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犹太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埃及论文,犹太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鲁迅在一篇批判国粹主义的随感录中说:“譬如埃及犹太人,无论他们还有‘国粹’没有,现在总叫他埃及犹太人,未尝改了称呼。可见保存名目,全不必劳力费心。”(《热风·三十六》)鲁迅写这篇文章时,距犹太灭国已有一千七百八十三年了(公元135年~公元1918年,这是从第二次犹太起义被镇压后算起)。的确,犹太人并没有消失,古犹太国的苗裔还在,可是多少个世纪以来他们并不满足于仅仅保存一个民族的名目和习性,一直不断的为不被“开除球籍”,争取不从“世界人”中被挤出而劳力费心呢。不过这里不讨论这个话题,只说说关于鲁迅文中提到的“埃及犹太人”的一些历史和传说故事。
我曾编过一本《鲁迅集》(杂文卷),收录了鲁迅的这一篇随感录,关于“埃及犹太人”这个名词,当时我想得比较简单,没有很好的查阅资料就写了一条注解,可是现在知道问题很多,写得很不正确。这条注文是这样写的:“古犹太人最初居住在埃及亚历山大城等地,后不堪忍受古埃及统治者的迫害,于公元前1320年由其民族领袖摩西带领出埃及,迁徙到巴勒斯坦建国。约公元一至二世纪罗马帝国统治时期,在犹太战争中,犹太人遭到灭绝性屠杀,幸存者流散世界各地。由于古犹太人来自埃及,因此又称埃及犹太人。”(花城出版社《鲁迅集》杂文卷,2001年版)这个注解的毛病是:第一,犹太人在埃及居住的时候,还没有亚历山大城。大约一千多年之后马其顿人称霸世界时才建立了亚力山大城。这是个明显的错误。以色列入最初到埃及,据历史记载是居住在尼罗河三角洲以东的歌珊一带(见《旧约·创世纪》第47章),而不是住在亚历山大城等地。这应该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因为古代游牧性部落移民不大可能舍近求远,放弃先到达的富裕之地,而继续往西横穿二百多公里的尼罗河三角洲,沿途抛弃了许多适宜居住之地而选择在一个还没有建立的城市去定居。第二,摩西出埃及的时间定在公元前1320年根据不足,据《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资料,是在公元前1290年左右,这比较可靠。第三,摩西出埃及,到扫罗建国,中间经过了三百多年士师统治时期(即部落酋长兼宗教首领统治时期),直接说摩西带领人民迁移到巴勒斯坦建国是不对的。摩西在到达目的地以前就早已去世了,后来是由他的事业的继承人约书亚带领以色列人继续前进,经过长期的拓荒、征服才在迦南定居下来。另外巴勒斯坦这个地名还要更晚一些时候才见于史册,那时还只能叫迦南。巴勒斯坦一词希伯来语译音为Pleshet,希腊语英译为Palaistina,意思是“非利士人的土地”。非利士人(Philistines)是爱琴海中的岛民,在以色列人重归迦南之前已在迦南沿海地区定居。以色列建国首先就是要打败非利士人,他们怎么能容忍神应许他们的定居之地被非利士人捷足先登呢?直到罗马人统治世界时才将犹太国称为“叙利亚巴勒斯坦”,划为叙利亚行省的一部分。公元135年第二次犹太战争结束,罗马人把犹太地区正式改名巴勒斯坦。此时去摩西的时代已有一千多年了。第四,将“犹太战争”的时间定在“约公元一至二世纪罗马帝国统治时期”,这说得过于含糊了,其实这段历史史籍上是记载得很清楚的:第一次犹太起义发生在公元66年至70年,第二次起义发生在公元132年至135年。