的研究开发是我们医药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类终会达到控制结核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卿绍果;联合用药治疗结核病的疗效概述[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 年5 月第2 卷第9 期.

[2] 刘晓南;肺结核治疗与控制[J];中外健康文摘;2011 年9 月第8 卷第35 期.

[3] 李金兰,陈伟,汪非;使用抗结核药物存在的问题及监护对策[J];海峡药学;2004 年第16 卷第5 期.

论文作者:阿孜古丽·阿扎提韩汝春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4年第12期(下)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6

标签:;  ;  ;  ;  ;  ;  ;  ;  

结核病治疗的原则及合理用药分析论文_阿孜古丽·阿扎提韩汝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