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农主义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主义经济论文,主义论文,理论论文,重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经济改革需要经济理论的指导,在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产品经济向商品经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中尤其如此。然而,目前流行的一些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却使我想起了重农主义。
产生于十八世纪五十——七十年代的重农主义是法国经济改革的理论。由于封建经济制度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国家大力推行柯贝尔主义,导致法国经济的极度衰落,国家财政陷于崩溃。为了挽救法国经济,重农主义者力主进行改革。他们目睹皮卡尔迪、诺曼底、巴黎附近及法国北部,由于租地农场主的出现,带来的农业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一整套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理论和改革措施。马克思指出:“重农主义体系是对资本主义生产的第一个系统的理解”。①在重农主义的理论体系中,指导法国经济运动的是产业资本的代表——租地农场主阶级。农业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经营:土地所有者出租土地,由租地农场主预付资本、雇佣工人从事农业生产。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剩余价值即纯产品。他们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主张全面的经济自由;反对农奴制,主张雇佣劳动制;反对将预付资本和工资作为课赋对象,主张单一地租税,并以此作为推动资本主义农业发展的手段。②因此,重农主义体系中的“自然秩序”不过是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自然规律”不过是资本主义的经济规律。
然而,这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理论却带有一个封建的外观。重农主义者仅仅看到了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会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却全然没有意识到,在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的斗争中,他们是站在资产阶级一边的。重农主义者有一种幻觉,仿佛他们所主张的不是与封建经济制度相对立的,并且只有在消灭了现存经济制度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他们误以为自己所要求的仅仅是对封建经济制度的改良,目的是要挽救法国经济,巩固封建专制制度。重农主义的创始人——“魁奈就是一个拥护专制君主政体的人。”③他把贤明君主的统治作为“自然秩序”即资本主义经济秩序的体现。重农主义者将纯产品即地租视为剩余价值的唯一形式,按照“自然秩序”要被土地所有者无偿占有。这样,租地农场主和农业雇佣工人都成为土地所有者的雇佣劳动者,而“土地所有者竟表现为真正的资本家,即剩余劳动的占有者”。③
重农主义的封建外观“和资产阶级社会刚从封建制度突围而出时期的资产阶级社会是适应的”。④这时,法国还处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挣扎着要从封建社会中脱去,它的真正形式还没有被发现,人们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不可能有一个明晰的认识。这就使得重农主义者对传统的封建经济制度进行了资本主义的解释,封建社会由此在理论上被资本主义化了,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则取得了一个封建的外观。重农主义理论的本质和它的外观如此矛盾,以致于重农主义者将作为封建经济制度基础的农奴制,视为对封建制度的危害,居然主张用租地农场主挽救封建经济,用经济自由巩固封建专制,用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巩固封建专制的国家政权。重农主义的幻想终于被迅即爆发的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彻底粉碎了。
