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城市色彩规划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色彩论文,城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91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60(2010)04-0031-07
“如果不与具体的人类需求和行为相联系,如果不能适应周围的环境,或者如果不能敏感地解释建筑结构,最和谐的色彩组合也是不和谐的”。
——Werner Spillmann
在古代,城与市是两个概念。“城”是指城墙,是交通要塞,具有军事防卫意义。“市”则是商品交易场所。随着经济的发展,为了经营的方便,“市”逐步发展成了“城”。而在一些贵族聚居的“城”中也渐渐引入了“市”。从古到今城市始终是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和交通商业的中心,发展也越来越快。可以说,城市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它见证了人类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并在长期的积累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魅力。
色可以理解为色彩意义的简称。“色的狭义概念是指颜色,或有明确色感的颜色形象。彩是色的集合,是用多种颜色构合而成的色彩视觉整体。”邢庆华在《色彩》一书中为色彩所做的定义为:“通过视觉感知被识别的那些相对于形态而言具有独立意义的,并且依靠多种颜色的差异性组成的视觉要素。色彩具有强烈的抽象特性,它必须借助具体多样的颜色来共同描述色彩视觉现象才具有实际意义。色彩也是我们能感觉到的所有色彩现象的总称。”在城市中,色彩一直是最外在、最引人注目的视觉元素,丰富有序、特色鲜明的城市色彩会给人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如法国巴黎沉稳高贵的米黄色调(见图1)、荷兰阿姆斯特丹的热情奔放的色彩组合、中国青岛的红墙、黄瓦、碧水、蓝天……等,不同的城市色彩清晰地表现出城市的历史文脉、地域风情和城市风貌。
图1 法国巴黎
灰色的屋顶、米黄色的墙面、统一的材质、用色连续而完整,整个城市的色调沉稳而高贵,构成一幅优美如画的城市风景(图片来源:孙旭阳摄)。
一、城市中的色彩功能
所谓城市色彩,就是指城市公共空间中物体外部被感知的色彩总和。其中既包括建筑、公共设施、服装……等具象色彩,也涵盖了历史、文化、传统……等非物质的城市色彩因素,两者共同构成城市色彩的整体意向。
城市是一个完整的社会体和功能体,以特定的方式有节奏的运行。色彩作为城市体中重要的构成分支存在,在时间的积淀下汇聚了城市的气候地理、历史文化、民族风俗、宗教伦理、审美习惯等众多城市信息,体现出强烈的城市色彩功能特征。
自然协调功能:色彩来源于自然界客体本身,大自然带给人类一个五彩缤纷的美丽世界。碧蓝的天空、苍翠的山峦、清秀的森林、湛蓝的湖水……这里一切的一切都是灵性的大自然赋予人类的色彩环境,也为人类的创作活动提供了源泉。木材、石材、泥土……等自然材料成为城市营造活动的主要材料,其色彩也成为城市色彩中最本质的色彩意向,人类借助它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构建出属于人类自己的色彩世界。如古希腊的很多城市由于当地盛产石材,使得城市中很多建筑为灰白色或黄褐色石材所砌,仅在局部的壁画或雕刻的装饰部分施用红、蓝、黄、黑等颜色,形成统一又富有变化的城市色彩,并与城市周围的自然色彩形成了良好的协调关系,同时也形成了城市独特的色彩风格。
发展到今天,人们对色彩有着更强的自主性和支配性,其城市色彩的绚丽、斑斓便是其有力的见证。但是城市仍然是自然中的城市,色彩仍然是城市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人类仍然应该关注城市中建筑、广场、道路等人工色彩与周围自然色彩的呼应和协调关系,力求两者的和谐一致。希腊的圣托里尼岛是其中的经典范例,白色的建筑、白色的城市在绿树的掩映下,面对蓝色的大海、蓝色的天空,城市和自然完美的融合为一体,整体色调优雅而宁静、自然而清新,向世人展示出城市色彩的独特魅力(见图2)。
