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触发词与事件同指论文

事件触发词与事件同指

黄 婧

(武汉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摘 要: 事件触发词是事件概念在词和短语层面的投射,是事件识别的基础和凭借。事件的内涵、外延及语言表征大于传统意义上的触发词,触发词只是判定事件意义和类型归属的指示和标记,语篇理解和事件抽取实际依赖事件同指词,其集合构成事件同指词群。事件同指词群的产生基于言语本身是一个“客观事件”、“认知事件”和“言语事件”组成的复合事件过程,通过不同认知和语用机制,投射为互为补充且对同一事件的不同视角、不同层次的指称和陈述。其中,隐喻和转喻是事件同指的常用认知机制。

关键词: 事件触发词;事件同指;事件同指词群;客观事件;认知事件;言语事件

一、引言

事件触发词是最能表示事件的词或短语,是事件识别的基础和凭借。事件识别是判断特 定词或短语所属的事件类别,本质上是一个分类任务。当前应用较多资源有TimeBank语料、以自动内容抽取为主的ACE测评语料,以及面向中文的有中文突发事件语料库(Chinese Emergency Corpus,CEC)(1) 刘炜,王旭,张雨嘉,刘宗田:《一种面向突发事件的文本语料自动标注方法》,《中文信息学报》,2017年第2期。 。为了避免数据稀疏问题,提高事件识别效率,常常需要对触发词表进行扩展。基于《同义词词林》的触发词扩展方法是目前国内的主流方法之一,不少学者通过此方法在事件抽取任务中取得较好效果(2) 赵妍妍,秦兵,车万翔,刘挺:《中文事件抽取技术研究.中文信息学报》,2008年第1期。 (3) 付剑锋:《面向事件的知识处理研究》,上海大学,2010。 (4) Qin B,Zhao YY,Ding X,Liu T,Zhai GF:《Event type recognition based on trigger expansion》,《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0年第3期。 (5) 轩小星,廖涛,高贝贝:《中文事件触发词的自动抽取研究》,《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5年第3期。 (6) 杨建林,王文龙:《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的抽取研究》,《情报理论与实践》,2016年第4期。 。但当前触发词分类主要基于理性概念意义,基于《同义词词林》的事件触发词识别和扩展本质上也是理性意义的识别和分类问题。(7) 《同义词词林》以词的义项作为收词单位,多义词分别收入不同词群,对词义聚类已经描写得非常周到。但事件归类与词义分类并不是同一项任务,下文将主要针对两项任务的不匹配之处讨论其认知机制和表现形式。 而语言一旦进入交际层面,除了概念意义上的等值和相近关系外,还有一些认知和语用因素影响着我们对触发词所指向的事件内容的认识和加工,如:

(2)若不存在,则提示用户输入完整;若存在,则系统检验该用户名是否已被注册,即遍历用户表查询是否有相同信息,若不存在有相同记录则提示用户该用户名不存在,否则用户注销成功。

现阶段是我国电网事业改革和创新发展的重要时期,运营在线监测分析系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运营在线监测分析系统是以电网企业全业务统一数据中心建设成果为依托,[3]开展运营监测数据的接入、数据的整合治理,结合业务监测需求,完成数据的智能展示,实现业务功能场景,从而为电网企业运营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确保有效支撑运营监测业务运行,运营在线监测分析系统的架构设计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4]:

例(1)上周,一场超强暴雨肆虐中国南方,夺去了近百人的生命。

例(2)3月11日在宁夏发现超级细菌感染案例。

例(3)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发生自杀式袭击……有目击者称,袭击发生后,附近区域浓烟滚滚。

例(4)四川发生强烈地震,造成100人受伤。

例(1)-(4)的示例在ACE、CEC语料库中鲜有涉及,只有ACE的标注手册中谈到“夺去……生命”这种名词触发词已转化实体的事件,将其主要动词“夺去”标注为触发词。而这种说明属于规定性的,并非解释性的。

