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脑梗塞患者按治疗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治疗.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各项指标和hs-CRP水平的下降率、NIHSS评分和ADL评分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各项指标、hs-CRP水平均有所下降,研究组的下降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和ADL评分均优于治疗前,研究组治疗后的NIHSS和ADL评分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治疗脑梗塞,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钙; 氯吡格雷; 脑梗塞【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144-01
脑梗塞作为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之一,患者常伴有偏瘫、语言障碍等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而且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以及病死率,后遗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因此,对脑梗塞患者的治疗原则,就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选取2012.01~2014.12本院收治的100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治疗效果,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01~2014.12收治的100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梗塞,临床表现主要为肢体运动障碍、言语不清等,排除脑出血、严重肝肾功能损害、严重意识障碍的患者、急性感染性疾病.100例脑梗塞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龄56~79岁,平均66.45±12.83岁,发病时间2.5~72h,平均25.46±2.97h,其中合并高血压32例、冠心病26例、糖尿病24例、动脉粥样硬化22例、高脂血症24例;对照组,男性33 例,女性17例,年龄55~80岁,平均65.12±11.13岁,发病时间3~72h,平均24.96±3.12h,其中合并高血压30例、冠心病25例、糖尿病22例、动脉粥样硬化23例、高脂血症23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口服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以及降压降脂、控制血糖等对症支持治疗等.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治疗,阿托伐他汀钙每天睡前口服一次,剂量40mg,治疗6个月,氯吡格雷每天口服一次,剂量75mg,治疗15d.1.3 观察指标 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血脂指标(TC、TG、LDL-C)以及hs-CRP下降率,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DL生活能力评分(Batherel指数量表法).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记数资料用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 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后的TC、TG、LDL-C以及hs-CRP下降情况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TC、TG、LDL-C和hs-CRP水平均有所下降,研究组下降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果详见表-1.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ADL 评分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和ADL评分均优于治疗前,研究组治疗后NIHSS和ADL评分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致血管狭窄或血栓形成是脑梗塞的主要发病原因.高血压、高脂血症是引起动脉硬化最重要的的病因,hs-CRP作为一项非特异性炎性因素,也直接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过程[2],而血小板损伤的血管内皮表面聚集,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血小板活化在脑血栓的形成过程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动脉硬化是血小板集聚的结构基础,而血小板的集聚加重动脉硬化造成管腔狭窄,形成了恶性循环.因此,脑梗塞患者治疗过程中,除了对抗血小板凝集,还应该考虑降低血液粘稠度.本研究中采用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治疗脑梗塞.阿托伐他汀钙为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属于他汀类药物,其作用靶器官以及代谢部位在肝脏,可以抑制合成内源性胆固醇,同时促进合成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提高低密度脂蛋白摄取,可以有效降低血浆总胆固醇的浓度[3].氯吡格雷为二磷酸腺苷的受体阻滞剂,抑制糖蛋白受体的活化,阻断纤维蛋白原与其集合,从而有效抑制血小板的集聚.此外,氯吡格雷还能阻断血小板活化,抑制由其它激动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4].有报道显示,与阿司匹林相比,氯吡格雷能够显著降低新发缺血事件,使相对危险率降低约8%[5].本研究采用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治疗脑梗塞,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各项指标和hs-CRP水平均有所下降,研究组下降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和ADL评分均优于治疗前,研究组治疗后NIHSS和ADL评分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与其他学者研究结果一致[6].结果表明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钙与氯吡格雷治疗脑梗塞,可以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并促进机体血液循环的改善,促进神经细胞功能恢复,同时还能够降低血液粘稠度,明显改善脑梗塞临床症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治疗脑梗塞,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2] 许风雷,李翠萍,热依汗,等.阿司匹林联合氯毗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3(1):32-33.[2] 刘红梅.阿托伐他汀钙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1,33(21):437-438.[3] 刘艺平,李焕德,徐萍.氯吡格雷药学监护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12,23(6):567-569.[4] 黄泉跃,赵水平.他汀类药物的抗血栓作用[J].医学临床研究,2012,21(1):12-14.[5] 张艳.联合使用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治疗脑梗塞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80-181.[6] 王芳.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梗塞的临床观察[J].中国继续教育,2015,7(6):233-234.
论文作者:黄晓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1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
标签:患者论文; 格雷论文; 脑梗塞论文; 血小板论文; 统计学论文; 评分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12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