历史传承功能:历史和文化是一个城市永恒的话题,经常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留下了深深的时代烙印,而城市色彩正是这些城市烙印最为显现的要素。在不同的年代,由于历史条件、经济能力、文化传统、民族习惯等差异和限制,城市色彩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也从侧面反映了城市的历史发展和文化取向,不断地述说着城市的过去和现在。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拥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城市都能够找到一些恒久存在于该城市当中的主要色彩。例如在中国北方的大多数古代城市当中,灰砖青瓦的建筑就是城市的主体色彩;而在南方的一些城市里,粉墙黛瓦就是他们的主色调;在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白色是城市的主色调;而在欧洲的某些传统的老城市,黄灰色和青灰色的石块色彩正是它们的主要色彩。当人们看到这些色彩的时候就会回想起城市曾经的岁月。
图2 希腊圣托里尼岛
白色的建筑、白色的城市,蓝色的大海、蓝色的天空色彩和谐而宁静,向世人展示出城市色彩的独特魅力(图片来源:网络资源)。
当今城市历史的变革和外来文化的发展会加快城市色彩的更新,任何一种潮流、文化、变更、截断、转向,都会直接影响到城市色彩的发展。这更值得我们注意,在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我们的城市色彩的历史性正在消失,我们有责任去了解和发现城市历史中曾经拥有的精彩,在今天的城市营造中予以诠释和传承(见图3)。
图3 中国上海
暖灰色的色调、统一的材质、光影和肌理的变化,使得色彩显得尤为厚重、真实,向人们述说着岁月的久远、历史的沧桑(图片来源:网络资源)。
社会适用功能:城市的发展是社会的缩影,在不同的社会时期,因经济、技术、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或制约了城市色彩的发展。因为材料是城市营建的最基本物质,也是城市色彩表达的主要介质,城市中丰富变化的色彩都是借助不同的材料表达出来的。如曾经盛行的红砖墙,使得祖国上下“一片红”,而后外墙瓷砖的出现,更是掀起城市“色彩”浪潮,各种颜色的外墙瓷砖以其价格低廉、施工方便、不易褪色等优势,迅速占领大江南北的各个城市,至今在很多城市里依然随处可见贴着各色瓷砖的建筑。由此可见,借助材料和技术来表达的城市色彩对整体社会能力是有一定的适用性的,也可以说每个社会时期都应该有相对的适用的城市色彩。
今天的科技已经十分发达,利用高科技手段人们几乎可以实现所有色彩,不同材料对色彩的表达几乎达到可以乱真的地步。社会的进步一方面对城市色彩的多样性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拓展了城市色彩的表现力,但也带来负面的影响。当人们对色彩的选择不再受限时,也就意味着混乱的开始,城市中混乱的色彩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中的一大难题,亟待我们去研究、解决。
视觉调和功能:色彩是一种物理刺激作用于人眼的视觉特性,而人的视觉特性是受大脑支配的,也是一种心理反映。在观看色彩时,由于受到色彩的视觉刺激,人们会产生对生活经验和环境事物的联想,这就是色彩的心理感觉。色彩心理学理论认为色彩不仅能给人直接的视觉感受,也会在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形式给人一定的心理暗示,可以传达人们的内心情感和精神世界的某种思想观念,同时借助色彩的变化来获得视觉和心理的平衡与愉悦。如我们传统的“五行五色”理论就是利用色彩来表达社会阶层的等级高低,并直接成为社会各行、各阶层之间的用色标准。同时因城市所处的地域、气候、民俗等不同,人们对色彩会产生一定的偏好。如地处寒冷地区的城市,人们对色彩更期待为深红、土黄等暖色调色彩,通过暖色来平衡因寒冷带来的心理不适,而到了江南水乡,则以“黑、白、灰”为城市主色调,整个城市犹如水墨画般的素雅、恬适,让人们尽享水乡自然色彩的斑斓(见图4)。因此,城市色彩对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有很强的视觉调和作用,和谐的色彩能给人带来视觉和心理的双重愉悦,有助于人们找到生活的场所感和归属感。