那么,例(1)-(4)中谓语部分与一般所说的触发词有何不同?如果不能与《同义词词林》中的常用触发词对应,它们触发了何种事件?例(4)中“造成100人受伤”与“100人受伤”在事件类型上有何异同?这些“不寻常”的事件触发形式形成的内在机制是什么?本文将对照ACE、CEC语料库中的事件分类和《同义词词林》中的概念分类,对事件触发词与事件间的表示与互动关系、认知理据及部分表现展开研究。(8) 本文语料主要来自项目组标注语料,部分来自CCL语料库。文中的事件类型和概念类型分别参照CEC及《同义词词林》中的分类。

二、事件类型与事件同指

(一)事件触发词与事件类型

ACE2005将事件识别任务中的“事件”定义为由事件触发词(Trigger)和描述事件结构的元素(Argument)构成。事件类型及其子类型都包含一套潜在的参与者语义角色。这些潜在的语义角色由实体充当。事件检测与识别主要针对特定事件类型,它们包括8种事件类型和33种子类型:

Life出生、结婚、离婚、受伤、死亡

Movement运输

在句子层面,我们还会从不同角度引发(evoke)整个事件结构框架,并形成固定的模式,即事件图式(event schema),包括“存在”、“发生”、“行为”、“体验”、“拥有”、“移动”及“转移”七种(20) Dirven& Verspoor:《Cognitive Exploration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2004年,第77-86页。 (21) 李福印:《语义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12页。 。事件图式是把那些最显著的参与者和某种类型的行为或状态结合,参与者在该行为或状态中充当不同的“角色”。如同样表示事件“天晴”,(6a)为“发生事件”,(6b)为“移动事件”:

Business公司成立、机构合并、宣告破产、机构关停

Conflict袭击、示威

Contact会晤、电话邮件

Personnel任职、离职、提名、选举

正如前文所说,由于其监管主体不明确,分时度假市场呈现出“准入零门槛”的现状对该市场秩序十分不利。以类似于蚂蚁短租的经营分时度假的互联网短租平台为例,当分时度假的经营者无须经过任何资质认定即可称为服务提供者且处于监管灰色地带时,违法成本极低,就出现了Airbnb的房东偷拍事件,增加了分时度假的风险。作为行业最低标准的“门槛”的缺失,使得分时度假市场的产品良莠不齐,市场秩序混乱。以“乡村分时度假”形态为例,行业内部经营层次,服务质量,配套设施,在不同地区不同商家之间差距悬殊,而消费者又无法快速辨别,就会出现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秩序不规范。

Justice逮捕、释放、审判、指控、起诉、定罪、判刑、罚款罚金、处决、引渡、宣告无罪、上诉、赦免

总的来说,这两个常见语料库对事件分类都基于意义和概念,对引言中提到的大量灵活使用现象关注不够。

例(5)a.北京“王麻子”剪刀宣布破产清算工作展开。

b.大宇公司破产了。

CEC在此基础上对可标注和不可标注的名词和动词事件触发词进行了分类,可标注的触发词类型共包括7种:突发事件(emergency)、移动事件(movement)、声明类事件(statement)、原子动作事件(action)、操作事件(operation)、状态改变事件(statechange)、感知事件(perception)(9) 刘炜,王旭,张雨嘉,刘宗田:《一种面向突发事件的文本语料自动标注方法》,《中文信息学报》,2017年第2期。 。其中9类高频事件的事件触发词有:

表 1 CEC中 9类高频事件及其触发词

从ACE和CEC的定义和分类可以看出,事件触发词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事件触发词是事件类型词的上位、下位概念及同义、近义词或词组,如:

火灾-着火(同义词)

