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宝安区西乡人民医院广东深圳518102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提高社区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2010年6月~2011年6月对社区内200例慢性病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实验组进行心理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指导。心理护理内容包括心理干预、健康教育。研究采取不同处理方法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心理状况改善和健康保健知识掌握情况和患者的饮食依从、运动依从、服药依从、病情监测依从以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患者对于生活现状的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并作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各项评价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护理不仅改善了患者心理状况,对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起到了促进作用,而且促进了患者对慢性病防治知识的掌握并提高了患者在饮食、运动、服药、病情监测方面依从性,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对生活现状的满意度。
【关键词】心理护理;依从性;健康教育;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08-0288-02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0年6月~2011年6月对200例社区慢性病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性患者129例,女性71例,年龄从49到75周岁,平均年龄(635±1623)周岁,患者病程从3个月到16年不等。文化程度主要为初中及以下。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参照。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例、学历程度、心理和疾病认知状况、治疗依从性、日常生活治理能力及生活满意度方面等相关指标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实验组采取心理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指导。
121实验组采取心理护理:内容包括心理干预、健康教育两方面。心理干预:慢性病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病率逐年升高,老年患者占据慢性病患者总数中的绝大部分[1]。患者生理机能逐渐衰退,机体自身调节能力下降,代偿功能不足,以及没有及时调整好心理状态,造成了对社会、工作、家庭、生活中角色变化的不适应,容易产生焦虑、急躁、孤寂、自卑、多疑、恐惧、悲观消极的情绪[2]并且伴随着情绪的极度不稳定。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医务工作者要保持耐心、积极、坦诚的态度且坚持一切从患者需要出发,做好改善患者心理状况的各项具体措施。首先,采用一对一沟通交流的方式,掌握患者的心理状况。其次,要让患者打开心扉,以找到患者不良情绪的症结,并让患者认识到长期心理失衡对于疾病治疗和生活质量的不良影响。再次,帮助患者减少心理负担并注意心理减压。除了需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日常生活中需长期坚持合理的膳食、适量的运动和康复训练、遵守医嘱合理用药,改正随意用药的不良习惯并做好病情监测。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自理的积极性和自理能力,嘱患者做好病情监测[3],指导患者及家属学习、掌握好病情突然加重时的应对措施。
122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指导。9个月后,考察患者实际情况。
13评价指标:①心理状况以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设计好调查问卷,指导患者按照实际情况作答,保证调查结果有效,满分100分,按照得分情况,将患者的掌握情况分为优秀(80分以上)、合格(60到80分)、差(60分以下)三个层次。②患者在饮食、运动、服药、病情监测方面的依从性:问卷调查结合每月家访了解到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分,得分在70分及其以上,视为有效。③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满意度:生活自理能力考核分为躯体自理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两部分,细分为25小项目,满分50分;生活满意度为患者自我评价。
14统计方法:所有数据经epidata输入计算机,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两组组间均数比较行t检验,两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α=005。P<001判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心理状况以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实验组心理状况以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实验组得分优秀和合格人数多于对照组,经χ2检验,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29,P<001),具体数据见表1:
表1心理状况以及疾病防治知识掌握情况比较[n(%)]
23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满意度:实验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得分及生活满意度均好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得分均值比较采用t检验,患者生活满意度比较采用χ2检验,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具体数据见表3。
表3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满意度(%)
3讨论
慢性病的治疗效果除了取决于临床治疗水平以外,更为关键之处在于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加深患者对自身和疾病防治的认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加强患者控制病情的信心并切实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和积极促进自身健康水平、生活质量提高的主观能动性。有鉴于此,医务工作者对社区慢性病患者进行个性化、人性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并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展开健康教育,切实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并促使患者长期坚持不懈地接受治疗并遵守医嘱提高患者对服饮食、运动、服药、病情监测等多方面的依从,达到帮助社区慢性病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并控制好病情、防止病情恶化、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本研究显示,心理护理切实有效,取得满意的效果。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对生活现状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海燕.社区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7475
[2]龚芳秀.评估心理护理对社区就诊患者的影响作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2):8081
[3]耿美英.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5):21322133
论文作者:何丽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3年8月第23卷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0
标签: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实验组论文; 满意度论文; 病情论文; 能力论文; 日常生活论文; 《中医学报》2013年8月第23卷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