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设用地日趋紧张,高层建筑比比皆是。一旦发生火情,高层建筑的人群自我疏散功能是减少人员伤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高层建筑设计阶段侧重人群疏散问题的前瞻性设计,将问题解决在源头,十分重要。
关键词:城镇化建设;高层建筑;人群疏散;设计
1高层建筑设计中人群疏散研究的重要性
目前,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高层建筑随处可见。这些建筑的出现,一方面节约了城区有限的建设用地,充分发挥了有限土地的空间效应和作用,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火灾隐患,如高层建筑有着众多的管井,这一座座高楼中的电梯间、排气管等纵向管井犹如一座座高耸的“烟囱”,一旦出现火灾事故,这些管道都会成为火情的“帮凶”,将带来严重的损失。此外,高层建筑结构复杂,空气在高层建筑间的风向多变,室内的火情又极易使得空气膨胀,导致气压升高形成火风压,而火风压的形成将致使火势迅速向上蔓延,加剧人员和财产损失。2010年发生在上海静安区的一场大火导致了百余人的伤亡,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亿元人民币,事后查明原因,仅仅是建筑工人施工时电焊作业时的火花引发了这起火灾,最终风助火势,在火风压的作用下迅速蔓延,造成巨大的损失,教训十分惨痛。正因如此,高层建筑的人员疏散成为了当前城市消防工作的重点、难点,然而,受限于日益增多的城市人口与有限的建设用地面积之间的矛盾,高层建筑仍将是城市建筑的首选类型,不能因噎废食,因小失大,放弃高层建筑的建设;另一方面,凡事要将问题解决于源头,化解于无形,将矛盾处理在前期,面对高层建筑的人群疏散问题,应当从设计上着手,从根本上缓解乃至克服这一难题,这才是治本之法,这也是本文的研究意义和目标所在。
2高层建筑火灾与疏散特点
2.1高层建筑火灾特点
(1)建筑结构相对复杂,内部铺设的管道较多,导致在发生火灾时,火势蔓延速度快,不容易被控制;(2)建筑内的杂物储存量过大,一些易燃易爆物品的存放也不达标准;(3)存在较多幕墙,火势很容易冲破幕墙,造成烟气与空气发生对流现象,垂直上升速度加快;(4)建筑内人流量大,环境设施较繁琐,疏散相对困难,为灭火救援的工作加大了难度。
2.2人员疏散特点
由于高层建筑大多为商场、住宅、办公楼等,因此,建筑物内人员数量多。在发生火灾时,可用于建筑内人员疏散的出口又相对较少,一般主要的疏散逃离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消防电梯逃离,一种是步梯逃离。部分建筑的消防电梯在火势相对较猛的情况下是不被广泛应用的。由于火势的不断扩大,导致消防电梯内温度升高,内部系统错乱,从而不能达到疏散的作用,反而可能会威胁生命安全,反之楼梯是相对安全的火灾逃生方式。步梯疏散是目前我国较为常见的一种逃生方式,不过由于一些建筑商及运营商,在开发建造与日常运营中,为了节约成本,导致很多楼梯是“封闭梯”,不能在火灾中通风,作为疏散通道,逃生出口也经常会被反锁,加之人们因为火灾而产生的紧张情绪,想做到有序疏散是十分困难的。
3火灾影响高层建筑人群疏散的原因分析
3.1烟雾影响
与多大多数人的想像不同,高层建筑虽然高,空间虽大,但它自身的各类管井都将在着火时成为加剧火势的烟囱,助长火势蔓延,而在火场中,烟雾的扩散和上行速度远超火势,成为对生命严重威胁的因素。根据科学测试,烟雾借助管井最快时只需不到1min时间即可由一楼上升至百米的高度,远超人们的奔逃速度。因此,当火情到来时,由于烟雾弥漫,视线受阻,人们在逃离火场的过程中往往秩序混乱、方向不明、呼吸不畅、惊慌失措,使得本已宝贵的逃生时间没能得到高效的利用,白白被浪费了。
3.2通道影响
高层建筑楼层较多,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容纳了大量的人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旦发生火情,即使人们在第一时间内进行逃生通道撤离,也会由于人群数量大、秩序混乱等原因而花费较多的时间才能安全撤出。事实上,从以往的高层建筑火情发生案例分析可以看出,由于逃生通道在撤离时承受了密度极高的人群压力,撤离速度往往达不到预期目标,且在撤离过程中由于受人群密度影响,时常发生意外伤害。