国内外大量的试验研究和现场实测资料表明,在沉桩过程中,土塞的形成、闭塞程度与桩端土性(应力状态和密实度)、桩基的几何特征(如桩径、壁厚、桩靴类型等)、成桩方法(打入桩或静压桩)、桩基入土深度及进入桩端持力层深度等诸多因素有关,其中以土层性质、桩径、进入桩端持力层深度影响最为显著。相较于粘土层和粉土层,在密实砂层中,管壁阻力明显增加;小直径开口钢管桩(直径小于600mm)土塞效应强,可视作闭口桩;桩内径与壁厚之比越大的桩基,在打桩过程中形成土塞高度越大;随着贯入持力层深度的增加,土塞高度增长减慢,直至土塞效应达到稳定的最大发挥状态。

损失-损坏(近义词)、倒塌(下位词)、烧毁(下位词)

袭击-劫持(下位词)

二是,事件触发词是事件表征或事件要素的词汇表示,如:

同为概念上的生理反应,例(16)中“头疼”代指“气愤、焦虑”等情绪事件,(17)中“头痛”则可根据上文的推断为流感的后果,指称“感染流感”事件的结果。

地震-震感、余震(事件要素)

在具体操作层面,ACE所制定的事件触发词的标注条件很宽松,除了句中谓语动词,其他动词或名词化结构都可能作为事件触发词,如例(5)两句中的“破产”均可视为事件触发词:

(二)事件同指及其内在动因

事件是人类理解和认识世界的基本单位,凝固在语言之中,进入交际后呈现出不同的形式样态。但语言对于客观世界(包括事物和事件)的反映并不是镜像的,而是基于认知加工的间接反映。Jackendoff将语言反映的对象称为真实世界(the Real World),将人类现实世界的认知加工称为映射世界(the Projected World)(10) Jackendoff,R.S:《Semantic and Cognition》,MIT Press,1985年,第28页。 (11) 曾国才:《语法构式的事件结构认知研究》,《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 。简而言之,“现实-认知-语言”是人类语言的基本原则(12) 王寅:《认知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171页。 。

因此,我们可以说,任何进入交际的言语单位都是一个由客观事件、认知事件和言语事件构成的复杂用法事件(usage event)。认知主体采取不同的识解方式在心智中对客观事件进行范畴化处理,形成认知事件(13) 曾国才:《语法构式的事件结构认知研究》,《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 。认知对现实的加工往往需要借助语言将其“固化”和记录下来,进入交际后码化和概念化,形成“言语表达”,这一过程可看作一个“言语事件”。客观概念是原型,言语表述为变体;客观事件是认知和言语事件的对象和基础,言语事件产生认知主体对客观事件的认知和识解结果,即为词、短语、句子等。三者在内容和结构上具有同一性,换句话说,不同言语形式是对同一客观实体或事件的不同认知表达。(如图1)

同义词是客观事件、认知事件与言语事件相统一的典型案例。同义词既可以表述实体,如“妻子”通过世界各地和不同时期的认知主体的观察和加工,识解了她的不同特征,赋予“妻子”这一实体以不同的名称,如“Oikurema”(欧里庇德斯作品中出现,意为“照管家务的物件”)、“穿针婆”(云南黑彝)、“内人”、“当家的”、“爱人”等(14) 王寅:《事件域认知模型及其解释力》,《现代外语》,2005年第1期。 (15) Croft,W:《The role of domains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metaphors and metonymies》,《Cognitive Linguistics》,1993年第4期。 ;也可以表述事件,如“死亡”,根据说话人、蒙受人的身份、立场等不同可表述为“罹难”、“遇难”、“受难”、“逝世”、“去世”等。

有时,非同义词也可表述同一事件。隐喻与转喻人类认识和表达事件的认知工具,隐喻所转移的不只是各个概念内在的属性,而是整个认知模型的结构、内部关系和逻辑(16) 弗里德里希·温格瑞尔,汉斯-尤格·施密特:《认知语言学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31页。 ,而转喻运作的矩阵域源于说话者对表达式意义的百科知识解读(17) Croft,W:《The role of domains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metaphors and metonymies》,《Cognitive Linguistics》,1993年第4期。 。他们都可作用于非同义词,在特定语境下表示同一事件。如人的生命周期被规约地概念化为从“来到”(arriving in)这个世界开始,走过一生(going through life),在死的时候“离去”(leaving)或“离开”(departing)(18) Lakoff,George and Mark Turner:《More Than Cool Reason:A Field Guide to Poetic Metaphor》,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89年,第1页。 ,把两类事件联系起来完成映射的是“人生是一段旅程”这一概念隐喻过程。在一个事件内部,我们还可以用其中一个或部分要素表达或指称整个事件。(19) 王寅:《事件域认知模型及其解释力》,《现代外语》,2005年第1期。 如用“去餐厅”这一动作指称“吃饭”这一动态性的事件整体,这属于转喻用法。

