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由于我国企业缺乏长远战略思维、知识产权管理法律法规不健全、行政保护制度不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文化氛围缺乏等原因,我国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中存在着保护意识薄弱、维权取证困难、侵权赔偿额度难以确定等问题。我国应建立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加强企业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和管理组织建设;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培养。
关键词: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管理
引言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要素。作为一项重要的生产要素,知识产权只有经过有效管理、合理配置,才能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有利武器。规范有效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已成为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帮助企业规避知识产权风险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也日益彰显。
1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概况
1)以创新机制为核心的企业专利、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保护。创新是一个企业不断发展的核心助力,以此为核心的知识产权也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核心。不仅包括专利、著作权等传统权利的保护,新兴的计算机软件、集成电路等保护也是其重要内容。围绕着企业新技术活动的开发、申请、维护、利用、引进以及相关管理活动,知识产权的保护要贯彻于各个阶段,明确权利的归属,掌握企业知识产权的信息、创建合理的监控和预警手段、防止其他企业的非法使用。
2)以企业形象、企业文化为核心的商标、商誉等知识产权的保护。商标、商誉等知识产权是塑造品牌文化、扩大品牌影响力的重要手段,是企业不可估量的无形财富。除了商标、商誉以外,企业名称、商品装潢、商号、地理标志和域名也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内容。对此,企业要打造品牌的价值,努力获得商标法上驰名商标的保护,注重防止商标、商号、装潢等的市场混淆。由于商标等知识产权具有“百年成之不足,一旦坏之有余”的特殊性,要防止潜在的市场威胁,防止商标的联想与淡化,及时遏制对商标商誉等知识产权的破坏。
3)以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为核心的内部保护。商业秘密相对于专利、商标等著作权具有秘密性。对于商业秘密而言,保密既是其保护的核心,一旦商业秘密的秘密性丧失,即便可能通过反不正当竞争法或刑法等获得相应救济,企业的损失也无法估量。那么,商业秘密的保护就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的内部保密措施,如企业不公开信息、技术的各项管理办法,涉密人员的约束制度等等。而知识产权的管理是新形势下企业管理体系内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企业对知识产权系统、合理的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形成系统、科学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将一定程度上削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此,企业需要提升对于知识产权管理的认识,健全机构制度,积极将科技成果、无形资产转化为生产力,提高企业效率。
2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2.1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知识产权社会侵权现状严重
知识产权意识的缺失是我国企业存在的致命问题。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逐步转变为知识经济。相对于经济形态的巨变,意识的转变则表现的较为缓慢,整个社会文化环境的根深蒂固对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两个重大难题。其中一方面是企业自身知识产权的维护。国资委调查显示,国内申请专利的企业仅达到1%,仅 0.3%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民营企业拥有核心技术的比例甚至不达0.2%,99% 的企业都没有申请过专利,60% 的企业甚至都没有自己的商标。真正重视知识产权且上升至企业战略层面的更是寥寥无几。企业对于自主知识产权的维护也十分欠缺。
另外自1985年来,我国受理国内的发明专利38万件,而其向国外申请专利的不及4000件,意味着九成以上的专利在国外可以无偿使用。像景泰蓝、宣纸等民族独特技术的泄露,也都体现了我国企业在知识产权维护方面的意识缺失。更不用说企业对知识产权的特点认识,知识产权管理内容,知识产权的合作意识的欠缺。知识产权意识淡薄体现在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另一方面,即对于整个社会知识产权、智慧财富的尊重的欠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国知识产权侵权泛滥的社会现状已经众所周知。盗版软件大发横财,正版企业利润惨淡的情况屡禁不止,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对于社会知识产权的尊重不够,整个社会知识产权意识的严重淡漠。另外,假冒商品、仿冒品牌的现象更是严重损害了商标、装潢等无形资产的成长。
2.2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制度不完善
知识产权保护的另一个方面就是行政制度不完善。一是知识产权由于内容的不同,受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行政管理,在管理主体上存在多头管理和交叉管理的现象;二是知识产权执法主体模糊,造成了知识产权执法程序的负责性和知识产权执法效率的低效性;三是知识产权保护主体模糊,使知识产权保护机构存在交叉或者分散现象,不仅增加了人力物力财力成本,而且造成机构之间信息沟通不畅,执法不科学等情况。
2.3专业管理人员缺乏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企业知识产权的产出及管理能力。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顺利运行客观上要求企业必须拥有技术和管理相结合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因受最高管理层知识产权意识、企业知识产权经费预算等限制,知识产权管理岗位多以兼职为主。知识产权管理人员专业性不够,是目前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人才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
3解决措施探讨
3.1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建设
1)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上,可以通过提高知识产权纠纷赔偿金额来达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目的。应该完善《专利法》及其他知识产权保护条款中关于知识产权赔偿金额的规定,并对赔偿方式和赔偿期限加以明确规定。
2)在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上,可以适当扩大《刑法》对知识产权纠纷规定的适用范围。《刑法》主要对商标权、著作权、专利权、商业秘密权四种知识产权做出了规定,这与市场知识产权保护领域扩大出现矛盾。现阶段,《刑法》对知识产权保护需要进一步完善,主要是增加新罪名来遏制知识产权侵权情况,加大处罚罚金遏制知识产权犯罪,扩大资格刑的范围,改变目前以“自由刑为主、罚金刑为辅的刑罚体系”,增设禁止在相关行业经常的资格刑。
3)完善知识产权司法审判。在知识产权司法审判上,可以通过分析我国司法人员构成情况和知识体系情况,对审判资源加以优化和整合,建立刑事、民事、行政之外的专业化审判机构专门对知识产权案件加以审理,以提高审判质量。
3.2标准化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立
贯彻国家标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以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为标准化对象,建立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管理方法、工作体系和工作程序,使各个生产经营环节中涉及知识产权因素的活动都处于受控状态;同时采用过程化的PDCA管理模型,持续改进,与质量管理体系一脉相承,激励创造、灵活运用、全面保护、系统管理。通过知识产权的标准化管理更加突出企业的竞争优势。
3.3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培养
企业在实施知识产权管理过程中,对管理人才要求很高,他们必须对企业实际情况非常熟悉,知识产权专业知识丰富,同时必须熟悉相关法律。企业对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的培养,一方面需要通过企业多方面、多层次的培训,加强理论学习,加强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的道德修养引导,端正他们的工作态度,提高工作效率。
4结语
展望“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事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未来5年,是国家深化改革、开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重要时期。知识产权是企业的立足、发展之本,我们在研究知识产权理论知识的同时,要不断提高知识产权意识,开拓知识产权管理国际化视野,充分学习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管理经验,确保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使知识产权真正成为国之利器、企业的重要财富和商战筹码。
参考文献
[1]谢顺星.高荣英.翟卫军.专利布局浅析 [J]. 中国发明与专利.2012.(1):24-29.
[2]罗蓉蓉.浅谈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及策略 [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 (12).
[3]GB/T 29490-2013,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
论文作者:吕鹤男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2
标签:知识产权论文; 企业论文; 知识产权保护论文; 商标论文; 商业秘密论文; 意识论文; 我国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