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开放型经济发展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论文,开放型论文,现实意义论文,经济发展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674(2005)04-0003-04
从人类社会发展史看,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必要的生存 条件。对此,世界各国都采取不同形式来研究这个重大问题。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 家根据各自所处时代的具体情况,提出了许多经济开放的思想,揭示了对外经济开放的 客观规律性。在我国坚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过程中,认真学习和把握马克思开放型经济 发展思想的精髓,对于我们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和推进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制定具有 中国特色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努力实现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伟大 目标,更好地推进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稳定和快速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义。
一、马克思开放型经济发展思想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开放型经济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整个科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 人们一直认为马克思没有开放型经济发展思想,其实,马克思在他的许多著作中已经揭 示了近现代国际经济关系中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客观必然性。马克思虽然没有直接使用“ 开放型经济”这个概念,但他依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已经提出并阐明了开放型经济发展 的一些基本思想。
首先,马克思阐明了开放型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 》一文中,阐明了机器大工业、国际分工和经济关系国际化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经济 关系国际化是国际分工的结果。而国际分工则是大机器工业的产物。他指出:“在英国 ,机器发明之后分工才有了巨大进步,……由于机器和蒸汽的应用、分工的规模已使大 工业脱离了本国基地,完全依赖于世界市场、国际交换和国际分工。”(注:马克思恩 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168-169、487-488、469-470、488.)在 《共产党宣言》中他进一步强调了国际分工、经济关系国际化是大工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和客观要求,生产社会化必然要求国际分工、合作、开放和交流。“因为,建立新的工 业部门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这些部门拿来加工制造的,已经不是 本地的原料,而是从地球上极其遥远的地区运来的原料;它们所出产的产品,已经不仅 仅供本国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费。旧的需要为新的需要所代替,旧的需要是用国货 就能满足的,而新的需要却要靠非常遥远的国家和气候悬殊的地带的产品才能满足了。 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闭关自守和自给自足状态已经消逝,现在代之而起的已经是各 民族的各方面互相往来和各方面互相依赖了。物质的生产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 此。”(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168-169、487-48 8、469-470、488.)可见,人类社会从封闭状态向开放状态转变的主要标志,在于从小 生产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下的交换方式向以广阔市场为纽带的商品经济交换方式的转变 ,逐步冲破民族国家之间的壁垒,从而形成了世界市场。资本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主要 采取了三种形式,即商品输出、借贷资本输出(间接投资)、职能资本输出(直接投资)。 目前,这三种形式的输出同时并存和交错发展,但起决定作用的是直接投资(FDI),而 直接投资的90%以上来自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既是西方发达国家产业资本输出的主要渠 道,又是国际资本的企业组织形式,它是战后左右世界经济局势的重要力量,同时也展 示了资本的社会性。马克思说:“随着资产阶级的发展,随着贸易自由和世界市场的确 立,随着工业生产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条件的一致化,各国人民之间的民族孤立性和 对立性日益消逝下去。”(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168-169、487-488、469-470、488.)总之,消除相互封闭和隔绝,发展开放型经济合 作,是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也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抗拒的历史潮流。
其次,马克思阐明了开放型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历史过程。(1)马克思把人类社 会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历史过程,具体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野蛮向文明的过渡 、部落制度向国家的过渡、地方局限性向民族的过渡。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过 程,推动这一历史进程的是两个基本的物质因素:一是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和发展 ;二是地区性民族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这个阶段是从地区性民族国家的局限性向世界历 史的过渡。推动这次过渡的基本社会因素,一是机器的发明和社会分工的扩大,促进了 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二是简单商品经济向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过渡,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 市场的形成。这两个因素使得生产、交换、消费逐步具有社会化和世界性的特点,由此 推动人类社会走向开放型经济发展状态。