Transaction所有权转移、资金转移

例(6)a.The weather is cleaning up in an hour.(一小时内天晴了。)

b.The weather changed from cloudy to bright in an hour.(天气在一小时内由阴转晴。)

EK2S在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冬季繁殖,播种期安排在11月25日左右,次年3月10日前后始穗,可育期花药肥大、散粉正常,育性恢复较好,一般年份自交结实率50%以上,高产年份可达80%以上。

可见,无论是词汇层面还是句子层面,是概念表示还是隐喻、转喻等认知或语用表示,通过对客观事件进行认知加工,不同语法单位可从不同视角和侧面来指称同一类事件。如果说将围绕同一词义形成的若干词的集合看作同义词词群(22) 萧国政,肖珊,郭婷婷:《从概念基元空间到语义基元空间的映射——HNC联想脉络与词汇语义结构表述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那么这种围绕同一事件形成的若干语法单位的集合则可视为作“事件同指词(句)群”,集合内各要素间为“事件同指”关系。

阅读器一般首先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标签,在清点时只有选中的标签才参与清点,没有被选中的标签则不参与清点。由于会有多个标签参与清点,因此存在多个标签同时响应阅读器识别请求,从而发生冲突。为了能对多个标签进行识别,阅读器在清点过程中会采用防碰撞的方法来解决多个标签冲突的问题。当标签被阅读器正确识别后,阅读器会给标签进行确认,标签会退出清点流程。

(三)事件同指与事件触发词

从上一节分析可知,事件同指的方式有纯意义的,表现为义素的增减和风格色彩的变化,这些词构成同义词群,目前多数触发词识别任务主要针对这一种触发词类型;也有认知影响下的意义变化甚至语形变化,如隐喻和转喻所构造的事件指称灵活用法。

一般来说,一个事件由某些原因、条件引起,发生在特定时间、地点,并可能伴随某些必然结果(30) 李保利,俞士汶:《话题识别与跟踪研究》,《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年第17期。 。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根据不同需要,基于不同层次来认识一个整体事件,可以运用事件中的部分信息,或借用相关要素来表示某一整体事件(如用美国政府办公地“白宫”指称“美国政府”),还可用整个动作链中的其他子动作来指称整个事件(31) 王寅:《认知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247页。 (如用“去餐厅”这一动作指称“吃饭”这一动态性的事件整体)。该过程是一种转喻认知操作,称为事件转喻(32) 王寅先生曾在多次提出以上两种转喻认知操作,但未提出“事件转喻”的概念。陈禹、萧国政在《事件转喻及其基本类型与篇章限制》中参考国内外研究成果提出“事件转喻”概念。本文也采取这一说法。 。

三、隐喻、转喻与事件同指

囿于篇幅,下文将参考ACE、CEC所用事件触发词表及对事件类别的划分,初步讨论第二章第三节中事件同指的第二种类型中的隐喻、转喻表述情况,看看实际语言表现中隐喻和转喻在事件类型表达方面的功用和表达机制。

(一)隐喻与事件同指

隐喻作用于事件同指中最常见的是动词性隐喻,主要表现为语句中主语和/或宾语与动词之间的非常规搭配(23) 王寅:《认知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416页。 ,如:

例(7)在轧钢处理车间,通红的铁板不断出炉,再经冷水冲洗,车间内雾气腾腾。(CCL语料库)

