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式发展:2008年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综述_中国电影论文

跨越式发展——2008年中国电影产业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年中论文,跨越式发展论文,国电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从2003年中国电影全面实施产业化政策以来,电影产业突飞猛进,从2002年电影综合效益不足20亿元,到2008年突破80亿元,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电影发展模式从注重数量增长,转向注重质量、效益的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一 2008:中国电影产业再续辉煌

(一)电影票房收入再创新高,国产电影票房继续压倒海外大片。2008年的国产电影票房收入为43.41亿人民币,较2007年的电影票房33.27亿元(均不含农村市场),增长了10.14亿元,增幅达30.48%。从2002年的不足10亿元,扩大到2008年的43亿元,平均每年以超过25%的幅度高速增长。①2008年国产影片票房的市场占有率达60%,国产影片的票房已经连续6年压倒海外大片,尽管目前还有一些政策性的保护,但从同期上映的海外大片和国产大片的“同场较量”中,国产影片并不落下风的事实看,中国电影产业完全有更大的上升空间。

截止到2009年1月4日的统计,2008年票房收入前十名是《赤壁》(上)、《非诚勿扰》、《画皮》、《长江七号》、《功夫之王》、《梅兰芳》、《大灌篮》、《木乃伊3》、《叶问》、《见龙卸甲》。

这一年中有8部影片票房过亿,且有4部超过2亿,票房过千万的影片共有53部(其中国产、合拍片占到27部),这一数字也远超2007年的20部。②这也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中小成本影片只要定位明确,摸准市场的脉搏,前景一样乐观。10年前,《甲方乙方》票房3000万元是国产片票房的标杆,谁也没有预料到,10年后,单片在国内市场就能够回收3亿元票房。重视市场和观众,终于带来了可观的商业回报。

2008年有45部国产影片在61个国家和地区上映,海外收入稳步上升,总收入达到25.28亿元,比起2007年的19.1亿元,增幅达25.15%。成绩最突出的是《赤壁》(上),在日本上映3天,收获9.6亿日元,并连续5周获得票房冠军,最终票房达到40亿日元。

(二)制片业巨头引领电影创作。中影集团作为中国电影的“国家队”,③在制片、基地建设、院线投资、国际合作方面都具备超强的实力。中影集团主导或参与的电影《投名状》、《长江七号》、《赤壁》(上)、《梅兰芳》四部影片创造了将近9亿票房,充分显示了国有大型文化企业的影响力和带动力,中影集团在产业链各个环节取得丰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锻炼了一支能够运作较大规模投资影片的队伍。中影集团的影响力还体现在董事长韩三平获得2008年央视经济年度人物奖,成为该奖自2000年启动以来,影视业中唯一入选的代表,说明影视娱乐行业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08年,上影集团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再次得到提升,全年营业收入超过15亿,纯利润2亿元,创历史新高。根据广电总局的统计,上影集团是2008年度全国业绩最好的电影企业,同时入围了中宣部组织评选的“中国文化企业三十强”。上影集团坚持“开放、合作”的方略,走“多重追求、多种团队、多方融资”的“三多”制片路线,主导或联合创作了《大灌篮》、《24城记》、《画皮》、《爱情呼叫转移2》等23部故事片,生产数量是自1993年电影发行体制改革以来最多的一年。按照上影集团制定的三年发展规划,集团正在向“产业链完整、多片种繁荣、具有海外重要影响和中国一流的大型电影集团”④的目标迈进。此外,华谊兄弟依然是民营影视公司的龙头老大,王中军加冯小刚组合显示出超强的“吸金”能力,华谊出品的电影《非诚勿扰》用5000万元的投资,博得3亿的票房,足见优质品牌的影响力。

(三)电影制片数量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制片主体明显增加。2008年各制作单位共完成406部影片,创下历史新高。电影生产呈现出多主体踊跃投资的新态势,投资主体逾300家,多种经济成分介入制片行业,投资结构趋于多元。为了提高投资吸引力,2008年底,广电总局电影局出台了“关于调整国产影片分账比例的指导性意见”,制片方在市场中的分账比例由此前的最高42%调整为原则上不低于43%,电影市场凸显内容力量。⑤从制片数量看,中国已经迈入世界电影生产大国行列。

