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与设计产业发展——关于“设计新六艺计划”的构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业发展论文,传统文化论文,计划论文,资源论文,新六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45[2014]06-0087-06 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我们面临的机遇,不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①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大,发展设计产业对于解决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加工贸易的转型、提高国际分工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国际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设计在经济运行中的价值就开始被关注,当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以上时,设计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主导因素之一”②。就山东省而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7000美元之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将会急剧增长,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将不断升级,文化消费的比重将大幅度提升,文化产业的潜能将会得到极大的激发。目前山东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已连续3年突破千亿元,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具备良好的基础,一旦解决设计创意的转型问题,将迎来快速发展的局面。 有感于此,我们希望从山东文化和产业的实际出发,寻求提升发展的设计良策。从文化基础上看,山东是孔孟之乡、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拥有在亚洲“儒家文化圈”乃至世界范围内独特优厚的文化资源,使文化资源转化成文化动力,在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时期发挥文化的创新驱动作用,具有重要的探索空间和价值。从产业发展上看,山东有经济大省的产业需求,打通历史文化与当代社会的联系,使博大精深的文化资源成为有效的创新驱动力,确立山东设计产业深厚的根基和特色,并提振促进设计产业发展,具有典型和示范意义。 借鉴台湾设计界“设计战国策计划”③的理念和经验,我们提出山东文化创意产业的“设计新六艺计划”,主要运用“六艺”创新养成概念,确立文化资源转化、设计人才培养和服务产业对接的设计策略,在资源、人才和产业发展方面搭建平台,服务和促进设计产业发展。众所周知,传统“六艺”既指“礼、乐、射、御、书、数”等人才养成的核心课程体系,也是诗、书、礼、乐、易、春秋等中国学术文化的最高文本经典。“六艺”作为统摄一切学术的国学集成,囊括了当时社会条件下人们在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目标和追求,是一支数千年延续不断的文化血脉,在当代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心理中发挥着显性或隐性的影响,也是庞大历史文化资源的一种凝练和概括。当前的设计创新,可以从“六艺”中寻找息息相通的文化谱系,从不同角度和节点找到传统文化资源与当代生活空间的衔接点,这不仅是山东也是我国发展设计产业不可忽视的潜在资源和文化根基,对于培育和弘扬国家核心价值和优秀传统美德,对于中国以及更大范围的儒家文化圈,乃至东西方不同文化的对话交流都具有核心意义。因此,以传统“六艺”文化资源为基点,实施创新产业的“设计新六艺计划”,旨在进一步确立山东文化驱动的支点,把握文化资源转化的抓手,找到设计产业提升的路子,以山东独特的文化资源为原动力,从“设计新六艺计划”的六大领域促进设计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具体来看,“设计新六艺计划”以儒家文化基础、设计战略人才、制造产业、旅游产业、内容产业、资源产业为切入点,从战略设计、养成设计、工业设计、体验设计、媒体设计、艺术设计等六方面着手,确立设计领域资源转化、人才培养和产业服务的行动计划,解决山东省设计发展的资源动力、产业提升和优势特色等关键问题,完善山东设计产业发展举措。 一、倡导儒家文化的战略设计 设计的核心是文化,只有以深刻的思想文化价值观为支撑,才能发挥巨大的引领和辐射作用。中华传统造物有深厚的文化根基,无论是传统工艺美术的“三才”观,还是“器以藏礼”的名物制度,又或文质彬彬的审美情趣,“形而下”的器物形态往往具有“形上”之道的内在支撑。今天的“中国制造”、“中国设计”当务之急是确立自己的文化根基。参考国际经验可以看到,北欧设计以其传统生态观为主旨,成就了鲜明的设计风格;美国苹果公司的设计以对生活方式的理解为核心,引领了世界范围内通讯终端的重大变革;美国“大片”以美国精神为核心,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推广,取得了意识形态和市场效益双重价值。