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保证公路大桥路面平直,遇到小型排水结构时,施工队通常采用涵洞施工技术,施工完成后不破坏结构。与桥梁施工不同,直径5米或更小的单洞称为涵洞。在施工过程中,由于选择不同的建筑材料,涵洞类型不同,常见的有石涵,混凝土涵洞和钢筋混凝土涵洞。它们以圆管涵,盖板涵和箱涵为代表,目前,用于涵洞施工的钢筋混凝土材料更为普遍。
关键词:桥梁工程;涵洞施工;技术分析
引言:涵洞的设计和施工与公路的整体安全密切相关,工作人员要按照实际情况的要求,设计合理的涵洞,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还要充分保证各环节施工关键技术的合理使用,确保涵洞质量,延长公路使用寿命。
1涵洞的构成
涵洞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即洞体,洞穴建筑,基础工程和附属工程。洞体是涵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截面多为圆形、箱形和拱形。洞穴建筑一般位于涵洞的两端,呈八字形或一字形排列。涵洞进出口具有保证水流畅通的功能。因此,在建筑物建造时,必须确保水流畅通,防止冲刷洞穴边的河床和路基,为排水创造有利条件。在高速公路涵洞工程中,出水口一般都设有落水池,进水口设有落水井,具有减震、防撞的功能。在铺设下游过程中,需要在离洞口入口3〜5cm处进行,以使涵洞功能最大化。改变沟渠变形的涵洞需要确保入口和出口沟槽的平直度,施工单位需要做好分流工作,以避免水流到路基造成严重破坏。基础工程有两种主要形式,即整体式和分离式。辅助工程主要有锥形护坡,路基边坡铺筑等。在施工过程中,涵洞主要表现为孔数、孔径和涵长,涵洞长度主要根据路基的宽度及洞顶填土高度计算。
2钢筋混凝土涵洞设计
在公路桥涵施工中,选用具有一定刚性和抗剪性能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材料作为涵洞的主要材料进行设计。在施工开始之前,需要组织设计人员系统地分析钢筋和地基的承载能力。
2.1.配筋设计。在钢筋混凝土涵洞的加固中,加固的应力主要来自两个方向,一个是轴向应力,另一个是结构中的弯曲力。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的具体要求,所有纵向配筋率应高于50%,混凝土强度应在C60以上,配筋率应提高到60% 以满足压力轴承的要求,在受拉构件中,受拉钢筋中钢筋的百分比必须高于20%。
2.2.地基承载力计算。由于地形条件的限制,选择8m作为计算基础填充高度,通过计算,可以得出预制侧墙根部垂直分支反作用力约为900N的结论。在分析了整个板式基础和条形基础两种不同基础结构所需要的具体环境后,本文考虑了基础的承载特性。以下,承载能力高于300 kPa的涵洞应采用独立的条形基础。
2.3涵洞设计要点。在涵洞设计中,我们必须遵循中国桥涵设计标准的规定。当涵洞长度大于15米小于30米时,涵洞内径不得小于1米,净高要求大于1米。当涵洞长度大于30m且小于60m时,涵洞的内径和净高不得小于1.25m。这种设计可以降低涵洞堵塞的可能性,也有利于涵洞的日常清洁和维护。压力涵洞是基于比较基础的,并且必须提高接头的密封性。涵洞的纵向坡度不应超过0.5%,这样可以减少涵洞被河水冲刷的可能性。特殊情况下,涵洞纵向坡度大于10%,涵洞体需设计为阶梯形,涵洞前后拱圈不得小于其厚度的1/4。建立沉降缝时,施工人员通常沿洞室长度或涵洞结构部分行进。这种设计可以防止地基不均匀沉降。沉降缝的设置一般需要分开4-6米。设计师还应该参考堤岸填方高度并全面考虑。整个涵洞通常有一个矩形底座。涵洞的大小需要考虑上部结构的大小,不受基础承载力的影响。分离基础在建立时单独建造,与各涵洞有独立关系,广泛应用于大跨度工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公路桥梁涵洞施工技术应用措施