我们当然与重农主义者不同。我们所要改革、完善、发展的绝不是一个腐朽没落的、行将灭亡的经济制度,而是一个崭新的有着巨大潜力和生命力的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然而,这似乎并不妨碍我们的一些经济理论研究者和重农主义者一样,对现存经济制度进行资本主义的解释。迄今为止,一切已经成为体系的,产生广泛影响的经济理论,无论是重商的、古典的、庸俗的、现代的,也无论是资产阶级的、小资产阶级的、空想社会主义的、马克思的经济理论,都是资本主义的经济理论。虽然各经济学家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所生活的国家不同,尤其是所处的立场不同,经济理论会有显著的差别,对经济本身的分析会得出极不相同的结论,但他们的经济理论都是建筑在资本主义经济的现实基础之上的。重农主义虽然产生在资本主义经济还很弱小,而封建经济还占统治地位的法国,但重农主义者却能自觉地将封建经济抽象掉,假定全国已经普遍实行的是租地农场主经济,以此为基础,建立起重农主义的经济理论。资本主义的经济理论中被经济学家们阐述的经济规律和经济范畴,只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基础上才能得到理解的。比如回扣,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我们绝不能理解卖方为何必须以高价格出售商品,然后再从所得的高利润中拿出一部分以回扣的形式返还给买方,而不是直接以较低的价格出售商品。回扣之所以在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才成为一种经济现象,是因为在垄断的条件下,商品必须按垄断价格出售。为了从增加商品销售中取得更多的利润,各资本家便以回扣为手段,变相降低商品价格。所以,回扣不过是垄断组织内部各资本之间竞争的一种方式。我国盛行的回扣取得了理论上的支持,根据是竞争的需要。但由于我国经济关系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不同,回扣显示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我国的回扣不是出现在自由竞争向垄断的过渡,恰好相反,却是出现在垄断向自由竞争的过渡,是出现在计划价格转变为自由的市场价格。
第二,不仅卖方给买方而且买方也给卖方回扣。在卖方给买方回扣时,卖方为弥补支付回扣造成的损失,便提高商品的价格,但买方仍然愿意购买。在买方给卖方回扣时即使买方将商品价格压得很低,卖方也情愿出售。一切以回扣的多少为转移,商品价格机制在这里居然完全失灵了。
第三,任何一个资本家绝不会为得到回扣就购买伪劣的或已经积压的产品,但在我国,回扣已经成为伪劣和积压产品出现的直接因素之一。
第四,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回扣落到与资本家利益相一致的他的企业手中,在我国回扣却落到与国有或集体企业不同的私人手中。
因此,将我国目前尚存的某些部门和企业的垄断因素除外,回扣绝不是由垄断产生,绝不是竞争的手段。它是私人侵吞人民财产,侵吞劳动者的劳动果实的手段。
但是,作为经济规律和经济范畴的现实基础的经济关系却被人们抽掉了。在社会主义经济改革迫切需要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指导时,我们的一些经济理论的研究者却在热衷于一般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研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社会化大生产肯定是有某种共同的规律的。这种共同的规律又只有在对立的双方都有较充分的发展,经过比较才能被确定下来的。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固然已经有了高度的发展,而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却处于培育阶段,以市场经济为基础而不是以计划经济为基础的社会化大生产还刚刚起步。我们是在没有经过任何的比较来建立一般的经济理论的,因此,它肯定不是一般的经济理论而只能是资本主义的经济理论。一切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都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视为绝对的、永恒的生产方式,因而资本主义的经济规律便成为一般的经济规律。如果人们因此而受到迷惑还情有可原的话,那么对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则绝对不应这样看。因为马克思在《资本论》序言中就已说明:“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⑤“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⑥然而,我们的一些经济理论的研究者却试图将作为马克思经济理论的现实基础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抽象掉,并宣称只要作了这样的抽象,马克思的《资本论》就是一般的市场经济理论,马克思所揭示的经济规律就是一般市场经济的规律。虽然任何人都没有说明这个抽象的过程,没有说明是如何使《资本论》和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相分离的,但这个没有过程的结果却被肯定下来,生活在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的马克思居然发现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共同经济规律!
