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因为学生“计算错误”而困惑。题做了不少, 错误率却居高不下,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的质量。
那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加强计算教学、提高计算能力呢?
一、编织儿歌,感受学习乐趣。
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编制几句儿歌,使学生觉得生动、有趣、易学、易记。
如多位数除法的重点是掌握试商的方法,可以编制这样的法则儿歌:整数除法高位起,除数几位看几位;这位不够看下位,除到哪位商哪位;余数要比除数小,不够商一零占位。
再如学习分数乘、除法法则,就可编出这样四句歌诀:“分数相乘很分明,分子分母各相乘;分数除法不一样,除数颠倒再相乘。”这样的儿歌读起来琅琅上口,还能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表象抓实质。
二、生活实践,认识计算的重要性。
教师通过结合实际可出一些学生熟悉的问题让学生计算,既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增加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直观感受。
比如低年级学习了乘法口诀以后,让学生实际计算:我们班有30人,平均分成6组,每组有多少人?学生在高年级学习了土地面积单位后,可让学生通过测量计算出自己教室的面积有多大;在学习了体积和容积的知识后,让学生亲自计算一下自己铅笔盒的体积有多大。让孩子去买东西是学习数学的捷径,把钱币交给孩子,让他计算“花了多少”、“还剩下多少”。从实际应用出发进行学习,尽量要求孩子快速回答问题,用钱币训练会使孩子很快掌握计算本领。
三、帮助学生弄清算理、揭示规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计算教学时最忌讳重结果轻思维、重法则轻算理的做法,要让学生弄清算理,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促进思维发展,就需要在形象思维和数学抽象之间架一座桥梁,充分发挥学具操作的作用。在进行9加几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请出小棒一起来学习,在学生自主动手操作中优化得出凑十法,为后面继续学习进位加、退位减打下基础。还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新知识,构建教学知识结构。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旧知识,通过类比同化新知,实现知识的正迁移,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的认识结构的认同。
四、重视错题的分析。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反复认识和实践的过程,出错总是难免的。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刚刚学习的知识比较容易遗忘。特别是连续进位的加法、连续退位的减法,忘加或漏写的错误较多,这些都与儿童记忆不完整有关系。因此,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其计算错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可借鉴语文教师批改作文的方法——写评语。可在学生出错处加上评语导出错因,让学生知道错的原因是由于自己马虎大意还是哪方面的知识掌握得不够好,在知错的基础上把错题重做一遍,对正确的知识再次加深认识巩固。
五、注意培养仔细审题、认真验算的良好习惯。
对于学生不能光喊“要细心”,要教会方法,严格要求,形成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检验是一个好办法,它能让人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及时改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加强验算的教学,让学生针对一道题,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切实掌握检验方法,熟练运用该方法去判断相类似题的答案的正确性。验算常利用加、减法和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六个关系式,估算常常根据积与商的变化规律来进行。
六、鼓励学生使用简便算法,提高学生能力。
发展学生思维,简便计算是一个切实有效提高学生计算速度的方法。简便计算常常运用一定的运算定律,如进行加法计算时常会用到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在进行乘法计算时又常用到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等,将一些计算由繁变简、由难变易。简便计算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 减少计算的错误,对学生思维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大简便方法的教学力度。另外,让学生记住一些常用数据,也可以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计算速度。
小学各个年段的数学教学内容是紧密联系的,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在平时的计算教学中,各年级的教师必须加强平时教学的沟通交流、团结合作,促使各个年段的计算教学、整个学校的计算教学融合成一个整体,提高教学质量。经过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培养和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是一项平凡而又艰巨的工作,既要注意方法、技巧,又要加强练习。教师应充分认识培养和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性,每一节课都要注意这方面的训练,并要做到持之以恒。
论文作者:沈彩琼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7月第28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4
标签:学生论文; 除法论文; 乘法论文; 方法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论文; 加法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7月第28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