因为这关系到犹太灭国的时间,不应写得这样含糊笼统。不过拙注中没有说犹太起义被镇压后犹太国就灭亡了是有道理的。现在一般认为犹太灭国是第一次犹太起义被镇压后的公元70年,这似乎说明起义者与王国的命运是联系在一起的,其实历史事实并不是这样的,第一次犹太起义虽然推翻了希律王朝并建立了革命政权,但不久即被希律王朝与罗马帝国的军队共同镇压下去了。刽子手们洗劫了耶路撒冷,毁灭了圣殿,犹太人遭到大屠杀,而这都是王国统治者及其主子罗马帝国对犹太人民施行的极其残酷野蛮的报复。第一次犹太起义被镇压后,罗马人继续扶持希律家族,犹太地区仍然是在希律王族的统治之下,因此犹太人民反抗希律党人的斗争延绵不绝,一直延续到第二次犹太起义爆发。第五,“埃及犹太人”这个名目只是一个俗称,是一个不严谨的名词,写注释应该注意到这一点。以色列人在埃及做居民的时候还没有犹太人这一族名,而且不能够说他们来自埃及,他们原来就是从迦南移居埃及的。若从民族的源流来说,犹太人的始祖以色列人原是居住在地中海东岸到约旦河流域之间的,古称迦南即现在巴勒斯坦地区的半游牧性部落。这个部落最初则又是从两河流域迁移到地中海沿岸的游牧民希伯来人中的一支。“希伯来”(Hebrew)的语义是“渡过”,希伯来人即“渡过河而来的人”的意思。这大概是古代迦南原始居民对于从约旦河以东迁徙过来的移民的称呼。这个词含有外来移民的意义。因此以色列人在重归迦南,在出埃及之前,就叫希伯来人。由于古代迦南土地贫瘠,常年闹灾荒,一些游牧部落为寻找新的生存空间就向西南沿海或跋涉西奈荒漠往尼罗河三角洲绿色地带经济较发达地区迁徙。那时候希伯来人中已有以色列十二支派即十二个部落到埃及落户。所以若以寄居地命名则称为“埃及以色列人”或笼统的叫“埃及希伯来人”应更加合适一些。
据《旧约·创世记》的记载,埃及以色列人的故事是极富传奇色彩的。大约生活在公元前18世纪的迦南游牧部落中,有一个首领叫雅各(Jacob),《旧约·创世记》上说他后来是奉神谕而改名以色列(Israel)的。他生有十二个儿子,犹太史上著名的以色列十二支派,就是从这些儿子们及他们的后代中形成的。其中雅各的一个幼子名叫约瑟,也许他才是真正的“埃及以色列人”的始祖哩。约瑟小的时候,因独得父亲溺爱而遭到众兄弟们的忌恨,结果遭兄弟们的暗算被卖给一队去埃及的商贩。约瑟被带到埃及以后商贩们将他转卖给法老的一个内臣。起初,因约瑟聪明能干,办事出色而深得主人的器重;后来由于拒绝了女主人的诱惑勾引而遭到了女主人的诬陷,诬期非礼即所谓性骚扰而被投入监狱。他历尽了坎坷之后终于盼到了出头的日子。埃及法老有一天接连做了两个十分离奇的梦,因为始终弄不明白梦中的寓意而感到闷闷不乐,于是他下令在全国征召解梦之人。全国的术士和博士都来了,结果没有谁能够诠释出法老所做的梦的寓意。这时宫中的一个酒臣,他曾经因为犯事下狱与约瑟做过难友,他记起了几年前约瑟在狱中为他解梦算命预测他终将会复出的事,便向法老推荐约瑟进宫。聪明的约瑟因得到神的保佑,向法老圆满的解释了他所做的奇妙之梦。法老对约瑟极为赏识,认为他是世上最具聪明才智的人,于是任命他为埃及宰相,协助法老统治埃及。约瑟解梦时所作的预言后来得到了应验。因为有约瑟的预报及得力的部署安排,埃及人及时的做好了备荒工作,使埃及非常幸运的躲过了一场延续数年的空前的大灾荒。约瑟治理埃及许多年,他没有辜负君主对他的信任,在埃及取得了很好的政绩,美名远扬。许多年过去后,约瑟的家乡闹饥荒,他的兄弟们到埃及来买粮食求救。宽宏大量的约瑟不计旧怨,接济了他们,并命他们把老父亲和以色列全族人接到了埃及。从此以色列人在埃及定居下来,渐渐“生养众多,并且繁茂,极其强盛”起来。