走在古旧的石板路上,一边是高大而斑驳的城墙,一边是城外现代化的建筑,回头望向那些古朴而狭窄的小巷,仿佛听到角落传来古人朗朗的读书声,又仿佛听到石板路下游子哒哒的马蹄声。巨大的古堡里,曾经的繁华落尽,微微锈蚀的黄铜大锁,难掩昔日的荣光。

例(8)年度最佳运动员昨日出炉。(《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2.3 NASFL组与NASH组CD4+CD25+T细胞结果比较 NASH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百分率明显低于NASF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例(9)年度最佳运动员昨日产生。(自拟)

例(7)中“出炉”表示的是原始义,即“取出炉内烘烤、冶炼的东西”,属于“转移”(movement)类事件;由于产品锻造生产与新事物出现具有事件概念和结构上的相似性,(8)中“出炉”表引申义,喻“新产生出来”,属于“发生”类事件,与(9)中“产生”同指。这种以一个过程可隐喻化为另一个过程的语义表达模式即语法隐喻(24) 胡壮麟:《语法隐喻》,《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年第4期。 (25) 王寅:《认知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418页。 。说话人往往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来表达同一命题意义,其原型为一般式(如(9)),变体为隐喻式(如(8))。不同表达式对应的表述意义之间存在一定的语用意义差别(26) 林正军,王克非:《跨语言语法隐喻探讨》,《外语学刊》,2012年第1期。 ,甚至有时会引发词的句法功能的变化,如例(10)中“出炉”因此具备了及物特征:

例(10)毛孩儿出炉处女作(27) 王寅:《认知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418页。 。

对先后发生的两个事件,果事件或后续事件还可以指代因事件,发生“+结果表事件+”转喻,如:

例(11)a.上周,一场超强暴雨肆虐中国南方,夺去了近百条生命,暴雨猛于矿难了。

基于2SFCA的养老服务设施可达性分级结果如图4所示,步行、公交和私家车3种交通方式下分别有55个、6个、3个街道超出30 min可达范围阈值.

b.上周,中国南方发生/出现一场超强暴雨。

例(12)a.鼠疫悄然光顾印度古吉拉特邦新兴工业城市苏拉特。

b.印度古吉拉特邦新兴工业城市苏拉特发生/出现鼠疫。

例(13)a.一场大暴雨袭击了豫南,淮河支流洪、汝、沙、颖河水暴涨。

b.豫南出现了一场大暴雨……

c.豫南遭遇了一场大暴雨……

a.组为新闻源语料,b、c组为自拟对照语料。a、b组触发词在《同义词词林》中的类型和位置:

表 2 a、 b组触发词在《同义词词林》中的类型和位置对比

我们发现,a、b组在类型分布上呈规则排列:a组谓语动词所代表的事件在意义分类上均属于活动类(H)(相当于CEC事件分类中的act(行为)和事件图式中的doing(行为)类),b组则均属于发生类(J)。两者的区别类似于上文提到的“行为”与“发生”事件图式,前者图式中的施事往往是能量的发出者,和行为的有意/主动实施者(28) Dirven& Verspoor:《Cognitive Exploration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2004年,第81页。 ,后者则不然。语法隐喻在其中起到重要的联系作用。我们用有生物的行为模式去思考客观事件的发生过程,将“暴雨”“鼠疫”“泥石流”看作有生命体,“肆虐”“光顾”“吞没”分别是三者的自主性行为,“豫南”也因此可视为“暴雨”的影响对象,与表蒙受的动词“遭遇”搭配。b组是内层的事件原型表述,a、c组为事件隐喻后的外在包装表述,对事件类型进行识别有时还需要百科知识的参与,将这一表述层次还原得到下表:

