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市黄浦区 200025
【摘 要】目的:通过针刺配合肩部理筋手法治疗进行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的分析。方法:文章在研究中选择了我院2013年7月到2015年5月期间6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为31例。其中实验组的患者采用了针刺配合肩部理筋手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了单纯的针刺治疗方式。每组患者每日治疗一次,将五次作为一个疗程,并在一个疗程之后休息两天,在进行下一个疗程的诊治,最后在三个疗程之后对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中,实验组中治愈人数为9,效果显著的人数为19,无效人数为3人,有效率达到了90.3%;对照组中治愈人数为5人,效果显著的为14人,无效人数为12,该种治疗的有效率为61.3%,通过对比两组结果有显著性的统计差异(P<0.05)。结论:通过针刺配合肩部理筋手法治疗可以提高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针刺配合肩部理筋手法;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3-114-01
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而言,其表现通常以手麻、肌力减退以及颈肩臂等多种部位的酸痛为主要表现,同时属于一种颈椎间组织功能退变或是继发性病理改变的症状,是脊椎疾病中较为常见的病症形式。在社会发展的环境下,人们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压力,所以年轻患者呈现出趋势化的发展变化,因此,在康复治疗的环境下出现了牵引、推拿以及理疗等治疗手法。通过针刺配合肩部理筋手法的运用,可以实现神经根型脊椎病的合理医治,其具体的临床效果统计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文章在研究中选择了我院2013年7月到2015年5月期间6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为31例。其中实验组中男性患者为15例,女性患者为16例,年龄在20-75岁之间,其病症均为神经根型;对照组中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为11例,年龄在25-64岁之间,其病症均为神经根型。在诊治的过程中,两组都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了诊断,其中实验组的患者采用了针刺配合肩部理筋手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了单纯的针刺治疗方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纳入患者符合诊断的标准,并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了治疗,手术中排除了有脊椎骨折、结核以及肿瘤病史的患者。对于两组患者而言,其年龄、性别以及病情分布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1]。
1.2方法
对照组:对患者使用取穴针刺的治疗方法,所选用的器械为直径0.6-0.8mm的一次性针灸针,在皮肤常规消毒的基础上,用项八针的针法,每次取穴8个,采用捻转泻法行针,待患者感觉穴位酸胀后,留针20分钟后取出 。每天针治一次,将五次作为一个疗程[2]。
实验组:对患者采取针刺配合肩部理筋手法进行治疗。患者治疗的过程中要保持正坐的姿势,在采用对照组一样的项八针取穴针刺留针治疗中,再取肩翏、肩腢、曲池,天宗四穴和肩项部压痛明显的位置进行点按,也可以配合滚法放松患者的肩部,使上背部的肌肉保持松弛,通常情况下按揉的时间为每次5-10min,取出针后,再用拿法对患者的颈部进行提捏,并在一个疗程之后休息两天进行下一个疗程的诊治,在三个疗程之后对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3]。
1.3统计学方法
本文所有统计学相关数据均使用SPSS12.0软件进行处理。
2.结论
实验组中治愈人数为9, 效果显著的人数为19,无效人数为3人,有效率为90.3%,对照组中治愈人数为5人,效果显著的为14人,无效人数为12人,该种治疗的有效率为61.3%,通过对比两组结果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通过针刺配合肩部理筋手法的运用可以明显提高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
3.讨论
由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间盘的变性病状,同时也是颈椎骨质增生所引发的系列临床症状的统称。通过对患者临床表现的分析可以发现,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多数是由于患者风寒侵体所导致的,在这种环境下,会导致患者颈椎间盘的耐用压力及牵引力降低,从而出现椎间隙变窄、关节劳损等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根治,会使患者在长期的状态下,颈椎神经受到错位的影响。
通过针刺配合肩部理筋手法的综合运用,可以使患者颈椎间盘突出的局部痉挛肌肉得到缓解,改变患者的动静力失衡问题,并在长期治疗的环境下缓解患者颈部生理弧度,扩大患者的椎间隙以及椎间孔,有效缓解椎间盘中的压力,从而使患者的神经根预期临近的组织关系得到稳定改善[4]。
参考文献:
[1] 叶燕虹. 针刺配合肩部理筋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
[2] 余猛科. 针刺配合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8例临床观察[J]. 亚太传统医药,2013,05:89-90.
[3] 吴江林,林定坤,陈博来,等. 手法配合颈痛穴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 新中医,2012,05:107-109.
[4] 元锋国,郭志芳,陈连清,等. 针刺配合手法复位及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临床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2013,04:32-33.
论文作者:刘欣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
标签:患者论文; 针刺论文; 肩部论文; 神经论文; 手法论文; 颈椎病论文; 疗程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