所以,通过实施“设计新六艺计划”来弘扬“齐鲁文化”、提振“山东设计”,首要步骤是找到至关重要的文化基础及其在当代转化应用的途径。 首先要深入研究儒家思想文化在经济和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儒家文化已在亚洲经济崛起中发挥关键作用,如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阐述的“东方价值观”以及《日本成功之路》中提出的“新儒教”概念,都充分阐释了以天人合一、和而不同、诚实守信等为代表的儒家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对亚洲发展的价值。而且儒家文化在亚洲文化产业发展中也发挥了关键作用。以韩剧为例,与美国大片依托特效科技表现拯救世界的主题不同,大多以日常家庭生活为主题,无需巨额投入,也占据相当市场,并掀起了带动餐饮、旅游、时尚产业的“韩风”、“韩流”。从影响上看,东方的家庭伦理不逊于西方的自然角逐和科技更新,我们的历史文化传统在今天仍有巨大的需求空间,最关键的问题是找到家庭伦理、生活追求等传承不息的精神支点,通过有效的创意和设计转化,使之在今天的社会发展中发挥持续而深刻的作用。 进而要推动儒家思想文化的设计转化。加强相关儒家思想文化的设计转化研究,使丰厚的思想文化资源凝练成鲜明的设计理念,具体在产品层次,植入中华价值观,使之承载鲜明的文化信息,形成具有标识性的美学风格和特色。在企业层次,塑造诚实守信、积极有为的企业文化。在区域发展层次,树立仁义厚道、乐观向上、热情好客的人格形象,进而树立山东的文化形象,实现更广泛的文化认同、民众的接受和企业的合作发展。 二、培育专业人才的养成设计 国际间未来的竞争,既是观念与战略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设计竞争与发展的后劲来自设计人才,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教育。就山东省而言,首要的是构建以文化传承为核心、分类发展的设计教育体系和特色,这也是对“六艺”人才养成内涵的传承和发展。 首先,山东设计教育可确立文化传承的鲜明特色。一方面,从全国布局看,设计教育需形成自身特色。全国现已形成庞大的设计教育规模,截至2012年全国设有设计类专业的院校已达1705所,专业点数达6466个,仅2012年我国设计类专业新生入学人数即达51万余人,庞大规模的背后是“千校一面”的趋同化困局,打造特色是设计教育突围的重点。另一方面,山东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亟须设计发现、设计转化、设计应用和设计提升。据统计,2009年普查期间,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已达4.398万项④,涉及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谚语典故、戏曲舞蹈等内容,位居全国前列。以当代设计观念转化“非遗”资源的传统文化样式,用当代设计语言转化传统文化元素,通过当代设计创意产业转化传统文化产业,以及如何通过当代设计创意产业发展转化传统文化产业,成为山东省文化传承和产业提升的关键。培养传统文化资源设计转化人才,可成为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期山东设计教育的重要内容。 同时,需进一步健全分类发展的设计教育体系。具体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大学教育、社会公益教育几个方面展开,延续齐鲁教育传统,形成山东设计教育特色。在基础教育中,增加中小学生传统道德观、创意设计和手工制作等相关课程,融会传统造物的智慧和情感,使之成为认祖归宗的文化课程和创意设计启蒙。在职业教育中,加大设计师培养力度,重点培养设计“灰领人才”,即具有绘图、制作、营销等专业技术能力的设计技能人才。在大学层面,通过学科交叉与专业融合,培养“设计创意型”、“设计应用型”、“设计策略型”等不同类型人才。其中,“设计创意型”人才重在具有文化原创力,能够根据社会调研、技术积累和文化的理解与阐释,形成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和促进沟通与共鸣的创意理念。“设计应用型”人才贵在熟知产业流程,能够在创意草图变为市场产品的过程中发挥“物化”及传播推广的关键作用。“设计策略型”人才重在设计管理和服务,善于将创造能力转化为服务产业实践,有效地参与到构建企业的愿景和战略的进程之中,从参与产品的设计、过程和体验,转变到新的商业模式的设计并确保其顺利实施的设计领导能力。整体上形成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格局,并强化大学设计学科对地方经济的服务与智力支持作用。此外,在社会公益教育层面,可通过专题博物馆、传统手工艺传习中心、公众设计创意活动等形式,推广关注设计、尊重设计、消费设计的理念和意识,营造设计创新的文化氛围。 三、提升制造产业的工业设计 当前,国家加大设计产业扶持与推动力度。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顺德广东工业设计城,对广东家电制造业通过设计创新进行产业转型发展的思路,给予高度肯定。