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剑锋(通讯作者)刘 斌 姜任武 李 刚 刘伟峰
湘潭市中心医院烧伤整形外科 湖南湘潭 411100
【摘 要】目的:观察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negative pressur wound therapy,NPWT)在深度电烧伤创面治疗中的早期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2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23例深度电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下均对其实施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予以治疗,并与治疗前相比较,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经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后,23例深度电烧伤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6.96%;VAS评分、FMA运动积分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能够显著提高深度电烧伤创面治疗效果,可以作为临床治疗首选方案而加以推广使用。
【关键词】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深度电烧伤;创面治疗
电烧伤(electric burn)主要是指电流在经过人体时产生热电效应、电生理效应、电化学效应和电弧、电火花等,致使皮肤、皮下组织、深层肌肉、血管、神经、骨关节和内部脏器受到严重损伤的一种病症类型[1]。轻度患者在经过短期治疗后创面即可以恢复正常,但是如果烧伤程度较深,则创面由于受到不利因素影响(感染、异物等)将会由此而经久不愈,无论是并发症发生率还是致残率均处于较高水平,成为困扰临床的重要问题[2]。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是将含有引流装置的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敷料来覆盖患者创面部位,利用生物半透膜进行封闭,促使其形成一个封闭空间,通过可控制腹压的方式来加快创面愈合的一种全新方法,已经引起临床的高度关注[3]。鉴于上述内容,本次研究围绕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深度电烧伤创面治疗中的早期应用的临床效果展开深入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2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23例深度电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0例、女性3例;年龄25岁~62岁,平均年龄(43.5±1.5)岁;创面分布:上肢11例、下肢12例。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诊断确诊为电烧伤者;②烧伤程度为深度者;③无血液系统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者。排除标准:中轻度电烧伤者;②精神障碍者;③妊娠期、哺乳期患者。
1.2方法
在征得患者或其家属知情同意下均对其实施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予以治疗,VAC(Vacuum-Assisted Clossure)为美国Kinetic Concepts,Inc.所生产,负压压力范围-125mmHg,模式为持续负压引流。所有患者术前均在医护人员引导下完成血常规、血凝、生化、血糖、心电等常规检查并予以抗感染等对症治疗。随后在局麻下实施创面清创术,将电烧伤部位坏死或失去活性的皮肤组织予以清除,在经过止血处理后利用过氧化氢、生理盐水、聚维酮碘等溶液反复冲洗创面部位。在创面得到彻底清洁后将负压引流敷料完全覆盖创面,缝合固定后利用75%乙醇擦拭其皮肤及周围部位,使用半透膜封闭整个创面后与真空负压装置相连接,24h持续引流,5d~14d揭除半透膜并依据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情况择期行植皮手术。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中选取的观察指标为治疗总有效率、VAS评分、FMA运动积分。其中VAS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予以评估,FMA运动积分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予以测定。
1.4疗效判定标准
依据创面愈合情况本次研究中所有23例深度电烧伤患者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如下:
显效:创面经治疗后完全愈合;
有效:创面基本愈合;
无效:创面愈合面积<50%;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临床治疗结果
经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后,23例深度电烧伤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6.96%,详见表1所示。
3 讨论
电烧伤后创面愈合问题一直是困扰临床的棘手问题,特别是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大,身体各项技能普遍处于衰退状态,免疫能力的下降使得机体对于外界病毒、细菌侵袭的抵御能力不足以满足创面愈合需求,创面经久不愈之下,往往会诱发多种并发症,影响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所以,受损组织创面的修复治疗成为了当前临床研究的热门议题之一。
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应运而生并逐渐走入了临床关注的视野之中。自从1992年德国乌尔姆大学(University of Ulm)创伤外科Fleischman博士首创此种治疗方法后即被医学界广泛应用在了四肢软组织创面的修复治疗工作中,取得的比较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深受患者的青睐[4]。加之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利用封闭的方式能够显著改善创面的微循环,促使创面在持续的负压状态下组织细胞之间的组织压大幅降低,血管自身的通透性得到了显著提高,毛细血管向外扩张,并且由于负压部位与周围组织所客观存在的压力差,血液更容易从高压区向低压区流动,血供的提高有助于血管壁分泌出大量的血管活性因子,以此来增强微血管的扩张能力,实现促进创面愈合的目的[5]。因而此种治疗方法为深度电烧伤患者的创面治疗工作带来了新的曙光。
本次研究中所有23例深度电烧伤患者经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6.96%,其中显效12例、有效8例。而在VAS评分、FMA运动积分方面,治疗前分别为(7.55±1.24)分、(59.44±2.33)分,在经过治疗后则分别为(4.77±1.03)分、(79.68±2.42)分。由此可见,患者疼痛及运动功能均得到显著改善,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无论是对于患者还是临床而言,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能够显著提高深度电烧伤创面治疗效果,可以作为临床治疗首选方案而加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熊俊林,周华,黄毅,等.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在深度电烧伤创面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实践,2015,10(02):109-111.
[2]银桂彬,黄宇伦,梁秀丽,等.负压引流技术(VSD)在深度电烧伤创面治疗中的早期应用[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11(06):828-829.
[3]流小舟,徐海栋,赵建宁.生物与合成敷料封闭负压引流促进植皮创面愈合的对比[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4(08):1295-1300.
[4]田甜,李罗珠,陈新龙,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治疗电烧伤创面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2,10(06):96-97.
[5]吴彩玉,叶国辉,吴玉,等.自行研发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海绵敷料治疗Ⅲ~Ⅳ期难愈性压疮的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13,11(07):57-60.
论文作者:杨剑锋(通讯作者)刘斌,姜任武,李刚,刘伟峰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2
标签:创面论文; 烧伤论文; 负压论文; 封闭式论文; 患者论文; 深度论文; 技术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