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背景下藏传佛教信仰空间研究-以拉萨D村家庭佛堂为例论文

现代化背景下藏传佛教信仰空间研究
——以拉萨D村家庭佛堂为例

王涛玉

(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陕西 咸阳 712082)

摘 要: 佛堂作为一个普通藏族家庭中最神圣的空间,它的出现与西藏的社会历史发展程度密切相关。本文着重探讨了藏族家庭佛堂的基本情况,分析了现代化背景下佛堂在藏族人们宗教信仰中的作用。

关键词: 现代化;信仰空间;家庭佛堂

随着西藏现代化进程不断向前发展,物质生活好转的同时,藏族人民的活动时间和活动空间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直接影响着藏族人民宗教信仰空间的改变。寺院、嘛呢康等传统的公共宗教场所已经不再是人们进行宗教活动的唯一选择,家庭佛堂逐渐承担起部分宗教活动。笔者以拉萨D村村民的家庭佛堂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地调查,探讨了藏族家庭佛堂的基本情况,分析了现代化背景下家庭佛堂在藏族人民宗教信仰中的作用。

泰高高速公路TG-2标位于泰州市海陵区,处于长江三角洲冲击平原区,主要为低液限粉土,属D类土,天然状态下CBR值5.2,设计路床96区上部40cm为5%石灰+3%水泥综合处治土,分2层施工,每层20cm。K11+100~K11+200段作为上路床首件工程,长100m,处理平均宽32.64m,每层土松铺25cm,压实厚20cm。

D村位于拉萨市西部,距离市区仅12公里,属于城乡结合部,辖区内总面积约6749641平方米,平均海拔3640米。D村目前常住人口620户1676人,以藏族为主,主要信仰藏传佛教。2001年被纳入拉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后因让位于开发区建设村子大部分农田陆续被征走,村民集体失地,生计方式由原来的农牧业转化为交通运输业、租赁业、外出务工等。

初中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学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传授数学基础知识,同样还需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教师需要在进行数学知识教学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推理能力,空间想象等能力,同时强化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而令学生具有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首要之急便是将数学与实践联系起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令学生在实践之中习得新知识,感受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同时在实验之中,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探索解决问题更可以提升其核心素养。

一、家庭佛堂的基本情况

大部分藏族人民称家庭佛堂为“”,表示供奉、礼赞或者谒拜的地方,它不仅是供奉神灵的圣神空间也是藏族人民方便修学、进行日常宗教活动的场所。佛堂因为“显圣物”的摆放而成为一个家庭空间中最圣神、洁净的地方,人们日常的宗教活动基本上是在这里完成的。

1.家庭佛堂内部的陈设

藏传佛教强调修行,但是普通民众并不能像寺院里面的僧人那样脱离世俗生产生活专门待在寺院里面进行修行。为了方便普通民众也可以进行修习,达到超脱轮回之苦的目的,藏传佛教“为俗民提供的一般的实修内容和长期传承下来的民俗宗教的复合体……这类世俗色彩极其浓厚的方便法,是连接经院与世俗的桥梁”。佛堂里面进行的这种“方便法”,主要有换净水、点酥油灯、磕长头等。

2.家庭佛堂内部的仪式

在D村,一个村民家中的佛堂里面摆放的圣物主要有佛像、佛经、佛塔、神龛、供碗、燃灯、切玛、曼扎、孔雀翎、贡品、哈达、鲜花等,除此之外,有的佛堂里面还准备了做法事用的器物。佛堂里面供奉圣神物品的种类和数量主要根据家庭经济情况而定,家庭情况越好,供奉圣神物品的种类、数量就越多,佛堂也布置得越精美。所有这些“显圣物”的摆放,使家庭佛堂有别于其他地方,成为家庭空间中最神圣的一部分。家庭佛堂里面供养的神圣物品,与藏族人民宗教信仰息息相关,也使家庭佛堂成为藏族人民进行日常宗教仪式活动的场所。

磕长头作为藏传佛教仪式仪轨中最至诚的礼佛方式之一,是每日藏民在家庭佛堂里面必做的功课之一。一般会在早上换净水的时候磕长头,有的也在晚上磕长头,作为睡觉前的一项家庭活动。

这些仪式仪轨简单方便,不需专门要到寺院里面请师父指导,俗人独自便可自行完成,而佛堂则为人们提供了进行活动的空间。

11月6日,全球第一大矿业集团公司——必和必拓(BHP)与中农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氯化钾合作备忘录,约定自BHP位于加拿大的钾矿项目Jason投产之后,每年通过中农控股向中国市场销售氯化钾。