2014年1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议题之一是部署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提出“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具有高知识性、高增值性和低消耗、低污染等特征。依靠创新,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新型、高端服务业发展,促进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改善产品和服务品质、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也可以催生新业态、带动就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会议确定了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⑤。2014年3月,国务院发布《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从政策层面将设计作为创新资源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从具体举措上激发设计经济拉动力。 相关重点城市和省份积极行动,目前北京市已全面实施“首都设计产业提升计划”,围绕交易渠道开拓、制造业融合、企业培育、联盟组建、人才培养、品牌塑造、基地建设等七个方面,全面推动工业设计产业发展。上海市率先提出“打造先进设计理念的传播地、先进设计技术发明应用地、优秀工业设计人才集聚地、优秀设计产品展示地、设计知识产权交易地”发展战略,推动产品研发与工业设计的有机结合,在重点新产品产业化过程中实现科技创新与工业设计同步进行。广东推出“产业设计化、设计产业化和设计人才职业化”的发展思路,形成设计创新、技术创新、品牌创建三位一体的工业设计创新机制,推动“广东创造”的全面提速发展。 从山东省产业基础来看,制造业在全省经济建设中处于主导地位,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近年来保持在90%以上⑥,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在游艇船舶、白色家电、家具制造、通讯设备、皮革制造、纺织服装等领域产值较大。但从全国来看,山东制造业创新的综合指数却处在全国中间水平,和经济大省地位明显不相称。淘汰落后产能、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文化内涵,将是山东制造业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工业设计与制造业融合是今后山东省区域经济保持高速、健康增长的重要战略选择。 具体而言,可打造特色“工业设计产业集群”。当前,山东省实施由“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省会城市经济圈”、“西部经济隆起带”以及“沂蒙革命老区”等组成的区域发展战略,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其中,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制造业基础雄厚,青岛的工业产值在副省级城市中仅次于深圳和广州,发达的工业制造业、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以及前景广阔的海洋经济为设计业特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因此,在政策导向和国际资本的投向上,可关注与蓝色经济区工业发展相匹配的工业设计领域。例如,以青岛为中心打造“工业设计产业集群”,在全球范围内整合、集中高质量的资本和智本,建设一批辐射性、带动性强的工业设计中心,并加大对游艇船舶、白色家电、家具制造、通讯设备、皮革制造、纺织服装等领域的设计提升和品牌再造,形成集群优势。具体可优先发展“白色家电设计研发产业”,建设总部型“全球白色家电工业设计研发中心”,打造以白色家电为核心的全球工业设计高地。同时可重点提升“船舶游艇产业”的设计内涵,依据良好的船舶制造基础、旅游基础,以及帆船、游艇等新兴产业前景广阔的发展条件,打造国际首个集设计、制造、商贸及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帆船、游艇设计创意中心。此外,淄博也是山东省传统工业重镇,可作为“工业设计产业集群”的一个重点。目前,淄博市已率先成立山东省第一家融政府、高校、研发机构为一体的山东工业设计研究院,开展产业项目研发、设计策略研究、品牌活动策划,加大设计产业发展和设计决策的智力支持力度,就促进设计领域官产学研资源整合与设计成果转化、服务和推动产业升级,进行探索。 在打造区域集群的同时,需切实提升工业设计的文化品质。提升工业产品品质,既要在设计中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创新成果提高产品质量,在工艺设计方面着重在加工制造便利、降低制造成本、减少环保风险、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加以提高;也要重视文化提升,实现文化驱动,提振“山东设计”。山东自然和人文、有形和无形的文化资源,可通过设计转化为经济发展的资本,也只有使经济发展更多地依靠文化和创意等软性要素驱动,才能实现发展方式的本质转变。如淄博陶瓷产业虽基础优势明显,但设计创新能力不足、产品形式单一、文化附加值低,目前仍以为中低端产品复制、加工为主,严重制约了陶瓷产业的发展。