虽然这只是古代传说故事,但它还是能够反映出以色列人在埃及的命运的。以色列人迁居埃及时正值牧羊王朝时期,埃及的统治者是来自西亚与以色列同宗的闪族喜克索斯人,因此以色列人当时的社会地位是高于本土人的,以色列人在埃及做宰相并非是很离奇的事情。待到牧羊王朝结束,所有外来民族或被逐除或沦为奴隶。到了摩西时代以色列人更是不堪忍受埃及人的奴役压迫,他们决定返回祖居的家园。
据《圣经·旧约》记载,从雅各举族迁徙埃及到摩西率领他的人民返回故乡迦南,以色列人在埃及生活了430年(按此推算大约在公元前1720年至公元前1290年之间),人口已发展到六十余万人。不过据其它的资料看,摩西实际上大约率领了不到两万人出埃及。以色列的先民,他们来到尼罗河畔这条绿地之时,是为了逃荒;当他们离开埃及而去到一个茫然不知的荒原之时,却是为了争自由。他们宁愿从文明富裕的下埃及长途跋涉到人烟稀少的遥远的土地,他们相信那是神指示给他们的一块“美好宽阔流奶与蜜之地”。雅赫维(耶和华)的选民虔诚地把神圣的约柜从西奈山运到了耶路撒冷,并在耶路撒冷建立了圣殿;可是,他们在建立自己家园的同时也蹂躏了迦南无数无辜的土著居民,“美好宽阔流奶与蜜之地”竟也洒遍了猩红的鲜血。
以色列人离开埃及约在公元前13世纪初(公元前1290年左右),大概经历了300年的征战和开拓,终于在地中海东岸建立起一个强大的以色列王国。这个国家历经扫罗、大卫、所罗门三王统治,从公元前1020年前后到公元前922年前后这一百年的时间里,尤其是大卫王和所罗门王的以色列帝国达到了历史上最辉煌强盛的时代。但是在所罗门王去世之后,以色列王国分裂为南北两个国家;北方主要由以色列十二支派中的十个支派组成,仍叫以色列王国,定都撒马利亚;南方主要是犹大支派统治(大卫和所罗门属于犹大支派),即名犹大王国,仍定都耶路撒冷。以后的犹太人都是古犹大王国的后裔。(犹大,并非希伯来语的发音,而是依照德语Jude的音译。)耶稣虽然是北方加利利人,但出身在南方伯利恒城,属于古犹大国,所以他被认为是大卫的后代。西方宗教题材的绘画中有描写伯利恒大屠杀的,如文艺复兴时期尼德兰画家勃鲁盖尔画的《屠杀幼儿》,这实在是对于人类社会恐怖年代的记忆。耶稣出生不久,希律王就已闻讯未来的以色列的国王已经降临人间,感到十分恐慌,即下令捕杀伯利恒城两岁以下的男孩。耶稣的父母(从神学的观念看,耶稣是神之子,圣母马利亚因神孕而生耶稣,木匠约瑟只是他的养父),在大屠杀之前闻到风声就立刻带着幼小的耶稣潜逃到埃及避难去了。耶稣在埃及的经历史无记载,照《新约》中说希律王一死他的父母就带他回国了。希律一世死于公元4年,如果是这样,当时耶稣还非常年幼,尚未成年(大概只有十岁左右)。实际上耶稣在埃及的流亡生活,对于他来说应该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为他接受新教思想、新思维提供了在国内不可能有的条件,为他今后成为一个宗教改革家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修养的环境,因为在埃及除了可以躲避政治迫害外,当时埃及的学术思想空气十分活跃,许多流亡国外的犹太学者也都集中在埃及,那个时候犹太教圣经“旧约”早已经在亚历山大城翻译成希腊文本了。著名的哲学家和神学家斐洛(Philo)就是当时的流亡者之一。斐洛与耶稣是同时代人,正是他将希腊哲学与犹太教信仰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后来有的宗教史学家甚至认为他是基督教的真正的创始人。据此看来耶稣在埃及“留学”度过他的青少年时代而不是回国跟着养父学手艺甚至做木匠活是很有可能的。但是这只是推测而已,并无确凿的史料可以证明。
