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B超室 湖南衡阳 421000
【摘 要】目的:分析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B超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患者50例,接受治疗的时间为2014年5月至2015年10月期间,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MRI诊断,观察组采用B超诊断,比较两组患者诊断后的诊断正确率和漏诊率。结果:观察组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患者诊断后的诊断正确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无差异,观察组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患者诊断后的漏诊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给予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患者B超诊断,不仅能减少漏诊率,还能使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诊断正确率增加。
【关键词】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B超诊断;MRI诊断
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是临床上较为严重且多发的疾病[1],为此,我院选取了50例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患者实施不同的治疗,以此观察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后的效果,以供临床参考,具体内容见下文。
1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选取我院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患者50例,接受治疗的时间为2014年5月至2015年10月期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25例,对照组患者25例。
观察组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患者,男女比例为10:15,年龄30~5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02±2.45)岁,病程为1~4年,平均病程为(2.87±0.21)年,其中12例患者具胆结石病史,13例患者具有胆囊炎病史。
对照组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患者,男女比例为15:10,年龄30~5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87±1.34)岁,病程为1~5年,平均病程为(3.14±0.15)年,其中9例患者具胆结石病史,16例患者具有胆囊炎病史。
观察组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患者和对照组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和病史等,无明显差异(p>0.05),能够进行对比。
1.2方法
1.2.1检查方式
观察组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患者采用B超诊断,其中超声诊断仪探头为3~6MHZ,检查8小时前患者应禁食,患者取半卧位,对患者胆囊大小、形态、位置、厚度等进行常规探查,监测患者胆道、肝脏有无异常情况发生。
对照组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患者则采用MRI诊断,采用磁共振成像仪对患者进行扫描诊断。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患者诊断后的诊断正确率。
比较两组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患者诊断后的漏诊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采用SPSS19.0软件,两组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患者诊断后的诊断正确率和漏诊率进行统计处理,诊断正确率和漏诊率采用X2检验,以P<0.05代表两组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患者诊断后的诊断正确率和漏诊率对比存在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
2 结果
2.1对比诊断正确率
经过诊断后,观察组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患者在诊断正确率的比较与对照组原发性胆囊恶性患者比较无差异(P>0.05),如表1所示。
注: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较p>0.05。
3讨论
据相关研究显示,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患者在胆囊癌患者中占首位[2],近年来,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患者呈上升趋势,临床上常见症状为消化不良、发热、肿块和疼痛等,常采用的检查方式为B超检查、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T扫描和MRI诊断,最常见的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化疗和放疗,早期的诊断和治疗,能有效增加患者的诊断正确率,从而采用正确的治疗方式,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3]。本研究中,我院分别对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患者采用不同的诊断,B超诊断取得较为良好的效果。
MRI诊断方式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场内共振所产生信号的一种成像技术。MRI诊断作为一项新的医学影像诊断技术,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MRI诊断所提供的正确率不但优于其他成像技术,并且MRI诊断对诊断胆道疾病具有很大的潜在优越性[4]。
B超诊断也可以称为超声波检查,为非手术的诊断性检查,分娩产妇通过B超检查可以知道胎儿性别[5]。在临床上,B超诊断可以清晰地显示患者脏器面像,由于显示器里图像具有实体感,接近于解剖的真实结构,所以应用B超诊断可以明确诊断,据医学资料显示,B超诊断对胆囊结石的诊断正确率高达80%以上,能发现直径只有3mm的结石,胆管结石因受肠道气体的干扰,诊断率虽不如胆囊结石,但采用B超诊断可以清晰看清胆管扩张、管壁增厚等现象,而胆囊炎症会引起胆囊和囊壁的改变,急性胆囊炎时采用B超诊断可见患者体内胆囊增大,B超诊断可获得患者脏器的切面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患者胆囊和胆管的结构,甚至可以看到患者的肝内胆管,根据超声诊断仪数据显示,可以准确知道患者胆囊、胆管大小、管壁的厚度、病变部位等,能清楚显示患者胆囊总胆管、肝管、胰腺、肾上腺、前列腺、肝外胆管等,对患者的囊肿的物理定性和数量、体积等相当准确,因此,B超诊断在胆道疾病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已成为临床上检查胆道疾病最常用的方法,临床上常采用B超诊断方式确诊患者是否患有胆囊结石、胆囊炎症、肿瘤等疾病[6]。除此之外,B超诊断也可以适用于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等,能准确知道患者血流方向和速度等[7]。
我院研究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经过不同的诊断后,观察组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患者诊断后的诊断正确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无差异,观察组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患者诊断后的漏诊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无差异(P>0.05)。由此可见观察组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患者采用的B超诊断效果也较为显著。
综上所述,给予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患者B超诊断,不仅能减少漏诊率,还能保持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诊断的准确率,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及运用。且超在临床应用中价格较为低廉,我们认为其可以用于临床初筛中,并通过医生不断加强B超诊断学习,不断提高B超对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率
参考文献:
[1]沈燕玲,陈镇标,蒋敏姬等.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B超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33-34.
[2]张虹,郎胜坤.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B超和MRI诊断分析[J].安徽医药,2014,18(2):300-301.
[3]叶小珍.B超检查在不同外科疾病的诊断价值比较分析[J].医学信息,2013,4(22):255-255.
[4]梁瑶.B超对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03(4):77-78.
[5]周显青,王锡丽,魏炜等.B超在胎儿肾脏异常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河北医药,2012,34(20):3110-3111.
[6]王璐.阴道B超与腹部B超诊断异位妊娠的价值对比分析[J].中外医疗,2012,31(9):22.
[7]马晓华,刘平,王梅香等.B超诊断肝包虫破裂形成胆瘘合并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1例[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1,27(3):284.
论文作者:黄文胤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2
标签:胆囊论文; 患者论文; 原发性论文; 恶性肿瘤论文; 正确率论文; 对照组论文; 胆管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