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骨折的CT与MRI诊断分析论文_张瑜,于潺娟

脊椎骨折的CT与MRI诊断分析论文_张瑜,于潺娟

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 264400

摘要:目的:探讨脊椎骨折应用CT和MRI检查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 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脊椎骨骨折患者50例,作CT扫描和MRI检查,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终板骨折移位、椎体骨折、椎板骨折方面,CT检查明显优于MRI的检查结果;在椎体压缩、椎旁软组织和脊髓形态信号方面,MRI检查明显优于CT的检查结果。结论:脊椎骨折采用CT、MRI能对脊椎骨折明确诊断,CT可明确椎管形态变化,MRI可确定病变节段水平和病变范围。

关键词:脊椎骨折;CT检查;MRI;诊断

脊椎骨折绝大多数由于间接暴力所致。如从高处跌下时头、肩、足或臀部着地,或当弯腰工作时重物压在头部,肩或背部,使脊柱突然过度前屈导致脊柱呈屈曲型损伤,而引起颈、胸或腰段椎体楔形压缩骨折[1]。一般X线检查可确定骨折的部位和类型。通过CT和MRI检查可有助于临床诊断,可明确因外伤所致的椎管形态变化及确定病变节段水平和病变范围。现对选取的50例脊椎骨折患者CT和MRI诊断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 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脊椎骨骨折患者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18~57岁,平均年龄33.5±2.5岁。受伤于就诊检查时间 0.5小时~24小时。其中骨折合并脱位10例,无脱位者40例。爆裂骨折39例,单纯性压缩性骨折11例。骨折位置:颈椎7例,胸椎17例,腰椎25例,骶椎1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3例,高空坠落伤22例,砸伤3例,挤压伤2例。

1.2 方法

CT扫描 采用多排CT螺旋扫描,平扫常规取仰卧位,先做定位片(多用侧位定位片),并标记其扫描层次,以明确各层面的解剖位置。一般作横断面扫描,层厚为5~10mm,间隔5~10mm。观察椎间盘病变,颈、胸段层厚和层距为l~3mm,腰段为3~5mm,根据所要观察的病变决定扫描层面及数量。

脊柱MRl的扫描 使用西门子1.5T磁共振成像仪,扫描矢状位,观察脊柱各椎骨的顺序、椎体及附件、椎间盘、脊髓等。横轴位与冠状位扫描为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常规先以梯度回波序列扫出定位像,再以冠状位定位选择脊柱清晰的图像拟定矢状位,用侧位像拟定预置饱和(将脊柱前方的结构预置饱和)[2]

矢状位采用SE序列T1加权扫描,梯度加波(FLASH或FLSP)做准T2加权扫描,然后根据病变需要加做第二种方位(如横轴位或冠状位等)扫描,颈、胸段横轴位一般选用FLASH准T1加权扫描,腰骶段可选用SE、T1加权扫描。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资料采用SPSS20.0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示为P<0.05。

2.结果

50例脊椎骨折患者CT和MRI检查结果,CT检查50例,CT影像表现均有前或后缘终板骨折移位50例,椎体压缩变扁表现35例,骨片突入椎管椎管狭窄者43例,椎体纵或横形骨折表示者42例,椎板骨折28例,棘突间距增宽15例,椎体后突成角或侧移者20例,椎旁软组织异常者30例,脊髓形态信号异常者13例。MRI检查50例,前或后缘终板骨折移位者23例,椎体压缩变扁者50例,骨片突入椎管椎管狭窄43例,椎体纵或横形骨折24例,椎板骨折17例,棘突间距增宽33例,椎体后突成角或侧移者33例,椎旁软组织异常50例,脊髓形态信号异常50例。

在终板骨折移位、椎体骨折、椎板骨折方面,CT检查明显优于MRI的检查结果;在椎体压缩、椎旁软组织和脊髓形态信号方面,MRI检查明显优于CT的检查结果。

3.讨论

椎体及附件骨折,CT横断面影像均可清楚显示为低密度的骨折线,皮质连续性中断,当椎体内出现致密线及局部椎体轮廓不连贯时,常为压缩性骨折的征象。有时椎管内可见骨碎片,前缘常为模糊凸面,后缘为一锐利的凹面,矢状面或冠状面重建及定位片上可见椎体压缩性骨折改变或附件骨折[3]。CT扫描可清楚展示脊柱三柱解剖结构、骨折部位和骨折线走向,易于了解椎体矢状向的骨折线和椎体上、下缘间粉碎性骨折。能很好显示椎体和椎弓根骨折,尤其是X线片难以发现的脊柱后柱结构的骨折,骨折碎片的显示和移位情况,椎小关节骨折和椎管狭窄程度等,且能正确判断脊柱骨折的稳定性情况。

MRI检查可显示椎体压缩变形,皮质骨低信号带不完整,骨折椎体在T1加权相上呈低信号,在T2相上呈高信号,表示椎体有水肿、渗出,骨折异常信号可使椎体信号不均匀。椎间盘损伤则表现为椎间盘变薄,信号减弱。韧带断裂表现为黑色条状影失去连续性。后纵韧带的MRI正常表现为椎体后缘连续的黑线,当后纵韧带断裂为不稳定性骨折指征之一时,爆裂性骨折通常伴后纵韧带损伤[4]。后纵韧带断裂可伴有前纵韧带和(或)棘突上韧带的断裂。常见的是后纵韧带完整,但是向后移位,这是由于骨片和(或)血肿推移所致。棘突间韧带断裂于矢状位棘突间区T2WI呈高信号,有时伴有棘突间距离的增加。MRI判断棘突间韧带断裂比X线平片和CT要敏感。MRI可清楚显示脊髓内异常(如髓内水肿、出血、断裂和软化灶)、神经根受压、韧带(尤其是后纵韧带和棘突韧带)损伤、硬膜外血肿以及椎间盘有无异常等。对治疗方案的制订和预后估计有着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卓,王自立.X线平片、CT与MRI对脊柱骨折诊断的对比研究[J].宁夏医学杂志,2013,35(1):35-36.

[2]孙鹏,贺永斌,曹树伟,等.脊椎骨折的X线、CT及MRI影像学对比分析[J].吉林医学,2006,27(9):1053-1054.

[3]黄剑峰,党业天,宁锦龙,等.110例脊柱外伤的CT和MRI影像诊断对比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08(31):96-98.

[4]张元刚,王丽,方小东,等.脊柱外伤的CT与MRI影像诊断价值比较分析[J].当代医学,2017,23(8):56-58

论文作者:张瑜,于潺娟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期界》2019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4

标签:;  ;  ;  ;  ;  ;  ;  ;  

脊椎骨折的CT与MRI诊断分析论文_张瑜,于潺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