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心内科住院患者失眠的护理效果论文_王东艳

探讨心内科住院患者失眠的护理效果论文_王东艳

黑龙江省虎林市八五四农场医院 158403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干预护理方法在改善心内科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中的临床应用及意义。方法 整理收集我与阿收治的110例住院失眠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护士实施综合性系统干预护理,对照组予以一般健康指导与常规护理。结果 通过对55例实施综合性系统干预护理的干预组与55例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的比较,干预组PSQI及睡眠的客观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改善心内科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从而更进一步加快疾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心内科;失眠;护理

心内科住院患者由于环境、心理、疾病本身等的困扰而出现失眠,为使患者在最佳状态下接受治疗,笔者对110例住院失眠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提高其睡眠质量,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入住的心内科患者,选取符合入选条件的病例110例,男47例,女63例,年龄35~82岁,平均(62.2±2.5)岁,其中高血压病38例、冠心病21例、高脂血症13例、心肌梗塞13例、病毒性心肌炎6例、风湿性心脏病5例、心功能不全6例、心律失常8例,首次住院者59例、第2次住院者33例、3次及以上住院者18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把110例患者分成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临床资料经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入选条件 ①30岁以上,有中等以上文化程度,无智力、语言及人格障碍者;②入院前无明显失眠症状;③生活、工作环境良好,社会人际关系正常、稳定;④自愿参加并配合调查者。

1.3失眠的诊断标准和分类[1]①入睡困难:从想要入睡到实际入睡时间超过2h;②不能熟睡:有轻微的声响等刺激便醒来。一夜睡眠中醒来达2次以上;③早醒:早晨觉醒时间比以往正常时提前2h以上,醒后即不能再度入睡;④睡眠时间缩短:虽然有充裕的时间,但一夜合计睡眠少于5h。

1.4调查方法 参照有关文献[2]自行设计问卷,针对患者入院后失眠的症状、程度及影响因素,对每位患者进行2次调查,第1次在患者入院后第2~3d进行,第2次在住院的第7~10d进行。

1.5护理方法 对照组予以一般健康指导与常规护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干预组:在护士长督导下,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护士实施综合性系统干预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5.1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按时熄照明灯,开地灯,医护人员查房时使用手电筒;保持环境安静,减少过多陪护人员及外在流动人员,医护人员操作、走路、说话、开关门时要轻,尽量穿胶底鞋;输液及其它治疗、护理集中在白天进行,需使用利尿剂的患者尽量白天给药,以减少夜间小便次数。

1.5.2采取患者最舒适的体位 高血压患者特别是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睡姿应为半卧位或侧卧位,可使用长方形宽大枕头,使头和肩部都枕上;心脏病患者若心脏代偿功能尚好者,可向右侧卧,若已出现心衰,可采用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吸氧患者在不影响病情的情况下,临睡前可取下鼻塞,第2d醒来后再继续给予吸氧。

1.5.3睡前良好习惯指导 按时作息,睡前不能空腹及过饱,避免烟、酒、茶、咖啡等的刺激而过于兴奋,可饮用200ml温牛奶,温热水泡脚20min,洗漱完毕卧床,尽量放松思想及四肢。

1.5.4进行刺激控制训练 对于不需卧床的患者,有睡意时再上床,若15min左右仍不能入睡则应起床,无论夜间睡眠质量好坏,次日清晨需准时起床;对于卧床的患者,更应加强睡眠-觉醒的刺激控制训练,使患者日间保持觉醒状态。

1.5.5加强心理疏导 通过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找到困扰患者的内、外因素,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与疏通,以消除病因。

1.6评价指标 ①根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定睡眠质量:两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1w后的PSQI得分;②睡眠的客观评价:由专门培训的护士对护理后的患者睡眠情况进行观察,并详细记录各睡眠参数(入睡潜伏期、觉醒次数和睡眠时间)。

1.7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资料运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运用t检验,计数资料运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或α=0.01,为双侧检验。

2 结果

2.1两组患者PSQI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PSQI得分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干预护理1w以后,PSQI得分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前后PSQI得分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前后PSQI得分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睡眠客观评价比较 干预护理1w后,干预组的各睡眠参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睡眠是人正常生理的基本需求,人的一生约有1/3 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充足的睡眠既是美好的享受,又可以解除疲劳、增强免疫、促进生长发育等,而失眠作为一种睡眠障碍,心内科患者常常会诱发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情绪,从而激活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使心跳、呼吸加快和血压上升,心肺脑血流增加、血糖升高,进而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导致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发生。经过专门培训的护士通过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采取患者最舒适的体位、睡前良好习惯指导、进行刺激控制训练、加强心理疏导等有针对性、目的性地对失眠患者实施综合性系统干预护理,使患者的失眠质量明显提高,能有效地预防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及猝死等事件的发生,从而更进一步加快疾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徐归燕,计惠民.失眠患者的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4,13(3):103.

[2]库宝善,庄鸿鹃.失眠和睡眠[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160.

论文作者:王东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6

标签:;  ;  ;  ;  ;  ;  ;  ;  

探讨心内科住院患者失眠的护理效果论文_王东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