(四)国有、民营电影发行公司齐头并进。从长远来看,中国电影产业要可持续发展,一个关节点就是要有强大的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发行能力。⑥2008年,国有电影发行公司仍然是电影发行领域的主力军。中影集团发行放映分公司以分账、卖断等各种方式发行国产影片150部,共获得票房19.5亿元,而去年才9.5亿元,《赤壁》(上)等8部票房过亿的国产片均有中影集团参与,《赤壁》(上)以数胶同发1400个拷贝打破了国产电影拷贝投放量纪录。进口影片方面,中影集团发行放映分公司发行(含买断)30部次,共取得7.5亿元票房。华夏电影发行公司2008年共计发行影片88部,与去年同比增长11.4%,发行影片总票房突破10亿。其中发行国产片59部,票房达4亿元,发行进口分账影片(含买断)27部;上影集团下属的东方电影发行公司凭借发行《画皮》跻身“2亿俱乐部”行列,成为发行公司的“新势力”,总票房合计4.2亿元;华谊兄弟集团发行了4部国产影片,公司全年发行影片总票房超过5亿元。保利博纳电影发行有限公司作为目前中国最成熟的民营发行公司,在2008年主导或联合发行了《赤壁》(上)、《长江七号》等15部影片,总票房超过4亿元;时代经典发行了《叶问》,公司投放的600个拷贝覆盖主流院线和中档数字院线,已经安装了1.3K设备的二、三级城市影院也踊跃加入同步放映的行列;光线影业独立发行了《蝴蝶飞》等5部影片,总票房近1亿。⑦在今后几年,老牌发行公司凭借雄厚的资金和掌控的院线仍将主导电影发行市场。

(五)五大院线初具规模。目前电影院线建设已形成一定规模,摸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院线发展模式:梯次模式,即建成覆盖全国主流市场、二级市场和农村市场三个层次的发行放映网络。由于发行网络不断延伸,中档数字院线逐渐普及,使得在大片火爆的同时,一批中小成本影片也能够在数字影厅中占有一席之地,形成了适合不同层次观众欣赏的电影市场结构。

衡量一条院线核心竞争力离不开三大指标,下属优质影院的数量、管理团队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实力。作为一个运营商和管理者,一个具有现代企业管理经验的团队能够确保院线高效运营,而点面结合的放映规模能够使得院线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2008年全国院线票房收入排名前五位的是中影星美(5.34亿)、北京万达(5.1亿元)、上海联和(4.95亿元)、中影南方新干线(4.4亿元)、北京新影联(4亿)。全国“五大院线”票房总和超过23亿元。

在院线建设中,中影星美背靠中影集团,以快速扩张的策略与有效的远程管理优势,为其再次攀上全国院线业绩榜首提供了保障;万达院线的王牌在于自主影院的数量,凭借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仅用了4年时间,就从最初的商业地产辅助设施变成如今集团四大支柱之一,作为一个连锁型服务企业,万达院线旗下拥有影城38家,银幕300块,2008年万达院线继续保持“一年一百块银幕”的终端建设速度,后劲更足;上海联和2008年没有新增影院与银幕,但依靠管理团队的营销经验,产值同样得到提高。

(六)城市现代化影院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性保障。2008年,国产电影单片票房的爆发式增长,除了影片观赏性明显加强外,更要归功于整个电影市场绝对规模的增加,前几年影院投资热在2008年显出强大的后续效应。到2008年底,全国院线公司范围内新增影院118家,目前,全国加入院线的影院为1545家,比2007年的1427家增长了8.27%。新增银幕数570块,平均每天新增银幕1.56块,全国银幕数量为4097块,比2007年的银幕数3527张,增长了16.16%。银幕数量的扩增,意味着上座率和票房的保证,也意味着影院对国产影片的需求量会进一步加大,为电影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性保障。

二 2008:中国电影产业的新亮点

除了票房、制片数量、新建影院数量这些关键性指标的增长外,2008年的中国电影产业呈现出诸多新亮点:

(一)形成多个高票房档期。2008年2月6日至2月12日,全国票房是1.15亿元,新年档票房一片“飘红”;6、7、8三个月暑期档历来是票房产出的大户,2008年也不例外,并没有受奥运热潮的影响,这个档期的全国票房是10.33亿元,观影人次超过3850万;9月29日至10月5日国庆黄金周期间,全国城市影院票房达1.7亿,观影人次达540万;特别是进入12月,全国票房直线上扬,一举超过5亿元,观影人次达1725万,被称为“井喷式”的增长。⑧从这些数据看,内地影市档期更为分散,分布也更为均匀。

2008年度各档期票房收入与观影人次

自从有了贺岁片和贺岁档的概念后,电影人越加体会到市场的魅力和市场运作的重要性,也正是对“贺岁档”这个“票仓”的重视和不间断的开掘,给了中国电影市场巨大的成长空间。综观2008年票房过亿元的8部影片,3部来自年末岁初的贺岁档,1部来自7月暑期档,还有4部来自2月、4月、9月,即便是被预测为市场淡季的奥运月,也有小成本影片《十全九美》突破5000万元的票房。以此分析,观众开始养成进影院看片的消费习惯,几乎每个月都有票房热门影片。针对中国节假日众多的特点,新档期的开发大有可为,除了贺岁档、暑期档,其他档期都有进一步开掘的潜能,这对中国电影来说,实在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契机。⑨有的研究机构认为到2010年电影票房能够做到50亿人民币,⑩照目前的趋势,笔者认为,这是一个五年内有可能突破百亿人民币的市场,因为它已经进入了一个产业发展的上行周期。

