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体话语的隐喻翻译
刘 青
(广东财经大学,广州 510320)
摘要: 政体话语的隐喻正处在初期研究阶段,需要进一步探索。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为研究对象,对报告文本进行汉英对比分析,描述文本的隐喻类型、特征、功能及其翻译策略,分析报告文本的语言风格及其在构建中国形象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政体话语;十九大报告;隐喻翻译
引言
隐喻已成为一种普遍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运用隐喻将较严肃的政体话语中的抽象范畴用人们熟悉的事物来进行概念化呈现,不仅可以使文本更生动形象,还能让读者更易于接受和把握。莱考夫和约翰逊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指出,隐喻不仅是语言中词汇的问题,还是人类思维的重要手段。隐喻的本质就是通过另一种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当前的事物。[1]3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做报告,该报告内容有多处运用了不同类型的隐喻,以生动的语言向世界传递中国的政治思想。本文试图对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隐喻使用进行分类,分析其功能和英译策略,从隐喻角度探索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风格及其再现特征。
一、十九大报告的隐喻类型
党的十九大报告运用了各种隐喻性语言表达。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隐喻使用特征,我们对隐喻进行大致的分类:拟人隐喻、身体隐喻、生活隐喻、家庭/派别隐喻、疾病隐喻、数学隐喻、音乐/诗歌隐喻、动物隐喻、植物隐喻、路途隐喻、战争隐喻、地理/建筑隐喻和新鲜隐喻等。“新鲜隐喻”源自于莱考夫对隐喻表达的区分,他根据规约程度的不同,将隐喻表达分为规约隐喻和新鲜隐喻;规约隐喻浅显常见,新鲜隐喻则是指那些任何一个语言使用者随时都可以创造出来的隐喻,富于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让人们对已有的经验有一种新的理解。[1]129下表就十九大报告中出现的一些隐喻类型进行归类.
表1 十九大报告中出现的隐喻分类一览表
二、政体话语的隐喻翻译
十九大报告的翻译工作由专家承担,翻译质量高,为研究隐喻的转换提供了有价值的语料来源。在隐喻的翻译过程中,为了达到既保留源语文化特色又实现跨文化传播的效果,译者对目标语言隐喻意象的选择必须深思熟虑,并结合基本的隐喻翻译策略来提高隐喻话语的转换质量,从而扫除目标语读者的阅读与理解障碍。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曾在其著作《翻译问题探讨》(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中提及隐喻翻译的七种手段,分别是:(1)在目标语中重现相同的意象;(2)用目标语中合适的意象代替源语意象;(3)保留源语意象,用明喻代替隐喻;(4)使用明喻并加以意义解释;(5)将隐喻转化为喻底(意译);(6)省译;(7)统一隐喻与喻底。[4]下面笔者基于纽马克的七种隐喻翻译策略,对十九大报告中隐喻的翻译特征进行考察。
(一)在目标语中重现相同的意象
十九大报告译本中有多处选择了在目标语中重现相同的意象来实现隐喻转换。例如,“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被译为It has stood up,grown rich,and is becoming strong,这是一个拟人隐喻,三个动词语势逐渐加强,将大国崛起的形象展现于读者面前。原文的表达押尾韵,使得报告更具表现力;译文重现源语意象,虽然无法做到结构相似,不如原文有力,但仍能将中国逐渐强大的发展态势展现给读者。
报告文本中提到的“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是典型的中国式“自我检查反省”,其译文为 Examining ourselves in the mirror,tidying our attire,taking a bath,and treating our ailments。译文基本上保留着源语的意象,根据上下文的语义判断,读者应能理解源语意象的内涵。但是若单独考察的话,源语“洗洗澡”与英文taking a bath的意象并非完全一致。因此,在翻译文化内涵丰富的汉语隐喻时,需要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设定英语译文的语境,才能把喻体的文化意象准确地传递到英语译文中,而这一点是很难做到的。[5]
9月5日,第十一届中国农药高层论坛在河南新乡召开。会议围绕农药新政、绿色植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乡村振兴等政策进行深入解读和交流。大会通过探讨农药产业管理动态、绿色植保发展战略,为农药产业发展质量变革、绿色变革、动力变革提供根本路径。本次会议由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主办。原农业部副部长刘坚,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会长刘永泉,河南省农业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邹庆鹏出席了本次会议。
