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多项选择题的编拟、例析及对教学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多项论文,选择题论文,中考论文,启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多项选择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题型,此类题广泛出现在各类物理试卷中,本文结合近几年来的中考题,就多项选择题的编拟作一分类供参考,并以此谈一谈对教学的启示。
一、依据某一物理现象(事实)可能出现的情况或成因编拟
例1 (1998年山西)有一个电源(电压足够大),一个电铃,一个小灯泡,二个开关和若干导线组成电路,只闭合一个开关时铃响灯不亮,只闭合另一个开关时灯亮铃不响,则开关都打开时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铃响灯也亮 B.铃响灯不亮
C.铃不响灯亮 D.铃不响灯也不亮
解析 依据题中所给定的条件,只闭合一个开关时铃响灯不亮,只闭合另一个开关时灯亮铃不响。由此可得出由题中给定的元件所组成的电路只有两种可能,如图1、图2。
那么,开关都打开时,可能出现的情况是铃响灯也亮,铃不响灯也不亮。所以选项A、D正确。
例2 (1998年呼和浩特)原来室内电灯正常发光,在“热得快”的开关闭合的情况下,把热得快插头插入插座时,室内电灯便全部熄灭,那么可能的原因是 [ ]
A.热得快的功率过大
B.插座处原来有短路
C.热得快内线路有短路
D.热得快的插头处有短路
解析 在热得快的开关闭合的情况下,把热得快插头插入插座时室内电灯便全部熄灭,由此可知此时保险丝熔断了。而电路中电流增大的原因有:要么电路发生了短路,要么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因此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热得快的功率过大,热得快内线路有短路,热得快的插头处有短路,而插座处原来有短路是不可能的。由此可确定选项为A、C、D。
教学启示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围绕产生某一现象的一系列可能的情况或造成现象的种种原因启发引导学生展开讨论,通过讨论找出各种可能的情况或成因,抓住本质因素,排除各种假象和非本质因素的干扰。这将有助于学生对概念、规律的深刻理解。
二、在某一特定条件下,从不同的角度引出概念偏拟
例3 (1991年河北)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B.机械能可能增大
C.机械能一定不变
D.动能一定不变
解析 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保持不变。由此可得出物体的动能一定不变,由于题中并未指明物体的运动方向,所以物体的重力势力可能增大(向上运动)、可能减小(向下运动)、也可能不变(水平方向上运动)。因此,机械能也存在有三种可能。故选项A、B、D正确。
例4 (1997年河北)如图3所示,甲是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钩码乙通过细绳绕过定滑轮带动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机械能不变
B.乙所受合力为零
C.在运动过程中不断地有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甲和乙所受重力都不做功
解析 由题中给定的条件可知,甲的动能、重力势能均保持不变,即甲的机械能不变;由于甲物体受到了摩擦力作用,所以在运动过程中不断地有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甲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竖直匀速下落,所以甲所受重力没有做功,乙所受重力做了功,乙所受合力为零。综上所述:选项A、B、C正确。
教学启示 在教学中,讲解概念时除讲清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外,还要注意将相关概念进行横向、纵向联系,并对相近且有区别的概念进行比较、辨析。
三、针对物理现象(概念)或规律的记忆编拟
例5 (1993年河北)关于凸透镜成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成实像时,像和物一定在透镜的异侧
B.成虚像时,像和物一定在透镜的同侧
C.成实像时,像一定比物小
D.成虚像时,像一定比物大
答案:A、B、D正确。
例6 (1998年北京)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跟物体的质量、吸热多少无关
B.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一般不等
C.水只要被加热到100℃,就一定沸腾
D.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答案:A、B、D正确。
教学启示 在教学中应对物理现象、物理概念、规律采用便于学生记忆的形式进行归纳整理,并注意比较、区别。同时对概念、规律中的条件,关键性的词语,容易忽视或易混淆的地方予以强调以引起同学们的注意。总之一句话,最终要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达到牢固、清晰地贮存在他们的大脑里。
四、围绕一些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或易混淆的概念编拟
例7 (1994年河北)关于热量、内能和温度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吸收热量
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D.质量相同的两个物体,温度升高得多的物体吸收的热量不一定多
