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的美丽乡村规划,除了需要强化政府组织外,还必须要积极调动村民的参与积极性,以高质量标准促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公共空间的质量。在具体实践中,通过完善相关规划制度,加大规划编制投入,做好规划质量的把控。本文从美丽乡村建设对乡村振兴的助推作用入手,对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美丽乡村建设对策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对策
1美丽乡村建设对乡村振兴的助推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美丽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鼓劲,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美丽乡村为乡村振兴鼓足马力
美丽乡村应该是富足的乡村,贫穷落后的山清水秀不是美丽乡村。美丽乡村建设要以经济发展为动力支撑,特别要立足于农村当地的优势资源,做大做强支柱性产业,以项目带动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1.2美丽乡村为乡村振兴铸就灵魂
缺乏文化元素的乡村,经济再富裕,生态再美丽,也不可能成为令人向往的美丽乡村。美丽乡村要注重乡土文化元素的注入,强调建设的内涵性、品味性、活力性,才能留住文脉、记住乡愁,使乡村更有灵气,更具强大的生命力。因此,要做好墙体文化建设,进一步完善街(路)等公共建筑物的命名,开展好文化专家进村活动,分批打造美丽乡村文化品牌典型,做好宣传推广工作及农民培训上岗工作。
1.3美丽乡村为乡村振兴提足精气神
生活之美、生态之美、乡风文明,内外兼修才算得上美丽乡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文明乡风建设离不开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要积极倡导尊老爱幼、邻里团结、遵纪守法的良好乡风民俗,提高农村社会的文明程度,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人际关系,为美丽乡村建设奠定文化基础。
2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的美丽乡村规划实例分析
以某开发区周围的村落为例,村落周围存在着大片农田和果园,在村庄的西部分布着现代风格建筑,村庄的西北地区分布着工业厂房。现结合其整治规划实践,进行如下分析:
2.1以旅促农
从当前该村子的实际情况来说,存在着一些污染工业,比如家具厂和橡胶厂等,整治规划引导产业朝向生态环保无污染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以及旅游配套加工产业方向发展,以旅助农、以贸带农,同时实现以工促农。在生态农业发展方面,打造农字号品牌集群,发展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以及体验农业等;从旅游产业的发展方面来说,依托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开发旅游项目,带动现代农业以及环保制造业的发展。
2.2提升空间
从当前村落内部的情况来说,道路两侧以自由生长的树木以及植被为主,居住者庭前后院没有统一规划建设,公共空间质量不高等问题,整治规划引导空间从庭院、街道、以及沿街立面等方面进行全面提升。对于庭院空间内部的整治,以清理垃圾为主,借助铺装和围栏来实现对庭院空间的分割。使用农具设施,比如锄头等,进行空间点缀,同时结合绿化实现对庭院空间的美化;对于街道空间的整治,要以街道空间景观的整治为主,彰显村庄特色,通过对景观进行有序排列组合,来营造具有标识性的乡村景观。同时在道路两侧设置座椅和路灯,有序栽植乔木和灌木,实现对道路空间的美化;对沿街立面进行整治,具体来说对裸房以及独立的建筑进行外观美化,融入乡村文化元素,进而使得村庄整体建筑能够协调统一。对于村子内的大榕树,其为村落发展的重要见证者,并且也是居民活动的重要公共空间,能够为乘凉和聊天等活动的开展提供空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文化建设
以文化建设为规划建设主要内容,保留“老戏台”,留住人们的乡愁记忆。对于老戏台周围的环境,按照传统建筑风格进行修剪,比如建筑采用墙石混砌方式等,同时增加绿化、建设文化墙等,形成对应景观,全面提升公共文化空间品质,并延续历史文化内涵,为村民开展文化活动提供空间场地。
2.4构建共治共享机制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活动,需要调动村民的参与。在具体实践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并且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最大程度上保护群众合法权益。通过开展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宣传工作,使得群众对此项工作有所了解,明确自身的作用,进而积极参与。通过构建考评机制以及奖励机制,调动居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参与村容整治。
3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的美丽乡村规划策略
3.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开展乡村规划时,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从实际出发,结合乡村的地理位置、历史文脉以及社会经济等情况,做好局部规划以及长远规划,促使规划的科学性、有效性、针对性相结合。除此之外,积极调动村民的参与积极性,保证村庄规划贴合实际,具有可行性。
3.2做好乡村生态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是社会持续发展必须要始终坚持的课题。在进行乡村规划时,要从环境保护入手不断充实环保内容,贯彻落实“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建设工作方针。同时,乡村规划建设必须要坚持可持续化发展理念,做好环境保护以及生态平衡,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开展乡村规划决策时,必须要坚持环境保护的原则,做好新建项目的严格环评论证,确保乡村企业能够达到节能减排的标准。
3.3完善管理机制
为推动美丽乡村规划工作的有序开展,必须要注重补足乡村规划的短板,做好规划编制工作。在具体工作实践中,要统筹把控,不断完善,提升规划质量。要加大规划编制的经费投入,完善规划管理机制。要加大规划队伍的建设,注重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培养,使其综合素质水平得以全面提升。除此之外,要构建完善的管理服务体制,调动规划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乡村规划水平。
3.4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乡村环境治理往往会陷入治理主体缺失、治理资金缺乏、治理问责缺位的困境,因此,要真正解决乡村生态环境修复和治理问题,探索生态补偿制度在乡村的实践与推广是关键。应建立多元化的乡村生态补偿主体,除了政府起主导作用之外,还可以将市场主体通过生态补偿交易机制吸纳进来,形成重点领域的政府财政补偿和基于自然资本的市场行为补偿模式,通过实施财政转移支付、商品林地赎买、绿色碳汇交易等政策,拓宽生态修复和治理资金来源渠道。完善生态保护成效与资金分配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严格的治理问责机制,构建生态修复指标体系并制定考核办法,直接将政绩考核和资金拨付同生态环境恢复挂钩,形成“两只手”调控和约束的体制机制。更新理念,推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整合资源,强化举措,稳步有序地治理农村人居环境。只有依托乡村的生态资源和美丽乡村建设,通过绿色生活方式的重塑和升级,才能带动乡村旅游、乡村手工业、乡村养老和乡村教育的发展,真正实现百姓富和环境美的有机统一。
结束语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战略实施要求,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智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时,从规划入手做好上述要求的全面把控,对促使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研究此课题,提出具体的工作方法,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丽娜.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家文化”建设[J].人民论坛,2018,(30):74-75.
[2]孙越,张乐.绿色技术社会融合的困境及思考[J].东岳论丛,2017,(6):70.
[3]张家莉,孔金.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美丽乡村建设策略研究[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03):36-38.
论文作者:常文宝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7
标签:乡村论文; 美丽论文; 生态论文; 空间论文; 战略论文; 文化论文; 工作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