在翻译中国俗语时,更考验译者对意象的准确处理。报告中的“打铁必须自身硬”译为It takes a good blacksmith to make good steel,源语借助铁匠打铁的意象,强调自身必须足够强壮有力,意指国家在发展过程中自身力量要足够强大,才能从容应对发展难题。该译文重现相同意象,达到了交际目的,但是远没有达到“效果等值”。为了在译本中同样体现演讲的力量,并且很有效地将习主席的心声传递给目标语读者,可以用押头韵以及增译的方式来翻译这个隐喻,如To strike iron,one must stay strong;to address these problems,we must first of all conduct ourselves honorably。如此翻译,便将原俗语的字面意义和交际意义结合起来了。[6]
十九大报告善用通俗隐喻来讲述复杂的问题。例如,用“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表达从制度上制约腐败,这是一个生活隐喻,译文为The cage of institutions that prevents corruption has been strengthened。“笼子”本为生活中的物品,是用竹篾、木条等编插而成,用于存放物品、圈养动物的器具。当然,这里的“笼子”,是指其引申意义,即对某一对象的束缚与限制等。把“制度”比喻成“笼子”,旨在强调制度之“笼”对权力,尤其是对一切滥用的权力的约束和监督,译文的cage重现了源语的意象。据了解,美国第43任总统小布什也曾提过“笼子”理论,目标语读者在理解上应能把握这个隐喻翻译的表达。十九大报告用“打虎”“拍蝇”“猎狐”来表明对腐败的憎恶以及反腐的决心,它们的译文分别是take out tigers、swat flies、和hunt down foxes,译文虽然重现了源语意象,但是未做出相应的注释,对于一些不是很了解中国反腐决心的外国读者来说,理解上可能会比较吃力。因此,建议对这几个英文翻译进行注释,以利于读者更好地把握其隐喻意象的内涵。
(二)将隐喻转化为喻底(意译)
在表达中国大陆与台湾的关系时,报告用“两岸同胞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来表达,以增强两岸同胞的情感共鸣,其译文为People on both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s are brothers and sisters;we share the bond of kinship。译文保留了“兄弟”意象,并补偿姐妹意象(sisters),以充实所要表达的“两岸同胞情同兄弟姐妹”的含义。
这天又是一个暴热的天气,一早太阳就烈得让人叫苦不堪;活人还有一口气可叹,但死人就麻烦了。客堂里密不透风,逝者脚后还点着长明灯,使得客堂里更加闷热。到了中午边,母亲张彩凤和姐夫方竹的嘴里就吐出白泡来,像捉上岸的螃蟹;空气越发混浊,散发出异样的气味。照理,逝者须在家里停上三天;但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得不提前入殡,停柩待葬了。
再如,“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生命线”是指一个国家及其政党得以生存的根本,用“生命”二字表现出来,彰显其犹如人之生命的重要地位。“幸福线”意指民生,其译文为The Party’s basic line as the source that keeps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going and that brings happiness to the people。此处的line实际上是保留意象,并对其进行了解释,很好地传达习主席所要表达的意思。
另有一例,“反腐败永远在路上”是典型的“路途隐喻”,其译文为To persevere in the never-ending fight against corruption。“在路上”体现了反腐斗争一直在进行中,从未间断。这体现了隐喻内部的连贯性,即它必须有开始,以线性的方式继续下去,在每个阶段都取得进展,朝目标推进。[1]85这种隐喻的连贯性暗含了反腐败已经开始,且以线性向前的趋势发展,传达了反腐的决心与持久性。译文没有对这种路途隐喻进行转换,而是采用意译的方式,将“在路上”用never-ending而不是用on the road来转译。换言之,采用意译的方式,用“在路上”的内涵语义对源语的意象进行转换。
(三)省译
习近平同志善用“讲故事,引典故”的方式展开讲话,深入浅出。例如,在展望之后党内无腐败的政治局面时,他用到“海晏河清,朗朗乾坤”,意为“国内安定,天下太平”。译文在进行转换时,处理为Like sea fallen calm and rivers running clear,be clean and free of corruption——前半句“海晏河清”保留意象,并加以“反腐”的含义解释,后半句“朗朗乾坤”的译法则体现了纽马克隐喻翻译方法之省译(deletion),由于原文上下句表达的意思相近,故没有必要赘述。
不过,一些意象的省译有时又会造成语义缺失。报告中用“打赢蓝天保卫战”来说明环保任务之艰巨,译文将其处理为make our skies blue,省译“保卫战”的意象,译文将源语的基本意义译出,但难以体现源语表达的环保任务的艰巨。另外,源语中的“牛鼻子”意象,在目标语中被省去,未译出。可见,省译作为隐喻转换的一种方式,有时可以有效地实现源语与目的语的对接,而有时却也难免由于省略造成意象缺失。
在说明解决中国贫困问题时,十九大报告强调要给贫困县“摘帽”,也就是摘下“贫困县”的标签。这种表达贴近生活,通俗易懂,是一种典型的生活隐喻。译文在转换的过程中直接将其译为be lifted out of poverty(摆脱贫困),再现源语的内涵,使读者易于理解。报告中引用成语“刮骨疗伤”(出自《三国演义》)传达执政党根治发展过程中疑难杂症的决心与信心,其译文为be braced for the pain(为痛苦作准备)。译文虽未保留源语意象,但是依旧可以传达出执政党为了根治疑难杂症而坚忍剧痛的决心。在陈述各国共同利益时,报告巧用数学术语“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表达生动,又避免直接提及利益,译文隐喻转换为Expand common ground and the convergence of interests,意为“扩大利益的交汇点”,运用目标语中合适的语义将源语的含义表达了出来。
