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琴 朱文凤 高思山
青岛市黄岛区中医医院
摘要:目的:探究低分子肝素(LMWH)在进展性脑血栓的临床治疗上所具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择取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这一年间在我院接受进展性脑血栓治疗的患者共46例,使用随机法将23例患者归入常规组,行以常规疗法进行治疗;另外23例归入肝素组,基于常规组治疗方法,在不行以静脉滴注右旋糖酐的前提下在患者腹部加用低分子肝素进行皮下注射。对比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与临床疗效。结果:肝素组临床疗效95.65%,常规组69.57%,肝素组比对照组高得多,P<0.05,统计学有差异。两组均未出现并发症,P>0.05,统计学无差异。结论:在进展性脑血栓的临床治疗上,低分子肝素具有非常显著的疗效与安全性,适合在临床范围内多加应用。
关键词:进展性脑血栓;神经缺损程度;低分子肝素钙;安全性;有效性
进展性脑血栓在脑血管疾病中较为多见,发病患者的脑神经缺损程度会呈现出进行性的加重,患者生存质量便会随之明显降低。现阶段,临床因低分子肝素在抗凝方面的优越性而将其用于临床治疗之中。本研究就其安全性与有效性进行如下论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这一年间在我院接受进展性脑血栓治疗的患者共46例,使用随机法将23例患者归入常规组,行以脑内科的常规治疗方法;另外23例归入肝素组,基于常规组治疗方法为患者加用低分子肝素。其中常规组有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为38-72岁,平均年龄(53.67±3.41)岁。肝素组有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为39-71岁,平均年龄(54.98±4.02)岁。两组患者从发病起至到院就诊,时间均在1-2天之内。就性别、年龄、入院时间而言,两组患者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可比。
纳入标准:①非大面积脑梗死;②头部CY扫描以及MRI确诊;③入院前的半月内未进行过抗凝治疗;④无房颤、无心肝肾功能障碍、无短暂性脑补缺血症状、未发生活动性出血;⑤血压低于200/110mmHg。
1.2 方法
为常规组患者行以自由基清除药物、钙离子拮抗剂、脱水剂和降压药进行治疗,同时使用右旋糖酐进行静脉滴注,剂量为500mL。
基于常规组的治疗方式,在不行以静脉滴注右旋糖酐的前提下在患者腹部加用低分子肝素进行皮下注射,剂量为5000U(或0.4mL)/次,每日注射两次,分别于腹部两侧交替进行,连续使用十天。
1.3 观察指标
在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第三天和第十四天进行NIHSS评分,并将得分与治疗前的NIHSS评分进行对比,以评分的下降幅度作为疗效判定标准[1]。
(1)痊愈:评分下降幅度为91-100%;
(2)显效:评分下降幅度为46-90%;
(3)有效:评分下降幅度为18-45%
(4)无效:评分下降幅度为18%以下。
※临床疗效=有效率+显效率+痊愈率。
1.4 统计学方法
实验研究的进展性脑血栓患者,其临床所得相关数据均行软件包SPSS21.0加以检验。其中,临床所得计数资料采取(n,%)表示,并行X2加以检验;计量资料行( ±s)表示,并进行t值检验。P<0.05,则表明分组治疗效果具有明显差异。
2 结果
2.1 NIHSS评分
两组患者的神经缺损程度见表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评分非常相近,P>0.05,统计学无差异。但随着治疗的不断进展,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有了显著改善,P<0.05,统计学有差异。组间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第3、14天的评分,肝素组均要比常规组低得多,P=0.00<0.05,统计学有差异。
表1 NIHSS评分对比( ±s)
2.3 安全性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均没有患者发生严重出血,也无人出现肝肾功能损伤。
3 讨论
脑血栓是一种脑血管慢性疾病,临床具有高复发性与伤害不可逆性[2],究其发病原因,多为血管狭窄导致动脉管腔闭塞,致使病灶所在区域出现动脉供血不足,从而导致该处脑组织软化与坏死。
进展性脑血栓的临床常规治疗方法为:服用自由基清除药物、钙离子拮抗剂、脱水剂和降压药、静脉滴注右旋糖酐。此方法可以扩充脑血管的血容量、抗血液凝结,给予脑细胞以一定的营养支持。通过结果中NIHSS评分可知,此方法在脑神经的恢复上效果不是非常理想(69.57%),究其原因,可能与脑血栓在不断进展中再次生成血栓或血栓继续发展导致脑组织坏死程度加重、坏死面积加大有关。常规疗法一般仅能在一定程度遏制病情的进展,而难以做到有效改善。
低分子肝素作为糖胺聚糖中的一种[3],在临床上具有非常明显抗凝与抗血栓的效果,临床疗效高达95.65%。首先,低分子肝素在抗凝的同时可以抑制血栓的继续发展,溶解旧血栓的同时预防新血栓形成。其次,低分子肝素可以使血流量增加,改善脑部的血液微循环,避免脑细胞继续坏死。由于低分子肝素的分子量非常低,抗凝血因子的活性又非常强,这就使得低分子肝素在抗血栓和出血两种作用实现了互相分离,即在抗血栓的同时不会发生出血,这也是研究中肝素组患者未出现并发症的原因。
结语
临床治疗进展性脑血栓可以选用低分子肝素钙,在具有显著疗效的同时并发症发生率极低,兼具有效性与安全性,适合临床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程继东.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04):127-128.
[2]闫洁,袁森.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血栓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4,16(06):67-68.
[3]郑永浩.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进展性脑血栓的疗效和安全性[J].吉林医学,2012,33(21):4560.
论文作者:杨琴,朱文凤,高思山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3
标签:肝素论文; 患者论文; 脑血栓论文; 分子论文; 进展论文; 常规论文; 评分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