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利工程施工中防渗技术论文_夏世元1,李远富2

浅析水利工程施工中防渗技术论文_夏世元1,李远富2

.福建省明兴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福建 365000;2.福建省南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福建 365000

摘要: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工程防水防渗漏是当代水利工程施工的重点。难点,水利工程一旦出现渗漏问题,就会影响到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严重的还会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对水利工程建设需求越来越大,为了保障水利工程效益,保障水利工程安全,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做好防渗施工有着重大意义。只有做好水利工程的防渗施工,才能更好地消除工程安全隐患,确保水利工程效益,进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防渗技术;水利工程;应用

本文分析了水利工程施工中引起渗漏问题的原因,并结合实际的施工经验,提出了常见的几种防渗施工技术措施,对其具体应用做了探讨。例如灌浆施工技术、堵漏防水施工技术等。除此之外,在处理水利工程渗漏问题时,还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办法和措施,以此来彻底解决渗漏的问题,以此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1 水利工程施工中防渗技术的重要性

水利工程施工,是指按照设计提出的工程结构、数量、质量、进度及造价等要求修建水利工程。包括施工准备、施工技术与施工管理等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利工程施工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水利工程建设需求也越来越大。水利工程在防洪减灾、农业灌溉、工业生产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就我国当前水利工程施工来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工程施工质量不达标,坝体、坝基出现渗漏,不仅影响到水利工程的实际效益,同时还将威胁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水利工程的渗漏问题越来越严重,在我国当前社会中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为了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针对水利工程渗漏问题,就必须做好防渗施工,水利工程防渗施工技术作为水利工程取得质量的重要保障,水利工程的施工也有其自身特点:水利工程承担挡水、蓄水和泄水任务,因而对水工建筑物的稳定、承压、防渗、抗冲、耐磨、抗冻、抗裂等的性能都有特殊的要求,需按照水利工程的技术规范,采取专门的施工方法和措施施工,以确保工程质量。水利工程建设企业只有加大防渗施工技术的应用,降低水利工程渗漏的发生,确保工程施工质量,进而为我国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

2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渗水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

2.1水利工程施工制度和规范的缺失

水利工程施工中,缺少相应规划化体制指导与约束,无章可循,导致施工所有项目无法达到要求与标准化,抗外界影响能力严重不足,如遇降雨天气,尤其是将于规模大,降雨量多时,工程地面被冲刷,积水难以排除,进而形成渗漏,甚至造成大范围渗漏。这些突发性外部因素在发生之后,因为相关规范和体制的缺失,难以实现问题的有效解决。

2.2工程分包形式的出现,降低水利工程施工质量

当前水利工程规模较大,多存在分包现象,虽然提高了施工效率,但不同施工单位由于技术水平与防渗技术差异,导致各工序间难以实现良好衔接,为施工质量埋下安全隐患。特别是水利工程中模板结合牢固度不够,易导致出现大范围渗水现象。

2.3水利工程施工结构改变,易产生老化现象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水平,材料质量,施工工艺及组织管理等均可能导致施工结构的改变,未达到设计要求。水利工程中,微小的结构变形会导致整体结构的改变,进而造成大面积严重的渗水问题。同时,很多水利工程建设年代久远,由于当时技术落后,年久失修,老化严重,渗漏现象在所难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水利工程施工中防渗技术分析

3.1防渗墙技术

防渗墙以渗透系数低、墙体厚度小、柔韧性强、持久耐用及低单位造价为主要特点。防渗透墙的施工工艺很多,相关的施工人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多种施工工艺的选择。

首先,多头深层搅拌水泥土成墙工艺。该工艺指多头深层搅拌机多头一次钻进,将水泥浆喷入土体搅拌后,固结为一组水泥土桩,桩和桩搭接成防渗墙,其成墙深度目前最大为22米,水泥土渗透系数小于10cm/s,抗压强度大于0.3MPa。该工艺适用于粘土、砂土、淤泥和砂砾直径小于五厘米的砂砾层,成墙防渗效果良好,施工工艺流程简单易行、无泥浆污染、造价低,具备很大的发展空间。其次,是链斗法成墙工艺。链斗法成墙工艺主要进行控制的机器设备是开槽机,施工人员要精密调节开槽机的宽度,以实现防渗墙的结构的稳定,保证水利工程防渗性能的稳定。链斗式开槽机的开槽宽度为16到50厘米,深度可达10到15厘米。适应于粘土、砂土和粒径在一定范围内、含量小于百分之三十的砂砾石地。链斗法工艺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防渗墙结构的深度是一项水利工程防渗性能的主要因素,而这项工艺能实现防渗墙结构深度的较好控制。

再次,是倒挂式工艺。倒挂式工艺是一种传统的水利工程修筑工艺,利用人工挖掘防渗墙,切实保证水利工程中的渗水层的混凝土墙体的结构。最后,是薄型抓斗成墙工艺。在这项技术应用时,施工人员先采用斗宽为0.3米的薄型抓斗挖土进行开槽,然后利用泥浆护壁。最大成墙深度可达40米。这项工艺适用于砂土、粘土及卵石和砂砾的含量与粒径在一定范围内的土层。

防渗墙各项技术工艺在水利工程施工中防渗技术的采用,能够有效提升整个水利工程的防渗性能,只有有效控制各项技术中的施工要点,才能实现防渗墙技术的良好应用效果。

3.2灌浆技术

当水利工程出现渗水后,可以将适当比例配置的浆液灌注到裂缝处,使其填充密实,达到抗渗的目的。该技术的具体应用步骤为:首先进行灌浆钻孔。要求钻孔为直孔。在灌注前,对钻孔、裂缝处要进行清洗,将其中的杂物排出。完成后,再使用压力进行吹洗。根据施工经验来看,灌浆顺序分为:一次灌浆法、自上而下灌浆法,自下而上灌浆法。其中,一次灌浆法指的是:一次性将孔的深度钻到位,然后沿着钻孔全长进行灌注。该灌注方法多应用在渗漏情况不严重的工程。在工程施工中,一次性灌浆法也被称为单级法;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也称逐段法,由于灌浆压力大,所以提高了灌浆质量,同时避免了施工中的不安全事故。该灌浆法经常应用于岩层较为破碎的地方。虽然分段灌浆具有很大优点,但是也存在灌注时间长的缺陷;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也称为孔塞法。应用该灌浆法时,当一段钻孔灌注完成后,将灌浆塞填入,再进行下一段的灌注,这种灌注的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往往不能保证质量,所以灌浆施工结束后必须认真检查,核实质量,避免出现意外。

4总结

水利工程的防渗质量能直接影响整个水利工程是否正常运行以及安全系数是否达标。我们有必要对水利工程的防渗处理的主要技术,即防渗墙技术和灌浆技术,进行细密的分析和研究。相关水利工程的施工单位要为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事业,为我国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现代化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所以,要加大对防渗技术的研究和创新,在保障水利工程质量的基础上节约资源,遏制资源浪费。有关部门也要持续加强对水利工程施工过程的监控,确保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能够满足相关施工设计的要求,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 张宏兵.水利工程施工中防渗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4,(49):103-104.

[2] 孟小瑞,单桂芝.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现浇混凝土衬砌渠道防渗漏技术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6):1198-1198.

[3] 卢天文.水利工程中灌浆工艺技术的应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4):174-175.

论文作者:夏世元1,李远富2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6

标签:;  ;  ;  ;  ;  ;  ;  ;  

浅析水利工程施工中防渗技术论文_夏世元1,李远富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