(四)统一隐喻与喻底(保留意象,加以解释)
政治用语“兜底线,织密网”更具中国特色,前者意为让特殊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后者则是指保障民生安全问题。此处的隐喻转换为To help those most in need,to build a tightly woven safety net。译文前半句意译,后半句保留意象,并加以解释,处理得恰到好处。
第三,组织开展临床新技术新项目推介会。强化学科间的交流合作,实现了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明确了医技科室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应以辅助临床科室技术进步为目的的原则,确保优质资源聚焦到疾病的治疗上,惠及患者。
在翻译具有中国特色的政体话语时,如果能够尽可能地保留意象,并加以解释,不仅能够有效地传播中国文化,同时也能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态度与决心。例如,“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被翻译为Stronger confidence in the path,theory,system,and cultur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自信,是指人对自己的个性心理与社会角色进行的一种积极评价的结果,是一种有能力或采用某种有效手段完成某项任务、解决某个问题的信念。“四个自信”可以指被拟人化的国家具有的自信。译文保留了源语的意象,并对其加以解释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虽然译文难以达到源语的结构之美,但其灵活地转换了源语的隐喻,易于读者理解。
汉语中的一些意象很难在英语中找到对应词汇,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意译的方式实现隐喻的转换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例如,“传承红色基因”的译文Passing on the traditions of revolution,着重将源语的内涵翻译出来,而不是采用直译。中西方在颜色内涵上的理解存在较大差异:红色在中国有喜庆、胜利、革命之意;但是在西方文化里,红色代表愤怒或者性。“红色基因”是指革命精神,如果直接译成red gene,那可能就令人啼笑皆非了。
通常情况下,在变电站电气设备运行的过程中,无法进行自动化倒闸处理,应采取人工操作方式开展工作,但是,此类操作具有一定危险性特点,如果工作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出现失误现象,将会诱发严重的风险事故问题,甚至导致人身安全受到影响。且在操作失误的情况下,会导致变电站系统出现瘫痪现象,严重影响人们用电的正常性。
不难发现,通过保留意象并加以解释的方式,能够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保留汉语语言的特色。“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被译为The moral defenses against corruption are in the making,这又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堤坝”,堤和坝的总称谓,也泛指防水拦水的建筑物和构筑物。此处用堤坝可以显示防治腐败的决心,体现了建筑物隐喻的基础性及其说服力。译文保留了意象,并解释是道德(精神)上的防卫,可以帮助目标语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为反腐败做出的努力与斗争。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不仅“平易近人”,而且“不落窠臼”,能够巧妙地运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创造更富说服力的表达方式。例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调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辩证关系,是一个典型的新鲜隐喻,或新奇隐喻,即一个隐喻不是用来构建我们平常概念系统的部分,而是思考某事物的新方式。[1]129这句话向人们生动地展示了环保的重要性,其译文为Lucid water and lush mountains are invaluable assets。译文一部分保留了该隐喻的意象,另一部分采用了意译,整体上比较贴切。不过asset一词很难将“金山银山”的形象全部表现出来。
4.教学目标上,追求高品味、高质量、精品力作。“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当下的中国画要获得广泛的传播,强烈的审美感受,不仅要继承中国画传统的精髓,而且必须创作当代的精品力作。这就要将境界高远、内涵丰富、技法到位、色彩和谐的精品创作作为中国画教学的追求。只有这样,才可以努力做到“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也才能真正做到文化自信。