(二)银行资本青睐电影业。由于过去几年中,整个市场的快速增长使得中国电影业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尽管来自海外的私募基金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涌入,以房地产业为代表的闲散资金也明显减少,但以银行资本为代表的“更专业资金”却开始青睐中国电影业。2008年,北京银行做出了一项大胆的举措,向华谊兄弟、光线传媒提供影视节目制作,以及向保利博纳的电影发行和万达院线的影院建设提供贷款,从这三笔贷款的用途来看,银行资本已经涉及电影产业链中的制作、发行和放映终端三大环节,金融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对接迈出了实质性一步。2008年5月14日,北京银行以版权质押的方式为华谊兄弟提供1亿元的电视剧等多个项目的打包贷款,成为无专业担保公司担保的“版权质押”的贷款第一单,品牌的影响力再次发挥效应。7月,北京银行向保利博纳和光线传媒分别提供1亿元的贷款支持,保利博纳近20个电影项目的制作与发行就有了足够的资金保证。12月,北京银行与中影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向中影集团提供银行授信6亿元,双方合作涉及制作、院线、艺人个人理财、引入贴息机制等内容。银行向影视业发放贷款的力度之大,涉及范围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北京银行经过充分论证,大胆实施金融创新,为电影《画皮》提供了1000万元版权质押贷款,成就了又一个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成功案例。

(三)数字技术应用步伐明显加快。韩三平认为,制作环节是能够激活中国制片业的基础工业,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快速发展将展现巨大的活力。2008年,电影制作业数字化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总投资近20亿元的“中影国家数字制作基地”在7月正式投入使用,该基地占地50公顷,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从规模、设施、设备等方面都达到了“亚洲之最,世界一流”的高要求,可为制作人提供高品质的“一站式”服务,“中影国家数字制作基地”具有年生产制作80部电影故事片,200部电视电影、500集电视剧的能力,中国影片到海外加工的局面有望迅速改观。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进程,数字技术在电影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电影数字放映和数字影院线建设迈出了实质性步伐,目前与国际接轨的城市2K数字电影银幕已达700块,位居世界第二,1.3K开始起步,农村0.8K数字电影放映已经普遍推广。这体现了决策者的远见卓识,一步到位的技术指标确保了中国电影产业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不会在数字化浪潮中落伍。截至2008年底,全国共有8块IMAX银幕,相比传统银幕,IMAX的票房产量要高出7倍以上,利润相当可观。《功夫熊猫》在UME华星国际影城放映受到观众热捧,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2008年底,万达影城石景山店的IMAX数字影院正式营业,《马达加斯加2》成为首部进入内地的IMAX数字电影。而3D立体电影《地心历险记》,从9月一直热映到年末,最终取得7000万的高票房。从数字技术应用中得益的一个案例是上海联和院线,在经济危机及电影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上海联和的票房一度回落,最后一个季度经营者果断采用数字3D放映新技术,并运用现代营销手法,票房再度飙升,最终取得了4.65亿元的佳绩,创下新纪录。(11)

(四)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成为新的增长点。在政府“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购买,农民受惠”指导性原则的带动下,地方农村数字院线公司强化经营意识,在抓公益放映的同时,开始注重市场经营,充分利用数字放映带来的商机,寻找盈利新模式。尽管目前的商业效益还不明显,但依托广大的农村市场,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完全有可能成为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2008年流动数字电影市场的总订购场次为243万8174场,其中商业订购影片为22万7306场,同比上一年度订购场次增加了13万9524场,增幅达158%。商业院线总订购场次排名前三位的是上海东方永乐35986场,济南数字院线18122场和同方数字院线17617场。商业影片订购场次前三名是《集结号》14859场、《长江七号》4810场、《投名状》4420场。(12)随着农村数字电影放映规模进一步扩大,也必将促进商业流动放映的可持续发展。