淄博陶瓷可在工业陶瓷、日用陶瓷、艺术陶瓷设计方面,加大文化含量、技术含量和创意含量。此外,2012年以来亚太经济区高端消费品行业活跃性依旧凸显,青岛的游艇业、淄博琉璃以及部分手工艺产品、旅游产品、高端住宅等,都具备通过设计提升档次和增值的空间,可加强传统文化资源的设计创意转化能力,在产品的美学风格、符号表示、文化内涵、文化推广方面加以提升,使“山东设计”名副其实,得到充实和提高。 此外,需把握“第三次产业革命”契机,发展“智能设计产业”。以3D打印技术为重要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已经兴起,运用虚拟现实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智能显示技术和3D打印技术等智能技术的“智能设计产业”时代已经来临,特点在于设计系统高度集成、产品原型快速生成、复杂形体透明构成,并通过条形码、图像识别等技术成功接入物联网,通过手机等智能终端实现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联接。如海尔推出的“海尔物联之家U-home”创新项目,就是通过自主研发的多款物联网核心控制芯片,整合电网、通讯网、互联网、广电网与家电的对话,实现三屏合一和三屏联动,从而催生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创新的生活模式。未来包括电子与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技术、新材料及应用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空间科学及航空航天技术、海洋工程技术、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环境保护新技术、现代农业技术、微电子技术在内的新技术创新速度将提速,包括高强轻型合金材料、高性能钢铁材料、功能膜材料、新型动力电池材料等在内的国家重点发展材料产业也将进入黄金增长期,这些都将为设计产业可持续发展,以及通过设计产业影响并拓展其他产业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同时,市场的竞争、消费者的比较将促使高技术经营者利用设计手段来应对变化着的市场和需求,发展“智能设计产业”势在必行。 四、服务旅游产业的体验设计 当前,山东旅游产业已经树立“好客山东”品牌,其核心是要使旅游产业深入到体验经济层次。因为在信息技术、经济和文化整体发展的大趋势下,旅游产业还将经历一次重大转型,传统的旅游资源、旅游项目需要新的、深度的设计整合与开发,需从传统的旅游产品与旅游项目营销转向搭建旅游体验平台、营销互动式的旅游体验。这一转化趋势就像手机从单纯的通讯工具转化为智能终端,硬件产品的背后链接附着的是无穷尽的信息资源。而且随着微博、微信发展,自媒体时代到来,可借助平台以吸纳传播大众的创造力,实现形式的非物质化、功能的超级化,使设计脱离物质层面,向纯精神的东西靠近。开展体验设计以促进旅游产业发展需提上日程。 在战略定位层面,开展目的地形象的战略设计。考虑以有形产品为基础,以附加产品为支撑,以延伸产品为差异化手段和竞争重点的整体产品集群,包括土地、产业、基础设施与环境、地方文化与品牌、人文精神等多种要素。具体开展文化策划与企划,深刻挖掘齐鲁优秀历史文化以及诸子百家思想,在山东文博领域、文化园区、主题公园、文化空间、影视演艺活动、文化出版、商业活动等文化策划中体现“山东特色”。同时,开展城市空间文化形象系统设计与规划。立足山东历史文化,从城市整体社会氛围、文化氛围、城市理念角度,结合城市的自然地理环境、城市布局、城市形态、地方特色等方面对城市空间进行全方位的规划和设计,使城市色彩、景观、形象等富有设计内涵,保留历史底蕴,凸显地方特色,富有当代气息。 在人文精神层面,加强文化体验设计与开发,具体可与山东省正在实施的“乡村记忆工程”紧密结合起来。运用物质和非物质文化资源,丰富体验内容。比如胶东祭海节等民俗仪式,是仪式性的旅游资源,能够将人带入某种情境,感受传统习俗并经历文化洗礼。又如内容体验,齐鲁文化博大精深,有数千年历史人文积淀,深埋着成千上万的生活故事,以故事化主导博物馆设计,可引领消费者感受文化主题,从浩瀚的人文历史中获得独特的文化体验。此外还有创意互动体验,比如开发相关艺术主题博物馆、举办主题艺术节等,吸纳人们共同参与当代艺术创意和设计,形成一系列丰富的交流体验活动。 在具体感受层面,加强与之相关的产业开发。比如法国在顺应工业化、全球化趋势的同时,始终有意识地守护和保持对土地、农业,对旧产业和古老习惯、爱好的捍卫,葡萄酒、服饰、化妆品,这些代表着对人类古老感官价值执着和迷恋的东西,成就了“法国制造”极具竞争力的差异化产业和品牌。一方面,一些传统的名优特产如何提升到国际品牌高度,需要有效的体验设计开发。另一方面,需进一步壮大我省旅游文化产业。目前,山东农村文化旅游产业正处在一个由“自然到人文”、从“粗放到精致”的转型探索过程中,而勾连这一转型的核心要素之一就是设计与创意。从国际经验来看,现代农业的发展已经突破了局限在种养殖范围内的传统农业范畴,以传统种养殖业为中心,向产前、产中、产后环节逐渐延伸,并与文化旅游等业态形成更广泛的交叉,形成了包括种养殖生产体验、农产品创意加工、手工艺、微农业创意、品牌认证以及旅游餐饮、文博场馆、科普教育等一体化的涉农文化旅游产业体系。因此可具体发展创意农业和贴牌农业。创意农业建立在以农为本文化体系的解读、挖掘、梳理中,进行生产创意、生活创意、功能创意、科技创意、产业创意、品牌创意和景观创意,通过营造优美意境,创造农民独特增收模式,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增美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贴牌农业作为创意农业的新兴产业形态,是以有机农业为基础,以生产、加工、认证、创意设计、推广宣传与销售为产业链的文化产业形态,产品附加值较高,在国际上深受消费者认同。