3.1涵洞基底施工技术。从整体角度来看,基础施工是涵洞施工的关键环节,与施工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在项目正式施工前,工作人员需要对涵洞的各项数据进行测量,并准确记录测量结果,为后续施工和技术应用提供可靠依据。如果实际情况不支持现场测量,工作人员必须采取施工放样的方法进行测量,以确保所得到的数据信息能真实反映基地的实际情况。测量结果有效后,现场施工人员应按规划启动基坑开挖施工,并严格控制施工,确保开挖施工不超标,有效防止基础强度不足。在完成基础开挖后,工作人员需要清理孔底的碎屑并对其密实性进行测试。如果检测结果不符合标准的要求,应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处理,以有效促进后续的一系列施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2台身钢筋绑扎技术。涵体加固不仅与暗渠施工质量密切相关,而且与施工安全性密切相关。首先,工作人员应该根据项目的需要仔细选择钢材。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前提下,要充分考虑其规格,尺寸,型号等。钢筋进入市场前后必须经过严格的质量检验。不合格的材料不得进入现场。其次,在绑扎涵身的钢筋时,工作人员应结合前期测量数据嵌入钢筋,确保嵌入位置和深度合理,准确,灵活。使用脚手架进行施工,一方面可以方便钢筋运输,另一方面可以很好的保证垂直度等指标要求;第三,在螺纹钢捆扎作业完成后,需要测试捆扎带的效果,以确保最大的加固结构强度;最后,钢筋检查合格后,立即进行焊接工作。本项目采用闪光焊接方式。在保证钢材焊接质量的前提下,可以大大提高工作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3模板安装技术。主要选用涵洞施工模板,合理利用此模板可避免倾斜等问题。为确保模板的安装科学合理,有必要确保横截面在模板加工过程中能够满足设计要求,而不仅仅是这一点,而且还可以提高美学效果。在安装模板之前,必须处理模板上的锈蚀。除锈工作必须彻底,模板是否会对后续脱模产生严重影响。除锈工作完成后,将脱模剂均匀涂抹在模板表面,然后开始安装。在安装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检查模板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两个相邻模板之间的连接是安装的关键,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处理,以确保接头光滑并形成整体。另外,施工人员还应注意脚手架的安全防护,及时使用螺栓等模板进行修复,以保证施工安全。在所有模板已经安装并合格后,混凝土可以浇注。为防止泥浆泄漏,现场工作人员需要用海绵条堵住模板接缝,检查模板边缘,以确保模板施工质量。
3.4混凝土施工技术。首先,优化混凝土比例,按照配比方案对混凝土试件进行预制,然后进行试验分析。测试结果和设计要求应优化和调整比例,以选择最佳配比方案;浇筑施工时,每层厚度不得超过30厘米,每层施工后应振动;再次,除了必要的震动之外,在完成浇筑之后,工作人员应使用木板来平整表面。有效提高混凝土结构表面的平整度;最后,在混凝土完全冷凝后,对其强度进行测试,并在通过检查后移除模板。拆除模具后,工作人员必须使用土工膜覆盖表面并进行维护,如浇水。维护期通常不少于7天。在维护期间,必须加强检查,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有针对性,确保施工质量。
结束语
在涵洞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既要做好现场安全防护工作,又要结合实际工程改进施工工艺。在涵洞施工中,有关人员要合理优化布置,做好防火,防汛,防水工作。他们还必须对施工现场的照明设施进行维护工作,确保护栏和警示标志能够正常使用。在涵洞施工完成后,应该完成回填工程。施工设计人员应选择性能较强的砂浆材料。施工人员必须提高压实密实度,降低施工成本,确保涵洞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生涛.铁路工程中型结构物冬季施工介绍[J].西藏科技,2006(7):92.
[2] 石桂梅,谷长发,白丽辉.多年冻土地区涵洞工程基础的研究现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3(6):188.
论文作者:白晓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0
标签:涵洞论文; 模板论文; 基础论文; 钢筋论文; 工作人员论文; 混凝土论文; 工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