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农村论文,建设社会主义论文,加强农村论文,基层党组织建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6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06)04-0060-03
“三农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稳定,就没有国民经济的稳定;没有农村的发展,就没有国家的真正发展;没有农民的富足,就没有国家的持久繁荣。只有近8亿农民都加入到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来,才能实现长期持续的发展;只有广大农村明显改变落后面貌,才能实现全面的、高水平的小康。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关键在农村,重点是解决好“三农”问题。正是从这一实际出发,党中央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三农”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和带动作用。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的执政能力在农村得以发挥的重要组织载体。我们党对农村的各项工作都要通过农村基层党组织来落实。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强弱将直接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到党在农村基层执政地位的巩固。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期以一号文件形式发布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要完成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必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使之成为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坚强领导核心。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如何在推动“三农”问题的解决,加快农村实现小康的进程,构建和谐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从农村的实际出发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要正确认识农村的现状,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呈现出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可喜景象。绝大多数农民的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由于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要对农业、农村、农民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并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从2003年起,中央连续发布了几个一号文件,收效显著。在2004年的“一号文件”中,中央实行“两减免,三补贴”的政策,使农民从减免农业税、免征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和种粮直接补贴、购买良种补贴,购买大型农机具补贴中,直接受惠451亿元。200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继续加大“两减免、三补贴”的力度,政策直接给予农民的实惠比上一年又增加251.4亿元。由于这些政策措施的强力推动,以及市场粮食价格的回升和气候比较有利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出现了明显的转机。2004年粮食总产量达到9389亿斤,比上年增加775亿斤,当年增产的数量为有史以来之最。农民人均收入比上年增加314元,达到2936元,增长6.8%,是1997年以来的最高增幅。一大批贫困村摘掉贫困帽子,正在走向富裕。一批发展良好的农村实现了工业化,城镇化,率先步入小康。许多地方的农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发展科技、文化、教育事业,呈现出一片健康、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气象。
但是,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观。在农村发生可喜变化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脆弱的状况并没有改变。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制约农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2004年农民人均收入增长虽然达到199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6.8%,但和城市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率的12%相比并不高,况且2004年农民人均收入之所以增长较大原因有很多,其中粮食总产量增长了9%,粮价反而大幅上升了2.7%,再加之政府对税费的减免,才有了这样的增幅。但是光靠政府财政补贴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纯收入持续增长的问题。而粮食的年产量也很难保持这么高的生产率,即使可以保证,它同时又会带来市场价格下滑的问题。要想连年保持这么高的农产品价格增长幅度是不可能的。加之农村发展本身存在不平衡性,许多地方的农民收入偏低,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仍有相当一部分农民群众没有脱贫或者又出现返贫现象。目前,城乡社会保障覆盖率之比高达22∶1,占全国人口大部分的农村居民仅享用了20%左右的医疗卫生资源,九成左右的农民是无保障的自费医疗群体。农村中学生数量是城市中学生的4倍,但享受国家中等教育经费仅占38%。据有关方面统计,目前全国有一半的村没有通自来水,60%以上的农户没有用上卫生的厕所,近7000万户农民的住房急需改善,而诸如烂泥路、臭水塘、垃圾堆等在农村还比比皆是。这些问题足以说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观,农村改革发展仍处在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保持农村发展好势头的任务还非常艰巨。改变农业和农村的落后面貌必须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这些问题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是带领农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领导核心。近年来,我们党在农村党建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状况与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仍不相适应。具体表现在:一是农村部分基层党员干部的素质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相差甚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需要基层党组织强化领导和服务功能。而部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尤其是经济相对贫困地区的党员干部在这方面素质相对较弱。部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科技文化素质低,无实用技术专长,缺乏市场经济知识和科学管理知识,自身致富无门,更不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还有部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宗旨观念淡化,奉献精神退化,缺乏事业心,脱离群众,一心打个人的小算盘,影响到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和农村的长远发展。二是农村部分班子的领导能力与当前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强烈愿望不相适应。由于部分农村党组织领导能力较弱,号召力、影响力不强,加之对农民群众的教育手段落后,没有建立起经常性的教育培训机制,使宣传农民、教育农民、团结农民、动员农民的功能不能正常发挥。加之部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领导方式陈旧,工作方法简单,重指令轻指导,重集中轻民主,重部署轻服务,没有学会用市场经济的新方式去发展生产。有的工作热情有余,科学态度不足,有的只会盲目执行上级号召,却不能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难以领导农民发展致富。三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进一步扩大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控制力提出了新要求。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广大农村的深入贯彻实施,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深入人心,农民的民主意识、权利意识逐步增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正在健康发展。但是伴随着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如何处理好村“两委”关系,形成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民自治运行模式,改善和加强党在农村的基层领导,有效地克服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互相不配合的“两张皮”现象,成为我们面临的新课题。我们必须围绕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提高解决“三农”问题的能力,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
二、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一个带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问题。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我们党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做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各项事业进步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当前,在构建和谐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就更加需要结合新情况新问题,以创新的精神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应服从服务于构建和谐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局,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提高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能力。针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切实措施加以改进。
首先,要始终保持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先进性是我们党获得执政地位的基本条件,也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础和第一要素。团结带领农民群众致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内在要求,也是先进性的具体体现。为此,基层党组织要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增强组织观念和大局意识,以党和国家的利益、群众的根本利益为重,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改变工作方式,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各种矛盾的能力,构建和谐农村。使农村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先进性在新农村建设中得到充分体现。
