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一人民医院创伤一区 湖南岳阳 414000)
摘要:目的 分析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病房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45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外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4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疼痛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创伤骨科病房护理工作中应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帮助患者有效减轻疼痛,改善睡眠质量,促进其康复。
关键词:疼痛护理管理创伤骨科;护理
骨折患者经常因不可避免的疼痛引发其生理、心理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导致恢复效率下降[1]。本文分析了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病房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45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外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4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组中包括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37.6±8.1)岁;受伤原因:交通伤20例,摔伤5例,坠落伤7例,砸伤9例,其它4例。对照组中包括男性患者24例,女性19例;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37.1±8.8)岁;受伤原因:交通伤19例,摔伤6例,坠落伤6例,砸伤9例,其它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原因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我院骨科2014年6月实施护理改革,以减轻骨折患者痛苦为重点,将疼痛护理管理模式融入临床护理工作。在此期间,我们调查并发现创伤骨科护理工作中常出现的护理问题,分析安全隐患及相关因素,了解既往出院患者的感受并问询其建议,通过计算机网络检索骨科疼痛护理类文献,总结疼痛护理的方法与经验,制定符合我科室实际情况的疼痛护理管理内容与落实计划。同时,为掌握落实效果,选取实施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前后收治的两组骨折患者予以对照。
1.2.1护理人员方面 多数护理人员以往只认为在患者存在疼痛难忍表现时才采用相应的止痛治疗手段。但随着临床医疗技术、止痛药物的完善、发展和安全性提高,从前相对陈旧的观念也需要及时转变。因此,新形势下创伤骨科更应注重护理人员的护理知识、技能、观念、素质、主动服务意识与责任心提高。(1)定期进行培训,邀请疼痛护理方面专家前来授课,传授评估疼痛程度的正确方法,包括:①善于评估,根据患者的骨折性质、程度和创口大小来评估疼痛程度,可采用轻、中、重度三个的等级对疼痛程度进行区分。②善于观察,注意观察患者出现疼痛时的面部表情,结合面部表情疼痛评分量表对疼痛进行评估,分值越高则表示疼痛越严重。③学会VAS评分法,在纸上画直线并标注0~10的刻度,在直线上标示出来0分代表无痛并以此递增,10分为剧烈的疼痛。指导患者根据主观感觉画出相应的位置,此位置读数表示疼痛评分,其中读数在1~3分判定为轻度疼痛;4~6分判定为中度疼痛;4~9分为重度疼痛;10分则为患者疼痛难忍。在日常护理中主要以VAS评分为主要依据,结合其它评估结果确定患者的疼痛程度[2]。(2)掌握多种应对不同程度疼痛的方法,并学会灵活运用。
1.2.3临床护理方面 ①为患者营造舒适、安静的治疗环境,以保证患者获得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增加基础娱乐设施及病房内绿植的摆放,利于患者放松心情,转移专注度。②重视基础护理,指导患者采取哪种舒体位能减轻疼痛;定时帮助活动受限的患者翻身,放松受压处肌肉;增加对病房的巡视频率,注意观察患者体征和骨折的愈合情况,积极预防并发症。③通过对既往收治患者的回顾性分析,发现其认知受限,容易在多方面产生错误的判断,导致治疗配合度下降,甚至有患者对治疗有所抵触。因此,我们给予全程健康教育,讲解骨折和疼痛相关知识,教会患者如何评估疼痛并合理的表达疼痛,说明疼痛是骨折后正常、必然的反应,无需过于担心,只要积极配合一定能够缓解疼痛,并教会患者减轻疼痛正确方法。④准确的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根据评估结果指导患者应用各种止痛类药物,若患者存在难忍的疼痛症状,可选择性麻醉类止痛药物(如杜冷丁、吗啡等),同时需告知不会因此类药物的应用而产生依赖性,消除其用药顾虑;而对于存在不明显疼痛症状的患者,可采用物理止痛方法。⑤心理因素可影响患者的疼痛程度,甚至加重疼痛[3],患者治疗期间,护理人员要多和其交流,引导并鼓励其进行合理的情感宣泄与释放;教会患者辨别自身存在的不良情绪,教会其自我放松的方法和要点。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睡眠质量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疼痛程度对比
研究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疼痛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疼痛程度与睡眠质量对比
3讨论
创伤骨科所收治的患者多数伤情严重,需接受手术治疗。而自身的伤情与手术治疗造成的创伤,加上行动受到一定程度限制和某些固定方式或材料导致的水肿,使得多数患者原本就存在的疼痛状况更为明显和严重。虽然疼痛属机体的一种反激反应,是存在一定防御及保护作用的[4]。但骨科患者所产生的疼痛多属剧烈且急性的,很容易使患者的情绪产生较大波动,对治疗依从性与恢复效果造成不小的影响[5]。疼痛护理模式越发受到临床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关注,成为了新形势下创伤骨科病房中重要的护理管理环节,基础目标在于将骨科疼痛管理理念融入临床护理工作,促进护理人员护理技能、主动服务意识提高,把握护理工作中每一处细节,力求做到每一项护理措施都能对缓解患者的疼痛起到帮助,尽可能让患者在轻度疼痛甚至无痛的状态下完成治疗。
本文研究显示,研究组患者应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实施护理,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疼痛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充分证明,创伤骨科病房护理工作中应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帮助患者有效减轻疼痛,改善睡眠质量,促进其康复。
参考文献
[1]黄天雯,何翠环,陈晓玲,等.骨科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的建立[J].中华护理杂志,2015,22(3):221-224.
[2]张春玲,孙胜男,张春燕,等.创伤骨科以护士为主导的疼痛管理模式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4,11(2):25-27.
[3]彭莉,黄天雯,肖萍,等.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管理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护士,2014,24(11):148-150.
[4]张巧玲,刘雁红,王瑜.多模式疼痛管理在骨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5,24(17):3558-3559.
[5]桂自珍,黄天雯,刘回芬,等.护理程序在骨科无痛病房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护士,2015,24(9):48-49.
论文作者:王莉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8
标签:疼痛论文; 患者论文; 骨科论文; 创伤论文; 程度论文; 护理工作论文; 管理模式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