图4 中国苏州
黑、白、灰的色彩层次,面积、位置、形状的精心推敲,用色干净而洗练,绿色植物恰到好处的点缀,水中倒影若隐若现的映衬,让城市色彩看上去更为晶莹、滋润(图片来源:吴雅默摄)。
今天城市生活中的迷茫和错位带给都市人很多的压力和烦恼,我们的城市色彩应极力去营造温馨而个性的色彩环境,用舒适的色彩感受来调和城市中不和谐的因素,构建快乐的城市家园。
二、以色彩表现城市
现代城市呈现出多元化属性,其思想意识、经济构成、技术能力、文化观念等都表现出强烈的多元发展趋势。在这种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色彩表现城市和塑造城市的能力愈加强大,因为人们拥有更为丰富的物质生活基础来表现色彩,更为高超的技术和能力来驾驭色彩,人们可以用更加广阔的视野来吸收色彩,甚至还可以接受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色彩观念和表达习惯。这使得以色彩表现城市成为当下的时代潮流。
色彩在塑造和表现城市时,就色彩本身而言,主要涉及以下要素:
色相,即色彩的相貌。色相是区分色彩的主要依据,是色彩的最大特征。在城市中,色相主要影响街景或建筑物的一致性,同种或类似色相的建筑物可以给人非常一致、完整的色彩印象。
明度,即色彩的明暗程度,亦即深浅差别。在城市中,借助色彩明度的对比,可以清晰表达出城市的可视性和可读性,亦可清晰表达出城市景观的整体层次和远近关系。
纯度,即色彩的鲜艳程度,指出了各色彩中包含的单种标准色成分的多少。当人们在中、近距离观察城市色彩时,低纯度的色彩容易与周边景观融合,而高纯度的色彩则易引人注目,利用纯度的变化,可以形成良好的街区秩序。
构成性,同样的色彩因面积、位置、形状……等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色彩优美的城市,其色彩在空间构成和排列组合上会形成一定的秩序和节奏,从而构成城市整体色彩的逻辑性或意向性(见图5)。
材质,城市中所有色彩总是依附于材质而存在,现实中没有脱离材质而独立存在的色彩。“要完全把质地和色彩的印象区分开是很困难的。”不同的材料载体对色彩的最终表达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从而使得城市色彩出现千差万别。
以上要素在城市中是综合、交替出现的,我们对此应有理性的分析和认知,并能有效地加以运用。但色彩也是多变而富有弹性的,色彩之间的组合也是难以掌控的,所以在城市色彩的表现中应遵循一些基本的色彩美学原则。
图5 荷兰阿姆斯特丹
暗红色、褐色、棕色……等高纯度色彩的大胆运用,配以白色的细部装饰,形成良好的色彩秩序和节奏,使得整个城市的色调丰富、高雅,又充满活力(图片来源:孙旭阳摄)。
第一,统一与协调。统一主要指色彩的明度、纯度、色相等要达到一定的相似性或一致性,给人以整齐、和谐的感觉。由于一致性程度不同,统一的程度也就不同,非常相似、一致的城市色彩就可以产生整齐、庄重的感觉。但过分强调统一,会导致色彩显得呆板和缺少变化。而协调是指色彩的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与配合,达到完美的境界和多样化的统一。城市色彩应该是统一而协调的,同一城区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差别越小,色彩的统一感就越好,越容易让人们形成整体的色彩印象。但是统一并不是单调,城市中的色彩在统一的背景下也需要有丰富的细节来点缀,在形式上或严整对称、或灵活自然,贯穿其中,形成整体统一的城市色彩效果。而协调是在统一基础上的相对丰富,通过色相、明度、纯度之间的相互联系和配合,使得色彩在整体统一的情况下获得更为丰富的视觉效果。
第二,对比与均衡。对比体现的是色彩之间的差异,指不同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之间在位置、形状、大小、虚实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当强调这种差异时,就形成了对比,它可以使色彩变得丰富、有趣,但过分强调对比就会失去整体色彩的统一,导致色彩的无序和混乱。而均衡是一种在视觉空间中任何观赏对象都存在的色彩特性,主要指各色彩要素之间达到某种平衡而给观者一种稳定、愉悦的视觉感受。对比和均衡的法则在城市色彩中随处可见,古今中外的设计师们熟练地运用这一法则进行创作,如小面积的高纯色与大面积的低纯色并置就容易获得均衡,而当纯度接近时,小面积的高明度和大面积的低纯度就容易取得均衡,同时也给人高明度色的对比关系,当不同明度、纯度和色相的色彩在位置上进行有序变动时就能达到动态的对比与均衡。而相对难度较大的互补色并置方案可通过调整面积,或改变明度和纯度,或用黑、白、金分隔等手法取得视觉上均衡与对比,从而给观者视觉心理带来一种满足感。