其次,必须建立好党支部。村看村,户看户,核心建好党支部。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最基层的组织,是村级各级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内容执行者。一个好班子,带富一方人。新农村建设能否顺利推进,与农村党支部班子的素质和能力密切相关。在实践中,要把以“亲民,为民,富民”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基层好班子创建活动纳入新农村建设,使之与推进村民自治有机结合起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实践证明,凡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搞的好的农村,都有一个坚强的党支部。有了坚强有力的党支部,就可以带领农民群众沿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前进。
建设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最关键是有一个好的带头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首先要把带头人选好。在村党支部书记人选上,要注重政治素质,把政治坚定、办事公道、清正廉洁、乐于奉献、群众公认作为选拔村党支部书记的基本条件。同时还要注重能力,把能够驾驶全局,有较强组织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善于带领广大农民致富作为选拔村党支部书记的重要条件。要拓宽选拔范围,采取适当形式,通过各种途径选拔优秀人才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第三,要完善农村干部选拔管理机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我们进一步完善农村干部选拔机制,严格按照党章和有关规定,在干部选拔过程中要依法办事充分发扬民主。应该使群众充分认识到搞好农村干部选拔管理的重要性,端正态度,顾全大局,选举优秀人才进班子。一是要健全选拔机制。解决好农村基层干部“难选”的问题,在基层干部的选拔任用上要大胆进行改革,要真正选出懂经营,善管理,能带领一方群众共同致富的人进入村党支部。要健全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机制,坚持继续选拔优秀大中专毕生到农村工作和有目的地引导回乡青年、退伍军人和长期在外打工回乡的人在农村创办、领导经济实体,并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为村党支部干部队伍储备人才。要根据税费改革后乡村管理体制变化、合村并组等实际,及时调整党组织的设置,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方式,健全农村基层组织并保证能及时发现优秀人才加以帮带和培养。二是要完善教育培训机制,解决好农村基层干部“难当”的问题,面对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许多干部由于自身思想政治素质能力水平难以适应新形势要求,存在“本领恐慌”的问题,这就要求通过教育培训帮助基层干部更新观念,增强致富本领。要加大典型的培植力度,选树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村级干部典型,用身边典型现身说法,发挥示范、辐射、教育、带动作用,要充分运用先进性教育活动建立起经常性的教育机制,强化干部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同时要在政治待遇上给予适当的考虑,经济待遇上给予必要的保障,以稳定基层干部队伍。在干部选拔过程中必须防止宗族关系、亲情关系,利益关系等干扰干部选拔管理。
第四,妥善处理农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的关系。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虽然性质不同,但根本目标一致,都是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领广大农民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维护农民群众的利益。其中应当明确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村党支部作为我们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是党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宪法法律的贯彻执行者,发挥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如果改变了村党支部的地位和作用,必然削弱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因此,村民委员会要接受党支部的工作指导与监督。同时,村党支部尤其是书记要支持村民委员会和村主任的工作,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的作用。在重大问题上,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应互相沟通,齐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现在部分农村实现了村“两委”交叉任职,大部分村党支部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这样有利于精简干部职数,减轻农民负担,减少村“两委”内耗,提高工作效率。
三、当前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着力点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问题体现到农村工作中就是如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能不能做到这一点,是衡量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是否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标准。农村基层党组织要不断提高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始终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
一是要围绕新农村建设努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搞好农村经济建设的本领。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能力高低,首先体现在能不能把本村的经济搞上去,让农民群众尽快富起来。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善于从实际出发,选准切实可行的致富路子,并根据发展形势及时调整完善,打造特色品牌。要不断强化科技、市场、人才、竞争观念,善于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和国际化。要根据生产力发展状况,适时推进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当前,发展农村经济,要走产业兴村的路子,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依托、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线、“龙头企业十基地十农户”为主要形式,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效益农业。要高度重视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让更多农民向非农业转移。
二是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针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本领。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农村基层干部和广大党员的头脑,增强农村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推动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要在农村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平。要强化市场经济和科技文化知识教育,不断增强群众的致富本领。要从完善水、电、路、通讯等农村基础设施入手,大力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要经常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效载体。在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中要严格按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要求,健全和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健全完善村级组织议事规则,搞好村务公开,要用制度规范党员干部的行为和党组织的议事决策程序,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三是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抓好班子调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实现农村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于搞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搞好基层党组织建设,首要的是解决好人选问题。要把选配好支部和村级班子当做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大事来抓。要按照“四化”方针,坚持德才兼备标准,对班子成员的年龄、知识、能力、特长等实施合理配置,并根据他们在班子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负的责任提出不同的要求。要打破由于“少数人”选人和在“少数人”中选人的做法,不断拓宽干部选人用人渠道,坚持不拘一格选人才。特别是要精心选配村党支部书记和支部班子。实践证明,“选准一个人,带好一班人,致富一村人”。要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强,人民群众信得过的队伍,并及时总结实践中的新经验,探索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路子。
四是加强管理监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管理,既是这个过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这项工程的基本保证。管理的目的一是使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形成一股干事创业的风气。二是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清正廉洁。要坚持防治结合、标本兼治,一经发现问题要及时严肃查处。必须健全全方位监督机制,实行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司法监督相结合,要狠抓村务公开,防止不公开,少公开,假公开的问题发生。要通过作风建设,使农村基层干部做到公道正派、务实廉洁,从而赢得农民群众的拥护,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同时要加强对农村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目前,有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应尊重他们的劳动,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一方面务工所在地的党组织要关心他们,尽快建立起工会组织和党的组织,加强教育管理;另一方面,原籍党组织也要组织好外出务工人员并加强与他们的联系,了解在外情况,关心其生活,同时加强对外出务工党员的监督考核,引导他们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多做贡献。
标签:农民论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论文; 农村论文; 三农论文; 党组织论文; 人才选拔机制论文; 时政论文; 村党支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