不论是将鸭蛋从鸭子的屁股下取出,去对准鸡的屁股,还是将鸭子一脚踢开,将鸡屁股去对准鸭蛋,总之,鸡屁股下一定是鸡蛋。于是鸭蛋就变成了鸡蛋。无论怎么说,鸭蛋、鸡蛋都是蛋,谁能否定这个事实呢?因此,按照一般的经济规律,社会主义经济也必须存在资本;要使货币转作为资本,劳动力就必需成为商品,工资就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追求剩余价值,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商品按生产价格出售,使等量资本得到等量利润,于是便实现了按资分配,如此等等。象重农主义理论体系中,租地农场主指导国家经济的运动一样,在现代经济理论中,指导国家经济运动的是企业家。我们的企业家虽然不是资本的所有者,但也并不妨碍他和资本主义股份公司的经理一样,代表资本的所有者执行资本的职能,雇佣工人去从事剩余价值的生产、去榨取劳动者无酬劳动。以此为基础,资本主义的全部经济规律要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内复活了。对社会主义的资本主义解释便宣告完成,社会主义在理论上被资本主义化了。
将资本主义的经济规律和经济范畴一般化,从而进一步对社会主义进行资本主义的解释,是以这样的事实为基础的。在当今世界经济中居占领先地位的都是资本主义的国家,社会生产是按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的;在我国,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迅速上升和国有经济的衰落形成的鲜明对照,自然会使人们认为只有使经济按照资本主义的经济规律运动才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另外,这还与极左路线的影响有关。在极左路线的统治时期,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被极端化、庸俗化了。那是个抓把空气都必须嗅出资本主义气味的时期。它产生了两个恶果,其一,它使我们一想到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区别就会感到厌恶,似乎只有将二者混同才是正确的。其二,虽然我们对极左路线进行了批判,但在人们意识深处,还是不自觉地将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商品交换看作是资本主义的,既然这些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那么使经济全面按照资本主义经济规律运动,自然就会更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当然,我们并没有忘记自己的目的,并没有忘记我们是要建立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但在经济已经按照资本主义经济规律运行的理论体系内,是无法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于是,人们便不得不逃到经济领域以外,逃到了上层建筑上,以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企业中的政治思想工作,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等等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特征。即使在经济领域内,人们也逃到了直接生产过程以外的所有权上,资本是归社会主义的国家所有,剩余价值也归资本的所有者所有。社会主义的国家取代了私人变成为资本家。这样,本质上的资本主义经济理论却取得了一个社会主义的外观。
马克思指出:“一种理论体系的标记不同于其他商品的标记的地方,也在于它们不仅欺骗买者,而且也往往欺骗卖者”。⑦同重农主义者真诚地相信他们的封建外观一样,我们的一些经济理论的研究者也真诚地相信着社会主义的外观。但这并不能改变其理论的资本主义的性质,并不能改变本质与外观的对立。对于我们的经济改革来说,问题并不在于只在人们头脑中运行的这些经济规律和经济范畴本身,而是在于要将它们作为经济运行的基础,并按照这个基础去改变的现实的经济关系。因此按照这种理论,我们实际上是要以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的分离和对立为基础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是要将劳动者变为劳动力的出卖者使劳动者成为社会的主人的;是要以按资分配来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是要将社会生产变为资本主义生产去实现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的。这真可谓南辕北辙、缘木求鱼了。我认为,事实若果真如此,抛弃社会主义的外观,也只是时间上的事情了。
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只能建立在与资本主义有别的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基础上。马克思指出:“究竟是现有的生产资料当作资本和劳动者相对立,从而只是因为要为他们的雇主增加剩余价值和剩余产品,必须这样做,才让他们去使用这些生产资料,也就是,是这些生产资料使用他们呢,还是他们当作主体,把生产资料当作客体来使用,为自己生产财富呢?这当中有极大的差别”。⑧马克思在这里讲的就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经济上的基本差别。在目前旧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被打破,新的经济体制尚未建立起来,社会主义的经济模式还很浑沌的条件下,我认为,有一点可以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现实基础,这就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以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基础,就是以生产资料的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为基础,就是以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的统一为基础,就是以劳动者通过使用生产资料为自己创造财富、为自己创造价值为基础,就是以价值规律为基础,以商品按照价值出售而不是按生产价格出售为基础,就是以按劳分配为基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打破资产阶级的视野,批判、吸收一切经济理论,发现社会主义的经济范畴和经济规律,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
注释:
①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史》第1卷,第33页。
②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史》第1卷,第18页。
③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史》第1卷,第18页。
④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18页。
⑥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8页。
⑦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第399页。
⑧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史》第2卷,第673页。
标签:经济论文; 剩余价值理论论文;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剩余价值学说史论文; 剩余价值规律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封建社会主义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