(4) 质谱条件。离子源:电喷雾离子源(ESI);扫描方式:负离子监测模式和正离子监测模式;检测方式:多反应监测(MRM);毛细管电压4.0 kV;雾化器(N2)压力35 psi;干燥气(N2)温度350℃;干燥气(N2)流速10 L/min。
由此可见,恰如其分的翻译不仅可以很好地向世界传播中国形象,而且有利于传播中国文化、丰富目标语文化。从上述隐喻的译文分析可以看出,党的十九大报告英译中采取的纽马克隐喻翻译方法有:在目标语中重现相同的意象、保留意象、意译、省译、翻译加解释等,其中较多采取意译方式。这归因于中英两种语言意象的差异性,为了保证表意正确,意译不失为一种保守又保险的方法。
汉英语言和文化有各自的传统和特征,它们之间存在文化重叠,在认知思维上有共性,但也存在不同之处,因此,两种语言和文化之间在喻体与喻义方面有完全一致的时候,也有不一致的时候。译者一方面应尽可能地寻找两种文化中出现的文化重叠,从而实现源语喻体与目的语喻体的对接[7],另一方面,根据语境、汉英语言和文化的差异灵活地对原语的隐喻进行翻译,运用贴近源语语义的语言表达转换源语的隐喻意象及核心涵义。上述关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隐喻的翻译论证,某种程度上为我们处理政体话语的隐喻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实证语料。
三、结语
隐喻是人类感知和构建客观世界的重要认知活动,是一个民族语言文化的体现,直接反映各个民族思维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在政体性报告中运用隐喻,可以将严肃的话题变得有趣,生僻的话题变得通俗。探索政体话语的隐喻特征及其翻译,对进一步把握两种语言与文化之间意象及其内涵的共性和差异方面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的研究试图通过政体话语中隐喻的语料及其翻译例子,考察具有显著中国特色的语言表达形式与文化词语是如何向英语读者进行传递的,对进一步深入探究政体性话语的语言特征及其修辞性语言的再现策略具有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1]Lakoff,G.&M.Johnson.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何文忠,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2]中国政府网.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27)[2019-02-28].http://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
[3]Xinhua Net.Full text of Xi Jinping's report at 19th CPC National Congress[EB/OL].(2017-11-03)[2019-02-28].http://www.xinhuanet.com/english/download/Xi_Jinping's_report_at_19th_CPC_National_Congress.pdf.
[4]Newmark,Peter.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Education Press,2001:88.
[5]刘法公.弥补文化喻体意象亏损译法探讨[J].中国翻译,2009(6):52-56.
[6]张顺生.谈俗语“打铁还须自身硬”的英译[J].上海翻译,2013(2):54-56.
[7]徐珺,刘法公.英汉喻体文化内涵对接与翻译与比喻性词语的翻译[J].外语研究,2004(5):50-53.
On the Metaphorical Translation of Political Discourse
Zeng Wenxiong,Liu Qing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Guangzhou510320,China)
Abstract: The study of metaphors in political discourse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and needs further exploration.Based on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the Chinese-English text of Xi Jinping’s Report at 19th CPC National Congress,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types,features,functions and translation of metaphorical expressions in the Report so as to explore the style and importance of the Repor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images.
Key words: political discourse;report at 19th CPCNC;metaphorical translation
中图分类号: H05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1084(2019)05-0097-05
DOI 10.16221/j.cnki.issn1671-1084.2019.05.020
收稿日期: 2019-03-05
作者简介: 刘青,广东财经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翻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