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现场混凝土技术的控制尝试论文_陈明煌

建筑施工现场混凝土技术的控制尝试论文_陈明煌

福建省东霖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福建省 362121

摘要:混凝土的运用在建筑施工工程中占的比例越来越高,也可以看出混凝土在建筑行业的地位也是越发的重要,混凝土的质量既对结构物的安全性有足够的保障,也对结构物的耐久性、经济性十分的重要。利用混凝土质量控制系统,可以明显降低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并降低混凝土的成本。如果对于系统的操控能够有合理的人员配制,那么建筑企业完全可以获得质量、利润上的双丰收。

关键词:建筑施工混凝土记住控制

进料配料系统的设置

在施工过程中要全面结合建筑标准需要做好混凝土方面的调配工作。一般情况下需要参考的指标有工期、混凝土总量、日常混凝土用量等这样才能达到日最大混凝土用量要求。一台强制式搅拌机和联动进配料系统是一条生产线对于大型的工程需布置两条生产线沮设置在正确位置上,防止工程混凝土使用受到损坏。一个工程需分布一个搅拌站需要时可按分区分别设置多个搅拌站役置方案要根据工程要求而定。混凝土输送泵必须要达到输送距离和高度及混凝土的要求,通常需分布于搅拌机前用泵管连接于相关的施工地段这样可以方便混凝土的浇注。

泵送混凝土原材料控制

2.1水泥方面

在水泥选择上以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为宜,确保选择水泥的强度等级要控制在32.5以上,在具体采购时需要从品牌制造商处购买,这能够有效保证水泥的质量,而且质量合格的水泥在使用过程中也能够发挥出更好的性能,在水泥使用前还需要对其进行质量检测,只有达到具体施工标准要求时,才能对其进行使用。

2.2粉煤灰、外加剂和水的控制

泵送混凝土水泥用量较多在混凝土中掺入一定数量优质的粉煤灰后不仅能替代部分水泥而且可起到润滑作用改善拌合物的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粉煤灰质量必须达到二级质量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的规定。泵送混凝土和工程实际可能需要混凝土具备一些特殊的性能加缓凝、防水、膨胀等等;这就要为混凝土掺加几种或复合型的外加剂加泵送剂、缓凝剂、减水剂、防水的U型膨胀剂等;外加剂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的规定。水应采用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有关建筑施工现场混凝土技术的控制研究

3.1严格混凝土浇筑顺序

要严格按照设计浇筑的顺序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工作,不能为了一时方便或者其他因素打乱混凝土的浇筑顺序。如果设计要求浇筑工作一次完成,那么就不能出现多次浇筑的现象。此外,混凝土的浇筑厚度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执行,不能出现偏差。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工作时,不能为了浇筑的方便而向混凝土中加入过多的水,从而影响到混凝土的紧密性与均匀性。

3.2还要控制好混凝土的浇筑时间

保证浇筑工作要在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之内完成,以免导致混凝土的强度下降以及出现建筑裂缝等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混凝土需要分层浇筑时,一定要注意在浇筑新一层的混凝土时,要将上一层混凝土全部覆盖。此外,还要控制好浇筑的时间间隔以及浇筑顺序等因素。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还要对温度的变化引起注意。尤其对于混凝土浇筑体积过大的建筑来说,如果不能做好混凝土的散热工作,将会导致内部的水化热不能及时散去,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凝固以及后期强度的提升。对于大体积的混凝土,应该优先采用泵送或者是吊罐集中入模的方式;对于长结构的建筑物,比如隧道等,可以根据伸缩缝的位置划分出不同的区段进行施工;对圆形的建筑物,比如水池、水塔以及沉箱等,可以采用滑膜模的施工方案。除此之外,对大体积的防水混凝土,还要考虑由于混凝土内部水化热而引起的温度上升,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采取一些降温措施,也可以添加一些发热量低的水泥品种或者外添加剂,在雨季进行施工时也应该采取一些技术措施。

3.3考虑浇筑中天气变化因素

在进行浇筑的时候,需要注意其中的天气变化,主要的浇筑原则是小雨不停工,大雨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大雨中采取的措施,需要在已经浇筑完成的混凝土表面铺上一层塑料薄膜。正在浇筑的部位需要在表面搭建防水棚,浇筑进行铺灰的时候,需要相关人员进行指挥。不要采用“天女散花”的形式,合理分配清理人员进行抹面的操作,在楼板中需要进行刮平的操作,要求1.5到4M的刮杆刮平。在混凝土中需要编制预防混凝土碱集料反应的技术措施。

3.4基础底板浇筑的测温管理

在施工现场进行底板浇筑管理,需要测量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时应设专人配对温度进行监管,在温度管的测量主要有两种规格,对测温管需要进行钢筋的绑扎和固定,以免造成一定损坏,每个测温线要求有两个不长度的胶带上要进行标记,这样能够有效的区分其中的深度,还能够方便的查找,对于配置温度进行控制的时候,要对测温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这便于保温后查找。配备专职测温人员要认真负责,不能够弄虚作假,如果出现异常需要进行及时的处理,保证一切操作都要按照要求进行。

3.5混凝土浇筑的防裂措施

大体积砼浇筑初期水泥水化放热累积温升到一定程度后,由于降温加上内部水分蒸发引起体积收缩变形,受到地基和结构边界条件的约束拉应力,当该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整个截面就会出现贯穿裂缝。砼内外温差过大形成温度梯度,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当这个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表面裂缝。根据前述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可知:大体积混凝土由于前期水泥水化使内部温升过高,内外温差过大,造成后期收缩受约束而产生拉应力,当这种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后就会产生裂缝。因此降低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升,即可有效控制砼裂缝。保温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关键环节,其目的是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块体的内外温差以降低混凝土内部自约束应力,其次是降低混凝土块体的降温速度,充分利用后期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以提高混凝土承受外约束应力时的抗裂能力,以达到控制温度裂缝的目的,因此,在砼表面采用保温、保湿措施可有效控制砼裂缝。建筑施工中混凝土得到科学的浇筑之后施工人员需要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避免施工出现返工现象,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

3.6合理设计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是混凝土技术控制的重要参数之一,合理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对建筑工程质量的提升及寿命的延长具有很大作用,合理的混凝土配合可以保证混凝土性能,满足实际工程需求。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综合考虑混凝土强度及其性能要求、气候条件、运输条件、作业环境、施工工艺等具体情况,确保混凝土在浇筑后能满足设计要求。调整混凝土配合比时,必须结合搅拌原材料特点及相关标准进行调整,以满足实际施工需求。总之,施工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操作,保证施工质量。

结语

为了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与持久性,一定要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相关人员要从现场施工的工艺与技术控制、检查与监督制度的落实以及实际施工过程中的浇筑与振捣等工作入手,控制好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确保建筑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在建筑工程现场施工中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改善方法,才能使我国质量安全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树奇.大体积混凝土防裂技术措施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

[2]熊文.桥梁养护管理对策研究[D].长安大学,2004.

论文作者:陈明煌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科技》2017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8

标签:;  ;  ;  ;  ;  ;  ;  ;  

建筑施工现场混凝土技术的控制尝试论文_陈明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