因此,马克思指出:“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 ,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 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68、39、39.)(2)马克思认为近代世界东西方民族国家开放型 经济走向了不同的发展道路。这是由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历史进步程度不同所造成的 。率先进入开放社会的西方国家,在走向开放的历史过程中,呈现出两个显著的特点: 对内通过运用强制手段打破城市手工业行会的束缚,剥夺农民的土地,迫使生产者与生 产资料的所有权相分离,从而为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创造了统一的国内市场,为发展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准备了条件,并进而实现了从封闭的封建社会向开放的近现代社会过 渡的必然过程。对外通过推行殖民政策,征服落后民族,打破各民族的闭关自守的状态 。马克思指出:“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 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 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 972.819.)近代东方民族因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而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 属国,在政治上丧失了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在经济上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商品销售市 场和原料产地,因而对东方民族国家来说,这是一种被迫的对外开放。但在客观上促进 了东方国家现代工业的发展,成为东方民族独立和复兴的基本条件。中国的历史发展证 明,落后就会挨打,封闭则将衰亡,中国只有跟随世界潮流走向开放,才能振兴中华。
最后,马克思阐明了开放型经济应是一种全方位的对外开放。马克思曾指出:“共产 主义……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有关的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为前提的。”(注: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68、39、39.)在世界历史发展 进程中,“每一民族同其他民族的变革都有依存关系;最后,狭隘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 历史性的、真正普遍的个人所代替。不这样,(1)共产主义就只能作为某种地域性的东 西而存在;(2)交往的力量本身就不可能发展成为一种普遍的因而是不堪忍受的力量: 它们会依然处于家庭的、笼罩着迷信气氛的‘境地’;(3)交往的任何扩大都会消灭地 域性的共产主义”。(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68 、39、39.)在这里,马克思把没有以高度发展的生产力为基础、交往不发达、民族间相 互隔绝并笼罩着迷信气氛的环境中所产生的共产主义称之为地域性的共产主义,认为这 种共产主义是没有吸引力和生命力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发展中的初级阶段,应 当按照共产主义发展的要求,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因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开放 是建立在平等互利基础之上的,消除了资产阶级对其他民族的剥削掠夺性,强调和主张 各民族间的平等互助和国际联合。正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联合的努力 ,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的努力,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注:马 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168-169、487-488、469-470、4 88.)在过去,我们把马克思的“国际联合”思想仅仅理解为工人阶级在无产阶级革命中 的国际团结,这不完全符合马克思的思想。实质上,它的内涵很丰富,至少还包括已经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各个国家之间的合作,以及这些国家同其他国家之间的合作,并 把这种合作视为无产阶级争取最后解放的重要条件之一。在马克思看来,资产阶级发展 国际分工,建立世界市场,开始消除各国之间的互相隔绝。社会主义社会应以此为基础 ,进一步发展各民族国家之间的开放型经济合作关系。
二、马克思开放型经济发展思想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思想,是我们在新形势下制定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理 论依据。学习和研究马克思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思想,对我们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有利于我们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形势,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自从20世纪7 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经济“滞胀”,利用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过剩资 本寻找市场的有利时机,大规模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设备和资本,就可以大大加快本国 经济建设的步伐。当今世界,人们痛恨战争、渴望和平、谋求发展,使和平与发展成为 世界的主题,我国要充分利用这种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扩大开放,推进本国经济建设 的快速发展。因此,一是通过对外开放了解国际社会,通过各种形式大胆吸收和利用一 切先进的人类文明成果,取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等 ,从而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二是稳妥地选择引进外国技术,同时要与国内技术和设 备的消化创新能力相结合,做到外资利用与国内资金、物资配套能力相适应,防止盲目 和重复引进。如果不是这样考虑问题,我们就会在开放中被外资所利用。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政治条件成熟,中国就有可能成为殖民地。三是不断总结对外开放的经验教训, 在实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一方面对外商的违法行为展开斗争,防止资本主义腐朽的东 西乘虚而入。另一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坚持“两手 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以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从而保证中国开放型经济的顺利发 展。