第三,韵律与节奏。当色彩中某一要素作规则的重复变化时,在视觉上就能产生类似音乐、诗歌中的节奏感,而这种节奏感的规则性重复和连续又会给人以强烈的韵律感。色彩韵律的协调性、简洁性以及魅力感,对于整体色彩效果的形成有着极大的影响。因为韵律具有一种超越人们意识的、无可争辩的吸引力,可以使得任何一系列大体上并不相连贯的感受获得规律化,从而产生紧凑和趣味,形成贯通的体系和形式。如一些散乱的色彩点视觉效果是很单调的,想记住也是很困难的,但如果将同样或近似的色彩点进行重复,形成某种肌理或图案,其效果就有连贯性,我们也会本能地把它们归类成为一个有节奏和韵律的系统。这对于我们城市色彩设计非常有启发,因为城市中的色彩纷繁复杂、参差不齐,若将其进行有序的重复,就可以使其产生韵律和节奏。当在城市的每个区域都有类似的韵律和节奏,城市色彩就能获得整体的韵律和节奏,形成强烈的视觉和艺术效果。此外,色彩的节奏和韵律还有助于形成整体色彩空间序列的高潮,并使此高潮本身的效果更为突出。这一点在很多优秀的设计作品中都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第四,秩序与强调。秩序指的是一种严谨的序列,是某一色彩要素或几个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组合,建立起来具有明确数量和等级的关系,形成清晰、有效的色彩效果,秩序是控制整体色彩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则,只有各色彩要素之间有了恰当的秩序关系,才能取得总体秩序的协调。城市色彩中的秩序法则主要体现在城市布局的整体与局部、主体与次级的相互关系,这也说明了城市中的色彩并非孤立存在的,而是城市整体色彩中的一个部分,是整个城市色彩秩序中一个特定的角色。强调是某一种或几种色彩借助色彩之间的明度、纯度、冷暖、面积等对比关系而成为整个空间中的视觉重点,强调是对比的升级,是有意识的对比。但强调也有主次的,只有明确了不同强调对象的主次关系,才能形成真正有意义的视觉和功能的强调。
三、有序规划城市色彩
纷繁复杂的城市、千头万绪的色彩是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城市的现状,用色的混乱和无序、随心所欲的涂抹已经成为家常便饭。用色粗糙,色彩的饱和度和明度均很高、艳丽而刺激,给人过于强烈的视觉冲击的现象随处可见。同时城市的特色在逐步消亡,“千城一色”现象也越来越突出。
此类问题的严重性已经引起不少城市的管理者和学者的注意,他们试图改变这种不良趋势,重新追寻有特色的城市色彩。2000年3月,北京市政府颁布了《北京市建筑物外立面保持整洁管理规定》(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56号),提出“北京城市建筑物外立面色彩主要采用以灰色调为本的复合色,以创造稳重、大气、素雅的城市环境”。国内第一次在城市的规模上编制城市色彩的专项规划出现在辽宁省盘锦市。东方网2002年4月6日消息:“辽宁盘锦市将系统地采用色彩的手段来塑造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环境,将盘锦建设成为具有北国水乡特色的综合性石化‘色彩城市’,这种做法在全国还是首家。”这项任务由北京西蔓CLIMA环境色彩设计中心以及日本色彩规划中心(Color Planning Center)的专家共同展开,目前规划编制工作已经结束,其实施效果还需时间的进一步检验,从此拉开了城市色彩规划的帷幕。国内很多城市都开始进行色彩规划,如澳门、广州、杭州、苏州、长沙……等,部分城市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就,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社会反响,人们给与城市色彩空前的关注,积极参与各种调查、访谈,出谋划策,这种热情的氛围为城市色彩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在对一个城市进行色彩规划时,首先需对城市进行详细的色彩调查,色彩调查是对城市色彩进行全面的感性认知,通过调查可以充分了解城市色彩的历史成因、时代演变、营造构成和文化沉积,为下一步的具体规划奠定基础。