酥油灯传统上是不可以熄灭的,但酥油灯烧尽之后不会在当天补上,而是在新的一天到来之后才会换新的,如果家里面有人去世的话,燃灯在七天之内不可以熄灭。

净水作为主要的供奉之一,必须一天一换。具体的做法是每天下午三、四点,将供碗里面的净水倒掉,擦拭干净倒扣放置,早上起床换新的净水。

2.2.3 检查阶段(C)。2015年通过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62份,回收问卷61份(回收率98.39%),有效问卷60份(有效率98.36%)。统计得出,非常满意18人(30.00%),满意37人(61.67%),一般4人(6.67%),较不满意1人(1.67%),总体满意率为91.67%。由于是不记名调查,且大部分问卷未留言改进意见,所以没能获取具体的改进措施。培训结束后到馆进行文献检索的新员工有1人,与该读者交流后反馈,难得有授课的老师走入新员工中间,可以与大家进行具体的互动。

二、家庭佛堂的作用

D村劳动年龄内的人口773人,占总人口的46%,受生活环境的影响,他们对藏传佛教有特殊的感情,坚持日常的宗教仪式仪轨,是宗教活动的主要参加者,但是由于受工作等方面的影响,不能按时、定期参加宗教活动,他们在家庭佛堂里面进行仪式活动的时间最多;60岁以上的人口173人,约占总人口的10%,他们大多数为虔诚的宗教信仰者,经常性地参加宗教活动,花费在家庭佛堂的时间也比较多。城镇化过程使D村村民由传统的农牧业生产方式转为从事服务业、租赁行业以及外出务工等,笔者以这两个阶层为重点,着重探讨了家庭佛堂在D村村民宗教信仰中的作用。

1.方便藏民礼佛供佛活动的进行

D村传统的经济方式是农牧结合,2004年征地开始后,村民集体失地。城镇化使D村村民改变了传统的农牧业生产方式,转为从事服务业、租赁业和商贸等。被纳入到商品经济下的村民,生活好转的同时,活动时间和活动空间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这些改变又直接影响到了藏民宗教信仰方式的变化。在D村调研期间,笔者了解到,现在D村村民年龄在20~50岁之间的人已经很少在规定的时间里去寺院朝拜礼佛,比如从事服务行业的村民,上班时间固定,特殊的宗教节日如果不是休息日就没有办法去寺院礼佛。家庭佛堂虽然并没有像寺院那样有完备的佛法僧三宝,却因为显圣物的摆放而在功能上类似于寺院,基本上可以满足一个普通家庭日常的宗教需求。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没有办法经常去寺院朝拜,佛堂也方便了他们佛事活动的进行。

2.约束非理性宗教行为,促进理性信教。

佛堂除了满足村民日常礼佛供佛活动之外,也成为村民研读经典的地方。受以往教育制度的影响,人们要想学经,就要皈依佛门拜师,由自己的上师带领学习经典。现在互联网的发展拓展了人们学习的途径,有些寺院大德高僧会利用网络传播科学的佛教知识,进行学习交流。互联网媒体的普及,使村民有机会与这些大德高僧进行交流,有效地促进村民科学理性地学习理解佛教知识。家庭佛堂作为家庭空间内最为圣神、洁净的地方,为村民研读经典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空间。

3.抚慰心灵,获得安全感

“在任何一个社会里,宗教都借助其超人间的力量,为社会成员提供心理上的慰藉和安全感”。佛、菩萨等都是作为“超人间力量”而出现的,家庭佛堂这个小小的方寸之地是家庭空间中“超人间力量”最为集中的地方。待在这个空间里必然可以使人获得心理上的安宁和安全感。如笔者采访时候遇到一位家庭主妇,丈夫是一位卡车司机,孩子在外地工作,家中还有两位老人要赡养。这位家庭主妇每天都要处理日常生活中繁重琐事。她说如果遇到一些烦心事、麻烦事就会进佛堂,在佛跟前诉说,这样心里面就会平静下来,也会安心一点。

三、结语

家庭佛堂普遍出现在藏区人家中,我们不能仅仅简单地把这一现象看成是藏区人民宗教信仰的一种表现。现代化的发展,使藏民从事新兴行业人数不断增加,市场经济下的建立的契约关系,严格将人的活动限制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之下,使藏民不可能在像从前一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专心进行佛事活动,而家庭佛堂弥补了被卷入现代化浪潮下的藏民所不能完成的礼佛供佛活动和日常的宗教仪式仪轨,满足了藏民们基本的信仰需求。

参考文献:

[1]多尔吉,刘勇,王川著.藏传佛教的文化功能与社会作用[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1.

[2]索南才让.神圣与世俗—宗教文化与藏族社会[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14(69).

中图分类号: B9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9052(2019)09-0183-02

收稿日期: 2019-6-19

基金项目: 2018年西藏民族大学高水平研究生人才科研立项“现代化转型背景下藏传佛教信仰现状调查”(GSP201812)

作者简介: 王涛玉(1994—),女,河南洛阳人,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2017级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民族宗教文化研究。

(责任编辑:李凌峰)

标签:;  ;  ;  ;  

现代化背景下藏传佛教信仰空间研究-以拉萨D村家庭佛堂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