第二,有利于我们在开放型经济发展中,科学确定理性的开放度。面对经济全球化的 挑战,实行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是发展中国家的明智选择。但是,在确定开放型经济 发展目标时,必须在综合考虑国内外诸种社会因素的基础上,确定一个理性开放度。所 谓“理性开放度”是指经济的对外程度能够使国民经济系统处于良性循环的运行状态, 使其适合于国民经济系统中的各种主客观因素所能承受的理性界限,从而使得主要经济 比例关系比较协调,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生产技术不断改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民族 工业不断发展壮大,社会经济发展与政治稳定关系不断深化。对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实 践的分析可以看出,理性开放度的基本要求,应当是使国民经济的运行保持有序性、效 益性、持续性、保护性和促进性。有序性表明通过发展开放型经济,能够调节国民经济 中的各种总量关系,使其组合协调、结构合理,使社会扩大再生产有次序地实现。效益 性表明通过发展开放型经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获得比较利益。持续性表明通过发 展开放型经济,引进有利的物质技术力量,促进社会扩大再生产,保证国民经济的继续 发展。保护性表明在发展开放型经济过程中,能够保护、发展和壮大民族工业。促进性 表明在发展开放型经济过程中,能够促进国内的技术进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与经济快 速发展。同时,要依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借鉴俄罗斯经济改革的教训,在 整个开放型经济发展进程中不能丢掉社会主义性质。俄罗斯开放型经济的实质和目标是 在向市场经济过度中舍弃社会主义公有制,复归现代资本主义的自由市场经济形态。这 与迄今为止的中国开放是有性质和路径的不同。(注:程恩富.学术与思想的追求[J].学 术月刊,2000,(2):8.)凡是处在经济转轨时期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对外开放中如不保 持理性开放度,开放型经济就会走向非理性自由化,就有可能导致社会经济的混乱,俄 罗斯开放型经济的现状就能证明这一点。
第三,有利于我们在开放型经济发展中,适度保护民族产业的安全与发展。民族产业 安全是指在国际交往和竞争中有该国国民拥有和控制的民族产业,尤其是关系国计民生 的国有产业,其地位和权益可能受到外国产业的影响和危害的状态。从世界经济发展史 中可以看出,任何一个国家民族产业的成长,都要经过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 。因此,在发展开放型经济中,发展中国家民族产业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国外同行业的 竞争,这就需要给予一定的保护,待积累了相当的技术、资金和经验,当效率提高之后 ,再减少保护。关贸总协定中也有类似这样的条款。而对那些已经发展起来、比较成熟 的产业部门,则应当逐渐放松那些过分严密的、已经成为发展阻力的保护措施,让它在 同外界的竞争中,加快发展和进一步成熟。这样做,才有利于建立自己独立完整的产业 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增加本国的经济实力。所以,我国在发展开放型经济时,应当保 护民族产业,但在保护中不能造成我国民族产业脱离外国迅速进步的科学技术环境,不 能保护落后。同时也要有一定的竞争,使民族产业在竞争中积累经验,从而壮大自己。 我国过去的教训是,要么闭关自守、盲目限制,要么什么都是外国的好、盲目开放,这 两种倾向都应该避免。因此,在对民族产业进行适当保护中,一是要反对两种教条主义 ,一种是保守主义,表现为盲目排外;另一种是崇外主义,表现为照搬国外经验。这样 做,是为了更好的开放,使民族产业在开放中更快地发展和壮大。二是要制定保护民族 产业安全与发展政策。正如经济学家程恩富教授指出:“要集中力量速建‘三控型’民 族企业集团。所谓‘三控’,就是控股(资本)、控牌(品牌)和控技(技术),只有实行‘ 三控’的企业才是比较安全的民族经济。”(注:程恩富.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之对策[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49、55-56.)我认为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因为,在经济 全球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在于民族产业的安全。而民族产业的具体 政策可以从资本、品牌和技术等多层面加以设定。按照WTO的规则,各个主权国家为了 民族利益,都对民族产业实行一定程度的必要保护,才能更好地为本国经济争得较好的 国际竞争环境,才能与外国企业进行平等竞争,力求在新经济“世界大战”中取得胜利 。
第四,有利于我们在开放型经济发展中,发挥政府管理职能的作用。世界上任何一个 国家,尽管在开放型经济发展中存在不少问题,但对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过程, 一直不同程度地发挥着管理职能的作用。这种管理并不是用封闭的办法来解决开放中的 问题,而是着眼于把国内经济同国际市场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使本国经济更加适 应国际经济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千万不能像新自由主义者那样,否定国家干预经济的 无政府主张。在发展开放型经济中,之所以要发挥政府管理职能的作用,关键在于:一 是我国是政治上独立的主权国家。国家可以运用其政权、法令、政策以及各种措施来调 节对外开放的进程,维护自己的民族利益。当对外贸易出现逆差和国际收支不平衡时, 政府可以采用各种措施;当国内资金缺乏时,可以通过政策法令鼓励和吸引外资,同时 又对其进行必要的限制和管理。这样,一个国家的对外经济法令、政策和措施,好像空 调机和过滤器一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把外界有益的东西吸进来,而把外界有害的东西 “滤”到国门之外,逐步达到稳定趋利的目的。二是在宏观上及时把握对外开放中的机 遇和风险。国际经济变化中出现的同一事态,对于缺乏预见者可能蒙受损失。但对于有 预见和准备且能灵活做出反应者,可能会变风险为良机。譬如国际金融市场上汇率的浮 动,可以在一夜之间使人倾家荡产,但也可以使人成为百万富翁。这说明,风云变幻的 国际经济形势可以使开放国家的经济蒙受损失,但同时也可以给它提供发展的机会。一 个国家的政治独立性越强,经济实力越雄厚,对外经济交往的经验越丰富,它采取的管 理措施和做出反应的自由程度就越大,效果可能就越好。许多发展中国家客观条件差不 多,但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却日益拉大了,有的很快发展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有的发 展较慢,还有些国家变化不大,关键就是看如何发挥政府管理职能的作用。
总之,马克思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思想,是我们实行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理论依 据。只有准确地完整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开放型经济发展思想,才能正确指导我国的对 外开放实践。因此,认真学习马克思开放型经济发展思想,这对于我国制定和实施科学 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 意义。
收稿日期:2004-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