(五)大片类型更加丰富多样。2008年,国产大片在艺术上渐趋成熟。最初几年的中国大片,采用商业性的拼盘策略,普遍存在“三性”割裂的弊病,在赢得票房的同时,失去了口碑。经过6年探索,创作者吃一堑长一智,电影的品质大为改观。《梅兰芳》、《叶问》、《赤壁》(上)、《画皮》、《长江七号》、《非诚勿扰》等国产大片力求形式和内容的协调一致,实现观赏性和艺术性的同步提升。《赤壁》(上)作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华语制作,融资范围涉及中影集团、中国台湾的中环娱乐(CMC)、日本艾(Avex)、韩国的Showbox,堪称亚洲区域内电影合作的代表性成果,中国电影从传统生产模式逐渐转向跟国际接轨的运作模式,这也为以后的国产大片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六)小型国有电影制片厂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大型电影集团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一些小制片厂也闯出了自己的发展之路。依托影片《画皮》,宁夏电影制片厂开创了国有小制片厂拍摄商业大片的先河,为电影产业的发展闯出了一条新路,探索出了“单片制胜”、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径。宁夏厂遵循商业规则,主动建立战略联盟,引入一流人才,这种尝试既是东西部电影机构合作的成功,也是大陆与境外电影人、不同体制的电影机构成功合作的范例。(13)其他省市的国有制片厂完全可以照此模式,迅速提升自己的实力和知名度。事实上,浙江广电集团也借助合拍影片《非诚勿扰》,既获得了商业回报,又开发了旅游资源,为浙江建设文化大省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七)体制改革深化,为产业大发展清除体制障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和电影产业的发展,电影管理体制上下错位的矛盾也越加突出,成为影响和制约电影业进一步发展的“拦路石”。2008年末,中宣部、广电总局等四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理顺地方电影管理体制的通知》,将原先地方电影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管理机构、企事业单位统一从文化部门划转至广电部门,实行电影统一归口管理。这一举措进一步理顺了电影管理体制,为电影业的发展提供体制保障,在我国电影事业、产业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

三 中国电影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两个关键点

在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严峻形势下,中国电影市场可谓逆势上扬,创造了诸多突破性成果,体现了中国电影市场的巨大潜能,彰显了产业化发展带来的勃勃生机。但中国电影产业要继续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

第一,创作者要拍出更多赏心悦目的作品。当前,我们缺乏真正打动人心、好看又耐看的精品。如何进一步提高主流电影的影响力和感染力,而不是延续老一套的创作思路、创作观念和运作模式;如何形成品种多样的电影产品结构,满足观众多样化的审美需求。这是摆在创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二,需要加快二、三级城市影院的建设。电影产业的大发展依赖足够多的银幕数量,现在的银幕数量还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据统计,光贺岁档就有30多部影片进入放映渠道,这意味着市场上平均每两天就有一部新片上映,如此密集的排片既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资源浪费。目前,国内4000块银幕就能产出43亿元票房,如果银幕数量翻倍,那么获得100亿票房就完全有可能。参照美国的银幕数量和人口比例,我们的银幕发展到四万块才比较合理。在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冯小刚提出,各地可以借鉴北京经验,每新建一块银幕由当地政府贴补50万元,随着银幕数量增加,电影票价势必降低,老百姓进电影院看正版,这才是产业的良性循环。在大城市商业地产逐步收缩的情形下,在提高现有影院服务水平的同时,二、三级城市的影院建设及银幕数的增加,会是“十一五”期间电影市场上升的现实空间。(14)

中国电影的产业化之路是在不断摸索经验、完善自身中发展的。产销两端的日趋成熟,无疑将是中国电影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注释:

①本文中的数据资料来源于国家广电总局提供的新闻通稿《2008年度电影创作生产发行放映情况》(《当代电影》2009年第2期),以及《中国电影报》、《综艺》等报刊的相关材料。

②2005年票房超过千万的电影共有10部,2006是13部,2007年是21部。

③本文有关电影集团、制片厂的相关资料来自各单位官方网站上的宣传资料。

④林莉丽.上影2009:“一轮甲子”再续辉煌[N].中国电影报,2009.2.26.

⑤除了故事片外,2008年各制作单位还摄制了16部动画片、16部纪录片、39部科教片等,电影频道生产了供电视播映的数字电影107部。

⑥http://blog.ourzb.com/11625/29377.html.

⑦数据来源于2009年1月8日的《中国电影报》,甘文瑾整理。

⑧2006年贺岁档的票房近7亿元,占全年票房比重的27%,2007年贺岁档票房为8亿元,占全年票房比重的25%。

⑨陈晓黎.中国电影2008年:火辣辣的票房空荡荡的心[N].文汇报,2009.1.12.

⑩根据英国市场研究机构“荧屏文摘”与尼尔森公司联合研发的报告,到2010年,中国电影的票房收入可达到7.2亿美元。

(11)2008年上影集团投资安装了100套数字放映设备,在3D和IMAX电影放映方面都有开拓。

(12)数据来自国家广电总局“电影数字中心”的年度统计。

(13)张晋锋.国有电影制片企业继续发挥龙头作用[N].中国电影报,2009.1.8.

(14)有业内人士估算,如果用5年时间在350座100万左右人口的二线城市,每座城市建设3家有4个厅的影城,在全国2500个县城每城建一家电影院,这样的话,5年后中国电影的票房收入就能增长到150亿左右。

标签:;  ;  ;  ;  ;  ;  ;  ;  

跨越式发展:2008年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综述_中国电影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