调查方式主要有文案调查、现场调查、问卷调查三种。调查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相关背景信息的收集,包括该城市的概况、自然地理信息、历史人文信息等;二是相关色彩信息的收集与获取。包括以建筑为主要对象的硬质景观,以及植物等软质景观等城市色彩构成元素的色彩信息的调查收集,还包括与之相关的地域内的自然和人文等非直接色彩信息的调查收集。由于影响一个城市色彩的因素非常复杂多样,在调查过程中如何将各种因素有效地纳入考察范围,又使其具有可操作性,是色彩调查的关键(见图6)。
图6 工作人员采用色卡在现场取色
(图片来源:Jean-Philippe Lencols,Dominique encols.Colours of The World—a geography of color.New:W.W.Norton & Company,2004)。
色彩调查完成之后,就要对所得资料进行分析和评价。这是对城市色彩进行科学的理性分析,借助分析可以清晰地剖析出城市色彩在城市发展中的维度构成,进而为下一步的色谱编制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分析主要有色谱分析、材质分析、构成性分析和文化分析四个方面,其根本目的是研究城市色彩的特异性,即有别于其他城市、其他地域的特殊性,包括色彩的物理属性、色彩构成的根本规律和法式、材质的运用等。而评价是对分析结果的延伸,也是对分析结果的总结,通常应采取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定性评价主要对色彩的属性、构成方式、材质表达等进行评价,而定量评价更多关注城市色彩文化习俗、用色习惯、色调倾向等。色彩评价具有两个层面上的意义——既是进行城市色彩规划的基础依据,也是对规划设计成果的预期。因为色彩规划是以“控制”为主,对其最终效果仍需进行评价,确认其是否符合规划设计的预期值(见图7)。
图7 在调查之后总结的地域色谱
(图片来源:Jean-Philippe Lencols,Dominique encols.Colours of The World—a geography of color.New:W.W.Norton & Company,2004)。
色谱编制是整个规划编制过程的核心,也是城市色彩实施的直接依据。主要分为控制色谱和推荐色谱两类,色谱由主调色、辅助色、点缀色、屋顶色四部分内容组成。控制色谱是从城市总体出发,以宏观的角度对整个城市或片区的色彩进行引导性的控制,以利城市色彩的整体性构建。而推荐色谱则是针对具体的片区、地块的具体情况、功能定位、风貌特色等提出相对明确的色彩使用范围,有效地引导区域色彩的秩序性营造。色谱完成后,可以结合城市的建筑风格、功能特征、构成形式、用色习惯等,提出具有指导意义的建筑色彩构成立面和相对适用的材料范围,可供城市相关管理部门和建筑设计师参考,这样,有利于他们对色彩规划的理解,明确城市色彩的构建方向,促进色彩规划的正确实施(见图8)。
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是确保城市色彩有序发展的根本保证。特定的城市能否对色彩实施管理,取决于政府、开发商、业主和公众的要求是否与色彩管理的要求相匹配。在我国当前的条件下,尚需要有相应的体制机制对此进行监督和管理,如制定相关地方色彩管理条例、完善色彩审批制度、邀请专家参与决策、引导公众参与等,进而使得各相关利益主体平衡,并得到了社会、经济、艺术等各方面的认可,让色彩真正得以有序的规划发展。
图8 作者参编的醴陵色彩规划的推荐色谱,色谱中明确划出基调色、辅助色、点缀色和屋顶色的用色范围(图片来源:《醴陵城市色彩规划文本》)。
四、结语
色彩是表象,以物质实体作为其载体,城市色彩的布局同城市物质空间的布局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城市色彩规划以色彩学和一般美学规律以及城市规划设计理论为基础,对城市不同的空间层面的色彩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统筹安排和控制引导,以创造和谐、有序、优美、明晰并具有一定文化内涵和鲜明风格特色的城市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