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论文_师今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论文_师今

师今 (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中医医院 110101)

【摘要】目的 观察丁苯酞软胶囊与依达拉奉合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予脑血管病常规治疗,治疗组予脑血管病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依达拉奉、依达拉奉加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丁苯酞软胶囊与依达拉奉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更加满意。

【关键词】丁苯酞软胶囊 依达拉奉 急性脑梗死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9-0188-02

丁苯酞软胶囊与芹菜籽中提取的左旋芹菜甲素的结构相同,为人工合成的消旋体。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本品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中枢神经功能的损伤有改善作用,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依达拉奉是新型自由基清除剂及抗氧化剂,具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入选标准:首次发病,发病时间小于72h,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确诊排除脑出血及其他颅内病变。排除标准:意识不清、感觉性失语不能沟通者;有严重心、肝、肾疾病者。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依达拉奉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44~72岁,平均65.2岁;基底节区梗死15例,脑叶梗死8例,多发性梗死7例。合用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5~73岁,平均66.1岁;基底节区梗死14例,脑叶梗死7例,多发性梗死9例。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49~75岁,平均67.1岁;基底节区梗死12例,脑叶梗死10例,多发性梗死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依达拉奉组给予依达拉奉3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毫升中,静脉点滴2次/日;合用组除依达拉奉外,加用丁苯酞软胶囊口服,一次两粒(0.2g),一日三次;对照组不用上述药物治疗,三组均常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活血化瘀、营养脑细胞及调控血压、血糖等治疗,并根据情况酌情应用甘露醇。十四天为一疗程。

1.3 疗效评定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欧洲卒中评分量表神经功能评定(E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 ADL指数)进行判定,在用药前及用药后的14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参照脑卒中的评分标准[2],按照病残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可分为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效、恶化、死亡。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用SPSS11.0软件包处理,组间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t检验。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ESS评分及Barthel ADL指数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治疗后4周、3个月时ESS评分及Barthel ADL指数评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定 ESS评分比较(x-±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2周 治疗后4周 治疗后3个月 依达拉奉组 30 38.32 ±7.23 48.20 ±5.98 52.24 ±9.76 54.21 ±7.98** 合用组 30 36.12 ±6.96 51.18 ±7.20 65.18 ±8.55 67.32 ±6.90* 对照组 30 36.55 ±6.22 48.01 ±6.20 48.85 ±7.72 52.98 ±7.15#

注:治疗后4周及3个月*与**比较P<0.05,*与#比较P< 0.05,**与#比较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x-±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2周 治疗后4周 治疗后3个月 依达拉奉组 30 30.10 ±6.02 40.30 ±10.22 56.44 ±8.55 58.44 ±9.16** 合用组 30 31.25 ±6.25 41.24 ±9.2 63.49 ±9.25 67.50 ±9.22* 对照组 30 30.55 ±6.20 40.22 ±9.55 50.85 ±6..76 51.76 ±8.45#

 注:治疗后4周及3个月*与**比较P<0.05,*与#比较P< 0.05,**与#比较P<0.05。

2.2 临床疗效:

合用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其他两组,与依达拉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三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组别 例数 基本痊愈 显著进步 进步 无效 恶化 死亡 总有效率 依达拉奉组 30 6 11 6 4 2 1 76.67%** 合用组 30 8 13 7 1 1 0 93.33%﹡ 对照组 30 4 9 8 5 2 2 70.00%#

注:*与**比较P<0.05,*与#比较P<0.05,**与#比较P<0.05。

3 讨论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在缺血再灌注的过程中自由基过度形成及“瀑布式”自由基连锁反应、神经细胞内钙超载、兴奋性氨基酸的细胞毒作用和酸中毒等一系列代谢影响,导致神经细胞的损伤[3]。而自由基被认为是缺血性脑血管损害的主要因素,依达拉奉具有脂溶性高的特点,血脑屏障穿透率为60%,具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并且可有效抑制脑组织的脂质过氧化,进而阻止其对大脑组织的损害,如迟发性神经元死亡,脑水肿等作用[4]。此外依达拉奉并不影响血液凝固、纤维蛋白原溶解和血小板聚集,因而不会增加出血的危险[5]。丁苯酞软胶囊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其作用主要有以下方面:其活性成分为d1-3-正丁基苯酞,能够改善线粒体功能,增加脑缺血区灌注,提高脑缺血耐受,改善脑部能量代谢。文献表明,丁苯酞软胶囊能够降低细胞内钙的浓度,抑制自由基和提高抗氧化活性。因此,丁苯酞软胶囊在缺血再灌注阶段能够起到较好的脑保护作用。

合用组在治疗后90天无论在E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总有效率等方面较对照组、依达拉奉组均有显著提高,显示了联用的优势。结果表明: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可以起到协同作用,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167:379-380.

[2]陈清棠.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及临床疗效判定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71-383.

[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S].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8.

[4]王天鹏.降纤酶合并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II(4):68-69.

[5]李雪芹.依达拉奉和丹奥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安徽医学,2008,29(1):67-69.

论文作者:师今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9

标签:;  ;  ;  ;  ;  ;  ;  ;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论文_师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