由此带动传统产业升级并充实旅游产业体验内容。 在旅游产品层面,加强标志性旅游纪念品设计。具体可加强山东手工艺品设计与旅游产品开发。例如,我们在“手艺农村”调研中看到,潍坊杨家埠发挥祖辈制作年画、风筝的手艺传统,结合旅游产业发展,突破年画、风筝的季节性生产传统,发掘传统手艺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实现功能转换,开发礼品、纪念品、收藏品,创造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可从山东手艺资源出发,加强特色旅游工艺品、纪念品设计,以小城镇或乡村原住地的生态文化、手工文化、乡村民俗文化以及农业文化、历史文化为主线,在不脱离原住地,不改变当地生产生活环境的基础上,设计开发体现原住地文化特点的旅游工艺品和纪念品。整体上,形成全省旅游产品地图,使各地旅游纪念品具有唯一性,提升旅游文化内涵,从创意设计环节着手,拉动旅游消费。 五、创新内容产业的新媒体设计 数字内容产业是以创意为核心、以数字化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新型产业群。从我省发展情况看,首先,要巩固“鲁剧”、纸媒等传统意义上的新闻出版影视等产业优势;其次,从数字媒介着手,改造现有文艺创作、生产和传播模式,推进数字媒体内容转化的产业化道路;第三,从设计原创入手,以齐鲁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为题材资源,打造一批如孔子、孟子、孙子及八仙过海、齐长城等代表齐鲁文化精神的精品力作,提升内容产业的文化特色和发展水平。 在传统意义上的新闻出版影视等产业方面,巩固“鲁剧”、《齐鲁晚报》等优势,保持传统媒体内容的专业性、客观性和经过深度锤炼的文化内涵,凸显地方文化品牌和特色。同时,进一步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合作,汲取数字技术,创新营销模式,实现新老媒体共同发展。 在数字媒介方面,须全面加强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数字动画与新媒体设计与制作,移动通讯技术的数字游戏与音视频设计,数字影视特技的数字影像设计与制作,商业和时尚产业的数字摄影摄像艺术设计,数字虚拟制造技术的各种软件程序开发与设计。正是在技术驱动的大趋势下,媒介形式的改变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即便是网络媒体,从门户到搜索引擎,再到社交媒体,仅入口就早已多样化、碎片化,媒介形式迅速更迭,“新媒体”一再沦为“旧媒体”,发展数字产业需把握设计研发的先机。从山东省看,浪潮集团可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据悉其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智慧城市云应用方案已发展到26个省级区域,并为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IT产品和服务。在此基础上,加强设计研发与营销,在大数据、多媒体搜索引擎、多媒体服务器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并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对提升数字产业水平具有关键意义。 在数字内容原创方面,需借助计算机数字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通过设计创意手段,促进儒家经典的当代传播和齐鲁文化要素推广,发展以山东传统艺术元素为原创母体的数字内容产业。具体加强儒家经典及齐鲁文化的数字化设计转化,开展形象、媒介、传播方式等全方位研发,发掘其产业价值和文化战略意义。此外,以民间文学为例,在青岛地区3344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以海洋为主题流传的民间文学,占到所有项目总数的54%,是名副其实的“民间文学的海洋”。传统的民间文学艺术可以为数字内容产业提供无穷的创作源泉。传统的民间文化借助科技和设计,并与内容产业、出版业、影视业融合发展,可强化本土文化特色,传承和弘扬本地优秀文化,并有助于创新产业业态,拉长并深耕产业链,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拓展创富空间。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尝试与全球领先影视制作公司合作,挖掘山东传统文化内容的优势资源,集合复合型产业人才,发展集“生产、营销、播映和衍生产品开发”于一体的产业体系,加快数字内容产业发展。 此外,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对接日、韩数字内容产业。数字内容产业是韩国第一大产业,韩国是世界第二大网络游戏大国。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动漫制作和输出国,全球播放的动漫作品中有六成以上出自日本。青岛、烟台、威海地处中日韩“一小时经济圈”核心区域,借力日、韩数字内容产业的技术优势和产业基础,适宜打造成为原创内容研发、生产外包基地和数字版权交易中心。 