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对我国零售业的影响及战略选择_商业论文

加入WTO对我国零售业的影响及战略选择_商业论文

“入世”对我国零售业的影响及战略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零售业论文,战略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WTO)后,意味着国外企业必将接踵而至,以抢占被他们称为“世界上最后一个未开发的市场”。外国商业资本和商品的大量涌入,我国零售业在受益的同时,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研究我国零售业在加入WTO后的机遇、挑战及战略选择,对提高我国民族零售业的竞争力大有裨益。

一、“入世”后,我国零售商业所面临的机遇

国外零售商业的大量涌进,将推动我国零售商业观念、机制的转变,加快我国零售业现代化和规模化的发展步伐;零售业中外资的有限进入和适度竞争,将带动社会对零售业建设的投资,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市场开放的双向性不仅为中国零售企业走向世界开辟了广阔天地,而且也为零售企业增加货源渠道,扩大优质、廉价、适销的商品经营创造了条件。

二、“入世”后,我国国内零售企业必须应对的挑战

1.“入世”后,中国必须开放零售业。中国商业零售业开放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先决条件之一,开放的程度、规模等必须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这样我国零售商业就面临逐步放宽开放程度、加大并最终完全开放的严峻挑战。

2.中国商业零售企业将面临国外先进设施和规模优势的冲击。西方的综合商社、连锁店的商业企业集团不但组织先进,销售手段现代化程度高,而且规模大,如美国沃尔玛1998年已有店铺2850家,实现销售额1392.08亿美元,相当于该年我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1/3左右。相比之下,我国现有零售商业企业多数设施和购物环境都跟不上市场的需要,销售手段单一,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不利于组织大规模的商品流通,中国最大的零售集团上海市第一百货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实现销售额63.64亿元人民币,大约相当于沃尔玛销售额的0.54%。在国外大商业集团冲击下,一部分商业经营市场将被无情地挤占,一些竞争力较差的企业将在激烈的竞争中退出舞台。

3.外国商业具有中国国内零售商业不可比拟的人才、技术、价格优势。国外零售商业在采购、下订单、资料检索、自动配送、实时盘存等环节皆采用新技术,而我国国内零售商业在这些环节大多采用人工方式,技术装备投资占总投资的3%,与国外30%相比相差甚远。如此以来,国外零售企业在客观性、严谨性、时效性、科学性等方面无疑抢得先机;外资零售业对高级管理人员的不惜重金、对职工加强向心意识辅以利益驱动的培养模式,使得我国零售商业“无过便是功”的评价激励模式相形见绌;国外零售企业的“低价大量买断进货、低价销售”的经营原则,使得我国零售企业在卖方市场下形成的代销制面临崩溃的危机。此外,城市维护建设费、教育费附加、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等税种的免征使得外资零售企业占有政策优势。

三、“入世”后,我国零售业的战略选择

面对零售服务业即将出现的“群雄并起”的局面,中国零售企业只有迎头赶上,没有退路可言。

1.加快零售商业的法规建设与管理

虽然国务院仅批准北京等7个城市和5个经济特区进行外商投资零售业试点,而且,审批手续比较严格,到目前为止共批准20家,但在地区利益的驱动下,许多地方政府和商业部门采取一些灵活变通的办法已开办一些地方性的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共250多家。这些办法有的合法,有的则与中国现行法规相抵触,亟待制定法规加以指导和规范。而制定相应的行业竞争政策和法规也是许多国家流通领域开放中保护民族商业的成功经验。因此我国应尽快制定一部比较完整的流通领域的法规,在不违背世界贸易组织的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条款的前提下,对外商准入的条件、资格标准、投资比例、合营年限、合作形式以及审批权限和程序做出明确规定,对设立新的大型零售商店进行严格审查,在限制国内零售业盲目发展的同时,控制外国零售企业进入的速度和规模,以保证我国零售业的开放渐进、适度地进行。

2.推进大型连锁集团发展,引导零售企业走规模化道路

“入世”后,面对国外大型商业集团的冲击,国内的零售企业如果单打独斗,无论从资金规模、基础设施、经营手段等方面都不是外国大型商业集团的对手,因此,国内零售企业必须走规模化、集团化的道路。以市场为导向,以竞争为动力,以管理为手段,以利润为中心,以满足为目的,以资产为纽带组建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大型连锁集团,这已是我国零售业与国际连锁集团竞争的迫切要求,是竞争和发展战略性问题。

实现规模经营,取得规模效应,最重要的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技术含量。我国对超市经营技术和连锁技术的运用,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存在技术流于形式、硬件跟不上、经营不规范等问题,要求企业在引进技术时善于吸收和消化国外新技术,结合我国国情加以综合创新。企业投入财力和人力,建立相应的信息技术网络和营销组织网络,逐步实现零售企业经营技术的现代化,提高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3.以创新求发展

抛弃传统的商业经营观念,面对顾客,面向市场,牢固树立起现代商业观念。抛弃摹仿式经营,面对消费内容的多元化、消费层次的复杂化和购买行为的理性化,树立科学、整体的营销观念,研究自己的消费者,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以减少同业竞争以获得利润;在营销策略上求专、求新、求异、求快,突出特色;合理选择零售商圈进行市场拓展,重视农村市场,向外商投资零售企业的薄弱市场渗透。农村地区一直是商业投资遗忘的角落,面对国外零售企业的来势汹汹,避其锋芒击其弱虚成为国内零售企业的一个理性选择。国内零售企业可考虑在农村乡镇地区投资设点,根据农民的购买水平,针对农民农村农业的需要组织货源;加强管理,降低经营成本,让利于顾客。

4.逐步构筑科技型商业零售业,开发自己的PB商品

应用国际互联网降低市场交易,改变企业结构和变革企业经营。电子化、信息化、虚拟化公司将成为现代公司形式的代表;我国零售企业应尽快借助电子计算机现代化引发的企业全新经营革命这一大好时机,在新的起跑线上迅速发展、壮大自己。PB(Private Brand)商品战略是当今零售企业在收集、整理、分析消费者对某类商品需求信息的基础上,提出新产品的开发设计要求,选择适合的生产厂家,或自行设厂进行生产制造,然后在本企业内以自有品牌进行销售的一种战略形式。这与传统的NB商品(厂家品牌)相比,更有助于保证商品质量,使商品结构更加充实对路,并有自己的特色,还有助于降低商品价格,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我国零售企业应很好地借鉴这种做法,并结合国情,形成中国特色的PB商品战略模式。

标签:;  ;  ;  

加入WTO对我国零售业的影响及战略选择_商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