解析 若物体为晶体并且是在熔化过程中吸收了热量,那么物体的温度就保持不变,所以A选项错误。物体内能增加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所以B选项也错误。物体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物体内能增加,所以C选项正确。因为,虽然两物体质量相等,但由于两物体的比热大小不确定,所以温度升高多的物体吸收的热量不一定多,故选项D正确。
教学启示 在教学中对易混淆的物理概念、物理现象以及物理过程,在讲清楚的同时还要进行比较、辨析,找出它们的异同点。并对在相同条件下可能产生的不同结果,要以同样的强度予以强化记忆,避免学生顾此失彼现象的发生,同时培养学生全面、周密考虑问题的良好习惯。
五、依据串并联电路难辨以及多重待求量编拟
例8 (1995年河北)如图4所示的电路,当S闭合后,电压表V[,1]的示数为4伏,电压表V[,2]的示数为6伏,电流表A的示数为1安。且将R[,2]跟R[,3]对换位置后,V[,1]、V[,2]、A三表示数均不变,则[ ]
A.通过三电阻R[,1]、R[,2]、R[,3]的电流之和是1安
B.R[,1]=1欧
C.电源电压U=7伏
D.R[,2]两端的电压为3伏
解析 把电压表看成开路,电流表看作一根导线,不难看出,虽然R[,1]、R[,2]、R[,3]貌似并联其实它们组成的是串联电路,所以选项A错误。V[,1]测得是R[,1]、R[,2]串联后两端的电压,V[,2]测得是R[,2]、R[,3]串联后两端的电压,依已知条件可列出:
例9 (1996年河北)如图5所示,A、B间电压为3伏,电阻R[,1]=20欧,R[,2]=R[,3]=40欧,则[ ]
A.电流表A的示数为30毫安
B.电流表A的示数为300毫安
C.电压表V[,2]的示数为1.2伏
D.电阻R[,2]两端的电压为3伏
解析 V[,1]、V[,2]均看成开路,A看作一根导线,用一根导线(电阻忽略不计)连接起来的两点其实是一个点(都标上了同样的字母,如图)。,故选项B、D正确。
教学启示 在电路计算的教学中,首先教给学生识别串并联电路的一些方法,比如上面两题中用到的方法。其次还要教给学生根据题设条件,寻找等量关系建立方程的技巧和方法。
六、依据创设的物理情景,沿不同方向组合某些条件,得到多个待求量编拟
例10 (1996年河北)如图6所示,装有石块的小船浮在水面上时所受浮力为F[,1],当把石块投入水中后,石块所受浮力为F[,2],池底对石块的支持力为N。这时[ ]
因此,选项B、D也正确。
例11 (1997年河北)将塑料球和木球用细绳相连放入水中时,木球露出水面的体积为它自身体积的3/8,如图7所示。当把细绳剪断后,塑料球沉底,木球露出水面的体积是它自身体积的1/2,这时塑料球受到池底对它的支持力为F,如图7所示。若已知塑料球和木球的体积之比为1:8。则 []
A.木球重力为4F
B.塑料球所受浮力为F
C.塑料球的密度为2.0×10[3]千克/米[3]
D.绳子被剪断前后,两物体所受总浮力相差2F
解析 当细绳被剪断后,木球上浮一些,所受浮力减小,浮力的减小值即为细绳对球的拉力,而拉力就等于塑料球受到池底对它的支持力
不难看出剪断绳子前后,两物体相差的总浮力即为木球减小的浮力F。综上所述:选项A、B、C正确,选项D错误。
教学启示 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熟练掌握有关的基础知识,在讲解习题时,尽可能地采用一题多问,一题多解来训练学生的思维。同时尽可能地避开繁难的数学运算,突出物理概念,物理过程,启发学生用物理方法解决问题。
七、依据已知条件的变化导致多种结果编拟
例12 (1989年山西)质量相等的三个球都放在同一种液体中,球漂浮,b球悬浮,c球沉底。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三球都是实心球,则它们的密度关系为ρ[,c]>ρ[,b]>ρ[,a]
B.如果三球是用同种材料制成的,则球和b球一定是空心的
C.如果三球是空心的,则三球的体积有可能相等
D.如果c球是空心的,则球和b球一定是空心的
解析 由题设条件和实心物体的浮沉条件易知ρ[,c]>ρ[,b]>ρ[,a],所以选项A正确。若三球是用同种材料制成的,c球沉底,那么这种材料的密度定大于水的密度,而球、b球一个漂浮,另一个悬浮于水中,则推得球和b球一定是空心的,所以选项B也正确。因为它们的质量相等,球漂浮,b球悬浮,c球沉底,那么三球所受浮力关系为,球、b球在保证它们质量相等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分别由小于水的密度和等于水的密度的材料制成实心物体,所以选项D错误。
例13 (1997年辽宁)已知两个小灯泡L[,1]、L[,2]的额定电压相等(均为U[,额]),在额定电压下通过L[,1]的电流I[,1]是通过L[,2]电流I[,2]的2倍,若把L[,1]和L[,2]串联后接在某一电源上(电压为U,灯丝电阻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教学启示 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借助于思维定势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然后再通过变换条件,变换问法,对学生进行变式思维训练,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同时让学生注意隐含性条件(因素)的分析与挖掘。
八、依据多解编拟
例14(1996年云南)一束水平光线发生如图8所示的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可用平面镜
B.可用凸透镜
C.可用凹透镜
D.可用凸面镜
解析 光路图如图9所示:
答案:A、B、C、D均正确。
教学启示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依据题设条件,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及思维的广阔性等思维品质。
多项选择题在考试中发挥着其他题型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尽管解答选择题有些技巧和方法,但这不是主要的,最重要的是使学生真正理解概念、把握住概念本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驾驭试题的能力,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