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和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从此不难看出现在的语文教学已不仅仅是单纯地传授字、词、句、段、篇的教学,它的外延在不断地拓展和延伸。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好语文呢?
通过长期的探索和实验,我觉得督促学生课前预习,引导学生课内质疑、答疑,鼓励学生课外阅读、积累、练笔,是一条理想途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督促学生课前预习
教育心理学研究和教学观察均表明,课前预习对学生的课堂学习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是培养自主学习精神和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学好新课,取得优良的学习成果的基础。学生借助课前预习的预热效应,对教学内容有熟悉感,上课时能紧跟教师的讲授进度,能抓住讲解重点,能够积极思考,不断地质疑问难,听讲效率很高。所以在新课前让学生预习一下所学内容:划一划、认一认不认识的字词,圈画一些优美的句子、标出不明白的问题、理清一下课文的思路,这样不但扫除了阅读中的障碍,而且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可以大大减轻课堂教学的压力。例如在讲《陶罐和铁罐》一课前,为了减轻课文篇幅较长,喻意较深,给学生带来了困难,所以我围绕教材重难点精心地给学生们布置了预习内容,结果课上同学们的表现非常积极,快乐而又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引导学生课内质疑、答疑
通过学生的预习,可以解快一些问题,但对全体学生来说也还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疑惑不解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抓好课堂节奏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把所有的疑惑和不解通通提出来。教师也可参与提问,然后把这些问题归纳整理,视其是个别人的,还是全局性的;是表面现象,还是实质性问题,按一定程序组织学生讨论回答,或由教师点拨讲解,依次调整信息,使学生的问题均能获得满意的解快。
这种问答贯穿于整节课堂之中,议完了、问完了、答完了,再加上适时地品读审美,一节课也就上完了。对于越是难懂的概念、越是容易混淆的问题,越是要鼓励学生不同角度去分析,去比较,去提出问题,去争论,这样既可以迫使学生钻研教材、加深理解,又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开发学生的智力,实实在在地提高课堂效率。
三、鼓励学生课外阅读、积累、练笔
单从课本里学到的知识,积累素材是不够的,作为教师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籍、杂志,陶冶情操,扩大知识面,充实写作材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们的书读得多了,知识面也就丰富起来了,写起文章来也就得心应手了。这时再鼓励学生编一编小故事、写一写小片段、观察日记等,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思路,又可以提高他们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学习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总之,以上三个方面相互依存而又各不侧重,如能长期坚持,相信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论文作者:刘阔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7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0
标签:学生论文; 课前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语文论文; 鼓励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课文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7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