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效果分析论文_赵海生

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效果分析论文_赵海生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对比效果。方法: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60例,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观察组(30例,椎体后凸成形术)与对照组(30例,保守治疗),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和EVO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 93.33% ,明显要高于对照组的70.00% ,P<0.05。结论:治疗患者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效果更好,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椎体后凸成形术;保守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主要针对一些骨折疏松比较严重的老年患者,骨折常常发生于胸腰段脊椎处,高年龄阶段的患者体质较差,骨质比较脆弱,患者发生骨折是需要尽快接受治疗,否则会导致患者行动受限,其生活质量严重下降[1]。过去临床上更多采用保守方式治疗,其治疗效果不够理想,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临床上对于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治疗多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本文研究中对抽取的60例患者进行保守治疗和椎体后凸成形术对比研究,具体研究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在和观察组,对照组(n=30):男19例,女11例,年龄50~77岁,平均年龄(61.25±8.94)岁,病程4~14个月,平均病程(8.49±2.11)个月;观察组(n=30):男15例,女15例,年龄52~80岁,平均年龄(62.34±9.11)岁,病程5~16个月,平均病程(9.18±2.54)个月。对比资料无差异(P>0.05),具有临床对比性。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CT确诊为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对本次研究均知情;患者年龄在50岁以上。

排除标准:排除手术禁忌症;精神异常;脊椎神经损伤。

1.3 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前均服用钙片和维生素D来补充体内的钙,对照组患者实施保守治疗,告知患者保持仰卧位,在患者的骨折部位用软垫垫高约10cm,对其注射5mg的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根据管着的骨折情况进行机械复位牵引,并在此基础上实行运动训练,采用平卧四点支撑法锻炼腰背部肌群,每次30分钟,早晚各一次[2]。而观察组实施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叮嘱患者行俯卧位,运用CT评估病情,确定具体的骨折位置,对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使用穿刺针在脊椎骨折3cm 处进行穿刺,并将气囊置入椎体中央位置进行调节,使用有效的仪器复位牵引骨折端,待复位完全吻合后,取出气囊,往里注入骨水泥将其填充,等骨水泥固化后缝合伤口,加强各功能的训练[3]。

1.4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情况:(1)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总分为10分,评分越低说明患者的疼痛程度越轻;(2)使用欧洲脊柱骨质疏松症问卷评分表(EVOS)评估患者的骨折功能恢复情况,总分100,评分越高,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越好;(3)临床效果评比标准:显效:无明显疼痛,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较好;有效:疼痛程度有所减轻,身体指标有所提升;无效:疼痛程度无明显变化,骨折愈合情况不理想。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分析处理数据,患者的VAS评分和EVOS评分为计量资料,用( )表示,t检验。临床效果用[n/(%)]表示, 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VAS评分和EVOS评分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和肢体功能恢复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评分对比无统计意义,P>0.05,见表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 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EVOS评分比较( )

组别VAS评分EVOS评分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n=30)7.93±1.283.18±0.3757.82±9.7779.88±10.25对照组(n=30)7.55±1.356.22±0.7556.37±8.4960.37±9.48T(后)-19.9100-7.6538p(后)-0.0000-0.00002.2 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为 93.33% ,显著要高于对照组的 70.00% 。治疗效果对比存在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n),%]

组别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观察组(n=30)226228(93.33%)对照组(n=30)165921(70.00%)------5.4545P------0.01953 结论

老年患者骨质疏松极容易发生骨折,主要集中在胸、腰椎椎体之间。近年来,中国社会呈现老龄化特征,各种疑难病症不断涌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在老年人群中骨折类型的疾病较为明显,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在临床中的主要症状为疼痛剧烈、脊柱畸形,常合并脊髓损伤。临床中对于此类型的骨折采用手术治疗方法,保守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对患者的骨折处进行止痛、固定和康复治疗,但是,老年人群均患有严重的骨质疏松症,此治疗方法容易产生较多并发症,并且患者恢复时间较长,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而椎体后凸成形术主要是对患者的椎体内注入骨水泥来提高脊柱的度,其稳定性较好,安全性较高,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

上述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和EVOS评分分别为3.18±0.37、79.88±10.25 ,显著要优于对照组的 6.22±0.75、60.37±9.48。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 93.33% 、明显要高于对照组的 70.00% 。说明对于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治疗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能够大大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有效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4]。

综上所述,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要比保守治疗的效果更好,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临床提供了更可靠的治疗信息。

参考文献:

[1]路金山.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对比评价[J].当代医学,2018,24(26):26-28.

[2]陶文武.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行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治疗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25):32-33.

[3]马龙.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29(11):1761-1762.

[4]吴远征,魏东,何健涛.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5):60-61.

论文作者:赵海生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8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7

标签:;  ;  ;  ;  ;  ;  ;  ;  

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效果分析论文_赵海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