六、整合文化资源产业的艺术设计 艺术设计具有资源整合、跨界联动作用,可促进既有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形成特色产业,增强发展活力。从山东发展实际看,传统手工艺与艺术设计结合,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当下,以山东农村手艺产业为主导的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现代生活内容消费的速度正持续加快。山东农村手艺产业总产值已超过1000亿,仅临沂柳编手艺产业出口创汇产值就超过60亿元,占全国柳编出口总量的60%。⑦手工艺产业是农村文化产业的核心增值部分。以手艺带农户、以农户带农村、以农村带基地、以基地带销售、以销售带贸易、以贸易带文化的良性发展模式已成为山东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特色。加强相关设计服务,可促进手工艺品与电子商务对接,如构建城乡“手艺超市”连锁经营模式、手艺“产权银行”交易模式、创新B2B/B2C/G2B在线网销模式等。但渠道的创新需与持续的设计创意相呼应,以响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要。如博兴县湾头村,虽手工产品与电商实现了深度对接,并实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如果不能形成持续的产品设计创新能力,市场萎缩在所难免。在发掘传统手工艺等文化资源、促进特色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可充分发挥设计引领的特殊作用。 此外,从城市发展角度看,还需重视艺术经济对城市的拉动提升作用。当前,艺术品价值高幅增长,驱使金融资本开始高度关注艺术品市场,出现新的投资领域。艺术品市场与金融资本开始对接,艺术品信托、艺术品基金、艺术品银行、艺术品股票等艺术金融产品的组合创新,加速了艺术品投资的多元化进程。艺术金融产业作为山东文化产业的金融创新,其发展前景值得期待。具体可加强山东艺术品与金融产业的设计转化,发挥金融杠杆作用和艺术经济的拉动作用。 总体上看,“设计新六艺计划”旨在以设计为关键环节,以“六艺”为文化根基,从山东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出发,探索儒家传统文化资源创意增值与产业开发的路径,以期理顺历史与当代、传统与时尚、文化与创意之间的脉络与关联,推动实现传统历史文化资源的转化应用,促进设计人才培养,推动山东设计产业及其他传统产业的转型提升和特色发展。作为针对山东设计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定制式方案,“设计新六艺计划”在规划上既考虑设计创意对设计产业主体的推动性,也力求使设计资源充分融入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等传统业态中,实现设计产业与传统“三产”的跨界转型。通过促进文化资源设计转化,夯实设计教育养成基础,推动相关产业升级创新,破解山东经济文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向设计发展强势,切实发挥产业提升和文化引领作用,助推经济文化强省建设。 注释: ①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http://www.xinhuanet.com/fortune/2013zyjjgzhy.htm ②[英]詹姆斯·莫里斯(James A.Mirrlees)2005年在第八届科博会中国经济高峰会上关于“中国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圆桌对话上的发言,http://www.cqn.com.cn/news/zgzlb/diba/67434.html ③该计划鼓励学生参加艺术与设计类国际竞赛,推介获奖成果与产业对接,促进设计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截至2013年已培育出400位国际设计竞赛得奖人,拓展了台湾设计教育力量。 ④《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巡礼——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4.398万项》,《大众日报》2011年11月18日。 ⑤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1/22/c_119087744.html ⑥山东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总队:《2006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7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⑦潘鲁生:《手艺农村——山东农村文化产业调查报告》,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标签:工业设计论文; 六艺论文; 创新设计论文; 炎黄文化论文; 品牌文化论文; 服务文化论文; 当代历史论文; 创意产品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