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农业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阶段,发展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对我国农业发展作用重大。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作用
1 农业机械化为现代农业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
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载体,是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手段。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加快农业机械化,必然促进农业的现代化。不管是人均耕地多的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还是土地规模适中的欧洲国家,抑或是小规模经营的日本、韩国,它们所走的农业现代化的路子各有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先实现了农业的机械化,进而步入了现代农业,从而实现了农业的现代化。美国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经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目前,机械化技术、资金密集型经营已成为其主要的经营方式。20世纪末,美国工程技术界把“农业机械化”评为20世纪对人类社会进步起巨大推动作用的20项工程技术之一,列第7位。这一评价主要在于100年来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所引发的农业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大幅度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有力地保障了世界农业发展和食物安全。农业机械装备突破了人力畜力所不能承担的农业生产规模的限制,机械作业实施了人工所不能达到的现代科学农艺要求,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力水平,为农场大规模生产,农产品品质提高,形成专业化、商品化生产提供了可能。
2 农业机械化是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并不是一个农业强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农业、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强。影响一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很多,例如农产品的价格、质量、信誉等,而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产品成本高、价格高。我国主要农作物的生产成本构成中,人工费用占到35%一55%,平均为45%,而发达国家人工费用不到10%。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的高低是现代农业和传统农业最主要的区别。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能够大幅度提高农产品加工增值率和资源综合利用率,把农业建设成为高度商品化的基础产业。所以,提高我国农业和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最重要的就是降低生产成本,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节约农业资源来实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农业机械化促进了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民收入提高
农业机械突出的特点是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农业生产力,更重要的是直接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截至2007年,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仅是美国的1/84,高收入国家的1/47,中等收入国家的1/16,世界水平的1/24。由于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低,更多的农民还无法脱离农业。所以,要实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首先要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更多的使用农业机械。农业机械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繁重的农业劳动中解放出来,有利于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特别是大型农业机械从播种到收割全过程服务实行之后,彻底解决了以往外出务工农民农忙季节返乡务农的后顾之忧,既节约了期间的路费支出,增加了相应的收入,更主要的是,对农民外出就业的促进意义重大。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同时,需要更多从事农机服务的人员,如农机手、农机经纪人,还有农机修理人员。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给一部分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在粮食生产方面,农业机械化通过应用小麦机收、化肥深施等技术和抢农时、抗灾害,提高土地产出率,确保农业丰产丰收,增加农民收入。另外,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机服务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从农业劳动者队伍中催生出来而尚未脱离农民范畴的农机专业户,在农机社会化服务过程中获得了较高的收入。据统计,2005年末,我国各类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农机专业户、农机户总数达到3300万个,农机作业服务总收入2273亿元,人均所得达到5578元。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农机户家庭人均纯收入要比一般家庭人均纯收入高出40%左右。农业机械化的过程,是农业生产要素中农业机械增多、农业劳动力减少的过程,促使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提高农民收入,使得产业结构、城乡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使资源配置更有效率,从而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进程。
4 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现代农业水平
农业机械化,就是用现代科学技术装备农业,提高农业装备水平,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最直接、最有效、最重要的途径。近几年来,随着农业投入的不断增加,我国粮食生产连续几年都在大幅度增长。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同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较,我国主要农产品生产仍然不能满足需求,例如大量的大豆和棉花还需要通过进口才能满足生产生活所需。粮食生产和需求之间还有一定的缺口,粮食安全问题是我们今后较长时期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目前,农业机械主要是围绕粮食生产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作为先进的生产手段在抢农时、抗灾害、保丰收中有着特别的优势。据专家测算,使用先进的农机技术,对于增加粮食产量的贡献率达到20%。1979——1998年,是我国粮食生产迅速提高阶段。全国粮食产量先后突破了7000亿、8000亿、9000亿、10000亿斤四个台阶,人均占有量达到800斤,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粮食长期短缺的局面。1999年之后,粮食出现徘徊回落。2003年粮食总产量只有861.4亿斤,下降到20世纪90年代初的水平。由于中央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2004年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扭转了粮食种植面积连续5年下滑的局面。2004年之后这几年,我国粮食产量每年都在增加,据有关专家估算,如果再不出现重大自然灾害,今年我国粮食产量将会创出新高。这几年粮食的增产,除了国家的好政策和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之外,农业机械化的作用功不可没。我国是发展中农业大国,耕地不到世界的10%,解决占世界22%的人的粮食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我国农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是使用了占世界40%的农业劳动力才得到的。反观美国等发达国家,由于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化,取得了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因此,不足5%的农业人口,供养了95%的社会人口。所以,实现农业机械化,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现代农业水平。
5 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农业现代化包括技术(机械技术和生物技术)现代化和管理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在技术上就是采用现代的机械技术和生物技术装备农业,建立起现代化的农业科技体系。机械技术就是机械化,它是从机械操作斤始,进而达到自动化,其作用主要是节约劳动时间,提高工效和劳动生产率,生物核,术包括土壤改良、植物保护、良种培育、化肥、农药、除草剂以及农田灌溉等。其主要作用是提高农产品的单产和质量,着重于提高土地生产率。只有把机械化和生物技术适当地结合起来,两重并举,才能既提高劳动生产率,又提高土地生产率,,西方发达国家在这方面过去曾走过了一些弯路,但现在都基本上把机械化和生物技术结合起来了,而且一配合得较好,从而加速了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生产管理的现代化,主要是指生产组织上实行专业化、一体化和管理方法上的科学化。如运用系统分析法。电脑和通讯网络等科学技术。而这些先进技术实施的每一环节,都必须以机械化为基础和手段。
6 结束语
总而言之,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不可缺少的必经之路。
论文作者:张井彦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12
标签:农业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农机论文; 劳动生产率论文; 现代农业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我国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