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张法与铁腕江苏大集团严格制厂_费用管理论文

铁张法与铁腕江苏大集团严格制厂_费用管理论文

铁章法 铁手腕——江苏宏大集团从严制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章法论文,江苏论文,宏大论文,铁手论文,集团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苏宏大集团在纺织行业普遍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创业6年,搏击6年,滚动扩张、宏图大展,其秘诀何在?深入调查剖析,管理从严是其成功的关键。

对人的行为严格要求——以铁章法、铁手腕管理,人人都有危机感

从建厂一开始,集团总裁徐守清就把从严管理作为治厂的首要之举,并形成自己的管理哲学:

一、“皮球论”。徐守清一直认为,人有压力才有动力,皮球拍得重,才能蹦得高;皮球气鼓足,才能一拍就跳。因此对中高级职员也好,对职工也好,在进行“不进则退,无功即过”的进取精神教育的同时,总是不断压担子、加压力。下达各分公司的任务,都是经过认真测算,要跳起来才能达到的加码指标。以宏欣针织纤维有限公司为例,1997年生产毛纱2900吨,利润1000万元,今年计划是4500吨,利润1600万元,增幅在55%以上。生产任务打得足足的,非生产性工作也安排得满满的。为了避免人浮于事,该集团实行人员控制,工资浮动的办法,规定总裁、总经理、车间主任、班长的工资分别是本单位人均收入的4倍、3倍、2倍、1.5倍,人员越少,工效越高,厂长经理的收入才越高。迫使头头们想方设法,减员增效。如发现有的部门不想削减,公司就毫不留情地帮他砍。宏欣公司有850人,17名管理人员,集团领导发现有3名管理人员工作时间看报纸被强行裁减到一线。现在在宏大一线,工人都是满负荷运转,二、三线都是一人多职,一职多能,工作快节奏,高效率。500人的玩具公司只有9名管理人员,管理人员的比重仅为1.8%。

二、“饭碗论”。宏大集团把企业的形象和牌子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谁要是触犯厂规,违背厂纪,有损宏大形象,谁就要受到轻则调岗,重则开除、辞退的处置,而且处理不超过半天时间。今年5月8日,集团政治处处长无故旷工半天,第二天又迟到半小时,集团随即专门召开工场长以上干部会,宣布了就地免职、检查反思的决定。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们的口号是:“谁砸宏大的牌子,就砸谁的饭碗”。在处理违纪违规问题上集团是刀子锋利,毫不留情。今年上半年被辞退职工和学员有29名。砸个别人的饭碗是为保企业的“金饭碗”,让大家吃上长久受益的“安稳饭”。他们的口号是:“你对宏大负责,宏大对你负责”,凡是工作负责、办事公正、遵章守法的干部、职工都能享受到7000元年工资福利和住房优惠的政策。尽管这里有人饭碗被砸,但“松是害,严是爱”,越“砸”越有人爱争这个“饭碗”。年初招工40名,报名者达120人。

三、“面子论”。俗话说“人要面子,树要皮”。凡是能给集团增光添彩的,集团总是给他一个好面子;凡是违背制度,不加检点的则坚决地让他丢面子,帮助大家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去年年终总结表彰会上对超额完成任务的“十佳销售员”和“十佳班长”等7种类型先进个人,分别奖励摩托车、空调器、奖金,披红挂花,上光荣榜。对完不成任务的销售员,除经济上处罚外,把他们未完成计划情况,个人的姓名、照片张贴在厂区进行“亮丑”。开始,有人不理解,认为如此处罚太无情,久而久之,看到偌大一个企业,如此井然有序,才深深领会“没有牺牲品的制度是无效的制度”的内涵。

对生产运行严格管理——布关设卡,管卡结合,处处充满“火药味”

市场如战场,集团瞄准同行对手,把外部竞争渗透到内部管理上来,通过强化管理来提高竞争力。

1、严把质量关。公司把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对质量标准的执行相当严格,设立了36个质量控制点,实行自检互检,抽检相结合,道道把关,严密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对产品质量实行“一票否决”,有质量问题,工场、班组、个人都不得评为先进;把发生质量事故视为砸宏大牌子,轻则停职检查,实行赔偿,重则辞退,还得追究上至经理,下至当事人的经济责任。一次,整型工场把一卷毛绒布二等品打成一等品,经追查,货发往上海方向,立即拖回头。公司召集从织造到整理包括销售员在内四百多人的现场会,由工场长等三个责任人当众检查,罚款3600元,所有在场人员将80多米长的毛绒布每人剪一刀,一块块剪碎。正因为如此严把质量关,产品正品率才得以保持在98.8%以上,“阔登”牌毛绒连续两年被认定为省名牌产品。

2、技改卡时限。集团连年滚动技改,项目决策快、上马快、见效快与他们对技改项目实行严密的网络化管理不无关系。集团决策者认为早一天投产,早一天见效,早一天取得市场竞争主动权,于是争分夺秒卡时效,想方设法压工期。从创办以来,10次技改扩能,共投入资金1.3亿元,工期时间最长的6个月,最短的只有4个月。

