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430074
【摘要】近年来,健康作为人们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之一,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关注。2016年8月,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主席更表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同年10月,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保障人民健康、建设健康中国的精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应运而生,纲要提出“健康中国”的建设应以农村和基层为主要着力点,逐步缩小不同人群之间的医疗卫生服务和健康水平的差异。次年,十九大上再次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而民族地区作为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解其居民的健康状况,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应的健康促进策略对实现全民健康这一战略目标至关重要。
【关键词】民族地区;健康;提升策略
一、民族地区居民自身健康水平有待提升
(一)人均预期寿命
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1990年—2010年这20年间,全国人均预期寿命由68.55提升至74.83,我国民族八省区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整体上也呈递增趋势。至201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均预期寿命为75.11岁,内蒙古自治区为74.44岁,宁夏回族自治区为73.38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72.35岁,贵州省为71.10岁,青海省为69.96岁,云南省为69.54岁,西藏自治区为68.17岁。其中,涨幅最大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9.76岁,其次是青海省,为9.39岁,除云南省外,其他七省的涨幅均高于全国平均人均预期寿命涨幅。
尽管民族地区人均预期寿命增速较快,但民族八省区中除广西壮族自治区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外,其他省份人均预期寿命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说明我国在公共卫生、中医药推广和疾病防控等领域中的改革取得一定的成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获得阶段性胜利。但居民健康水平,尤其是民族地区居民的健康水平有待进一步的提升。
(二)人口死亡率
2005—2015年,民族八省区中,内蒙古自治区人口死亡率由5.46‰降至5.32‰,宁夏回族自治区由4.95‰降至4.5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由5.04‰降至4.51‰,贵州省由7.21‰降至7.20‰,青海省由6.21‰降至6.17‰,云南省由6.75‰降至6.48‰,西藏自治区由7.15‰降至5.10‰。民族八省区人口死亡率除广西壮族自治区由6.09‰升至6.15‰外,其它七省均呈下降趋势。其中,西藏自治区降幅最大,为2.05‰,其次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降幅为0.53‰,第三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省,降幅为0.37‰。从整体上来看,民族地区除贵州省人口死亡率高于全国死亡率外,其余七省均低于全国水平。
由此可见,民族地区居民死亡率整体呈下降态势。尤其是西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较大。这说明近些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态势良好,改善民族地区居民健康状况取得一定成绩。
二、民族地区医疗资源具备及利用状况有待改善
(一) 医疗资源具备情况
国家、社会和个人对卫生部门的综合投资共同构成一个地区的医疗资源,它是卫生部门为社会及人群提供卫生服务的基础,更是开展卫生服务活动的基本条件。从三甲医院的具备情况来看,全国三甲医院共705家,其中三家医院数排名前两位的省份是广东省和江苏省,数量分别为66家和38家,第一位与第二位的差距较大。排名最后一位的是西藏自治区,为1家;其次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为3家;第三是云南省和海南省,均为5家。在民族八省区中,三甲医院数最多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为25家,其次是贵州省,为23家,三甲医院最少的地区则是西藏自治区。
由此可见,优质的医疗资源主要集中于经济发达地区、东部沿海地区,而西部地区、民族地区则较少,尚存在硬软件方面的医疗资源配置不平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达地区拥有较多的医疗卫生经费,在科研及设备等方方面面都具有优势,与此同时也吸纳了许多优质的人才资源和合作平台。而民族地区由于落后的经济状况,卫生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医疗卫生硬软件设施建设不足,最终形成部分民族地区居民的健康需求得不到满足[1]。
(二) 医疗资源利用情况
从全国健康检查率来看,健康检查率排名前五位的省是西藏自治区、浙江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上海市和广东省,体检率分别为52.70%、48.96%、48.43%、39.69%和39.66%。排在后五位的省是云南省、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体检率分别为20.94%、20.46%、19.98%、16.82%和16.30%。民族八省中,仅有三省的健康体检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是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青海省,其中,健康检查率最高的是西藏自治区,其次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体检率最低的是内蒙古自治区,其次是云南省,民族地区内部各省份间居民健康检查率差异较大。
由此可见,民族地区居民健康教育工作初见成效,西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健康检查率得到较大的提高,但同时也要注意到内蒙古自治区和云南省健康检查率仍停留在较低水平。在新时代,光靠“有病了治病”这种模式已无法满足所有人的医疗需求,定期健康检查能满足人们“早发现,早治疗”的健康需求[2]。因此,要想实现全民健康,重视民族地区疾病预防,完善民族地区重大疾病防治体系建设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而推动民族地区居民定期健康检查则是开启健康管理的第一步。
三、民族地区居民健康提升策略
综上所述,民族地区居民健康状况相较于其他地区略低,医疗卫生环境也有较高的改善空间。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要想实现全民健康,尤其需要重视提升民族地区居民的健康水平,缩小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健康差距,从而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要强化覆盖民族地区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重点人群的健康服务。民族地区大多地广人稀,尽管“易地安置”的扶贫方式已引入内蒙古自治区、青海省和贵州省等民族地区,但仍有少部分居民生活在深山、牧区和高原,难以获得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因此,政府应推动民族地区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使民族地区居民能“解决看病最后一公里”问题。
其次,要鼓励民族地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促进健康产业发展。应切实降低民族地区居民个人医疗费用承担比例,从而减少民族地区居民实际的就医支出,缓解居民就医压力使其不再“谈病色变”。加大健康产品的供给和刺激居民对健康产品的消费,鼓励健康事业的发展,积极开发与健康相关的健康产品。
再次,要加大对医疗保险和教育事业的投资力度,促进医疗、教育资源公平。拥有较好的医疗保险能够为医疗服务需求方分担一部分医疗费用,其一方面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医疗卫生服务的价格,另一方面可以促进人们增加医疗服务方面的消费,而较好的教育则可以有效促进收入的提升,同时也会帮助居民提高健康知识的获取能力,尽早意识到不良生活方式对健康的负面影响,进而更为自觉地管理健康[3]。
最后,要推进健康事业协同发展,缩小健康事业发展的差距。我国医疗卫生设施、设备及专业人才在地区之间分配不均,东部、城市和其他地区拥有更多更优质医疗资源的可能性更高,但西部地区、民族地区等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医疗资源相对缺乏[4]。政府要加大对民族地区公共卫生事业的投资力度,促进先进医疗器械和高端医疗技术人员等各类硬软件设施向健康事业发展落后地区流动,确保各省份协同发展,以缩小各省份健康事业发展差距,最终提升民族地区居民健康水平,推动全民健康这一目标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李德英.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基本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困境与出路[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1,9(04):69-72.
[2]王芳.企业基层职工健康体检结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9(12):1763-1765.
[3]刘文博.教育如何影响我们的健康状况?——基于CGSS2015的实证分析[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7(03):73-78.
[4]郑勇.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法治困境及其对策[J].贵州民族研究,2018,39(03
):31-36.
论文作者:王雪佳子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6
标签:健康论文; 民族地区论文; 西藏自治区论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论文; 居民论文; 医疗卫生论文; 内蒙古自治区论文; 《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0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