表 3隐喻式事件表述意义层次

换句话说,人们会基于两类事件过程的相似性,形象化地使用属于概念意义完全不同的a、c组事件触发词来表述b类事件,a、c组为事件表述的隐喻式,b组为一般式,两组事件形成同指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隐喻似乎更像为语言理解提供了一个导向。正如Davidson所说,隐喻的作用是迫使受众对两个不关联的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关注(29) Davidson,D:《What metaphor mean ,Critical Inquiry》.Routledge,2010年,第31页。。隐喻的解码过程需由听者根据语境和自身经验、情感记忆等多种因素完成。触发词恰好成为该导向的一种语言载体,它引导人们对语言现象进行聚类思维,对言语意义进行分类识解。下文要讨论的事件转喻也体现了这一导向性。

(二)事件转喻与事件同指

事件触发词是事件概念在词和短语层面的投射,触发词所标志的本质上是事件的同指关系,在篇章中帮助我们进行语篇理解和事件抽取的是事件同指词。同指词以触发词的形式出现在篇章中,将有关事件背景知识激活,在事件概念上将触发词的字面意义与内涵意义链接起来,从而达到归类和定性的目标。有些同指词存在于词典中,有些存在于认知中,投射为短语或框式格式。从这个意义上说,事件触发词不过是判定事件意义和类型归属的指示和标记。换句话说,触发词与事件类型及其内涵并不是严格的对应关系,也并非只有同义词才可作为同一事件的触发词。

2017年培训后,有主动留下来交流的新员工2名,并记录了不同手机型号使用微信公众号登录外文数据库的使用疑问。培训结束后的一周内,到馆实地了解图书馆相关情况的新员工3名。

1.1.2 试剂 盐酸溶液,无水乙醇(莱阳市康德化工有限公司),磷酸氢二钠(连云港市化学试剂厂),柠檬酸(淄博化学试剂厂), 30%的双氧水(上海挨彼化学试剂有限公司),酒石酸(青岛化工站),草酸(济南市化工研究所)。试剂均为分析纯。

事件转喻影响着事件的内涵的理解和事件归类。有时候,某一事件可由其“结果”或状态指称,表现为“+以突出特征表事件+”的转喻,如:

例(14)5月27日下午,海口市美兰区演丰镇艺丰幼儿园部分学生疑因食用不洁食物出现腹泻呕吐症状,海口市政府有关部门及时组织医疗力量对学生进行检查诊治,目前学生症状平稳。

例(15)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发生自杀式袭击……有目击者称,袭击发生后,附近区域浓烟滚滚。

“腹泻”、“呕吐”原本是疾病的一种(在《同义词词林》中属于“生理现象”类(Ib)),在这里作为事件结果代指“(食物)中毒”(在《同义词词林》中属于“疾病”类(Dl01A80#));同样,“浓烟滚滚”是“爆炸”或“放火/起火”事件的结果和表征,在这里代指“发生爆炸或火灾”。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生理反应所通达的事件类型可能是多样的,形成一对多的事件类型映射。此时,不同路径体现不同的百科知识义,特定百科义的激活受到语境制约(33) Lackoff,G.《Women,Fire,and Dangerous Things: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年,第74页。 。如:

例(16)所以,我至今都一看见钢琴就头疼,看见弹钢琴的人也头疼。

例(17)截至1月20日,今年以来该关所属皇岗海关在皇岗口岸及福田口岸检出流感病例共217例……深圳海关提醒广大出境旅客,在入境时出现发烧、头痛、流涕等症状应主动向海关申报……

中毒-恶心、呕吐(事件表征)

自从对DEDS理论研究以来,先后出现了不同类型的DEDS模型,如:有限状态自动机模型、时序逻辑模型和排队网络模型等[1]。虽然这些模型并不通用,但是从现有模型的形成过程来看,在离散事件动态系统的建模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排队网络法、摄动分析法和离散事件系统仿真法等。本文主要介绍离散事件系统仿真法及其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

不同语境可将同一词项百科描述的不同侧面前景化,实现为转喻意义。“浓烟滚滚”这种经过长期反复使用,修辞功能逐渐弱化,演变为常规化的转喻,为规约性转喻;相对的,“头疼”、“头痛”等的指代则依赖语境,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为非规约化转喻。对于后一种情况,作为触发词识别时需要着重参考上下文中触发词与其他成分的共现情况。

