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在抑郁症患者康复指导中引入心理咨询方式的作用及成效。方法:将86例抑郁症患者按照随机、均等的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所有对象均实施常规的康复指导,试验组另实施“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模式。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患者抑郁情绪和社会功能缺陷改善情况进行评定,并对比相关数据。结果:干预后试验组与对照组SDS和SDSS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对应显著降低(P<0.05),且干预后试验组SDS和SDSS量表评分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抑郁症患者康复指导中引入“一对一”心理咨询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抑郁情绪和社会功能。
【关键词】心理咨询;抑郁症;康复指导;社会功能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2-0266-01
抑郁症是精神科临床上常见的疾病类型,抑郁症患者可表现为兴趣减少、心境低落、精力下降等,有部分病例可存在严重的无望、无助情绪。跟踪随访调查显示,抑郁症患者容易出现自责、自杀的行为,尤其是自杀行为,在抑郁症患者中的构成比高达52%,对其生命造成巨大威胁[1]。抑郁已成为自杀行为公认的危险因素,抑郁症患者也可能伤害周围人群,因此需要积极疏导抑郁情绪,改善精神状况。基于此,本研究特将“一对一”心理咨询模式引入抑郁症患者康复指导干预过程中,旨在改善其抑郁情绪和社会功能。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本单位2015年6月-2016年7月接收的抑郁症患者中随机筛选86例开展对照试验,根据随机、均等的原则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43例患者,男24例、女19例,年龄24~62岁,平均(41.5±7.4)岁,抑郁症病程1~8年,平均(4.3±1.1)年;对照组43例患者,男22例、女21例,年龄22~67岁,平均(42.6±8.5)岁,抑郁症病程1~7年,平均(4.2±0.9)年。两组患者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心境以及思维障碍,组间一般资料数据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1.2.1心理咨询 首先建立心理咨询小组。所有小组成员必须接受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培训,并且经过考核通过后,才能担任“一对一”心理咨询角色。设置专门的心理咨询室,每天固定时间对抑郁症患者在实施常规的康复指导后接受“一对一”心理咨询模式的疏导。鼓励患者自由表达内心的想法和思想,并通过观察法、引导法更为准确的了解和把握患者的所思所想,找出症结并实施有意的引导,使患者在沟通过程中认知观念和思想逐步改变,养成良好、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从而逐渐使其抑郁情绪逐渐得到缓解。对于情况较为严重者,应当充分、灵活利用暗示法、鼓励法、引导法和注意力转移法等技巧,从而达到减轻乃至消除抑郁情绪的目的。
1.2.2量表评估 两组干预时间均为1个月,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SDS和SDSS量表对抑郁情绪和社会功能进行评定。其中SDS共包括20个条目,分为四级评分,每个条目总和即为SDS总分,总分降低说明抑郁情绪减轻;SDSS共包括10个项目,每项均为0~2分,各项评分总和即为SDSS评分,以总分降低说明社会功能增强。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计算机SPSS 20.0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借助t完成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借助卡方完成检验。检验标准均为双侧α=0.05,且均以P<0.05表示为差异具有显著性的前提条件。
2.结果
干预前试验组与对照组SDS和SDSS量表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均对应显著降低(P<0.05),且干预后试验组SDS和SDSS量表评分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表 两组干预前后SDS和SDSS量表评分比较(分)
3.讨论
作为临床医学公认的“心理癌症”,抑郁症的治疗和心理疏导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和研究学者的普遍关注,同时逐渐有更多的居民认识到抑郁症对于群体和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约有超过80%的居民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情况,大多经过自我调节并不会对自身安全产生威胁,但是仍有部分病例可出现幻觉、自杀等严重精神障碍和行为。而及时给予此类患者高效的治疗和心理疏导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其危险系数,促进病情快速康复。本研究主要借助SDS和SDSS量表对患者的抑郁情绪和社会功能进行量化评定,能够有效反应“一对一”心理咨询模式和常规康复指导的有效性。
“一对一”心理咨询模式主要是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专业人员通过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巧准确了解和把握求助者的心理和精神状态,并通过富有技巧性的心理疏导策略向其施以心理援助。抑郁症患者通过向专业人员自由表达自身的疑惑和思想,并接受通过语言、文字和行为等媒介表达的思想观念和引导,帮助抑郁症患者树立自信,传达积极、乐观、坚强的生活观念,有利于抑郁症患者生活观念和社会功能的提升。研究指出[2],将心理咨询模式应用于抑郁症患者中能够通过改善抑郁情绪和社会功能进而改善整体生活质量水平,作用积极且显著[3]。本研究中试验组干预后SDS和SDSS量表评分均显著降低,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一对一”心理咨询模式在抑郁症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综上,心理咨询在抑郁症患者康复指导中具有双重作用,可以同时改善抑郁情绪、增强社会功能,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高秀容,郑燕萍.中药合并心理咨询对抑郁症治疗效果的影响[J].心理医生,2015,21(11):36-37.
[2]杭荣华,陶金花,吴明飞,等.心理咨询对失独者抑郁症状和孤独感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23(02):369-371.
[3]罗新美,黄芳,孟成欢.心理护理干预在抑郁症康复期患者中的运用与效果[J].宜春学院学报,2015,37(09):76-77.
论文作者:丛树杰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1
标签:抑郁症论文; 患者论文; 心理咨询论文; 抑郁论文; 情绪论文; 量表论文; 社会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