以色列地处地中海东岸,正是亚洲强盛民族西扩的尽头,同时又是欧洲人从陆路沿地中海东岸南侵纵贯以色列直抵埃及的一条捷径;而以色列的南部自古更是受到由西奈半岛和缘地中海东南海岸北上的埃及人的威逼。这种战略地理位置,说明以色列人必须保持大卫王和所罗门王帝国时代的光荣,才有可能立足于世界之林,否则就只有做异邦的奴隶的资格了。可是以色列王国分裂进入南北朝时代以后,两国国势迅即衰微,虽然他们千百年来祈祷着上帝雅赫维的救助,但仍然不能免除不断的遭到强邦的践踏蹂躏,以色列人一次又一次的流散到世界各地,直到彻底灭国。
下面列一简略的大事年表,这样可以比较清楚的看到以色列帝国分裂之后的衰亡过程。
公元前721年,亚述帝国灭掉了北方的以色列王国。大批以色列人被放逐到亚述帝国各地,这是以色列人第一次大流散。原北方以色列十支派由于长期流离失所,与各民族混居,渐渐被别民族同化、融合,后来历史上称为消失的或曰失踪的以色列十支派。自北方以色列王国灭亡后,以色列十二支派仅留犹大这一支系了(与犹大支派同驻南方的便雅悯支派已与犹大支派融合)。
南方犹大国继续维持了一百多年于公元前587年被新巴比伦帝国侵吞。巴比伦人摧毁了耶路撒冷圣殿,并且将犹太人几乎全部驱赶到巴比伦为奴。这是以色列(犹太)人的第二次大流散,犹太民族的国家也是第一次完全从地球上被抹掉了。不仅是国破家亡,连民族的语言希伯来语也渐渐消失(指古典希伯来语)。“巴比伦之囚”时期在犹太历史长河中不算长,只有半个世纪,但对于犹太民族的影响是很大的。他们一方面渴望回到故乡,盼望大卫王国复兴,弥赛亚救世主的思想就是在此时期产生的;同时他们又为巴比伦文明所折服,打开了眼界,他们开始意识犹太人并非神的唯一选民和子民,雅赫维也不仅是犹太人的神,也是全世界的神。
公元前538年波斯帝国攻陷巴比伦城。波斯人比较宽容,居鲁士大帝“奉耶和华神谕”诏令犹太人返回迦南,并在耶路撒冷重建圣殿。这就是犹太历史第二圣殿时期的开始。此时期犹太教受到波斯帝国琐罗亚斯德教的影响,教规教义渐趋完善,已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具有完整体系的一大宗教。由于宗教信仰的维系,犹大支派的后裔终于延续下来了,但是他们企望复兴大卫王国的梦想已经破灭,古犹太人始终没有摆脱奴隶的地位,仍然不断地遭到异族铁蹄的蹂躏。
公元前331年波斯帝国被马其顿帝国灭亡。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叙利亚、犹太和埃及,将希腊文明扩展到北非和西亚中亚广大地区,并在埃及尼罗河三角洲的西缘海滨建立了亚历山大城。从此埃及成为了希腊化世界之经济文化中心。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驾崩,马其顿帝国迅速瓦解,不久即形成军阀割据称王争霸的三国鼎立的局面:1.马其顿欧洲本土仍为王室继承君权,仍名马其顿王国;2.亚历山大的大将塞琉古在叙利亚和巴比伦行省建立塞琉西王国;3.亚历山大的另一大将托勒密在埃及建立了托勒密王朝。塞琉西王朝与托勒密王朝长期争霸,常年发生战争,犹太人处于两国交锋的战略要冲,无法免除不断成为任人宰割的牛羊,只能轮换着充当两国的战利品。但是,此时期,尤其是托勒密王朝统治时期,犹太教不失时机的吸收了希腊文化思想,同时也把犹太教推向了世界。在埃及亚历山大城集中了大量的犹太学者,希伯来文犹太教圣经早已翻译成了希腊文,即所谓“七十子译本”圣经。
