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传统美德;德育课程;优化策略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面融合到思想道德教育中去。中华传统美德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基础,培养人才要先立德,立什么样的德和怎样立德,这与传统美德有很大的关系。美德是一个人表现出来的行为,它属于道德范畴,而传统美德则是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国家的优秀文化长期沉淀的产物。
一、传统美德融入德育课程的内涵解析
中华传统美德把道德作为核心,充满了对健全人格的设计,不同的人对此有不同的理解。因此,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实结合起来,引导和教育学生,促使德育工作更加有内涵。要想中华传统美德更好地融入德育课程,要先对其相关内涵进行分析思考。
(一)传统美德的研究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积累和沉淀下来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思想观念、文化传统的集中体现,体现了中华民族普遍接受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在实际的德育教育中传承融入传统文化,注重学生的实践养成,把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和思想理念转变成学生的精神追求,培养学生的传统美德,使学生树立起礼义廉耻的荣辱理念。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形成一个更好地社会风尚。
(二)德育课程的研究
实际的课程是整个道德教育的核心和基础,通过这个载体不仅可以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可以给到他们道德方面的教育。德育课程是众多课程中的一种,从字面可以理解为就是学生设置的道德课,实际上德育课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不仅仅是道德课上所传授出来的知识。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德育课程:学校为了达到规定的德育目标,把所有对学生品德发展的所有影响因素,有规律、有思考地用多种方法实施给学生。
二、传统美德融入德育课程的路径探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又独特的价值,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强的精神动力。对我国传统美德的发扬,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本文提出了如下的几点策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立足以德树人的教育任务
“培养什么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是教育很关心的问题,从古至今我国的教育都很注重道德的培养,并以“德教”享誉世界。中共十八大把“立德树人”理念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并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对我国传统和教育改革的一次历史性总结。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 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树人”是“立德”目的,而“立德”又是“树人”的前提,立德树人更加强调道德素质的核心位置,所以,要想更好地开展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首先要求以德为先,努力提升学生的德育。
(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
德育的内容是达到德育目标的基础和媒介,是一种社会价值的传递,更是实现个体道德社会化的重要方法。德育教育对于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要,应该培养学生远大的理想,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有一个正确的学习目标是教育的初衷。德育内容的制定要充分结合学生身心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社会无时无刻都在变化,德育内容也要定时更新和完善。我国新课标倡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导向,增加中华传统文化在教材中的比例,融入更多传统文化的内容。
(三)提高道德实践水平
衡量一个学生的品德,可以看他有没有较强的道德实践能力并运用到实践中。其中最基本的还是在于道德行为。很多教育家认为,学生认知能力的形成是来源于具体的社会生活。学生的实际生活过程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德育实践的过程,最好的课堂就生活,德育工作也是如此,脱离了现实也就失去了意义。为了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学习可以定期举办一些人文类的课余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感受其中的价值导向。
三、结语
总之,德育教育已经成为当今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加强青少年品德培养已被国家提上日程,虽然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对德育工作我们还需要深思,如何更加完善教育体系,我们不能停歇。在现有良好的基础上,我们还需努力,去改进可以改进的地方。将中华传统美德更全面地融入到课堂的各个环节,重点关注道德实践的情况,只有将理论结合到实践,我们才能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培养出心智健全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陶芳铭. 初中德育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D].浙江大学,2017.
[2]杜程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课教学的实践探究[C]. .教育理论研究(第八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79-181.
附注:
本文系2018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初中阶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实践研究》(立项编号:JCJYC18261676)阶段性/系列 研究成果)。
论文作者:刘广锋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5
标签:德育论文; 传统美德论文; 中华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学生论文; 道德论文; 课程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