新闻中有时为了提高表述的形象性,也会采取一些隐喻性的事件表达。如:

例(18)a.去年8月,该院出现第一例感染者。

b.3月11日在宁夏发现超级细菌感染案例。

例(19)暂无人员伤亡报告。

例(20)a.受灾人数达到4.49万人。

b.死亡人数超过4.5万人。

例(18)中“出现感染病例”和“发现感染病例”属于“存在”和“感知”(perception)事件,分别是“人感染细菌”这一“影响”事件的结果。它们在句中代指其因事件,作为因事件的触发词,其指代关系如图2。

同样,例(19)中“无伤亡报告”代指其因事件“无人死亡”。例(20)中的几个例子更特殊,是一个“计数”事件包含了一个“致使”事件的因果复合事件(以(20a)为例):

《综合教程》第一册第11单元包括Text 1和Text 2两大教学模块,现以Text 1课程设计为例。

E1:大火使/人/受灾。(致使事件)

E2:人数超过4.49万。(计数事件)

“计数”是“损失”或“死亡”事件的后续事件,并蕴含了这两类事件的发生。“损失”、“死亡”事件则表述为核心名词的定语,实质上一种“+结果表事件+”的转喻操作。

四、结语

计算机处理语义时需要有百科知识、日常感知知识和语言知识三种知识的支撑。(34) 李斌:《词语认知属性的知识库构建和应用》,世界图书出版社,2017年,第45-46页。 虽然近年来对词义的描写及形式化已取得较大发展,但对语言中普遍存在的隐喻、转喻等诸多不规则的应用性表述排除在研究对象之外或缺乏有效的分析和处理手段。本文以事件触发词为抓手,在词的概念语义与认知加工,及词的概念语义的事件投射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事件触发词是事件概念在词和短语层面的投射,是事件识别和分类的关键和重要凭借。在篇章中实际帮助我们进行语篇理解和事件抽取的是事件同指词,其集合构成事件同指词群。事件同指词以触发词的形式出现在篇章中,将有关事件背景知识激活,在事件概念上将触发词的字面意义与内涵意义链接起来,从而达到归类和定性的目的。

事件同指粗略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触发词的概念意义与其所触发的事件内容及类型一致,这种触发词集合形成同义词集;二是,在隐喻、转喻等认知和语用机制的作用下,触发词常常触发与之存在隐性关联但概念意义不同的事件内容及类型,分属不同意义类型的触发词就有条件陈述或指称同一事件。有些词甚至不存在于词典中,有些还以短语或框式的形式出现,因此在进行事件识别时常常需要剥离其“外壳”来探求“本质”。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意义上的事件触发词与事件类型并非概念上的对等关系,触发词不过是判定事件意义和类型归属的指示和标记,事件内涵及外延实际是远远大于触发词的。而这种现象之所以产生,是由于言语本身是一个“客观事件”、“认知事件”、“言语事件”组成的复合事件过程。认知策略的参与必带来客观事件在言语载体上的投射差异,这种差异互为补充构成对同一事件的不同视角、不同语言形式层次的指称和陈述。

事实上,除了隐喻和转喻机制影响,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和范畴影响着事件的同指表述,如对事件区分动态与静态,则“造成……伤亡”与“伤亡”一动一静两种表述形成事件同指;若考虑事件表述的经济性与信息量,则“重伤”与“受伤严重”这类对同一事件的繁简两式的表达也可视为事件同指,等等。

DOI :10.16366/j.cnki.1000-2359.2019.05.019

作者简介: 黄婧(1990-),女,河南信阳人,武汉大学在读博士生,主要从事语义学、 认知语言学及自然语言处理研究。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1&ZD189);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017-ZZJH-477)

中图分类号: H13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2359(2019)05-0121-07

收稿日期: 2018-12-11

[责任编校 海 林]

标签:;  ;  ;  ;  ;  ;  ;  

事件触发词与事件同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