3.3心理影响
当火情发生时,人们由于受到惊慌、恐惧等心理因素的影响,常常出现从众、趋光等群体性行为,这一行为从心理学上称之为羊群效应。当这种情况出现时,宝贵的逃生时间往往被浪费,自救的最佳时机常常被丧失[1]。火情发生时,由于电梯停用,消防人员不得不利用安全通道逐层向上搜救,而此时大量的人群拥挤、密集在逃生通道及其附近,以缓慢的速度疏散,与消防人员形成了逆流相向的局面,又极易造成新的拥堵。
4提升高层建筑疏散设计水平的措施
从设计环节改良高层建筑的消防设计,对当下存在的种种消防隐患进行针对性、前瞻性设计,是最好的解决办法。笔者以为,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4.1更加合理的规划疏散路线
疏散路线虽然使用率较低,但一旦发生火情,这就是人们的生命通道,必须在设计阶段就将疏散路线的重视程度加以提升[2]。要根据建筑的设计使用方向,通盘考虑用材、货品存放位置和属性、人的密度和流动方向等因素,综合考虑疏散速度等指标来进行设计,如消防通道的到达便捷性与连通性,整个疏散路线的通道宽度与直行性等,并结合考虑到人们日常习惯性的行动路线来设计疏散路线,如高层建筑人群日常习惯通过电梯上下,那么将疏散路线设计在电梯附近就能够更方便人们平日观察到,在危急时刻提升逃生效率。
4.2更加科学的设计逃生通道
危机到来之时,人们常常恐慌难以自已,一旦通道受阻,视线不明,则更会加剧这种慌乱的情绪[3]。因此,在高层建筑设计时不能仅仅只设计一条疏散通道,要充分考虑日常通道不畅,危机时通道受阻等种种情况,设计备用通道路线。同时,要注意尽可能的将通道设计于紧贴外墙之处,最大程度降低烟雾对人群的伤害,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进行通风换气,如考虑带敞开前室的楼梯间等,以利于人群的安全疏散。
4.3更加注重对避难层的设计
研究表明,对于高度超过一百米的高层建筑,即使人们反应迅速、发现火情及时,疏散通道顺畅,也有可能为火势所阻,不能够及时疏散,因此,对于高度在百米以上的高层建筑,应当设置避难层[4]。避难层设计应当注意,至少保持两个不同方向的疏散功能,且为了便于人们使用避难层,必须与疏散通道相近,通道与避难层可采用分隔或同层错位的方式设计,但人们必须经由避难层方可上下,并设置明显的标识,并设计消防电梯在避难层的停靠点,增加建筑内人群的安全系数。
结束语
高层建筑在我国的历史不长,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才大规模出现的事物。城镇化建设离不开高层建筑,因此,高层建筑的消防相关设计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特别是当前建筑用电负荷不断加大、建筑新材料日新月异,更是对高层建筑的消防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相关研究工作急需要进一步深入,以更好的响应国家新时代下的高质量发展要求,服务社会大众。
参考文献:
[1]朴勋,耿雪川.小型建筑火灾中人群智能疏散引导模拟研究[J].科技通报,2018,34(09):238-241+248.
[2]刘宇,高瞩,张望梧.紧急疏散状态下人群疏散时间的不确定性分析[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5,28(05):42-46.
[3]郑斌,冉海潮.建筑火灾中智能疏散诱导系统对人群疏散影响的仿真[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5,15(01):167-171.
[4]郑斌,冉海潮,孙丽华.建筑火灾中人群智能疏散诱导系统的工程设计方法[J].建筑科学,2014,30(07):98-102.
论文作者:成刘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9
标签:高层建筑论文; 火情论文; 人群论文; 通道论文; 火势论文; 火灾论文; 建筑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