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陵县人民医院 湖南株洲 41240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采取血栓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取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间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塞120例患者进行研究,按患者用药类型将患者分为丹参组(n=60)和血栓通组(n=60),对所有丹参组患者采取丹参注射液治疗,对所有血栓通组患者采取血栓通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血栓通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NIHSS评分、Barhtel指数与丹参组相比明显较优,P<0.05。结论:急性脑梗塞患者采取血栓通治疗效果优良。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血栓通;效果
脑梗塞多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生,患者发病较急,病情进展较快,是当前临床引起中老年人群残疾及死亡的重要疾病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当前临床多通过药物改善患者脑血管血流状态来治疗急性脑梗塞。丹参注射液是临床常用治疗药物,但患者治疗效果仍待提升。为进一步提升患者治疗效果,本院对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间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实施了血栓通治疗,并与丹参注射液的治疗效果实施了对比。以下就治疗过程行回顾性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间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塞120例患者进行研究。纳入标准:通过影像学检查及临床综合诊断,参照中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梗塞诊断标准确诊为急性脑梗塞患者;实施药物治疗患者;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自愿配合研究。排除标准:存在严重脏器合并症患者;存在其他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相关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精神障碍、意识障碍患者;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此次研究药物使用禁忌患者。按患者用药类型将患者分为丹参组(n=60)和血栓通组(n=60),丹参组患者男性38例,女性22例;患者年龄51-74岁,平均年龄61.5岁(s=7.8);合并症:高血压25例,糖尿病12例,冠心病9例;血栓通组患者男性37例,女性23例;患者年龄51-75岁,平均年龄61.6岁(s=7.4);合并症:高血压26例,糖尿病12例,冠心病7例。对丹参组与血栓通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实施独立样本检测对比,P>0.05,可实施比对。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根据患者实际合并症采取针对性降糖治疗、降压治疗、降血脂治疗、吸氧治疗、酸碱平衡、内平衡调节、营养支持等对症处理,给予患者口服阿司匹林肠溶胶囊(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70345)进行抗血栓治疗,100mg/次,1次/d。
对所有丹参组患者采取丹参注射液治疗,给予患者静脉滴注20ml丹参注射液(四川三精升和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51021304)+250ml氯化钠注射液(0.9%,济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782)治疗,1次/d。持续治疗14d为一个疗程,持续治疗2个疗程。
对所有血栓通组患者采取血栓通治疗,给予患者静脉滴注500mg血栓通(内蒙古康源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5020018)+250ml氯化钠注射液(0.9%)治疗,1次/d。持续治疗14d为一个疗程,持续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神经功能缺损状况评价患者治疗效果:基本治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神经功能缺损改善90%以上,病残0级;显效: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45%-90%,病残1-3级;有效: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18%-44%;无效: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18%以下或出现加重状况[1]。
②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状况。神经功能采取NIHSS评价,总分0-24分,分数越高神经缺损越严重。日常生活能力采取Barhtel指数评价,共10项,总分0-100分,分数越高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越佳。
1.4 统计学方法
取SPSS19.0软件行数据处理分析,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以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治疗效果以率表示,X2检验,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血栓通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丹参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详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分析[n(%)]
注:与丹参组相比*: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状况分析
血栓通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与丹参组相比明显较低,Barhtel指数与丹参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详见下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状况分析(;n=60;分)
注:与丹参组相比*:P<0.05
3 讨论
脑梗塞是心脑血管疾病中较为常发的类型,主要因脑部血管斑块、损伤、硬化、血栓、阻塞等相关因素引起脑部组织缺血缺氧性损伤、坏死而致病。急性脑梗塞的发生常导致患者脑神经及组织缺血缺氧性损伤,引起患者神经功能下降,进而导致患者言语功能、运动功能、肢体功能等多系统功能下降甚至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致死率较高[2]。临床治疗急性脑梗塞主要根据患者发病原理采取抗血栓药物降低患者血液黏稠度,改善患者血流状态,并根据患者实际症状采取对症处理,以改善机体内循环,促进患者脑细胞恢复[3]。丹参注射液是临床常用的活血化瘀药物,可抑制血栓形成,改善患者预后,但患者治疗效果仍待提升。血栓通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苷,该药物不仅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脑血管血栓状况,还可扩张脑血管,进一步改善患者脑部血液循环及血液供给,减轻患者神经损伤,促进患者神经及脑组织功能恢复;血栓通还可抑制钙离子通道,有效抑制细胞内钙离子升高引起的血管收缩,改善脑部供血[4-5]。此外,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显示血栓通可抑制自由基,降低脑部炎症,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6]。
综上,急性脑梗塞患者采取血栓通治疗效果优良,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运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周心宇.血栓通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急性脑梗塞60例[J].西部中医药,2015,27(4):97-98.
[2]马春丽,张军.急性脑梗塞应用血栓通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8(5):206-207.
[3]黄海建,郭玉远,王娜,等.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粉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14(34):74-74,75.
[4]安慧琴.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粉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4,10(6):108-108.
[5]何龙祯.急性脑梗死采用血栓通和降纤酶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15):131-132.
[6]方冬梅.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8):127-127,128.
论文作者:尹江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6
标签:患者论文; 血栓论文; 丹参论文; 脑梗塞论文; 治疗效果论文; 注射液论文; 神经功能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