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大学船山学院;湖南衡阳421001)
【摘要】本文将详细论述各种类型局部麻醉辅助药物在近些年的应用进展,为麻醉药物在临床上的更广泛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依据。
【关键词】麻醉药物;辅助药物;神经阻滞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4-0158-01
引言:近些年来,局部麻醉在术中和术后的镇痛中发挥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手术过程中通过对患者应用局部麻醉药物,通过其阻断神经细胞膜上的电压门控性钠通道,让神经冲动传导阻滞,以此来产生一种局部麻醉的功效,让相关神经暂时丧失知觉。虽然局部麻醉药物在临床中使用越发广泛,减轻了患者很多痛苦,但也体现出了一定的弊端,如副作用明显等。在此背景下,麻醉辅助药物应运而生,配合辅助药物,可以提升局麻药物的起效时间,提高镇痛效果,延长镇痛时间,并有效减少副作用反应。本文将对近些年局部麻醉辅助药物的应用进展做出综述。
1 阿片类药物
人体外周神经元的表面存在很多阿片类受体,可为其作为辅助药物在局部麻醉中的应用提供一定依据。自1991年开始,临床便有了应用阿片类药物的记载。
1.1芬太尼
在张在斌[1]等人的论著《利多卡因辅助局部麻醉在老年外伤性颈胸段脊髓损伤减压手术的应用》中,对老年外伤性颈胸段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减压手术,并将12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进行对照研究。其中观察组应用芬太尼与布比卡因、肾上腺素混合液,对照组应用布比卡因和肾上腺素混合液。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镇痛时间相比于对照组延长了18h。大量临床资料表明芬太尼作为局部麻醉辅助药物,应用在手术中可明显提升神经阻滞的镇痛时间。
1.2吗啡
医学工作者曾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腹横肌平面阻滞,对研究组患者应用0.5%布比卡因与10mg硫酸吗啡20ml,与单纯应用布比卡因组患者进行对比,在手术中患者要求单次静脉注射吗啡的量减少了5mg,首次要求镇痛时间延长了3h。结果表明了吗啡能够延长局麻药物的时间,并且在应用中患者未出现副作用。在一些相关资料中也显示注射吗啡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局部麻醉药物的用量,促进术后康复,并能降低寒战、低血压以及恶心的发生频率。
1.3丁丙诺啡
丁丙诺啡是一种高度亲脂性部分阿片受体激动剂,其应用中通过阻断电压门控钠通道来起到局部麻醉的作用。国外的医学研究者发现,在0.5%的布比卡因中加入0.3mg的丁丙诺啡,对口腔手术患者进行镇痛,可使术后镇痛时间延长22h,并减少了术后镇痛药酮咯酸的用量。在临床中,已经证实丁丙诺啡作为局部麻醉辅助药物有明显的镇痛功效,能大幅度延长神经阻滞的持续时间。但也有资料显示,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罗哌卡因和丁丙诺啡,镇痛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并没有延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曲马多
曲马多是一种非阿片类中枢性镇痛药物,应用机理为激动a2肾上腺素能受体以及血清素源性效应来抑制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以此来产生镇痛作用。药理学家认为,曲马多具有钠钾通道阻断特性,该特性与局部麻醉药物功能相一致。在张刚[2]等人的文章《局部麻醉与连续硬膜外麻醉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中,作者对100例肾结石患者进行对照试验研究。发现臂丛神经阻滞使用曲马多100mg作为辅佐剂,相比于单纯局部麻醉药物延长感觉阻滞持续时间60min,延长运动阻滞时间66min。但在其他研究中也发现,在患者腰大肌间隙阻滞时,无论是否应用曲马多,麻醉的持续时间和首次要求镇痛时间等差异均没有明显的差异性。关于曲马多的毒副作用目前临床并没有大量的临床报道,同时对于其延长镇痛时间作用也不够明显,因此在临床中不建议使用曲马多。
3 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是最为古老和常见的局部麻醉辅助药物,在上世纪便得以应用。肾上腺素具有收缩血管、延缓局部麻醉药物吸收等功效,同时副作用小。吕静[3]等人的《清醒镇静联合局部麻醉支气管镜检查在肺癌患者围术期的应用》一文中阐述,将1%的甲哌卡因配伍100微克肾上腺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中,延长了运动和感觉阻滞60min。也有其他相关资料表明,肾上腺素并不能延长罗哌卡因的阻滞时间,并且在糖尿病动物模型中也被证实了肾上腺素可减少神经血流和增加神经毒性,因此具体的使用也存在争议。
4 地塞米松
地塞米松是一种长效类糖皮质激素,并带有少量的盐皮质激素的作用。其作为局部麻醉辅助药物的机制为通过直接作用于糖皮质激素受体来降低伤害感受性C纤维活性以及抑制钾通道,或者让血管收缩来减少局部麻醉药物的吸收。在临床中应用地塞米松,术后的镇痛时间可显著增长到20h以上,并能降低患者术后24h的疼痛评分。国外专家曾就地塞米松镇痛时间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证实地塞米松能够让镇痛时间延长,且在手术中未发生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局部麻醉辅助药物。
5 新斯的明
新斯的明是通过脊髓烟碱受体、毒蕈碱型受体和其他间接作用产生镇痛效应。笔者曾对本院130例蛛网膜下腔或硬脊膜外腔阻滞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新斯的明能够减少术中麻醉药和术后镇痛药的剂量,但镇痛持续时间和术后首次要求镇痛的时间无明显改变,鞘内应用增加术后恶心呕吐的风险,不良反应的风险大于镇痛效应,故仅推荐硬脊膜外腔注射。
结论:
局部麻醉药物在近些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进步,在临床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辅助药物可以提升局部麻醉药物的起效作用,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但另一方面,不必要的局部麻醉辅助药物可能会达不到预期效果,作用不明显,因此在使用中需考量患者的实际情况。也期待在日后发展中,能够找到更加理想的局部麻醉药物,提升安全性,达到理想的镇痛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在斌,杨进国,曾文强.利多卡因辅助局部麻醉在老年外伤性颈胸段脊髓损伤减压手术的应用[J].中国药事,2018,32(09):1279-1284.
[2]张刚,李航.局部麻醉与连续硬膜外麻醉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8,35(05):428-431.
[3]吕静,刁明强,文智.清醒镇静联合局部麻醉支气管镜检查在肺癌患者围术期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11):4-7.
论文作者:秦通 尹江涛 欧思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2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1
标签:局部论文; 药物论文; 患者论文; 肾上腺素论文; 术后论文; 时间论文; 阿片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2月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