3、营销压任务。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他们根据市场占有和销售情况,把办事处分为四个等级,销售额为5000万、4000万、3000万、2000万元的分别为一、二、三、四级办事处,年薪分别为6万、5万、4万、3万元。一级办事处主任相当分公司副总级别,他们与各办事处依法签约,在落实年初销售计划时,请公证处到场见证,年终严格按合同兑现,依法履约。南通、无锡办事处主任1997年任务有缺口,罚款1.1万元。销售员与机台挂钩,机台按照销售员提供的货单生产,机台的生产量、品种、质量直接与销售员的接单情况有关,销售员三个月不完成计划黄牌警告,半年完不成任务下岗,因此从办事处的主任到营销员个个压力很大,逼着他们去拓市场,找订单。

4、现场抓整治。他们把优化现场管理作为重要手段,修订了各种操作规程、工艺纪律、文明生产细则,调整了生产的布局。去年底他们把大圆机、小圆机按照有序高效原则进行了布局调整。今年初,在全县首家实现无烟工厂区管理的基础上,又主动加码提出了建立无尘生产区的方案,采取了治理措施。进入厂区给人井然有序、环境优雅之感,看不到一个烟头,看不到一堆杂物,看不到一处乱堆乱放的现象。在狠抓现场管理的同时,严格班组管理,班前会列队训话,一丝不苟,公司负责人经常突击性地巡查车间管理、朗读司训、布置工作和干部在岗情况。一次巡查中发现一个代班的班长不在岗,责成该班长罚款500元,停职反思一个星期,将书面检查贴到厂区。

对资金运作实行严格控制——五制连环,增速堵漏,环环扣住“效益链”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宏大集团强化管理重要一条就是紧扣效益,严控资金,在加速资金周转中,把资金损失降到最低点。

1.坚持产前“会审制”,控源头。一笔业务疏漏,一张合同失误,就是一笔重大损失,宏大坚持产前会审制度,所有业务由生产、财务、原料供应等部门一起参加会审,并请销售公司等方面的人员参加,进行认真的核算。模拟市场,测算耗料、工时、工艺技术费用及效益,认真审查受理地点,交货期等环节。看业务有无效益,看利大还是利小,看合同是否欠妥有隙。由于会审在前,避免了由决策失误带来的损失,1997年1190多笔合同没有一份“失手”,没有一笔货款收不回,把无效、低效合同消灭在萌芽状况。

2.内部实行“司行制”,控流速。从去年开始,为了加速资金的周转,降低生产成本,他们在内部运行中实行厂内银行,司价结算,对产销单位核定流动资金的总额和资金周转天数,定额内占用资金无息拨款,定额外按银行日息千分之八罚款,变无偿使用资金为有偿使用,从而使资金占用减少,周转加快,1997年资金周转为2.3次,周转速度比上年同期加快11天。

3.生产实行“酬本制”,控成本。在各生产环节全部实行买卖制的同时,集团按目标成本管理,核定下属各单位目标成本和主要原辅材料消耗定额,根据市场变化和价格波动趋势,及时调整消耗的定额和内部价格,实行“酬本挂钩,超耗酬补,节耗增酬”的办法,月月考核兑现,同时采用限额售料,严格控制多领超投,使降耗减本成为各场(部)的自觉要求。宏大装饰绒对长毛绒的投料定额在前年两次下调的基础上,再次控制投料,节省原料9.34吨,节约22.6万元。1997年集团公司通过酬本挂钩,生产成本节约110万元。

4.销售实行“买断制”,控费用。销售部按公司司价减去一定比例业务费为销售公司买断价,超出买断价,全额奖励,低于买断价全额赔偿。迫使公司筛选客户,扩大销售,同时自觉控制业务费用、运输费、货款回笼费。装饰绒公司去年订单少,今年又受东南亚金融风波影响,但上半年订单达220万米,比上年同期增40%,销售费用却比同期下降3%。到目前为止,集团应收销货款仅2700万,是同类规模厂家的四分之一。

5.费用实行包干制,控流失。企业家大业大,而集团对各项费用开支压了又压,抠了又抠。他们对职能部门费用实行包干。电话、手机费,汽车、招待费都测算到各单位及个人,包干使用。企管处、技术开发处、安保处、财务处、总务处每月电话费压缩在150元以内,财务等科室略有增加,凡超出一律自付。集团负责人及专业人员住宅电话除20元月租费,其余一律自费,光电话一项一年要节约费用10万元,手机费用核定每月基数,高级职员每月仅限在500元以内,对小车的管理也非常严。规定下属十几个部门月用车里程单价、费用限额。出一次车,开一次派车单,修理由总务处打报告,检验组鉴定,确定额度,总裁室批准,小修在厂,大修到指定厂家。考虑集团车多,借车的也多,去年年初,集团处理了奥迪、桑塔纳2辆,现在企业销售额达到5亿元,成员企业7家,只有4辆小车可供支配,这在同类规模的企业中是少见的。他们严把接待关,除重大事项、重大客户接待外,遵循“小额、对口、节俭”的原则,规定了来客接待标准和陪客制度,集团老总和工人一样吃工作餐,一样到食堂排队就餐,光招待费一年就节省十万元。严字当头,利在其中。集团规模在扩大,费用水平在下降,效益实现了五年翻三番,跃入盐城市“工业十强企业”行列。

标签:;  

铁张法与铁腕江苏大集团严格制厂_费用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