公元前168年埃及托勒密王朝降罗马共和国为其附属国。
公元前167年前后犹太教祭司马加比家族起义,经过近三十年的斗争终于在公元前140年左右独立,宣布脱离塞琉西王朝,建立马加比王国哈斯蒙王朝(哈斯蒙是马加比家族的远祖名)。但是这个独立的神权国家无法解决各派系的争夺耶路撒冷的控制权,长期处于混乱动荡之中,混乱局面一直持续到罗马人到来。
公元前148年罗马共和国灭马其顿王国。
公元前64年罗马共和国灭塞琉西王国。罗马将军庞培在进军埃及的途中顺势攻陷耶路撒冷,灭马加比王国,将其划入叙利亚省。
公元前37年罗马人扶持了一个与罗马宫廷有密切关系的犹太贵族名叫希律(Herod)的人做犹太国王(但又有说希律为阿拉伯血统,他的父母都是阿拉伯人),此后一百多年希律家族的犹太王国及周边小国即成了罗马帝国的属国。
由于经过几百年希腊化环境的改造,犹太教不可阻挡的吸收了希腊文化思想,发生了异变,此时产生了早期基督教运动。恩格斯在致保尔·拉法格的书信中说“基督教是犹太教的私生子”就是指的这种异变。(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8卷第27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实际上基督教也就是犹太教神学与希腊哲学二者共同的私生子。
大约在公元29年或稍后几年,犹太王国宗教当局在罗马帝国的支持下,镇压了世界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宗教改革运动,这就是耶稣受难事件。结果正如恩格斯所阐释的:基督教的缔造者在十字架上的牺牲,为基督教的建立砌上了“最后一块石头”。这是将基督教比喻为一座伟大的建筑,统治者企图摧毁这座尚待峻工的建筑,结果却促进了它的完成。耶稣受难后,基督教运动不但没有被镇压下去,反而燃烧到了罗马。
公元66年~70年,犹太国爆发起义,推翻了希律王朝;但是起义政权遭到强大的罗马军队的镇压,犹太国也被瓜分,一部分由邻国的希律王族控制。
公元135年罗马帝国镇压了犹太人的最后一次起义,大批犹太人被驱逐出耶路撒冷,犹太人再一次大流散,留居本土的犹太人越来越少了,从此古代犹太人的国家也不复存在了。
以色列从崛起、兴盛,直到国家消亡,大约经历了两千年;犹太灭国后世界历史又过去了两千年,“埃及犹太人”经历了四千年的历史沧桑。前一个两千年,载于史册的“埃及犹太人”或“埃及以色列人”,有摩西、大卫、所罗门,他们都是民族的英雄;后一个两千年中最伟大杰出的就是耶稣。耶稣虽然是犹太人,也是犹太教民,但他是一个世界主义者。他受难时被迫戴上了以色列王的荆冠,但是他的政治抱负是实现上帝赐给他的天国的理想,也就是恩格斯说的基督教的天国的社会主义,因此,耶稣所思考的决不是如何保存犹太的国粹这一类问题,他所劳力费心的是犹太人怎样才能成为“世界人”。作为建立基督教而“砌上去的最后一块石头”,耶稣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几个世纪之后,“犹太教的私生子”终于成为了罗马帝国的国教;可是,“埃及犹太人”却只存一个名目了。
2005年2月23日(正月十五)
标签:犹太教论文; 以色列人论文; 迦南论文; 基督教教义论文; 历史论文; 犹太民族论文; 摩西论文; 耶稣论文; 约瑟论文; 军事历史论文;